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组织结构.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17403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PPT 页数:227 大小:6.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的组织结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7页
肿瘤的组织结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7页
肿瘤的组织结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7页
肿瘤的组织结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7页
肿瘤的组织结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肿瘤的组织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的组织结构.ppt(2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肿 瘤 Tumor neoplasm,二、肿瘤的组织结构,1.肿瘤的实质:即瘤细胞,是肿瘤的主要成分,决定肿瘤的性质和特征。2.肿瘤的间质:起支持和营养作用,肿瘤通过间质与机体发生联系。包括血管、淋巴管、纤维结缔组织及淋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等。思考: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间质血管多?间质炎细胞多还是少预后好?,第三节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一、肿瘤的分化肿瘤的分化:肿瘤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可以表现出与某种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称为肿瘤的分化。相似的程度称为肿瘤的分化程度。,二、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还是在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正常起源组织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异型性:,间

2、变:指肿瘤细胞缺乏分化状态。间变性肿瘤一般具有高度的异型性和高度的恶性程度,不明显,高(与正常组织相似),低,明 显,低(接近于幼稚的胚胎细胞),高,1.肿瘤细胞的异型性(高倍镜),瘤细胞的多形性:形态多种多样 体积大,且大小不一,a 核肥大 b 核畸形c 核深染d 核膜增厚:染色质分布不均匀,呈粗颗粒状。e 核仁肥大,数目增多。f 核分裂像增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pathologic mitosis),核的多形性(核、核膜和核仁),胞浆的改变:嗜碱性(核蛋白体增多),2.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低倍镜),肿瘤的空间排列方式与原来组织的差异,包括细胞之间关系及其与间质的关系紊乱。(表现为失去正常的

3、层次和结构),第四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部位)+组织起源+形态结构+良恶性+分级分期良性肿瘤的命名:*起源组织名称+“瘤”字(平滑肌瘤、乳腺纤维瘤),一、肿瘤命名的一般原则,癌(carcinoma):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生长部位+起源组织+“癌”字肉瘤(sarcoma):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平滑肌肉瘤)生长部位+起源组织+“肉瘤”字,2 恶性肿瘤的命名,冠以“恶性”命名: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以母细胞瘤命名: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以人名命名:尤文氏瘤(Ewing);霍奇金病(Hodgkin)以习惯命名:白血病,精原细胞瘤。按肿瘤形态命名:骨巨细胞瘤。,3 特殊命名:,常以

4、肿瘤的组织发生为依据,每一类又以分化成熟程度及对机体影响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肿瘤的分类:,上皮组织肿瘤,间叶组织肿瘤,其它肿瘤,五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1 肿瘤的生长速度 良性:较缓慢 恶性:迅速,2 肿瘤的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良性瘤 浸润性生长:恶性瘤 外生性生长:良、恶性肿瘤皆可,(一)肿瘤的生长,1 直接蔓延:瘤细胞沿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侵入和破坏周围组织和器官。,2 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浸入淋巴管、血管、或者体腔,被带到身体其他部位并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类型肿瘤的过程。所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瘤或继发瘤,(二)肿瘤的扩散,(1)淋巴道转移:a 癌早期易发生淋巴道转移。b

5、转移过程 局部淋巴结 下一级淋巴结,2 转移:,a 多发生于癌的晚期。b 多经小静脉入血,少数可经淋巴管入血。c 肉瘤(早期)易发生血道转移。d 转移途径与栓子运行途径相同。e 肺转移癌最常见,其次是肝。f 转移瘤形态特点:多个散在分布,多接近于器官表面,呈球形,边界较清楚。(脑转称性黑色素瘤、绒癌肝转移、肝癌肺转移、大肠癌肝转移),(2)血道转移:,瘤细胞穿破器官被膜蔓延至表面脱落,并象播种样种植在体腔浆膜表面形成许多转移性肿瘤结节。,(3)种植性转移:,六肿瘤的分级与分期:,分级:级(高分化,恶性度低);级(中分化,中度恶性);级(低分化,恶性度高)分期(外科TNM分期法):根据原发瘤大小

6、;浸润深度、范围以及是否累及邻近器官;有无淋巴结和血源性器官转移。,七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局部压迫和阻塞作用。2.并发症3.内分泌腺良性肿瘤的激素分泌过多。,1 良性肿瘤出现的影响,恶性肿瘤均可出现。2 破坏原发或周围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3 疼痛4 恶病质,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区别点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组织结构 分化高,异型性小,分化低,异型性大 与起源组织相似,与起源组织不相似,生长速度 缓慢 迅速,常有出血,坏死,生长方式 膨胀性,有包膜 浸润性,无包膜,界线清,活动性大 界线不清,活动性小,转 移 不转移 可有转移,复 发 很少复发 较易复发,核分裂相

