灾害事故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与管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82776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1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害事故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与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灾害事故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与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灾害事故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与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灾害事故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与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灾害事故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与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灾害事故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与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害事故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与管理.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灾害事故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与管理,灾害是“造成破坏、生态失衡、丧失生命或健康和健康服务的下降的事件,而且这些事件的规模显然引起来自受影响的社区或地区以外的强烈反应”。显然,此定义将能“造成破坏、生态失衡、丧失生命或健康和健康服务的下降”都列入了“灾害”这一范畴。事实上,引起灾害的原因很多,从不同角度对“灾害”理解与解释也会不尽相同,甚至差别很大。讨论灾害事故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与管理,根据卫生系统在灾害事故中承担的卫生救援工作的程序、任务、发挥的作用的不同,可将“灾害”分为两类,一类即传统意义上的灾害,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天灾人祸”,另一类则专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

2、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也就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类灾害事故的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与管理一一分述。,灾害事故的分类与分级:通常分类: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台风、暴雨、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和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特

3、种设备等安全事故,核与辐射事故,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3、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其他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执行。,从决策分析角度分类:一类: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包括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以及交通事故、爆炸、毒物泄漏、核放射事故等造成人员伤亡 从医疗救援的角度,我们根据灾害事故波及的范围和伤亡人数,分成不同级别(四级)分别为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较大事件()、一般事件(),相应采取医疗援助对策和措施,另外还有常态下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达不到相应级别)。,二类: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波及范围和死亡或发病人数,分成不同级别(四级),分别是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较大事件()、一般事件()一般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相应采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相应对策和措施,另外还有常态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达不到相应级别)。,介绍的主要内容1、灾害事故医疗卫生救援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2、医疗卫生救援决策3、灾害事故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实施与管理,1、灾害事故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1.1灾

5、害事故医疗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网络直报,卫生厅应急指挥部,一类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组织结构图常备组织:,卫生部救灾防病领导小组,省政府救灾防病领导小组,市政府救灾防病领导小组,县政府救灾防病领导小组,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组织,综合医疗机构设立常备灾害事故紧急救援队,红十字组建灾害事故紧急救援队,人道主义志愿者,医疗急救中心(医疗救援指挥中心或站),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医疗救援预案,发生一类灾害事故,根据不同分级标准确定响应级别,死亡20人以下,死亡20-50人,死亡50人以上,更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和特大事故,调用急救网络的人员、车辆进行现场抢救和分流伤病员;当地警察、交通、消防等协助医

6、疗救援,调用急救网络的人员、车辆进行现场抢救和分流伤病员;当地警察、交通、消防等协助医疗救援;组织大医院接受伤病员,调用急救网络的人员、车辆进行现场抢救和分流伤病员;调用当地政府的灾害紧急救援队,医疗机构的应急队伍参与现场抢救;当地警察、交通、消防等协助医疗救援;组织当地的军队、武警等抢救力量参与现场抢救;组织多家大医院接收伤病员,除发动当地的军事和医疗援救力量以外,要通过上级政府调用国家灾害事故救援队;邻近地区的军队、武警和医疗援救力量,应急救援组织,卫生部门医疗救援应急指挥中心,现场指挥组,现场抢救组,车辆管理组,保障供应组,现场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由政府主要领导、公安、交通管理、消防、城管

7、*、武警、军队等与灾害相关部门组成),医疗机构,(120急救网络系统),1.1.1 常备组织卫生部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相应组织的设置:省级灾害事故救援相应组织的设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 医疗、急救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市、县级灾害事故救援组织的设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 医疗、急救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1.2 灾害事故医疗救援领导小组1.1.2.1领导小组的组建 省、市、县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成立灾害事故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并接受卫生部和当地政府的领导;1.1.2.2领导小组的主要工作:加强组织队伍建设,提高应急能力;加强部门沟通,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制定有关灾害事故应急处理

8、预案;指导医疗机构建立紧急救援队伍;提请政府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医疗援救工作中涉及其他部门的有关事宜等,1.1.3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救援应急指挥中心,1.1.3.1 现场医疗救援应急指挥中心的构建(平时和发生灾害事故时)1.1.3.2 现场医疗救援应急指挥中心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工作 1.1.3.3 现场医疗救援应急指挥中心需要配备的硬件设备和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网络,1.1.4应急医疗救援力量,1.1.4.1可以调用的力量 当地力量、军事力量;国家和邻近地区力量、专业救援组织、人道主义救援组织、国际援助组织等1.1.4.2组织程序 指令的下达 应急队伍的派出 抢救梯队1.1.4.3 现场医疗救援指挥权

9、的确认 先期到达最高医疗卫生行政领导行使现场指挥权 成立现场临时指挥组 成立医疗救援应急指挥中心,1.1.5 灾害事故现场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政府)人员基本组成(政府领导及各部门组成)主要工作职责:组织和协调;现场组织动员和实施紧急援救;保持信息、道路、车辆通畅;对伤病员救治的领导和组织等等;,1.1.6医疗救援应急指挥中心的职责争取时间,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存活人员的生存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较少灾害事故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医疗救援来保障生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平时为120系统急救中心为“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实施紧急救援时,自动转为“医疗救援应急

