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板块运动、构造运动及其地貌.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58881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讲板块运动、构造运动及其地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14讲板块运动、构造运动及其地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14讲板块运动、构造运动及其地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14讲板块运动、构造运动及其地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14讲板块运动、构造运动及其地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讲板块运动、构造运动及其地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讲板块运动、构造运动及其地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4讲板块运动、构造运动及其地貌火山锋是指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的线状前沿地带。马提尼克岛地处加勒比海向风群岛北端,火山锋的移动、停滞在该地塑造出三道壮观的火山带(如下图,箭头为板块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o50,-14o30,600,1 .造成马提尼克岛火山锋分布的主导板块及运动形式是()A.大西洋板块间歇性俯冲B.大西洋板块持续性俯冲C.加勒比板块间歇性俯冲D.加勒比板块持续性俯冲2 .火山锋的存在,导致马提尼克岛()A.海岸曲折度增大B.平均高度减降低C.面积变小D.长宽比增大【答案】1.A2.D【解析】1.从图中火山锋的移动方向来看,是由大西洋板块向加勒比板块运动,从形成的

2、三次火山锋的位置来看,应属间歇性运动,BD错误:根据图片中的箭头,板块移动的方向是从大西洋板块移动向加勒比板块,是大西洋板块主动俯冲到加勒比板块的下方,因此导致该地火山锋分布的主导板块是大西洋板块且板块的边界类型是消亡边界,A正确,C错误。故选A。2 .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大西洋板块俯冲至加勒比板块下方,该岛屿不断被抬升,其面积会扩大,BC错误;受板块俯冲挤压影响,马提尼克岛会沿火山锋方向变长,但其宽度受板块挤压影响会变窄,故岛屿长宽比会增大,D正确;海岸线的曲折程度受外力作用影响较大,受板块挤压作用影响较小,A错误。故选D。【点睛】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使大陆板块抬升,在陆地形成皱褶山脉

3、,在海洋形成海沟和岛弧,海岸山脉等。(2023全国模拟预测)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下图示意欧洲第四纪冰期冰川分布及海岸线变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0100O010203040503 .从第四纪冰期冰川分布推知,阿尔卑斯山附近的板块挤压方向主要是()A.南北方向B.东西方向C.东北西南向D.西北东南向4 .相对于第四纪冰期,现代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扩展B.向海洋方向退缩C.向北推进D.向南推进5 .随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冰盖消融,该地()A.陆面上升幅度小于海面上升幅度B.陆面上升幅度大于海面上升幅度C.陆面上升幅度

4、等于海面上升幅度D.陆面与海面上升的幅度变化不定【答案】3.A4.A5.A【解析】3.根据阿尔卑斯山第四纪冰期冰川分布可知,阿尔卑斯山大体是东西延伸的,东西方向延伸的山脉,是板块在南北方向挤压抬升的结果。故选A。4 .根据图中第四纪冰期海域分布和现代海域分布信息,图中不少区域第四纪冰期的海岸线离现代陆地较远,说明相对于第四纪冰期,现代的海岸线是向陆地方向扩展的。故选A。5 .随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冰盖消融,地表所受重力减轻,陆面岩层会上升;冰盖融水入海,海水水量增加且水温上升,故海面上升。受陆面上升和海面上升的共同影响,导致海岸线变迁。从第四纪冰期到现在,海岸线是向陆地方向发展的,说明海面上升

5、幅度超过陆面上升幅度。故选A。【点睛】阿尔卑斯山脉是由于非洲构造板块向北移动,与欧亚构造板块碰撞,那些早先沉入特提斯海的深层岩石被挤压向结晶体的基岩及其周围而形成褶皱。(2022河南焦作统考二模)构造等高线是指在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可以直观地反映岩层的形态。下图是某区域构造等高线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在甲、乙之间做海拔为120米的水平剖面线,与其相交岩层的年龄特征为()A.西部老东部新B.西部新东部老C.中间老两翼新D.中间新两翼老7 .图中断层面的倾斜方向是()A.由西北向东南B.由东南向西北C.由东北向西南D.由西向东8 .该区域的岩层变形最可能是受到了

6、()A.南北向的挤压作用B.南北向的拉伸作用C.东西向的挤压作用D.东西向的拉伸作用【答案】6.C7.C8.A【解析】6.由图可知,甲、乙之间的构造数值中间高且空间范围小,说明同一岩层向上拱起,该处是背斜构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C正确。A、B、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7.由图可知,断层大致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断层面两侧同一岩层海拔差异较大,东北一侧同一岩层海拔更高,若该断层为正断层,则断层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若该断层为逆断层,则断层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结合选项,C正确,A、B、D错。故选C。8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背斜,由图可知,断层大致东西延伸,可推测岩层受南北方向