7、少 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对机体 危害小,主要为 危害大,除压迫阻塞影响 局部压迫或阻塞 外,常引起出血,坏死 感染及恶病质,第八节良、恶性肿瘤的区别,*九、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及 早期浸润癌,癌前病变:指具有癌变潜在可能的良性病变,如 不及时治愈或长期不治愈即可能转变 为癌。,1 粘膜白斑(口腔,食道,外阴)2 子宫颈糜烂3 结肠多发性息肉/大肠腺瘤4 慢性溃疡5 慢性萎缩性胃炎6 纤维囊性乳腺病7 肝硬化8 色素痣,(二)非典型增生,轻度:1/3中度:1/32/3重度:2/31,(三)原位癌:癌变限于粘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的早期癌。(四)早期浸润癌:癌细胞突破基

8、底膜而浸润至真皮层或粘膜下层,发生浅的浸润,又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十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P111先自学)(下节课讲),一、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二、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十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P111先自学),一、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1 细胞生长与增殖的信号转导过程,受体+配基(生长因子等)细胞内的分子作用(信号转导)产生效应(影响细胞功能等)转录因子激活等,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生物学学科进展最快的研究领域之一,信号转导的概念已经开始深入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细胞信号转导异常造成的疾病以及以信号转导为靶进行疾病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门。,(Cellular signal transduc

9、tion),细胞信号转导,信息分子通过作用于受体及其信号转导分子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细胞信号转导过程是由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蛋白的构象、活性或功能变化来实现的,信号转导蛋白通常具有活性和非活性两种形式。,(Transmembrane signal transduction),跨膜信号转导,胞外信息分子与膜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至胞浆或核内,调节靶细胞功能的过程。,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Nuclear receptor-med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信息分子与核受体结合启动靶基因转录的过程。,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位于胞浆或核内的受体

10、,激活后作为转录因子,在核内调节靶基因的转录活性,从而诱发细胞特定的应答反应。,受体(receptor),受体的概念 能识别并特异性地与生物活性化学信号物质(配基)结合,从而激活或启动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导致该信号物质特定的生物效应的天然分子。受体的功能 1 识别并结合特异性的信号物质(配基)2 启动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组成:信息分子、受体、G蛋白和效应器 1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er,GPCR or GCR)2 G蛋白 概念:与鸟嘌呤核苷酸可逆性结合的蛋白质家族。(1)小G蛋白:一条亚单位构成;能结合GTP和 GDP;具有GTP酶活性。(2)三

11、聚体G蛋白 基本结构:三种亚基组成,G蛋白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途径,分类(Classification),、和亚单位 组成的异三聚体,小分子G蛋白,作用方式,受体+配基 G-GTP+G(激活态)影响细胞功能,GTP水解 GDP-G(失活态),G蛋白激活:GTP与G相结合 G蛋白失活:GTP酶水解GTP,G蛋白活性的调节,Tyrosine protein kinase-med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生长因子,2 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周期间期分裂期(G1期S期G2期)M期周期素(cyclin)周期依赖性激酶(CDK):使一些蛋白磷酸化,2 细胞周期的调控,

12、周期依赖性激酶(CDK):使一些蛋白磷酸化 活性受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物(CDKI)抑制 CDKI也有多种,如p16、p21、p27等等。CDKI的表达,受其上游分子的调控。p53的功能十分重要,参与调节细胞周期、DNA修复、凋亡等过程。,二、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1 癌基因(1)病毒癌基因,原癌基因,细胞癌基因 病毒癌基因:能引起动物肿瘤或体外实验中能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逆转录病毒,其基因组中含有某些RNA序列,这些序列不是病毒复制所必需的,但为这些病毒致瘤或者导致细胞恶性转化所必需,称为。在正常细胞基因组中发现与病毒基因十分相似的DNA序列,称为原癌基因,二、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原癌基因的激

13、活:当原癌基因发生某些异常时,能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这时,这些基因称为细胞癌基因,如c-ras、c-myc等等。原癌基因转变为细胞癌基因的过程,称为原癌基因的激活。激活方式 点突变,基因扩增,染色体异位,(2)原癌基因的激活方式,二 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其基因(如Rb和p53基因)产物限制细胞生长,其功能丧失可导致细胞发生转化 肿瘤抑制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都发生突变或丢失(纯合型丢失)的时候,其功能丧失。,2 肿瘤抑制基因,二、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3 凋亡调节基因和DNA修复基因(1)抑制凋亡:Bcl-2(2)促进凋亡:bax(3)DNA修复:核苷酸切除,碱基切除4 端粒和肿瘤 端粒,端粒酶 许

