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906022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9.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讲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第3讲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第3讲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第3讲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第3讲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讲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讲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3讲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古代思想应把握一条主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掌握一个理论: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在物质条件和相应社会关系基础上创造和形成的。古代科技与文化应把握两条主线:一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为人类社会做出的重大贡献;二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历史所反映的时代特征。,2,命题方向一是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变迁;二是着重从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科技文化成就及在世界上的突出地位和贡献。,3,知识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流派代表及主张,4,5,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

2、民本思想。(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 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2.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6,(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 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4)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 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 采道家的合理思想。知识点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新儒学的形成(1)原因: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新儒学的特点: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 家的思想。,7,(3)基本主张 提出“君权神授”,为君主统治辩护;另一方面

3、也 可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的“一统”为政治的“一统”服务。2.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1)措施:汉武帝推崇儒家,重视儒家教育。(2)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8,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还是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同时,新儒学又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而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也为新儒学所继

4、承,并适应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9,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知识点三 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1)“理”是万物的本原。(2)强调“仁”,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修养。,10,2.陆王心学(1)“心”是万物的本原,理在心中。(2)求理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 杀人的自然欲求。(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 作用。,1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共同

5、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12,(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知识点四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李贽的思想(1)

6、否认儒家学说是万世之至论,破除对孔子的迷信。(2)揭露批判理学的三纲五常,提倡个性自由。,13,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1)政治:反对封建君主独裁,提倡“人民共主”。(2)经济 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倡导“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与资本主义萌芽关系重大,但 起主要作用的是明清之际的各种社会矛盾,它是中 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产物。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尚未发 展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经济,这就决定了明清之际,14,的思想批判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根本有别于西欧各国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即其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这也就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

7、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远不如几乎同时代的西欧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知识点五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1)概况 纸:西汉前期,中国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北宋毕升发明了 胶泥活字印刷。,15,火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宋朝广泛使用。指南针:战国时制成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2)世界影响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对于新兴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对地理大发现起了推动作用。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16,2.其他成就(1)数学 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

8、数 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南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 位,领先世界达1 000年。(2)天文学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 文学著作。汉代的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最先进的天文观测 工具。,17,元代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对指导农业生产作用极大。(3)古代农书 南北朝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著作。明朝徐光启编写了农政全书,体现了农书的创 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4)医学 战国问世,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 奠基之作。,18,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从科技内容上看,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 的探索不够;研究

9、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 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2)从科技使用上看,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缺乏将科技有,东汉张仲景编写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的 经典之作。明朝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19,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使生产力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3)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知识点六 古代文学成就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奠定了中国古 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2.楚辞(1)基础:南方民歌。(2)代表作:屈原的离骚。,20,3.汉赋(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

10、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4.唐诗(1)李白有“诗仙”美誉,作品浪漫激情。(2)杜甫被誉为“诗圣”,诗风凝重沉郁,作品被 称作“诗史”。(3)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 诗。,21,5.宋词(1)婉约派代表:柳永、李清照。(2)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等。6.元曲(1)组成:包括散曲和元杂剧。(2)代表人物:关汉卿和马致远。7.明清小说(1)出现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2)代表作品: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 传西游记红楼梦和聊斋志异儒林 外史等。,2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

11、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23,知识点七 书画艺术的发展1.书法:汉字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总趋势是由繁到简,其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1)古文字阶段,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2)隶楷阶段,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24,2.书法家(1)楷书 魏晋:钟繇、王羲之;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2)草书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

12、旭、怀素。(3)行书 东晋:王羲之;唐: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25,知识点八 古代绘画1.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 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3.秦汉后:根据不同风格、不同类型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4.魏晋:(1)总结出许多绘画理论。(2)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是女史 箴图洛神赋图。,26,5.隋唐:吸取外来风格。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 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天王送子 图。6.两宋:(1)宫廷画院活跃,风俗画成最大亮点。(2)代表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7.元明清:(1)文人画成就突出。(2)代表

13、作: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 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27,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1)一方面形成了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 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重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2)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 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 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28,知识点九 古代戏曲1.起源:原始歌舞。2.春秋战国:专业艺人出现。3.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4.明朝:昆曲流传甚广。5.清朝(1)乾隆末年,徽班进京;(2)道光年间,“徽汉合流”;(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29,分析某一时期文化繁荣时,

14、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经济因素:分析当时的经济是否繁荣。(2)政治因素:分析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 定;分析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分析统治 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分析各民族 间和中外之间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30,主题:描述和阐释事物【示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 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了序文手稿(即下图)。后 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 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31,材料二,马远山径春行图,清明上河图(局部)