7、的挤压作用,向上拱起,且局部断裂,形成断层,A正确,B、C、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A。【点睛】断层示意图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2022四川德阳统考一模)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两处地质构造分别是()A.背斜、背斜B.背斜、向斜C.向斜、背斜D.向斜、向斜10 .温泉水温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大气降水B.岩层类型C.出露海拔D.水源深度【答案】9.C10.D【解析】9.读图,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处地质构造为向斜;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处地质构造为背斜。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故选C。10 .读图,根据已学知识可知,该区域大气降水差异小,

8、所以温泉水温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不是大气降水,A错;出露温泉的地下岩层均为岩层C,所以岩层类型不是温泉水温差异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B错;读图,温泉出露海拔差异小,所以出露海拔不是温泉水温差异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C错;读图可见,温泉来自不同的水源深度,温泉的水源深度更深,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图示处地质构造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地层中有储存热水的空间,温泉的水源深度深及地下热水,同时温泉地下有断层,可供地下热水通达地面,所以水源深度是温泉水温差异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D对。故选D。【点睛】温泉是泉水的一种,是从地下自然涌出的,泉口温度显著地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的地下天然泉水,并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

9、的微量元素的矿物质泉水。温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所形成;二则是受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所形成。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和储藏,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因此利用断层也可以找水。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交通干线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该区域交通干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12 .关于该区域交通运输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修建交通运输线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B.布局交通运输线选线时仅需考虑泥石流灾害C.交通运输线的密度比华北平原大D.修

10、建交通运输线的难度很低【答案】U.B12.A【分析】11.从示意图可知,区域交通干线主要沿河谷分布,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 .从示意图可知,该地区位于山区,山区交通建设一般原则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A正确:交通线路选址要考虑地形条件、地质灾害、河流、距离、居民点、耕地等要素,泥石流灾害只是考虑因素之一,B错误;山区的交通线密度比平原小,C错误;山区交通线建设成本高,难度大,D错误。故选Ao【点睛】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2023河北秦皇岛统考三模)洋中脊是绵延于各大洋底的总长达八万公里的火山山脉。地幔的岩浆在洋中脊处上升,快速冷却形

11、成新的大洋地壳。作为板块运动的一部分,在洋中脊形成的大洋地壳在接近俯冲板块边界的过程中逐渐变冷变重,最终俯冲进入地幔,形成一个大洋地壳的循环。下图示意大洋中脊扩张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深度(海平而以,卜km)13 .图中大洋中脊处()B.热液区多花岗岩D.洋壳不断向外扩张B.从O到P由新到老D.从O到P由老到新A.受水平挤压形成断层C.洋壳俯冲到陆壳之下14 .图中洋壳的新老关系表现为()A.从O到P先变老再变新C.从O到P先变新再变老【答案】13.D14.B【解析】13.山材料结合图示可知,地幔的岩浆在洋中脊处上升,快速冷却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作为板块运动的一部分,在洋中脊形成的大洋地壳在接

12、近俯冲板块边界的过程中逐渐变冷变重,最终俯冲进入地幔,形成一个大洋地壳的循环。由此可推断,洋中脊处两侧地壳向外张裂扩张,为生长边界,A错误,D正确;热液区岩石多为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在远离洋中脊的地方,大洋地壳逐渐变冷变重,俯冲板块边界俯冲入地幔,BC错误。故选D。14 .从上题可以得出,大洋中脊处地壳向外扩张:结合文字材料对大洋地壳循环的描述可推测,大洋中脊处形成的岩石最新,越往两侧,岩石越老,最终在海沟处消失,形成大洋地壳循环。所以图中从O到P岩石的新老关系表现为由新到老,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

13、的岩石,称为侵入型岩浆岩,如花岗岩;当岩浆沿着地下通道喷出地表,则冷却凝结形成喷出岩,如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2023陕西西安一模)在沼泽、河沏岸边的低湿地段,生物残体在多水的无氧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日积月累堆积形成泥炭层,堆积速度一般不超过4-5cm年。贵州威宁草海浅湖盆中发育有多个泥炭层,下图为草海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海拔/米15 .对草海浅湖盆形成前的地质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褶皱隆起形成向斜C.背斜顶部遭受侵蚀B.地壳断裂下陷D.流水溶蚀岩层16 .图中某一泥炭层形成过程中,当地地壳()A.持续缓慢抬升B.持续缓慢沉降 C.间歇性抬升 D.间歇性沉降17