14、多恶性肿瘤细胞都含有端粒酶活性,可能 使其端粒不会缩短,与肿瘤细胞的永生化有关。5 肿瘤的发生过程 多阶段、多步骤,恶性肿瘤浸润和转移的机制(P105先自学),肿瘤细胞失去接触性抑制;瘤细胞具有阿米巴样运动;瘤细胞间粘着力低;瘤细胞能分泌蛋白溶解酶;癌细胞产生粘连蛋白受体,进而损伤基底膜。,肿瘤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的机制:,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癌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减少癌细胞与基底膜粘着(attachment)增加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degradation)癌细胞迁移(migration),肿瘤血行转移的机制(见课本P105图),进入血道的恶性肿瘤细胞,并非都能 形成转移瘤。有些肿瘤表现

15、出对某些器官的亲和性,十一、环境致瘤因素(P105120自学),(一)化学物质(二)物理因素(三)病毒,十二、遗传与肿瘤(自学),常见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autosomal dominant)遗传,家族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神经纤维瘤病 突变或缺失的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常染色体隐性(autosomal dominant)遗传,着色性干皮病,患者受UV照射后易患皮肤癌。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患者易发生急性 白血病和淋巴瘤。Bloom综合征(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及 生长发育障碍)患者,易发生白血病等恶性肿瘤 这些遗传综合征与DNA修复基因异常有关,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16、的综合征患者,容易发生某些类型的肿瘤,十三、肿瘤免疫(自学),一、肿瘤抗原,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specific antigen),是肿瘤细胞独有的抗原,不存在于正常 细胞。同一种致癌物诱发的同样组织类型的肿瘤,在不同个体中具有不同的特异性抗原。,既存在于肿瘤细胞中也存在于某些正常细胞。肿瘤胚胎抗原:有些抗原在胚胎组织中表达量大,在分化成熟组织中表达量小或不表达,但在癌变组织中表达增加,这种抗原称为肿瘤胚胎抗原。例如,甲胎蛋白可见于胚胎肝细胞和肝细胞癌中。肿瘤分化抗原:是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都具有的与某个方向的分化有关的抗原。肿瘤相关抗原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和病情监测。,肿瘤相关抗原(tum

17、or-associated antigen),二、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机制,主要是细胞免疫,其效应细胞有CTL、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 cell)和巨噬细胞等。激活的CTL(CD8+)通过细胞表面的T细胞受体,识别与MHC分子组成复合物的肿瘤特异性抗原,释放一些酶,以杀死肿瘤细胞。NK细胞激活后可溶解多种肿瘤细胞。T细胞产生-干扰素可激活巨噬细胞,后者产生TNF-,参与杀伤肿瘤细胞。免疫机能低下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患者和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提示正常机体存在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ance)机制,起到抗肿瘤的作用。肿瘤细

18、胞逃脱免疫监视甚至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与某些肿瘤的发生有关。,十四、常见肿瘤举例,、上皮组织肿瘤、间叶组织肿瘤,良性上皮组织肿瘤,乳头状瘤 组织来源:被覆上皮 好发部位:皮肤,喉,外耳道,阴茎,膀胱 形态结构:向表面生长成乳头状。乳头表面被 覆分化成熟的上皮,根据部位不 同,上皮可是鳞状,柱状或移行上 皮,基底膜完整,乳头中心为血管 及结缔组织间质。,组织来源:腺上皮好发部位:甲状腺,卵巢,乳腺,涎腺,肠形态结构:向表面生长成息肉状,长在组 织内部的常发结节状,有包 膜,常见类型有:单纯性腺 瘤、纤维腺瘤、囊腺瘤、多形 性腺瘤及息肉状腺瘤。,腺瘤,恶性上皮组织肿瘤,鳞状细胞癌 组织来源:鳞

19、状上皮 好发部位:皮肤、宫颈、食道、口腔、喉部。,形态特点:大体:常呈菜花状或溃疡型。镜下:a 具有鳞状上皮特点.b 有一些特殊结构:癌巢:指癌细胞排列成条索状或团巢状。角化珠/癌珠:癌巢中央出现同心圆、层 状排列的角化物。细胞间桥:细胞突起相互连接,呈阶梯状。c 细胞异型性明显,并可见较多核分裂像。,组织来源:基底细胞或或原始的上皮芽。好发部位:面部、眼睑、鼻翼、颊部。形态结构:大体上略高出皮肤表面,常在局部形成边缘不规则的溃疡,癌巢主要由基底细胞样的癌细胞构成。预后:生长缓慢,很少发生转移,对放疗敏感,预后较好。,基底细胞癌,移行细胞癌 组织来源:移行上皮 好发部位:膀胱、肾盂 形态结构:

