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附子毒效产生的原因.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826775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理学附子毒效产生的原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药药理学附子毒效产生的原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药药理学附子毒效产生的原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药药理学附子毒效产生的原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药药理学附子毒效产生的原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药理学附子毒效产生的原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理学附子毒效产生的原因.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子毒效产生的原因,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Aconitumcarmichacli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传统以其附乌头而生故称。即彰明附子记所谓“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该植物全株有毒,以根头最毒,可见附子是1 味毒性很强的药物。,附子是大辛大热而有毒的药物,其有毒成分主要是乌头碱类生物碱。中毒剂量为:口服附子1560 g,乌头碱0.2 mg;致死量为:乌头碱24 mg。附子中毒多因内服剂量过大、炮制方法不当、煎煮时间过短、内服生品药酒、配伍不当以及患者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等原因所致。此外,室温也影响附子毒性的大小。,。乌头碱对心脏的作用,部分是由于迷走神经的影响,更主要的是

2、直接对心肌的影响,它可使心肌细胞Na+通道开放,加速Na+内流,促使细胞膜去极化,提高自律组织性反应细胞的自律性,而导致心律失常,引起心室纤维颤动。中毒初期心率减慢,随即由于高度刺激,可突然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很快出现心律紊乱,心收缩力减弱,血压下降,终则心跳停止。,如何减毒增效,配伍减毒1.1以甘缓毒甘味药具有缓急、缓和的作用,可调和药性,缓急解毒。附子燥热峻猛毒烈,配伍甘润之品如甘草、蜂蜜等,可收和药缓急制毒之效,1.2以收约散附子走而不守,行而不止,过于燥烈发散即其“毒性”,配伍“止”、“收”之品,相畏相制,可减其辛烈之偏及毒性。如张仲景用附子回阳、散寒、镇痛,大都与干姜配伍。,1.

3、3以寒制热附子辛热燥烈易伤阴动液,配以寒凉降泄之品,寒凉以制燥烈之偏,降泄以导热毒外出,可迭减毒之效。如伤寒论大黄附子汤、附子泻心汤及千金方温脾汤之配大黄,伤寒论附子离心汤、黄土汤之配黄芩等。,1.4以柔克刚附子通行十二经脉,善扶五脏之阳,为通脉止痛。助阳散寒之良药,但其性燥烈辛热,用之不当,每能耗散阴津,产生流弊,不仅于病无益,反使正气愈伤,病情愈为复杂,所谓“寒病未已,热病复起。”对素体阴津不足或津血已伤之患者,尤须慎重。配以甘润阴柔之品,则可纠弊防偏。,配伍增效2.1辛甘化合,益气温阳辛热之品温阳回阳,见效迅速,而药效消失亦快加用甘缓益气之品如人参、黄芪、甘草等,可以增强药力延长药效。,

4、2.2 辛热同施回阳益肾“附子无姜不热”,附子朴火助阳,回阳救逆,散寒祛湿,用治阳衰阴盛、肢厥脉微及寒凝脏腑,寒湿痹痛等证,多以干姜为助。干姜辛而太热,守而不走,有温中、回阳、通脉之力,二药合用,其效益彰。,2.3温通并用,助阳通腑脾胃阳虚,里寒冷积,以致腹痛便秘,或冷痢久久不愈,所谓“脾胃冷实不消”者,温阳祛寒,乃正治之法,而单事温散,则积滞难去,阳气亦难以流转此时配以大黄等通腑导滞之品,温通兼施,既可振奋阳气,温散寒凝,又可攻下冷积,通阳泄浊。,2.4 温润结合,滋肾助阳附子为温补肾命之火、鼓舞肾间动气之要药,治肾阳不足或肾气虚损之证,本品每恃为主药。然肾为水火之脏,内寄真阴真阳,肾阴肾阳相互为用,阳气化生于阴精,而阳衰则阴亦不化,所谓“阳生于阴”,“阴生于阳”。故温补肾阳及补益肾气之方中,常用附子与补肾滋阴之品相伍,以收阴中求阳,阴阳相济之效。,The end!By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