15、,货郎图,32,材料三 马致远的元散曲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某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材料一的图片前挂一个导 游牌,对兰亭序出现的时代背景、书法特点进 行介绍。请你帮助其完成。(2)透过材料二的图片,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 画特点的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3)材料三的元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时代风 貌?,33,解题指导 考纲对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要求细分为三: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此题第(1)问主要考“描述”和“阐释”能力,应当“准确”,抓住“特征”。第(

16、3)问要注意做到“客观”。,答案(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引发人们对汉代儒学的反思,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碰壁,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诗人群体,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34,想形式。王羲之在书法上继承汉代传统的同时,尽显虚玄灵动的时风,成为继往开来的“书圣”,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2)信息:南宋文人画不讲究对称,墨色恬淡;山水画已经成为独立的画种;宋代描绘市井生活的风俗画出现。时代特点:宋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文人注重内心修养;南宋偏安江南,文人画描绘的对象变为江南风光,而且构图不追求对称。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17、民间文化日益繁荣,不仅出现文人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百姓绘画也发展起来。,35,易错点1 对理学与心学辨析不清【示例2】程朱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D.纲常伦纪,即为天理,(3)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他们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马致远的这首元曲刻画的是天涯孤旅的哀愁。,36,答案 D 错因分析 本题易误选A,做错的原因在于对程朱理 学和王阳明的“心学”区分不清。程朱理学和王阳 明的“心学”的共同点是维护儒家之纲常。A为朱熹 的主张,B、C分别为陆九渊、王阳明的主张。故可 排除A、B、C

18、三项,答案为D。易错点2 对明末清初启蒙思想认识不清【示例3】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37,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答案 B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选D项,原因在于学生把黄宗 羲当成了资产阶级,实际上,中国的资产阶级出 现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黄宗羲属于地主阶级知 识分子,由此可排除A和D;材料反映的是反君主 专制思想,可排除C。故答案为B。,38,易错点3 对古代科技认识不清【示例4】在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

19、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 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选B,B属于表面现象,A才是 根本原因。,A,39,易错点4 对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时代特征与发展 趋势认识不清【示例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 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是()A.逐渐宗教化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D.逐渐平民化 错因分析 学生做错的原因在于不能把握文学发 展趋势。汉赋多为歌功颂德的“宫廷文学”;隋 唐科举制的实行使下层知识分子得到施展才能的 机会,唐诗兴盛;而宋词、明清小

20、说的繁荣是市 民阶层兴起的一大表现。由此可知答案为D。,D,40,命题立意考向一 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关的认识和理论立意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而围绕这一制度的思想理论又是古代思想史的重中之重。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对同一制度的认识又发生了相左的变化,通过创设新情境对此考查。有助于培养学生把思想理论放在时代背景下综合评价的素养。,41,预测演练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 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 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

21、;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 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42,材料二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做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43,请回答:(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的核心思想。(2)阐释材料三的内容。(3)简要说出上述

22、三则材料中三位思想家所处的时 代背景。答案(1)材料一:实行君主专制,把国家大权 集中到君主一人之手。材料二:君权神授,实行“大一统”。(2)专制君主以人民的死亡和离散为代价取得帝位 和权力,并美化自己的残暴;专制君主滥用权力导 致民不聊生,却认为理所当然。所以说专制君主是 天下的大害。,44,(3)韩非的观点,出现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需要;董仲舒的观点,出现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黄宗羲的观点,出现在中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和人们尤其是工商业阶层要求摆脱封建

23、束缚的要求,具有民主色彩。,45,考向二 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基础进行考查,尤其是古代四大发明立意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但16世纪仍没能产生现代科学,究其原因会对我们有诸多启示;在提倡和大力弘扬科技创新的新时期,注重对古代科技的了解也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 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 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两同学 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 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46,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两同学的看法,你认为()A.甲正确,乙

24、错误B.甲错误,乙正确C.甲、乙都正确D.甲、乙都错误解析 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但在近代前,它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所以甲是正确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中,受市场的引导,应社会的需要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而古代中国由于处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且缺乏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和改进,没能产生巨大的效益,所以乙也正确。,C,47,3.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 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你 觉得哪些最适宜()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印刷术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 火药荡平 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指南针西欧海 外殖民的助