20、常为多发,呈乳头状,有蒂。镜下癌细胞似移行上皮,呈多 层排列,异型性明显。,恶性上皮组织肿瘤,组织来源:腺上皮 好发部位:胃、肠、肝、乳腺、甲状腺、子宫。形态结构:呈息肉状,菜花状,溃疡 形或结节状,癌巢呈腺腔样结构,癌细胞多层排列,腺腔大小,形状排列不一致,分化差者不形成腺腔而为实体性癌巢。,*腺上皮癌,3 良性间叶组织肿瘤,脂肪瘤组织来源:脂肪组织好发部位:颈部、背部、肩部、腹膜后等形态结构:分叶状,质软,色黄,有包膜,与正常脂肪组织结构相似。,3 良性间叶组织肿瘤,纤维瘤 组织来源:纤维组织 好发部位:皮下、肌腱、筋膜 形态结构:圆形或分叶状有包膜,瘤组织由成 熟的纤维组织组成,瘤细胞似

21、正 常纤维细胞,间质为血管及少量 疏松的结缔组织。,血管瘤组织来源:血管及淋巴管好发部位:多为先天性,故多见于儿童 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皮肤多见。形态结构:紫红色,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 明显 分界,突出于皮肤表面,分为:a 毛细血管瘤(由增生的毛细血管构成,多见于皮肤)b 海绵状血管瘤(由腔大壁薄的血窦构成,状如海绵,多见于肝);淋巴管瘤呈灰白色,无包膜,切面有多个囊,内含淋巴液。,3 良性间叶组织肿瘤,平滑肌瘤组织来源:平滑肌组织好发部位:子宫、胃、肠形态结构:球形、结节状、质硬、边界清 楚、瘤细胞与正常平滑肌细胞 相似、排列成束、纵横交错。,4 恶性间叶组织肿瘤,纤维肉瘤 组织来源:纤维组

22、织 好发部位:与纤维瘤相似 形态结构:结节形或不规则形,切面淡红色湿 润,鱼肉状,肉瘤细胞呈梭形,椭圆形,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组织来源:骨组织好发部位:四肢长管骨,尤其是股骨下端,胫骨或肱骨上端。形态结构:瘤组织向干骺端及骨髓腔发展成 梭形肿块(Codman三角),向 软组织浸润时有反应新生骨向四 周放射状生长(日光放射影),瘤细胞呈多形性,可见骨样组织 及骨小梁形成,但分化差者少见。,骨肉瘤,4 恶性间叶组织肿瘤,平滑肌肉瘤组织来源:平滑肌组织好发部位:子宫、胃、肠;形态结构:不规则结节状,呈灰白色编织状 或灰红色鱼肉状;镜下:瘤细胞 异型性明显,核分裂相多见。,癌和肉瘤的区别,5 其他

23、组织来源的肿瘤,恶性淋巴瘤组织来源:淋巴组织好发部位:颈,腋窝,腹股沟,脾等淋巴组织形态结构:霍奇金淋巴瘤:颈最常见,受累淋巴结肿大粘连成巨大肿块,切面灰白色,鱼肉状,淋巴结正常结构破坏,瘤细胞多型性,R-S细胞为特征性瘤细胞,背境有嗜酸性粒细胞等。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分B淋巴瘤及T淋巴瘤和组织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组织来源:造血组织好发部位:造血的骨髓组织形态结构:在血液,骨髓,淋巴结及各内脏器官的间质内,有大量分化不成熟的白细胞浸润,使肝,脾等器官呈不同程度肿大。根据增生细胞分为:非淋巴细胞性(髓细胞性)及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两大类。根据发病急缓和病程长短又分为:急性和慢性,黑色素瘤 组织来源:

24、皮肤基底层黑色素细胞 好发部位:足底、外阴、肛门周围 形态结构:肿瘤呈灰黑色,结节状,质较软,细胞多形性,内含黑色素颗粒。常由交界痣恶变而来。,畸胎瘤组织来源:生殖细胞,含有三个胚层组织成分。好发部位:卵巢、睾丸、骶尾部、前纵隔、腹膜后;形态结构:良性畸胎瘤(囊性畸胎瘤,皮样囊肿):囊性,单房性,囊内充满皮脂及毛发,有时可见牙,骨组织,脑组织等;恶性畸胎瘤:实性,由分化不成熟的胚胎样组织构成,常见分化不成熟的神经外胚层成分。,七、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肿瘤的病因环境致瘤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机体内在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激素因素年龄和性别、肿瘤的发生机制,化学致癌因素:,多环芳烃:主要有

