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预防性维护程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厂预防性维护程序.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厂预防性维护程序目的为了保证工厂各生产设备、设施在完好、高效、低耗的状态下正常工作,避免设备、设施遭受不应有的磨损等损坏进而给产品带来食品安全风险、避免因地面、墙壁、顶棚等建筑物的不良维护对产品的食品安全产生危害,同时能够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发挥潜力,最终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任务的完成,特制定本程序。2范围适用于中天集团下属所有食品级工厂或者车间。3职责3.1 质检部负责食品安全相关维修材料的备案、日常维修的监督检查,以及发生污染时组织对产品安全性的评估。3.2 生产部负责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日常维修保养及维修的具体执行。3.3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内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4定义预防性维修:为
2、降低设备器具失效的概率或防止功能退化对食品安全或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工厂按预定时间间隔或按规定准则实施的维修和保养。5制度5.1 设备和设施5.1.1 建筑物和设备的结构和构造必须完成所需的修理,保持良好状态。5.1.2 工厂必须具备相应的维护程序和维修保养计划,优先进行可能对食品安全性、合法性和质量造成影响的维修保养。必须在维修保养计划中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以上修理。5.2 预防性维修5.2.1 工厂必须建立相应的预防性维修计划,可以将该计划涵盖在总体的维修保养计划中,预防性维修计划是针对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维修项目;5.2.2 工厂需按照预防性维修计划的时间期限进行相应的维修项目,并进
3、行相应的记录;5.2.3 预防性维修计划中涉及食品接触面的维修项目结束后,需要质检部食品安全员进行确认并签字;5.2.4 预防性维修计划中若涉及大型关键设备,维修项目需要分解至可维修的各个部件,便于跟进维修进度并确认结果。5.3 日常维修5.3.1 各车间负责日常维修保养的计划提报,食品接触面等高清洁要求的维修,提报车间需对其必须的食品安全要求提出要求及说明;5.3.2 各车间需对新购入设备进行相应的评估,在使用前制定出合适的维修保养计划;5.3.3 质检部及食品安全小组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需维修保养处,责任车间需按要求进行整改,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是否需加入到长期的维修保养计划中;5.3.4
4、机修车间在例行维修保养时,可根据对设备设施的了解提出需要增加的维修保养项目,经车间主管及相关领导评估后,确认是否实施或加入到长期维修保养计划中;5.3.5 所有日常维修中涉及到食品安全接触面的项目,特别是会影响产品食品安全性状的维修项目,维修后需由质检部食品安全员进行确认并签字。5.4 维修保养材料和相关工具部件零件的要求5.4.1 机修车间负责制定与食品接触面可能有接触的维修保养材料清单、材料说明及用途列表,经食品安全小组评估,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审批后即可使用;如需使用未列入清单的材料则需向质检部提报说明及用途列表,经食品安全小组长审批后可正式实施并列入清单,质检部需对相关文件进行备案;与食品
5、接触面无关的维修保养材料由车间自行管理;5.4.2 食品接触面的任何维修包括临时性维修必须由可用于食品接触面的食品级材料构成,如垫片、与产品接触的滤网、油漆、防锈漆、管道、容器等;应避免使用薄膜塑料袋、生料带、非食品级油漆、石墨垫圈、玻璃等容易掉毛、掉渣、掉皮、易碎、易溶解在产品中或与物料发生化学反应的维修材料;不能将胶带、铁丝、线、纸板、木制、塑料和其它临时性材料用于永久性维修。扎带可以用于常规维修材料;5.4.3 垫片、密封圈等与食品接触面有接触的材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分别满足耐高温、高压、不易碎、不易掉渣、不与接触物料发生化学反应等要求,并要以固定的频率清洗与更换。用过的或受损的/破旧的