25、跑器 A.B.C.D.解析 造纸术传承文明是对的,它不仅是中华文 明的传承者,更是世界文化的传承者,所以说,48,命题目光狭隘,而题干要求回答的是“对西方历史的影响”,应排除。答案 D考向三 从书画艺术印证“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的角度命题立意分析:通过书画艺术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结合当时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特征,深化规律性认识,即“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由此考查学生理清书画艺术特征的成因。,49,4.山东潍县杨家埠年画与杨柳青年画、江苏苏州桃花 坞年画、四川绵竹年画齐名,因而山东潍县杨家埠 成为中国四大年画产地之一。下列对年画的表述正 确的是(),山

26、东杨家埠年画,四川绵竹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杨柳青年画,A.伴随着商业兴盛而出现B.由于社会动荡,人们追求祥和安宁的生活,50,C.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推动了民间文化的发展D.年画是对百姓生活的反映,百姓把自己喜闻乐见 的东西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解析 年画、剪纸等艺术形式是老百姓将自己的生活愿望、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等,亲自动手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形成的民间艺术形式。本题难度并不大,但现在的学生对传统的民间风俗绘画日益陌生,才是解答该题的难点所在。答案 D,51,5.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 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 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

27、;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 说明了()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52,解析 文化是对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即具有时代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反映了当时政治分裂、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困苦;隋唐壁画反映了当时政治统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宋朝壁画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世俗化等。答案 D,53,6.宋代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 家,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与上 述书法风格有关的时代背景是()A.经济发展,社会走向正轨 B.国家统一,盛世气象 C.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D.

28、社会危机,世人反省 解析 A反映在书法上应该是注重规范,与题意不 符;北宋是局部统一,民族矛盾尖锐,没有形成盛世 气象,可以排除B;“世人反省”与“追求个性而忽 略法度”不符,故D不正确。,C,54,一、选择题1.儒家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完整的 理论体系。其中荀子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的 改造主要表现在()A.提倡“仁政”B.提倡“以德服人”C.主张礼法并用D.提出“天人感应”解析 荀子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当 以礼教为主。同时他对法家思想也有所吸收,主 张礼法并用。,C,55,2.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 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 的参

29、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 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 排列应是()A.儒、道、墨、法B.道、法、儒、墨 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解析“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映射了道家的“无为”思想,排除A、C两项。与“拥有仁爱之心 的文化人的学派”对应的是儒家,因为它体现了“仁”的思想,排除B项,D选项是正确的。,D,56,3.“譬如玉米长成,需要风调雨顺,需要农夫施肥 照料,但玉米并非由风雨和肥料构成”。这一比 喻可以用来说明()A.孟子人性观突出了人的自由和自觉,道德教化 仅是一种辅助的、诱导的力量 B.孟子人性观强调人只能接受外部强加的异己的 规范,“扬善”的

30、理想 C.荀子的人性观强调道德完全是教化之劳,而非 造化之功 D.荀子的人性观为法家的严刑峻法提供了一个理 论依据,57,解析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题干中“风雨和肥料”喻为“道德教化”,这是“玉米”生长(喻为人性的后天成长)必不可少,那仅是一种辅助的、诱导的力量,从而突出了人的自由和自觉。B的表述符合荀子的“性恶论”,C、D作为荀子人性观的认识是正确的,但与题干寓意不符。答案 A,58,4.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解析 韩非子是

31、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题目所列四 项中,只有B项是法家思想主张。,B,59,5.(2008广东卷)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 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 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 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颢 C.朱熹D.王阳明 解析 慧能的观点从哲学上讲属于“主观唯心主 义”,王阳明的“心学”同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范 畴,二者有相似之处。此题主要考查对宋明理学 的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D,60,6.陆九渊与朱熹同时期,两人都是理学家,但朱属 于客观唯心主义,而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下述 哪一句是朱熹的言论()A.“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

32、是天理,所以 精微”。B.“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具有心,心皆具 是理”,61,解析 朱熹认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中,“人心”出于形气之私。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A属客观唯心主义。陆学认为人们的心和理都是天赋的,永恒不变的,仁义礼智信等封建道德也是人的天性所固有的,B、C、D均体现了这一思想。答案 A,62,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 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 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B.黄宗羲 C.顾炎武D.王夫之 解析 明清时期出现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其中李

33、贽批判孔子,反对过分迷信孔子,因而其著作具 有否认孔子“圣法”、“排击孔子”的特点,被 称为“异端思想家”。故选A。,A,63,8.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 程颢、程颐的是()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B.“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解析 A为孔子的主张;B为孟子的“仁政”主张 的重要内容;C为王阳明的心学;D为二程理学的 主张。故答案为D。,D,64,9.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 明史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有无 数先哲曾留下睿智的言论。

