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16-17篇练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第16-17篇练习.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语第1617篇练习,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论语阳货第十七)注:讪:毁谤。窒: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徼:抄袭。(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恶称人之恶者”是指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是指厌恶处在下位而讨好地位在他以上的人。C、孔子批评了不符合道德礼教的行为。D、子贡讨厌揭发别人的短处还自认为直率的人。,B,(2)结合以上选段谈到的“勇”,分析下面选段
2、关于“勇”的思想。(3分)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孔子主张“勇”应该用“义”了来规范。君子没有“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没有“义”就会去做盗贼。,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日:“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
3、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第十六),(1)对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3分)A、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周任有一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就不就其职位。”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有品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愿意做那件事”而一定编
4、个谎言来搪塞的态度。C、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财物平均就无所谓贫,上下和睦就无所谓寡,上下相安就没有倾覆之祸。D、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我担心季孙氏所忧虑的不在颛臾,而在萧索的高墙之内啊。(2)简述孔子在本文中的观点。(3分),D,孔子尤其不能容忍他的学生在原则问题上的口是心非、遮遮掩掩的态度,因而又从品德和政治原则这个更高的层次上对两个学生进行了更加尖锐的批评。全文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孔子看穿了季氏讨伐颛臾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削弱鲁国国君的实力,最终篡夺鲁国政权。,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
5、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论语阳货第十七)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第十七)(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虽然强调入世出仕,孔子也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也还是要看时机合适与否。孔子不屑与那些一心弄权的人为伍。B、阳货本为季氏家臣,却以陪臣身份干预鲁国国政,他想拉拢孔子,于是登门拜访,但孔子不肯见他,他送了一只熟小猪给孔子。C、阳
6、货知道孔子有干一番事业的念头,于是就劝他说,既然想做事,就应该把握机会,因为时间是不会等人的,孔子表示赞同。D、孔子等阳货走了后,就前去拜见他以示回礼,没想到阳货故意慢行等他,于是他们在路上相遇,阳货趁机向孔子讲了一通道理。,D,“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是等他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他。因为孔子不想见阳货,但依礼又必须回礼。,(2)请结合两个选段,从为官动机的角度,谈谈孔子一开始不愿出仕的原因和后来又答应阳货出仕的原因。(3分),在孔子的观念中,出仕为官是为了替君王分忧,使国家安定,百姓富足。但是,当时的当政者只是为了一己之私,因此,不屑与之为伍。但是,如果一个人有兴国安邦的能力却听任国家误入歧途,
7、这也是“不仁”,于是又答应出仕。,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1),期(2)可已矣。”子曰:“食夫稻(3),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4)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第十七)【注释】(1)钻燧改火:古人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木头不同,每年轮一遍,叫改火。(2)期:音,一年。(3)食夫稻:古代北方少种稻
8、米,故大米很珍贵。这里是说吃好的。(4)旨:甜美,指吃好的食物。(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宰我认为,三年守丧,时间过长,应该废除这种礼制,从而使君子更好地为礼与乐。B、孔子没有直接反对宰我提出的重新制定守丧的时间的看法,而是先问其“安心”否。C、君子守丧,食甘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这大多是内心悲伤、思念所致。D、孔子认为宰我没有念及父母抚养自己的艰辛而擅自停止守丧,这是不仁的行为。,A,(2)上述对话中孔子和宰我争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孔子和宰我讨论了礼制中关于丧服(守丧)的问题。孔子认为,为父母守丧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
9、我认为,三年时间太长了,这样会使人荒废了“礼”和“乐”。,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1),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5);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第十七)【注释】(1)居:坐。(2)愚:受人愚弄。(3)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4)贼:害。(5)绞:说话尖刻。(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仁、智、信、直、勇、刚是六种美好的品德,这六种品德如果没有好学作支撑,就很容
10、易导致不好的结果。B、孔子认为,仁、智、信、直、勇、刚和愚、荡、贼、绞、乱、狂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前者是品德,后者是品德对人的影响。C、在孔子看来,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是很容易受到别人愚弄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很容易产生行为放荡的结果。D、孔子告诫子路,爱好勇敢而不爱好学习,是很容易产生犯上作乱的后果;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容易使人狂妄自大。,B,“相互依存”的说法有误,前者和后者并不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孔子在此也强调了学的问题,请结合上面文段,谈谈孔子的这两段话对的启迪。,人要好学。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真正
11、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空想是没有效果的;如果不喜欢学习,就是拥有良好的品德,也很容易因此犯上不好的毛病和导致不好的结果。,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论语季氏第十六)【注释】(1)陈亢:亢,音,即陈子禽。(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3)远:音,不亲近,不偏爱。(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
12、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亢可能认为孔子有私心,因此他才会问伯鱼孔子是怎么教他的。B、陈亢通过与伯鱼交谈,知道孔子没有什么私心,不偏爱自己的儿子。C、文中“不学礼,无以立”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学礼,就不懂得战栗的姿势。D、文中“不学诗,无以言”的意思是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很好地表达。,C,(2)这一则文字侧面地表现了诗在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简要分析。,此则论诗的社会作用和教育作用。孔子在这则语录中提出“不学诗,无以言”,一是认为诗歌的内容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和道德品质,可以使人学会正直的交往和立足社会的能力;二是说,诗歌可以提高人的讲话的水平。先秦的“赋诗言志”,就是在外交场合用诗句来表达自己一方的意见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