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系统稳态误差分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20555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系统稳态误差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自动控制系统稳态误差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自动控制系统稳态误差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自动控制系统稳态误差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自动控制系统稳态误差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系统稳态误差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系统稳态误差分析.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六节 稳态误差分析,3.6 稳态误差分析,2,对于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由于系统的结构、输入作用的类型(给定量或扰动量)、输入函数的形式(阶跃、斜坡或抛物线)不同,控制系统的稳态输出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与输入量一致或相当,也不可能在任何形式的扰动作用下都能准确地恢复到原平衡位置。这类由于系统结构、输入作用形式和类型所产生的稳态误差称为原理性稳态误差。此外,控制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摩擦、间隙、不灵敏区等非线性因素,都会造成附加的稳态误差。这类由于非线性因素所引起的系统稳态误差称为附加稳态误差或结构性稳态误差。本节只讨论原理性稳态误差,不讨论结构性稳态误差。,3.6 稳态误差分析,3,显然,只

2、有当系统稳定时,研究稳态误差才有意义;对于不稳定的系统而言,根本不存在研究稳态误差的可能性。有时,把在阶跃函数作用下没有原理性稳态误差的系统,称为无差系统;而把具有原理性稳态误差的系统,称为有差系统。,3.6 稳态误差分析,4,输出量的希望值 和实际值 之差。即,系统的输入 和主反馈信号 之差。即,当t时的系统误差,用 表示。即,当t时的系统偏差,用 表示。即,对单位反馈系统,给定作用 即为输出量的希望值,偏差等于误差,。,一、误差及稳态误差的定义,3.6 稳态误差分析,误差和稳态误差定义,系统稳态偏差:,系统偏差:,系统稳态误差:,系统误差:,5,偏差和误差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我们将用偏差

3、 代替误差进行研究。除非特别说明,以后所说的误差就是指偏差;稳态误差就是指稳态偏差。,对非单位反馈系统,给定作用 只是希望输出的代表值,偏差不等于误差,。,这里 是基于控制系统在理想工作情况下 得到的。,3.6 稳态误差分析,误差和稳态误差定义,6,二、稳态误差的计算,给定作用下的偏差传递函数,误差的定义相当于从系统输出端来定义的,在系统性能指标中经常使用,但在实际系统中有时无法量测,因而一般只有数学意义;,偏差的定义相当于从系统输入端来定义的,在实际系统中是可以量测的,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3.6 稳态误差分析,稳态误差的计算,7,扰动作用下的偏差传递函数,给定和扰动同时作用下的偏差表达式,

4、3.6 稳态误差分析,稳态误差的计算,8,对稳定的系统,可利用拉氏变换的终值定理计算稳态误差,终值定理要求 和 可拉氏变换;存在;并且除在原点处可以有极点外,的所有极点都在s平面的左半开平面。,即只有稳定的系统,才可计算稳态误差。,3.6 稳态误差分析,稳态误差的计算,9,例1 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当输入信号为单位斜坡函数时,求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调整K值能使稳态误差小于0.1吗?,解:只有稳定的系统计算稳态误差才有意义;所以先判稳,系统特征方程为,由劳斯判据知稳定的条件为:,由稳定的条件知:不能满足 的要求,3.6 稳态误差分析,稳态误差的计算,10,三、给定输入作用下系统的误差

5、分析,这时,不考虑扰动的影响。可以写出系统的误差:,显然,与输入和开环传递函数有关。,假设开环传递函数 的形式如下:,3.6 稳态误差分析,给定输入时的稳态误差,11,3.6 稳态误差分析,式中:开环放大系数;积分环节的个数;,可见给定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与外作用有关;与时间常数形式的开环增益有关;与积分环节的个数有关。,给定输入时的稳态误差,开环传递函数去掉积分和比例环节;,12,系统的无差度阶数(开环传递函数的型),通常称开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的个数为系统的无差度阶数,并将系统按无差度阶数进行分类。,当,无积分环节,称为0型系统,当,有一个积分环节,称为型系统,当,有二个积分环节,称为型系统,当

6、时,使系统稳定是相当困难的。因此除航天控制系统外,型及型以上的系统几乎不用。,3.6 稳态误差分析,开环系统的型,13,式中:称为位置误差系数;,在单位阶跃作用下,的系统为有差系统,此时开环增益K越大稳态误差越小;的系统为无差系统。,当输入为 时(单位阶跃函数),的大小反映了系统在阶跃输入下的稳态精度。越大,越小。所以说 反映了系统跟踪阶跃输入的能力。,3.6 稳态误差分析,单位阶跃函数输入时的稳态误差,14,当输入为 时(单位斜坡函数),式中:称为速度误差系数;,的大小反映了系统在斜坡输入下的稳态精度。越大,越小。所以说 反映了系统跟踪斜坡输入的能力。,根据 计算的稳态误差是系统在跟踪速度阶

