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的体例与编纂北京地方志学会秘书长罗保平5月.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816539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1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志的体例与编纂北京地方志学会秘书长罗保平5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地方志的体例与编纂北京地方志学会秘书长罗保平5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地方志的体例与编纂北京地方志学会秘书长罗保平5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地方志的体例与编纂北京地方志学会秘书长罗保平5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地方志的体例与编纂北京地方志学会秘书长罗保平5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方志的体例与编纂北京地方志学会秘书长罗保平5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志的体例与编纂北京地方志学会秘书长罗保平5月.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方志的体例与编纂 北京地方志学会秘书长 罗保平 2009年 5 月,体裁也称文体,主要指文章的不同剪裁形式。关于体例:体例是书籍编纂的基本要求与格式,具体说就是写作构想,写作要求与写作形式。体例是书籍编纂的基本要求与格式,具体说就是写作构想,写作要求与写作形式。简单的说,体例就是体裁与凡例,是材料的组织形式与编纂方法。,新编地方志的体例,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第二章规定:志书的体例共涉及志书的类型、名称、断限、体裁、框架和篇目、大事记、立传、文体以及资料引证,篇幅字数,开本版式等。大体可分三部分,一是志书的基本构想问题,如志书的类型、名称、断限、篇幅字数,开本版式等;二是志书的体裁构成,其中

2、包括框架和篇目、大事记、立传等;三是文法行文问题,如文体、资料引证等。,一、关于地方志编纂的基本构想,关于志书的编纂构想,在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中共提出了三个问题,即志书的类型、名称与断限。,类型:地方志书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域志,一种是专志。地域志就是以地域为记述对象的志书,专志就是以专项事物或人物为记述对象的志书。,名称:各级地方志书的名称一般都以现行的行政建置名称冠名,比如河南省志、西城区志、延庆县志等,河南、西城、延庆都是行政区域名称。以行政区域冠名的志书名称也有变化,但变化很小,比如省志,有的就叫作通志,两者的意思一样,可依作者而定。,断限:志书的断限指的是内容记述的时间上下

3、限。比如北京市第一轮修志定的时间上限是上自事业发端之始,因各事业的发端时间不同,所以各分志的时间上限也不一致。第二轮修志的基本原则是续接第一轮,所以第二轮编修的地方志时间上限仍然不会统一,但时间下限则统一定为2010年,不会再出现第一轮时间下限参差不齐的现象。,二、地方志的体裁,根据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新编地方志的体裁主要涉及以下几部分:凡例、述、记、志、传、图、表、录、照片等。,凡例:凡例列于书前,是有关书籍编纂的指导思想,编纂宗旨,体例安排,编纂要求,框架设计,材料来源等问题的一种文字说明,对书籍编纂起着纲领性规范作用。凡,就是要略,例就是规则,发凡起例就是解释全书的要旨和体例。凡例大

4、致包括志书的指导思想,编纂宗旨,体例设置,撰写要求,资料来源等内容。,述:主要有综述、总述、概述、简述等各种名目。其中概述使用最多,也最典型。概述的作用是:1.纵论发展轨迹综要,事业更替演变,彰显成就绩效,肯定社会贡献。2.论述一地之大势大略,探究发展之潜在;寻己之长,避离所短,咨询发展途径。3.阐述发展之坎坷,探求经验之所出,以达资政、存史、教化之效,为后人提供鉴戒,求训致用。4.通议古今,述论全局大势,寻觅发展规律,展示远景规划蓝图,以求长治久安之策。,概述不是全书之缩写,也不是全书之提要,更不是全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史事的升华,形势的综括,撰写概述需鸟瞰全貌,以敏锐的眼光,精辟的分析,

5、以记发展之大端,事业之全貌。正因为如此,概述可以畅谈一地之大势大略,兴衰治乱之由;可以颂扬成就与贡献,激发奋进,展望未来;可以叙述事物的发展脉络,彰明因果关系,探讨发展规律;也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借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概述叙述的是条理脉络,而不是繁冗细节,阐述的是一地一事之大本,而不是微言末端,所以概述撰写应该内容精确凝炼,文字清晰简要,这样才能达到虽不尽读全书,已领略全志精要的目的。,记与志:“记”与“志”都是记述的意思,为志书的分类形式。大事记的特点是依时记述,文字简洁,利于查找,便于阅读。何谓大事要事?简言之就是关乎全局大势,在社会上、本部门、本单位、本系

6、统中具有一定影响的事件。,大事记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综合性大事记与专项事物大事记两大类。综合性大事记最大的特点是多以行政建置为记述客体,部门或专业性大事记都属专项事物大事记,大事记的形式有条目式,表格式之分。体例上又有编年体,记事本末体两种。北京志书采用的是条目式编年体,一事一记,依年月日排序。,传:主要指的是人物传。在地方志中人物是重要组成部分。暂行规定对入传人物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立传人物以原籍为主,这里的原籍指的是入传人物的出生地,不是家族世代所居之地。2.虽出生于外地,但长期在本地定居并有重要业绩者,也可入传本地志书,包括外籍、外籍华裔和华侨在内。3.生不立传。4.在世人物的事迹可