25、3,4苯并芘,广泛存在于煤焦油,沥青,烟草燃烧烟雾,烟熏制的鱼、肉中。与肺癌,胃癌,皮肤癌有关。氨基偶氮染料:与肝癌有关。芳香胺类:主要为乙萘胺,与膀胱癌有关。,亚硝胺类:致癌谱广,致癌性强,与肝癌、胃癌、食管癌、肺癌有关真菌毒素:主要为黄曲霉毒素,与肝癌关系密切。其它:铬(肺)、镍(鼻,肺)、镉(前列腺,肾)、铍、钴、砷(皮肤)、苯(白血病),物理因素,电离辐射:射线(肺癌、白血病、甲状腺癌);X射线(白血病、皮肤癌)紫外线:长期曝晒,与皮肤癌有关。慢性剌激:如慢性胃溃疡的癌变;皮肤慢性溃疡的癌变。,生物致癌因素,病毒:与病毒有关的肿瘤有白血病,乳腺癌,何杰金氏病,鼻咽癌,子宫颈癌,尖锐湿疣

26、幽门螺杆菌:与胃淋巴瘤发生有关寄生虫:华支睾吸虫可合并胆管型肝癌;血吸虫可合并结肠癌,影响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遗传因素:肿瘤的遗传性是存在的(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结肠多发性息肉、神经纤维瘤)机体的免疫状态:实验与临床观察均证明,肿瘤的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都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癌组织内淋巴细胞浸润、窦组织细胞增生)激素因素:内分泌紊乱与某些器官肿瘤的发生有重要关系(着色性干皮病)年龄和性别:女性:甲状腺腺癌、胆囊癌;男性:肺癌、食管癌、胃癌;青少年:肉瘤婴幼儿:肾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的发生机制:,正常细胞转变为恶性肿瘤细胞的过程称为恶性变基因突变学说:细胞癌

27、变是体细胞基因突变的结果,致癌物质使DNA发生结构变化,而使正常细胞获得新的遗传特征,转变为癌细胞。这种改变往往难于逆转。,肿瘤的发生机制:,基因表达失调学说:癌变不是基因结构改变,而是基因表达失控(DNA的转录和RNA转译)导致细胞癌变。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癌变可逆转。致癌物质基因表达调控失常细胞癌变(如分裂和分化失控),肿瘤的发生机制:,癌基因学说:,理化或病毒,原癌基因(抑制),活化癌基因,DNA改变,影响蛋白质和酶合成,细胞恶变,恶性肿瘤细胞的发生机制示意图,各种环境致癌因素和内在因素,正常细胞,DNA损伤体细胞基因突变,活化促进生长的癌基因,灭活肿瘤抑制基因,表达异常的癌蛋白失去抑制,多

28、克隆性增生,单克隆性增生,异质化,恶性肿瘤形成,转化,演进,基因改变(DNA碱基顺序改变),致癌物质,外来基因组引入细胞基因组,细胞癌变,细胞癌变,细胞癌变,细胞癌变,细胞癌变,八、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诊断肿瘤最准确可靠的方法。细胞学检查:用于检查宫颈癌、肺癌、胃癌等。其他:电镜;分子生物学;免疫组化等。,九、肿瘤的防治原则,积极采取防癌措施消除和避免致癌因素作用;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及时治疗癌前病变;对肿瘤病人采取“三早”,环境致癌因素作用人体途径,各 种 环 境 致 癌 因 素,动物,植物,空气,水源,物品,人 体,肿瘤患者1,肿瘤患者(二),卵巢肿瘤,原位癌,黑色素瘤,子宫肌瘤,单发,血管瘤1,血管瘤2,血管瘤3,血管瘤4,血管瘤5,血管瘤6,血管瘤7,血管瘤8,黑痣,肉瘤,肿瘤淋巴道转移,肿瘤血道转移,口腔粘膜白斑,结肠多发性息肉1,结肠多发性息肉2,胃溃疡恶变,肝硬变,食道早期浸润癌,肠腺瘤,肠腺瘤(镜),纤维瘤(镜),纤维肉瘤(高倍),子宫平滑肌肉瘤(镜),非霍奇金氏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