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灌溉试验站工作汇报.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943035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灌溉试验站工作汇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安徽灌溉试验站工作汇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安徽灌溉试验站工作汇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安徽灌溉试验站工作汇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安徽灌溉试验站工作汇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灌溉试验站工作汇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灌溉试验站工作汇报.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灌溉试验站工作汇报,安徽省灌溉试验中心站 丁必然安徽蚌埠2006年10月,一、灌溉试验站的建设与发展概况,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灌溉试验工作起步较早,20世纪50年代初期相继在淮北地区、合肥市郊区和皖西丘陵地带设立了5个灌溉试验站。“文革”期间灌溉试验工作曾一度停滞。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初期,灌溉试验工作重新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得到较快的发展,全省共恢复和新建灌溉试验站点28处,遍布全省9个地市。80年代末期,随着全国灌溉试验协作研究工作的结束,由于经费不足等多种原因,灌溉试验研究工作跌入了低谷期,我省对灌溉试验站进行了调整、合并,全省只保留了8个代表性较好、基础设施与技术力量较强的灌

2、溉试验站点。1999年,为配合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的综合治理,新建了肥东八斗节水灌溉试验基地。,一、灌溉试验站的建设与发展概况,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加强灌溉试验工作的意见(水农2003252号)和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规划与实施意见两个文件的精神,2003年省水利厅决定重新建立全省灌溉试验站网体系。根据安徽省灌溉试验站网建设规划,全省设立灌溉试验中心站1个,重点站6个,基础数据采集点20个。规划完成后,可形成基本覆盖全省主要气候和土壤类型、作物种类、水资源状况以及农业生产水平的全省灌溉试验站网体系,并最终成为全省的灌溉基础数据源库和节水灌溉研究基地、灌排新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服务中心。,安徽省灌溉试

3、验站网体系图,安徽省灌溉试验站点分布图,一、灌溉试验站的建设与发展概况,经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批准,我省的灌溉试验站网由新马桥、萧县岱西、肥东八斗、淠史杭灌区以及天长二峰5个试验站组成。其中新马桥灌溉试验中心站和萧县岱西灌溉试验重点站地处安徽淮北地区,其余3个灌溉试验重点站均在江淮丘陵地区,各站的基本情况见表1。,表1 安徽省灌溉试验站基本情况资料表,一、灌溉试验站的建设与发展概况,2004年6月,全省召开了第一次灌溉试验工作会议,确定了省灌溉试验中心站站长和常务副站长,强调各站要加强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拓宽经费渠道,逐步形成良性运行机制。同时,厅农水处从农水经费中拨出30万元予以支持;20

4、05和2006年又通过各种渠道分别筹措资金40万元和37万元作为全省灌溉试验站网的运行经费。至此,我省的灌溉试验站网建设与运行工作正式启动并运转。,二、主要成果及在生产中的应用,虽然我省的灌溉试验工作几经波折,峰谷交替,步履维艰,但经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仍然取得与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和基础性资料。特别是1987年以来,各站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试验任务,结合当地的实际需要,通过申报课题开展了大量地试验研究工作。主要试验内容有:各种旱作物及水稻与旱作水稻的需水量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以及受旱试验研究;沟灌、畦灌和间歇灌等地面灌水技术试验研究;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喷灌、滴灌

5、的灌溉水利用率、灌水定额及影响因素等项试验。此外,全省各地灌溉试验站还开展水肥效应、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化控节水技术、中低产田综合治理、地下水利用,以及水稻秧龄、泡田定额和农田排水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各试验站的建设与运行不仅延展了我省的灌排试验资料系列,而且取得了很多因农业和水利条件动态变化的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涵盖了全省主要土种的理化指标和灌排参数,主要农作物的需水量与需水规律、灌溉制度、水分生产函数、灌排技术指标与方法以及农田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与途径等,不仅为本省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水资源评价和优化配置、农田灌溉排水、南水北调工程农业用水量分析及各受益区配水量分析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在

6、生产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仅“十五”期间,就推广了水稻节水增产灌溉技术360多万亩,淮北旱作物优化灌溉和非充分灌溉800多万亩,土壤墒情测报与抗旱保水剂相结合技术推广覆盖面积达3200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业丰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五十多年来,全省各站开展试验研究项目取得的科研成果近50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0余篇,有10余部科技专著和译著出版发行,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30项次。,三、灌溉会议以来的工作情况,(一)组织与协调 为贯彻落实全国灌溉试验工作会议精神,我省各试验站紧紧围绕站网建设和完成“四项”工作任务,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1