10、指挥中心”。要求:设备齐全 工作流程管理科学 信息畅通、协调联动,1.1.6.1灾害事故现场指挥组1.1.6.2 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抢救组人员基本组成:主要工作职责:现场实施抢救 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减少灾害事故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的负面影响等,1.1.6.3车辆管理组基本组成:人员、车辆主要工作职责:组织并调用相关车辆;做好人员、车辆24小时的待命;按照现场指挥组的命令,实施转送工作等,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及其职责,1.2.1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设立、组成及其职责 负责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整合不相隶属的部门和单位,互相配合、互相支

11、持、协调行动1.2.2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职责 承担预防与救治的责任,1.2.3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设立及其职责 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各部门间的协调与调度 1.2.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原因、人群、地域、危害程度等)、现场的控制处理、医疗救治等1.2.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职责 除卫生部门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控制和医疗救治外,其他部门要各司其职:药品、物资、隔离区确定、社会秩序的稳定等,2、医疗卫生救援决策,管理就是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灾害事故

12、医疗卫生援救的过程是否顺利,是否达到好的救援效果,是否能够实现久远的目标。决策的过程:快速评估灾情;确定目标,快速计划方案并组织实施,并不断进行信息反馈调整方案,以达到尽可能好的医疗卫生救援效果。是否达到相应级别,作出救援决策(90%以上工作是紧急医疗救治)是否达到相应级别,作出卫生救援决策(70%以上工作是公共卫生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网络直报,卫生厅应急指挥部,2.1依据灾情、伤情做出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决策,2.2.1灾情分类:重大自然灾害重大道路交通或航空、水运事故恐怖事件意外爆炸、毒物和核泄漏,2.1根据灾害事故的种类、特点、伤亡人数及现场环境、条件和抢救预案做出医疗救援决策,伤亡人数伤

13、亡20人以下;伤亡20-50人(大医疗机构);伤亡50人以上(多个大医疗机构、军队、武警等)根据灾情的种类、地点、范围等综合评价,作出医疗救援决策;任务理解和合理分解(提供领导正确决策依据、任务和条件);设立辅助决策系统,进行有关情况的分析、预测和效果评估;(灾情分析、预测、救援能力、合理的抢救方案)医疗救援过程的数字化管理;(为评估分析、总结经验用)各项救援决策的回顾分析和评价;,2.2依据灾情、疫情做出卫生救援决策,2.2.1 发生毒物外泄、核放射事故、有害生物微生物播散等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事件,组织医疗救援力量和卫生防疫力量。(观察潜在的危害、及时报告)2.2.2 发生重大疫情(指以县为

14、单位发生鼠疫、霍乱或5日内发生肝炎50例,伤寒、副伤寒10例,痢疾100例,出血热5例,钩端螺旋体、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各20例及食物中毒50例或死亡1例以上等)。2.2.3 据现实的和历史的灾害、疫情情况,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作出相应决策。,2.2.4发生原因不明疫情,派出多学科专家组及时流调,提出报告。2.2.5更大范围自然灾害和特大事故,又向邻近省、国传播的,要请求国家和国际支援。2.2.6医疗救护、预防控制方面的人、财、物准备及多部门协调、全社会参与问题,3、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的实施与管理,3.1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的实施与管理3.1.1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的概念

15、 灾害事故医疗救援是指在灾害事故发生后,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及其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安全的危害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调动医疗、防病、急救等相关部门,为减少灾害造成的死亡、受伤者的残疾等不良后果,并防止对周围居民健康产生严重危害而采取的紧急救援行动。3.1.2灾情报告 灾情报告是灾害事故救援工作的依据 医疗救援工作的灾情:哪一类伤情(外伤、烧伤、烫伤、中毒);伤亡的人数、轻重;所需药品;需提供的车辆;准备的医疗机构规模;需哪一方面的医生等,3.1.3灾害现场医疗救护与伤员后送,3.1.3.1现场医疗救护立即赶赴现场现场医疗救护的原则;(先命后伤,先重后轻)伤病卡的作用和制作要求;(检伤、

16、伤标轻、中、重、死分别为红、黄、蓝、黑、伤情,贴身系牢)现场医疗救护行为的医疗文书的管理;(一式两份,指挥中心和医疗机构各一)根据现场救护情况,及时增加有关手术、急救等方面力量等,3.1.3.2伤病员的后送伤病员后送组织(分流方式、接受医院、行驶路线)分流的原则(当地、附近地区、医疗文书、病情和监护记录、医疗机构无条件接收),3.1.4医疗救援部门间的合作与协调,3.1.4.1急救中心、医院、红十字会等的合作急救中心在当地的重要领导位置应急抢救队伍的组建急救药品、物品、器材、车辆的征用,3.1.4.2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间的分工合作出现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要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紧