14、.推测泥炭层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特征是()沼泽广布,植物茂盛板块挤压,地壳沉降速率快气候潮湿,阴凉多雨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较快A.B. (DC.D.【答案】15.C16.B17.B【解析】15.根据图示灰岩岩层走向可知,草海浅湖盆受到地壳水平挤压,褶皱隆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被侵蚀,形成谷地(洼地),后期地壳不断下沉,谷地(洼地)内泥沙不断沉积,形成浅湖盆,C正确。向斜岩层向下弯曲,A错误:图示并未出现断裂带,B错误:流水溶蚀是可溶性岩石受外力作用形成溶洞、石林等景观,D错误。故选C。16 .读图可知,泥炭层在图中呈现出四部分,海拔各不相同,其中泥炭层海拔最低,在湖盆底部,说明当地地壳持续缓慢沉降

15、,B正确;若持续抬升或间歇性抬升,则湖盆底部不容易出现泥炭层,AC错误;若间歇性沉降,图中某一泥炭层变化会比较大,但图中发现变化较小,D错误。故选B。17 .泥炭是沼泽发育过程中的产物,由沼泽植物的残体在多水的无氧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堆积而成,说明泥炭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沼泽植物及丰富的水分。由此可推断湖盆中厚泥炭层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特征是气候湿润,多沼泽,植物(沼泽植物)繁盛,有机质分解缓慢,对,错;泥炭层形成时期,板块挤压,地壳沉降速率较慢,错误。故选B。【点睛】当岩层两侧受到挤压,便会发生弯曲。向上凸起的为“背斜”、向下弯曲的为“向斜在外力侵蚀前,背斜向上凸起发育为山峰,向斜向下凹陷发育为山谷

16、,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向斜、背斜的判断,主要有两种方法:根据岩层的形态。岩层向上凸起为背斜,向下凹陷为向斜;根据岩层形态,而不是地表地貌形态:根据岩层的年代。中间老、两侧新的为背斜,中间新两侧老的为向斜。背斜主要应用于找油气资源和建设隧道,向斜主要应用于找水和勘探矿产资源。真题实战演练(2022天津卷)下图为某地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沉积地层在地表出露情况的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1 .从奥陶纪到二叠纪,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为()A.下降沉积、抬升侵蚀、下降沉积B.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水平挤压C.下降沉积、水平挤压、抬升侵蚀D.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抬升侵蚀2 .该地区三叠纪地层中发育有落水洞、天坑

17、等地貌。关于该地层的描述,正确的是()A.可找到被子植物化石B.岩石受到水的溶蚀作用C.明显受到过风力侵蚀D.位于背斜构造中心部位【答案】1.A2.B【解析】1.奥陶纪时,该区开始接受沉积,到泥盆纪,该区一直接受沉积,泥盆纪之后,该区地壳整体抬升,缺失石炭系地层,到二叠纪,该区地壳整体下降接受沉积,沉积了二叠纪地层、三叠纪地层,之后该区地壳发生水平运动,地层褶皱并隆起,遭受剥蚀,再之后该区地壳又整体下沉,接受沉积物的沉积,A正确,BCD错误。故选A。3 .被子植物繁盛的地质时代是新生代,并不在三叠纪,所以不可能找到被子植物化石,A错误;落水洞、天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地貌,B正确;

18、喀斯特地貌发育在较湿润地区,风力侵蚀作用相对较弱,C错误;三叠纪岩层是图中最新的岩层,而背斜中心岩层相对最老,D错误。故选B。【点睛】科学家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2022江苏卷)布兰德山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下图为“布兰德山及周边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影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布兰德山山体高耸的主要原因是()A.差异侵蚀B.化学溶蚀C.河流侵蚀D.风力侵蚀5 .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最接近的是()A.花岗岩区B.变质岩区C.沉积岩区D.接触变质岩区【答案】3.A4.D【解析】3.观察图中信息可

19、知,布兰德山的山体海拔较高,四周的地势较低,主要是由于周围的岩层属于花岗岩区、变质岩区和沉积岩区,其岩石坚硬程度较弱,易被侵蚀,而花岗岩山体为主的布兰德山岩石较为坚硬,不易被侵蚀,从而山体高耸,因此主要原因是差异侵蚀,故A正确;溶蚀作用一般发生在石灰岩分布区域,故B错误;图示区域内的河流较少,河流侵蚀一般呈现的是峡谷等地形,故C错误;风力侵蚀作用强烈区域,地势越高,侵蚀越强,故D错误。答案选择A。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兰德山花岗岩属于岩浆侵入型岩石,花岗岩区地势较低,距离布兰德山有一定距离,形成的年龄相近,但与布兰德山最近接的接触变质岩区紧靠布兰德山花岗岩体,是在岩浆侵入时,高温作