7、采用以事系人的方式,于相关章节记述,不单独立传。,本届修志人物传的撰写除了以上规定之外,在实践中实际上还有一条重要规定,即划定入志人物的职务与级别界限,以作选择入志的标准,除特殊者之外,级别不够者不取。关于人物传记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提出的要求是:“必须实事求是,资料务必真实可靠。一般不作评论。”,图:图主要指地图与文中的插图。在新编地方志中,地图的种类很多,有政区图、地形图、气象图、地质图、土壤图、物产图、矿产图、交通图、城市图,文物图等等,这些图都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绘制应该规范、清晰,各种制图的基本要素应该齐全、精确。除地图外在志书中还有很多随文的示意图,以标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8、科技、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由于示意图简单清晰,可以起到比文字更直观、更明了的效果。,表:表与图一样直观效果比较强烈,可以起到文省事繁,举凡撮要,一览了如的效果。编修的地方志除了人物表、题名录之外,使用最多的是各种数字表,数字表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统计表和一览表。所谓统计表就是对事物发展的数字统合分析,所谓一览表就是事物发展的数字概览。表只能是文字记述的一种补充或辅助形式,并不能代替文字解说有了文字分析就可使文字与表格互补益彰。数字表的选择代表性、典型性。,录:主要指附录,即附于书后或相关章节之后录之。一些不能入于正文,而又有特殊价值的资料,即可用附录形式保存下来。如历代的官方文件与重大决策

9、,重要成果,遗文佚事,史实考辨,前代志书考跋,序言等或因过长过细,或因文意不能容纳而无法弃之者,即可入于附录。附录不易太多,全书50万字,附录占了一半,显然冲淡了内容。附录选用也不易滥,应选用比较重要、比较关键、有价值的资料,能够写入正文的尽量入正文。,照片:照片是民国以后才出现的一种新体裁,记录社会一瞬间的原貌,是最典型的形象化资料。志书照片的选择比较严格,除历史照片外,质量要求比较高,应保证出版对清晰度,光亮,色泽的要求。照片应该有主题,内容应该健康,大气,没有泄密或不易发表的内容,照片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领导人的形象把握要严,照片的选择应该多样化,要照顾到各个方面,以便全方位反映社会、事

10、物或事件的全貌。,编纂说明与编后记主要是对书籍编纂相关问题的解释与说明,如志书编纂的目的与过程,组织问题的解决方式,资料的来源,对为修志做出贡献人士的感谢,对各方面的帮助进行感谢等等。,序与跋:序亦作叙,又叫序言、叙例、综叙等。跋与序所起的作用相似。脚后为跋,故作为跋的题文字一般都置于书后,因此又称跋尾。序与跋的题文字可由作者自拟。序与跋的撰写并没有固定模式与要求,往往是撰写者情怀的一种抒发。,三、地方志的行文与写作,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本同而未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意思是奏议的写法应该典雅,书信和论说文应该条例明晰。关于地方志的编纂,梁启超认为要“有义法,有条

11、贯”,(梁启超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方志学),用现今的话来说就是志书编纂要科学,篇目设计要合理。关于地方志的行文章学诚认为:“全书之命辞措字,亦必有规矩准绳”(章学诚与石首王明府论志例)。,关于地方志行文的规矩与准绳,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是:“新志书文体,一律用规范的语体文,文风应严谨、朴实、简洁。”所谓语体文指的就是记叙文。,文体讲的是文章的风格,志书的文体是规范的语体文,而不是文言文,也不是文白相间的半文言文,所以志书撰写不易过分追求文辞古雅,因为时代变了,语言习惯变了,过多的使用文言不仅使全书的文体不一,而且也不利于读者的阅读与理解。,地方志对事物的记述采用的是平铺直叙

12、的方式,在文法上要叙事工巧,文约事丰,严谨、朴实与简洁是志书行文的最基本要求。唐代的刘知几提出了文章以简要为主。他认为“加以一字太详,减其一字太略”。,志属信史,是难得的地情资料,方志叙事之本,唯真唯实。我们编纂地方志之际,实事求是我们始终应该遵循的准则。一部志书是一方一地的真实写照,是全方位的历史记忆,要修出良志,写出佳笔妙语,就要了解把握本地或本行业的基本特点,到底与其他地区,其他部门甚至外地有何不同,书我所长,记我所短,发挥优势,调动各方,才能给有关部门提供咨询镜鉴。,志书行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是述而不论,寓褒贬于记述之中。这种方法古人早就使用过。顾炎武在总结司马迁所用史法之际,就认为“于序

13、事中寓论断”(日知录卷二十六)的方法,就是史记笔法的基本特点之一。,对特殊问题或敏感问题的记述要慎重、用词用语要准确,不能将港澳台与国家相混淆,对文化大革命也不能用肯定的语气去记述,因为它已是被否定的事物。民族宗教政策,保密政策都要注意。地方志的行文写作,使用的语言一般多用中性词汇,这样最客观,没有感情色彩,只有特殊场合才使用褒贬之词。,行文要集中,内容不宜散。行文时常依年代顺序一年年往下起笔,这种写法虽无不可,但给人的感觉似为流水账、大事记。文章的写作可根据内容考虑采用相对集中的方式,依照不同的时间段落或中心内容分块撰写,这种方式写出的文章比较整齐,主题也比较突出。,一部方志要令后人所称道并

14、不容易,选材失宜,记事欠明,语言不确是行文之大忌。记述一件事应注意写好开头、结尾与中间的转折。文章是否精彩,关键是写好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人与事,只有抓住人与事的代表性与典型性,文章才能生动活泼。,地方志的写作层次我们定的是四级,即篇章节目,目之下一般不再划分小目,划的层次越多文章就越碎,应该保持文章一定的完整性。,地方志体例采取的是横排类目的方式,因此撰写之际不同类目之间常有交叉重复,这是地方志编纂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一部书中同样的内容反复出现显然是一种败笔,重复如何加以解决,在第一轮修志中取得的经验是,严格遵守不越界的规定,相关的内容只在相关的地方出现,不相关的不写或简写。主要内容应该与主题相联系,与主题不相关者不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