7、跃输入时位置上的误差。,3.6 稳态误差分析,单位斜坡函数输入时的稳态误差,15,当输入为 时(单位加速度函数),式中:称为加速度误差系数;,的大小反映了系统在抛物线输入下的稳态精度。越大,越小。所以说 反映了系统跟踪抛物线输入的能力。,根据 计算的稳态误差是系统在跟踪加速度阶跃输入时位置上的误差。,3.6 稳态误差分析,单位加速度函数输入时的稳态误差,16,当系统的输入信号由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分量组成时,即,小结:给定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与外作用有关。对同一系统加入不同的输入,稳态误差不同。与时间常数形式的开环增益有关;对有差系统,K,稳态误差,但同时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变差。与积分环节的个数

8、有关。积分环节的个数,稳态误差,但同时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变差。所以型及型以上的系统几乎不用。,由此可见对稳态误差的要求往往与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的要求是矛盾的。,3.6 稳态误差分析,组合输入时的稳态误差,17,典型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3.6 稳态误差分析,18,典型一阶系统的稳态误差,3.6 稳态误差分析,19,典型二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别讨论速度反馈控制和比例微分控制对稳态误差的影响。,3.6 稳态误差分析,20,a.输出量的速度反馈控制的稳态误差,3.6 稳态误差分析,21,b.误差的比例+微分控制的稳态误差,比例微分控制不改变原系统稳态误差,而测速反馈控制的稳态误差比原系统来得

9、大。,3.6 稳态误差分析,22,四、扰动输入作用下系统的误差分析,通常,给定输入作用产生的误差为系统的给定误差,扰动作用产生的误差为扰动误差。,时产生的 称为扰动误差。,3.6 稳态误差分析,扰动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23,可见,不仅与 有关,还与 和 有关(扰动点到偏差之间的那部分通道传递函数)。,式中:,3.6 稳态误差分析,扰动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24,3.6 稳态误差分析,扰动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上式中 为开环传递函数所具有的积分环节个数。,当,即开环传递函数中无积分环节,同时假设 无纯微分环节,因此 中也无积分环节。,此时在阶跃扰动输入时是有差系统,设,25,当,即开环传递函数

10、中有积分环节,但积分环节可在不同的地方。,设,设 即 无积分环节,在阶跃扰动作用下,设 即 有积分环节,在阶跃扰动作用下,此时,尽管开环传递函数有积分环节,在阶跃扰动作用下还是有差的。,3.6 稳态误差分析,扰动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26,若,在阶跃扰动作用下是无差的。若 在斜坡扰动作用下也是无差的。因此 环节中的积分环节决定了扰动作用下的无差度。,五、误差分析与反馈环节的关系,由图可见,不管是给定还是扰动作用产生的稳态误差,都与图中反馈环节中的积分环节的个数有关。,3.6 稳态误差分析,扰动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27,例1: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当 时,求系统的稳态误差;若要求稳态误差为零,如

11、何改变系统结构。,该系统对给定输入而言属于型系统。所以当给定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时的稳态误差,但该系统对于扰动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时的稳态误差 并不等于零。根据前面的分析知,稳态误差与G1中的增益和积分环节的个数有关。此时因G1无积分环节,所以,也可这样求,3.6 稳态误差分析,扰动误差与积分环节的关系,解:,28,若想使稳态误差为零,则要求G1中有积分环节,令,此时,由于此时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成为结构不稳定系统,直接加一个积分环节是不可行的。若要使系统稳定,还必须在原G1中引入比例+微分环节,当K10,K20,0时系统稳定,对不对?,3.6 稳态误差分析,扰动误差与积分环节的关系,29,由此

12、可见当用 时,才能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使系统在阶跃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零。,这个环节称为比例+积分环节或比例+积分控制器(PI控制器)。,这个环节称为比例+积分+微分环节或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PID控制器)。,所谓比例+积分(PI)或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的作用就是在保证闭环系统稳定及动态特性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3.6 稳态误差分析,扰动误差与积分环节的关系,30,例3-9速度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给定输入和扰动作用均为单位斜坡函数。求系统的稳态误差。,解:,3.6 稳态误差分析,稳态误差的例子|例3-9,31,3、总的稳态误差为:,2、,3.6 稳态误差分析,稳

13、态误差的例子|例3-9,32,为了减少给定误差,可以增加前向通道上的积分环节个数或增大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为了减小扰动误差,可以增加偏差点到扰动作用点之间积分环节个数或放大系数。,放大系数不能任意放大,积分环节也不能太多(一般2个),否则系统将会不稳定。,结论:,3.6 稳态误差分析,33,复合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中引入与给定作用和扰动作用有关的附加控制可构成复合控制,可进一步减小给定误差和扰动误差。,图(a)的误差:,按给定作用补偿:,在图(a)的基础上加上环节,就构成了顺馈控制系统。,六、复合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3.6 稳态误差分析,复合控制系统,34,再来计算图(b)的误差函数。,即由