20、用形成的变质岩,因此时间最为接近,故A错误,D正确:变质岩区的变质作用于布兰德山花岗岩形成时间区别较大,原因是距离较远,其地势较低,故B错误;沉积岩的形成是通过时间逐渐推移形成的,不可能和布兰德山花岗岩形成时间接近,故C错误。答案选择D。【点睛】岩浆岩就是宜接由岩浆形成的岩石,指由地球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内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又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沉积岩是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指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的分类比较复杂,一般可按沉积物质分为母岩风化沉积、火山碎屑沉积和生

21、物遗体沉积。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变质岩是经历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指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应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又可分为正变质岩和负变质岩。(2022浙江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C.A.B.D.5.6.图中甲处()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答案】5.B6.A结合示意图,为沉积【解析】5.据所学可知,化石是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占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物不是岩石,因此不可能形成化石,A错误;是砂岩,属于沉积岩的

22、一种,可能找到化石,B正确;为大理岩,是有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受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不会有化石,C错误;是花岗岩,地下岩浆侵入岩石缝隙冷却凝固形成,不会有化石,D错误。故选B。6 .据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凹陷,是岩石受到挤压变形成为向斜构造,A正确;甲处南部有断层,位于断层上升区域形成阶地,B错误;甲处地下岩石分别为砾岩、砂岩、石灰岩,都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C错误;甲处先受到外力沉积作用,后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类型是沉积岩,不是变质岩,D错误。故选A。【点睛】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生物死亡之后的遗体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后来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

23、,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由于遗体是被沉积物掩埋,所以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2022浙江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平面图,图中主体构造为向斜,地形以山地为主,经外力长期侵蚀,地形起伏不大。沉积岩颗粒物粗细与沉积环境中的水深有关,水越深,颗粒物越细。完成下题。图例k3司a花岗岩IIb石灰岩Z3C砂页岩d砾岩EZ3C沉积物Q-大坝7K河流断层7 .若甲地附近发育有小河,其最可能流向()A.东北B.西南C.西北D.东南8 .关于地层新老与沉积环

24、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B.C.D.【答案】7.A 8. Dbe期间,海岸线向海洋后退b比C新be期间,海岸线向陆地前进【解析】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地形起伏不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北侧为河流,所以该地地势整体南高北低,在甲西北方位大致与甲平行的河流流向为自西南流向东北,所以,甲地的小河的流向应与该河流流向相同,为流向东北,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9 .信息显示,b岩层覆盖了两条穿过C岩层的断层,且该地为向斜,b岩层位于C岩层中间,因此b比C新,正确,错误;b为石灰岩,c为砂页岩,b岩石颗粒物比以C岩石颗粒物小,材料信息表明沉积环境中水越深,沉积的颗粒物越细,表明先形成C岩层

25、时,水较浅,后形成b岩层时,水较深,因此be期间水深逐渐变深,海岸线向陆地前进,正确,错误。故选Dc(2021北京卷)读图,完成下题。甲乙丙丁图例匚三花岗岩区3松散沉积物 ES变质岩 断层10 图示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A.甲乙丁丙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D.丁乙丙甲11 .甲图中,形成最晚的是()A.B.C.D.【答案】9.D10.C【解析】9.花岗岩是地下岩浆向上侵入、冷却凝固形成的,花岗岩之上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形成变质岩,花岗岩形成于地下,丁图花岗岩位于地下,甲乙丙图花岗岩出露地表,说明丁图最早出现,ABC错误。因地壳抬升,花岗岩之上的变质岩被外力侵蚀,其厚度逐渐变薄,部分区域花岗岩出露地表接受外力侵蚀,花岗岩表面变的起伏不平,因此丁图之后应该是乙图,再以后是丙图;甲图中出现断层,使原来的花岗岩、变质岩发生断裂错位,相对下沉的部分接受沉积,出现松散沉积物,因此正确的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丁乙丙甲,D正确。故选D。10.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图中,是花岗岩,形成最早;是变质岩,形成晚于花岗岩;是松散沉积物,形成于断层下降岩块上,因此是先有断层使原来的变质岩发生断裂形成两块变质岩,其中是下降岩块,之后在之上沉积形成松散沉积物,因此形成最晚的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