6、垫片垫圈要丢弃掉以免在无意中被再次使用。新垫片垫圈在使用前一定要清洗,剪裁切割下来的垫片垫圈需要保证剪切光滑无毛刺防止异物带入,并在使用前进行清洁;5.4.4 精密过滤器后的成品或原辅料、气体的输送管路需采用不锈钢材质,对碳钢材质的食品接触面管路要定期检查材质变化和生锈情况,必要时进行清理或者更换;5.4.5 维修保养用工具材质也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在进行食品接触面维修时,不能使用木制把手工具、易掉渣、易碎、与物料发生化学反应等的维修保养工具;5.4.6 维修保养用工具除打磨用工具外,工具上不可有尖锐刺状物或可对食品接触面造成划痕的刺状物;5.4.7 高清车间的维修保养工具最好保持专用,工具箱
7、内保留清单并定期检查;5.4.8 采购设备易耗零部件如接触食品的传送带,刷子和刮片时,尽量保证颜色与产品不同能形成鲜明对比,且需定期检查/监控其磨损和损坏的情况;5.4.9 维修保养用润滑油按食品级润滑油卫生使用规范执行。5.5 维修保养前清洁要求5.5.1 维修前首先应检查现场是否有任何污染源,如存在污染源必须清理后方能进行维修工作;552维修前需对设备周围产品、原辅料、特别是产品裸露设备裸露等食品接触面等进行初步评估,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确保维修期间产生的粉尘、润滑油等对食品接触面等不产生污染;5.5.3 对食品接触面的维修保养,维修人员要按不同车间的清洁要求进行防护,分别采取如戴发套、鞋
8、套、手套、穿防护服等防护措施;554维修保养人员及车间人员要确保维修工具、待用零件等的清洁,必要时要采取消毒措施;根据各车间清洁级别不同,各车间或维修车间需准备不同的维修工具,原则上维修不同清洁级别区内的维修工具不得混用;5.5.5 外协维修人员的清洁防护由申请维修车间及机修车间共同监督实施,确保不带入外来污染物。5.6 维修保养过程中的清洁要求5.6.1 如离心机等体形较大的设备,在维修保养前需准备专门的垫板或支撑,以保证在维修保养时不被地面或其它物品污染;如为专用设备,需有明确标识及规定的完好存放点;5.6.2 要保证维修过程中手套的完整性,如有破损需在确认已找到完整破损手套后方可结束维修
9、;5.6.3 对维修过程中造成的食品接触面磨损,要通知设备所在车间主管并制定相应措施,防范其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出现;5.6.4 如需转移到车间外维修的食品接触面设备,则需对需维修处及维修现场进行必要的防护及清洁,防止造成二次污染;565维修人员在生产区域或生产设备上工作时,必须遵守相应的人员卫生操作规范,做好相应的身体防护和脚底防护,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必须尽快清理掉。5.7 维修保养后清洁要求571维修保养结束后,维修人员及设备所在车间人员要共同确认设备内无任何杂物残留,工器具及零件数量核对准确,如有数量不一致时则要封锁该区域,直到找到为止;可以采用对照工具和零件详细清单来核对并在记录上
10、签字确认所有零件和工具已被核对的方式(应记录任何丢失的零件、工具或设备部件,并立即通知管理人员)。维修保养后设备上不能有污渍油渍或多余的润滑油;5.7.2维修保养后,车间需对设备设施进行验收,保证满足生产及食品安全要求后方可再次使用;573维修后需立即进行现场清洁必要时要进行QP清洗或消毒杀菌;由于清洁作业时有可能危及食品安全,相关人员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必要时需质检部人员参加验收,不合格时需继续清洁,直到合格为止。5.8 维修保养人员的要求5.8.1 维修保养人员要参加设备原理、食品安全等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5.8.2 外协维修保养人员需接受相关培训后方可上岗,并按车间规定执
11、行维修过程的防护措施,由维修车间及工程维修部共同监督外协维修保养人员是否按要求操作;5.8.3 各车间人员也要对维修保养知识进行学习,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5.8.4 维修保养人员需参加体检获得健康证才可以上岗,外协维修人员需进入高清区域或者需接触产品和食品接触面时需要提供健康证后才可以上岗工作。5.9 临时性维修591不能将胶带、铁丝、线、纸板、塑料和其它临时性材料用于永久性维修。如果用于紧急维修,必须注明日期并尽快更换为永久性维修。维修材料和方式需保证不会影响到产品的食品安全,必要时需质检部确认;5.9.1 车间应对临时维修建立记录,并在日常巡检中检查未解决的临时维修的完好性,如有异常情况
12、及时采取补救措施;5.9.2 维修的材质等其它要求按5.1至5.8执行。5.10 零散品管理5.10.1 高清洁车间和任何产品裸露区域必须要保证没有未紧固、缺失的零部件,或不在清单内的零部件或工具。若发现任何零部件工具缺失,需要马上安排查找,必要时追溯上次检查后的产品进行检查确认;5.10.2 包装车间内在线频繁使用的工具部件需要固定起来,避免进入产品;5.10.3 图钉(大头针)订书针,推针和回形针等微小部件不允许在高清区域和产品裸露区域使用,易折断的刀片比如美工刀在所有生产储存区域均不能使用。6生效及修订6.1 本制度自签发之日起生效,既往制度中如有与本制度抵触之处,按本制度执行。6.2 本制度由质检部负责制定和解释,并不定期核查,必要时进行修改,以确保本制度的切实可行。7相关文件和记录维修保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