17、密合作(环境污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人身伤害);在现场抢救的同时和基本结束时,应有计划地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力量,开展卫生防疫工作;,3.1.4.3地方与军队间的合作军队的抢救能力和卫生资源;建立军民一体化的灾害事故医疗救援体系;明确有关政策法规,形成合作救援协议;3.1.4.4国内国际间的合作世界在灾害事故面前的脆弱性交流合作,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救援应急处理与实施,3.2.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遵循的方针 预防为主(专业监测、疫情分析、定期工作检查与指导、全社会公共卫生意识、遵纪守法)常备不懈(预案、应急组织、应急队伍、救援物资储备、应急演练),3.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遵循

18、的原则,统一领导(指挥部);分级负责(全国性与区域性,事件对公共健康危害的严重程度,在预案中规定);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了解情况、判断准确);依靠科学、加强合作(强调资源共享病源、诊断、治疗);,3.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准备和启动程序3.2.3.1分级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级、省级等);3.2.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需要发挥的作用:对不同的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分类指导 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做到快速反应和科学处置,3.2.3.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领导组织机构 监测和预警系统 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系统和制度 应急处

19、理技术和检测系统 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包括预防、流调和现场控制)应急处理物资的储备与调度 应急处理队伍的建设与培训 另外,应急处理效果评价和修正,3.2.3.4 启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的准备,在启动应急预案之前需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和性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面及严重程度 已采取的紧急控制措施及控制效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 是否需要启动应急处理机制进行控制综合分析情况后认为需要紧急启动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启动建议。,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启动相应级别的预案的过程中,根

20、据具体情况可在全国范围内或在全省范围内部分启动相应级别的预案,并开展部分相应各项工作。已在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保持政治、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稳定。,3.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内容,3.2.4.1 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以及运输渠道的畅通。3.2.4.2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有权紧急调集和征用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以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3.2.4.3 根据需要,可以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3.2.

21、4.4 根据需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宣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以及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3.2.4.5 政府提供资金,保障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致残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2.4.6 动员街道、乡镇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组织力量,团结协作,群防群治,协助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向居民、村民宣传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3.2.4.7 医疗机构开展工作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医疗救护;防止交

22、叉感染和污染;对工作人员实施保护;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病人和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等等,3.2.4.8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工作内容:现场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对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调查,并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接种、预防服药、隔离、环境的消毒处理等);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及时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并采取必要控制措施;等等3.2.4.9 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工作内容: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食品、职业、学校、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放射卫生等实施卫生监督管理,3.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各部门间的合作与协调

23、,各部门合作与协调的重要性多部门合作与协调遵循的原则(先当地后外来,先地方后部队,先国内后国外)卫生系统内部合作与协调的问题(医疗救护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3救援物资与经费的筹划与调拨,3.3.1配备的主要急需物资3.3.1.1急需物资的储备与采购 控制疫情所需要的基本物资的数量、种类3.3.1.2医疗救护小分队的基本装备 人员组成 基本配备(交通、通讯、现场救护设备、急救药物、必要生活物资等),3.3.1.3疾病控制小分队的基本装备 人员组成 基本配备(交通、通讯、消杀灭药械、预防性生物制品、检验设备和试剂、必要生活物资等),3.3.2 赈灾款物的捐赠、接收与发放,3.3.2.1捐赠

24、的动员 动员并组织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的成员 动员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企业 动员灾区的灾民开展各种互助和自救,捐赠的接受,成立接受捐赠的临时机构;建立国内外捐赠物资的接收、验收、登记、保管等相关管理程序和工作制度;针对国外捐赠物资和资金的不同来源,办理入关、免税等相关手续并实施规范管理(国外公司捐赠由红会负责,外国政府由民政部门负责);,3.3.2.3赈灾款物的发放赈灾款物发放原则:依据灾情、疫情等有关情况核定发放(重、中、轻灾区);依据需求和紧缺情况发放;依据现有物资统筹安排情况发放;赈灾物资发放组织和程序:成立物资发放小组;建立和完善发放工作程序,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防止发生

25、赈灾物资挪用、变卖等违法违规行为。,讨论题:1、2004年4月19日下午6时左右,安徽省卫生厅接到省CDC报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4月4日收治1名病毒性肺炎病人,4月8日,其母也以病毒性肺炎入院,母女同住一个病房,19日下午,其母突然猝死”。接到此报告后,作为省卫生行政部门应如何应对?主要采取哪些对策和措施?,2、2003年5月13日18时左右,安徽省卫生厅接到报告,淮北市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0多人伤亡和失踪,作为卫生部门应如何决策?采取哪些主要措施?,第一题讨论题参考答案:1、预防控制(疫区封锁、流调、检测)2、医疗救治;3、人员保障;4、后勤物资保障;5、卫生医护人员的防护;6、群防群控;7、医疗机构等(四早),第二题讨论题参考答案:1、向当地救灾抢险指挥部了解大体伤亡情况;2、紧急组建医疗救治小分队(烧伤、外科、骨科、胸外科、急诊科、职业中毒防治人员),立即出发;3、紧急指导当地医疗急救分队完善现场救护工作,转运伤病员4、到现场和救治医院后,针对病情修改、完善救治方案,直接参与救治;5、组织指导对事故现场和遗体的消、杀、灭消毒处理工作;6、总结报告。,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