14、给定引起的稳态误差为零,输出完全复现给定输入。该式称为按给定作用实现完全不变性的条件。,若满足 则,,3.6 稳态误差分析,复合控制系统,35,由于这种补偿器的传递函数G3(s)是在系统的回路之外,因此可以先设计系统的回路,保证其有较好的动态性能,然后再设计补偿器以提高系统对典型输入信号的稳态精度。,由上面分析可看出,按输入补偿的办法,实际上相当于将输入信号先经过一个环节,进行一下“整形”,然后再加给系统的回路,使系统既能满足动态性能的要求,又能保证高稳态精度。,若满足 则。,3.6 稳态误差分析,36,3.6 稳态误差分析,按扰动作用补偿,令,由于是单位反馈系统,所以误差。,前馈控制系统,未

15、加前馈时,,37,这个条件就是对扰动作用实现完全不变性的条件。即系统的输出完全不受扰动的影响。,但在实际的系统中,有时 是难以实现的。,从结构图可看出,实际上是利用双通道原理使扰动信号经两条通道到达相加点时正好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实现了干扰的全补偿。,因为一般物理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母的阶数总比分子的阶数高。可以采取近似的补偿,以减小给定或扰动引起的稳态误差。,3.6 稳态误差分析,前馈控制系统,38,解:无补偿时误差为:,有补偿时误差为:,无补偿时,,位置误差:,有补偿时,,3.6 稳态误差分析,复合系统稳态误差例子,39,速度误差:,当 时,没有顺馈补偿,速度误差等于。,无补偿时,,有补偿

16、时,,当 时,还有速度误差,但比补偿前要小。,当 时,速度误差为零,实现了完全补偿。这是一种近似不变性,相当于等效单位反馈系统的无差度阶数提高到2。这种近似不变性较易实现。,分析:,3.6 稳态误差分析,复合系统稳态误差例子续,40,当 时,速度误差为负,过度补偿。表示输出量大于要求值。,设等效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令,可见当 时,等效单位反馈系统的无差度阶数提高到2。,此时闭环传递函数为:,3.6 稳态误差分析,复合系统稳态误差例子续,41,七、动态误差系数,前面讨论的误差系数都称为静态误差系数,它们分别针对输入为阶跃函数、斜坡函数和抛物线函数而言的。其特点是对于一个给定系统只有一个

17、系数为有限值,其它系数不是零就是无穷大。因而,通过静态误差系数求得的稳态误差或是零,或是有限非零值,或是无穷大,而不反映误差与时间的关系。,下面介绍的动态误差系数法,可以研究输入信号几乎为任意时间函数时的系统稳态误差与时间的关系,因此动态误差系数又称广义误差系数。,现只考虑给定作用与偏差之间的误差传递函数,考虑到t时的情况,也就是s0的情况。将误差传递函数在s=0的邻域内展开成泰勒级数,3.6 稳态误差分析,42,其中:,于是,这个级数的收敛域是s=0的邻域,相当于t时的情况。求拉氏反变换,可得t时误差函数的表达式,3.6 稳态误差分析,43,可见,t时的误差函数的表达式与输入函数及其各阶导数

18、有关。仿照静态误差系数的定义,可定义动态误差系数如下:,k0 动态位置误差系数k1 动态速度误差系数k2 动态加速度误差系数,应当指出,这里所谓“动态”两字的含义是指这种方法可以完整描述系统稳态误差ess(t)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不是指误差信号中的瞬态分量ets(t)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即不应包含的误差信号中随时间趋于零的分量。此外上面给出的误差级数仅在t时成立,因此如果输入信号r(t)中包含有随时间趋于零的分量,则这些分量不应包含在稳态误差级数表达式中的输入函数及其各阶导数之内。,3.6 稳态误差分析,44,动态误差系数的另一种求法,将误差传递函数写成s有理分式形式,利用长除法得到各动态误差系

19、数。,当v=0时,3.6 稳态误差分析,45,当v=1时,当v=2时,3.6 稳态误差分析,46,系统误差、稳态误差的定义给定输入作用下系统的误差分析 系统的型 位置误差系数,速度误差系数,加速度误差系数扰动输入作用下系统的误差分析给定输入和扰动作用同时存在系统的误差分析 系统的总稳态误差等于给定误差和扰动误差的迭加(误差点定义在同一点)复合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 按给定作用的补偿 按扰动作用的补偿,小结,3.6 稳态误差分析,47,第三章总结,稳定性 与闭环极点位置有关,相当于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有关;与输入无关。瞬态响应及动态性能指标 与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的位置有关,输入一般为阶跃函数。稳态性能 与时间常数形式开环传递函数中的积分环节及增益有关;与输入作用的形式有关;与输入作用的类型有关;,3.6 稳态误差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