34、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 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65,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解析 甲体现了心学注重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特点;乙体现了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思想;丙体现了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丁体现了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答案 C,66,10.在“

35、文革”时期有一幅漫画,画中的孔老二坐 着轿,前一个吹喇叭的就是董仲舒,认为董仲 舒是孔老二的吹鼓手。站在现在的视角审视这 幅漫画,我们认为()A.它揭示了董仲舒天人二分的观点完全迎合了 孔子的思想 B.董仲舒照搬孔子思想,对孔子思想的倡导贡 献最大 C.“文革”缺失了一种对人教化的东西,尤其 是儒家思想 D.董仲舒对孔子阳奉阴违,其实是向正统思想 发出了挑战,67,解析 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不是“天人二分”;“文革”时期批孔,对董仲舒的认识自然也持否定的态度,董仲舒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改造”而不是“照搬”;董仲舒适应统治阶级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其“阳奉阴违”

36、是不正确的,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说其“向正统思想发出了挑战”也不符合实际的。答案 B,68,11.下列哪一信息是真实的()A.宋代发明火药并广泛使用于军事上 B.董仲舒将举贤良对策写在“蔡侯纸”上 C.唐僧鉴真乘坐装有指南针的航船东渡日本传播 佛教 D.马丁路德依靠印刷传播宗教改革理念 解析 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A不正确;蔡伦是东汉人,董仲舒生活于西汉,B 不正确;指南针于北宋开始应用于航海,C不正 确;欧洲人借鉴了中国印刷术造出自己的活字印 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正 确答案是D。,D,69,12.(2008海南卷)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

37、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70,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 力,属中等难度题。切入点是京剧艺术。解答 本题全面掌握“京剧”这一概念。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安徽“三庆”戏班来北京演出,经常和其他剧种同台演出,注意吸收和借鉴他 们的长处,逐渐形成了二黄与西皮的合流,形 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后来徽剧又吸收其他 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 以“皮黄”为主要声腔的京剧。答案 D,71,13.同光十三绝,绘有老生、武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丑角,是当时

38、各行当的代表人 物,他们都是对京剧艺术做出卓越贡献的奠基者。由此可见,在这幅名画中你看不到的角色是()解析 据题干所述可知同光十三绝中没有绘出“净角”。A是旦角;B是生角;C是净角;D是丑角。,A B C D,C,72,14.毛泽东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 代表的楚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 B.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 C.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 D.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73,解析 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A、C两项说法正确。楚辞是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情感奔放,想像奇特,文采华

39、美,具有浪漫主义色彩。B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答案 D,74,二、非选择题15.在一部美国人写的影响世界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名人中,蔡伦名列第7,在中国人中仅次 于孔子(第5),排在他后面还有三个政治人物秦 始皇、隋文帝、毛泽东和两个知识分子,老子 和孟子分别列第73和第92。是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表格中的问题。,75,76,77,答案(1)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2)105年。造纸原料易得,纸张质地细腻。(3)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以皇位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4)春秋末期社会动荡不安,他认为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汉

40、初统治者为恢复生产和安定民心,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们生活安定,国力日盛。但它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78,(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君为轻”,是说相对于民与社稷来说,君的地位并不那么重要。此句意思与明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和意图是有冲突的。16.阅读下列材料:中国古代“书画同源,形神兼备”。观察下面两 幅书画:,79,材料一,图一 怀素的自叙帖,图二 墨梅,80,材料二 东晋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飘逸潇洒,浸透了晋人诗文、绘画、雕塑“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神韵,达到了当时士大夫追求的美的极致,他所书兰亭序被

41、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所作楷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他创制的“颜体”,是丰裕的盛唐气息、忠贞的个人品格以及高超艺术手段的完美统一,成为后世师法的楷模。苏轼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81,请回答:(1)图一书法属于何种字体?有何特点?(2)图二体现了何种绘画类型?从图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书画同源”的信息?(3)图二的绘画精髓是什么?(4)根据材料二归纳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的书法艺术特点,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点分析各自形成的原因。,82,答案(1)草书。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2)文人画。画中有诗,还有篆文印章都体现了书法与绘画的融合,另外绘画的花枝等讲究毛笔笔法的运用也体现了书法的特点。(3)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4)王羲之书法特点:富于变化,飘逸洒脱,集文学、书法、绘画于一体;原因: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颜真卿书法特点: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原因:封建王朝处于鼎盛繁荣阶段。苏轼书法特点:追求个性神似,而忽略法度;原因: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