7、、及时编写全国灌溉试验工作会议汇报材料,并向水利厅有关领导作了专门汇报,以取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会同主管部门就全省灌溉试验站网的建设与运行费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已基本解决了试验站网的运行费用,为全省灌溉试验站网正常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三、灌溉会议以来的工作情况,2、编制完成了安徽省灌溉试验站网建设规划,并经过厅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已下发各地执行。3、编制完成了全省各灌溉试验站建设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按照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规划与实施意见和安徽省灌溉试验站网建设规划的要求,明确了各站的主要职责、人员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与分期实施计划以及所需经费。做到了总体有规划、年度有计划,有组

8、织落实、有监督检查。,三、灌溉会议以来的工作情况,4、定期组织召开省灌溉试验工作会议,使我省的灌溉试验工作得以步入正轨。省水利厅农水处、科技处有关负责同志,各站及其主管部门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两次全国灌溉试验工作会议精神,交流了各试验站的管理运行情况和工作经验,布置了近期的工作任务,并就试验站的机构建设、人员编制、基础设施及设备建设、经费来源和投资渠道、管理运行机制以及中心站的负责人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商定。会后形成了安徽省灌溉试验工作会议纪要,由水利厅形式印发各有关市水利(水务)局和试验站执行。,三、灌溉会议以来的工作情况,(二)“四项”任务完成情况 我省各灌溉实验站依据灌溉试验总站和

9、安徽省灌溉试验工作会议的要求,按照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工作方案规定的“灌溉试验站代表区域背景数据的调查整理、灌溉农业年度基础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全国主要作物节水高效灌溉制度协作研究和1987年2003年灌溉试验资料整编”四项内容,扎实开展工作。目前,全国主要作物节水高效灌溉制度协作研究已连续进行3年(20042006),试验仍处于实施之中,其余3项任务已全部完成并上报总站。,四、几点体会,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展灌溉试验工作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灌溉试验工作曾几起几落,严重影响了该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和试验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以及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新的形势和任务又使灌溉试验数据受到广泛的重视,同时也提

10、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使得灌溉试验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在这样的情势下,水利部决定恢复和加强我国的灌溉试验工作,我省的灌溉试验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为了保证灌溉试验站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试验研究工作的长期、稳定、持续开展,我们认为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建立管理体系,明确管理部门,落实具体责任人 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才能保障站网的高效运行。省水利主管部门应负责组织协调全省灌溉试验站点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确立全省灌溉试验站网的主管机构,落实具体的分管部门及其责任人,研究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与措施、办法,形成“省主管部门中心站重点站数据采集点”四级管理体系,才能保证政令畅通,任务有

11、人监督落实,问题有人协调解决,工作有序开展。,四、几点体会,2、落实人员编制、实验站建设及运行经费 灌溉试验工作是一项具有非常强的基础性和公益性事业,因此,各级灌溉试验站点的科技人员应当列入财政事业编制,进行定岗定编,以稳定灌溉试验的科技队伍。对于一次性投资较大的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购置等站网建设所需的经费,主管部门明确的资金渠道和筹措办法。为保证灌溉试验工作的正常开展,还应建立各级灌溉试验站点稳定、可靠的运行经费供给渠道、资金来源和投入机制。,四、几点体会,3、对从事灌溉试验工作的科研人员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从事灌溉试验工作的科研人员特别是基础灌溉试验站的科研人员,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

12、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差,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措施逐步加以改善。此外,还应当在工资待遇、福利条件及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为灌溉试验研究工作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保障。,四、几点体会,4、建立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 检查考核制度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灌溉试验站点的检查考核制度,二是对从事灌溉试验工作科研人员的检查考核制度。对灌溉试验站点的检查考核要依据制定的检查考核办法进行,由灌溉试验主管部门负责实施。重点检查站点工作的规范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承担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各项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考核结果要进行系统的汇总评比,并作为对各

13、级站点工作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科研人员的考核要结合对灌溉试验站点的考核进行,由省灌溉试验主管部门会同灌溉试验站的上级行政主管单位实施。重点考查科研人员的工作态度、承担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所取得的工作业绩,考核结果要作为个人奖惩、职称晋升以及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四、几点体会,5、灌溉试验必须同生产实践相结合 灌溉试验成果是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管理应用的重要依据,灌溉试验的研究成果,必须应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获得旺盛的生命力。这点我们有深刻的体会。,四、几点体会,五、当前存在的问题,多年来,我省各试验站在各级水利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一定的成

14、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设备老化,工作条件差。部分试验站基础设施缺乏、破损,仪器设备老化落后,无法适应当前开展的各项工作,急需更换设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灌溉试验经费不足。灌溉试验站没有正常的投资渠道,虽然近几年厅农水处想方设法挤出100万元,使新建立的全省灌溉试验站网得以启动运转,但筹措站网的建设经费困难重重。从长远看,保证全省灌溉试验研究工作全面、稳定、持续开展必须彻底解决资金来源、拨付渠道等关键问题。,五、当前存在的问题,三是宣传和成果转化力度不够。由于灌溉试验属基础研究的范畴,仅有社会效益,再加上宣传工作不到位,难以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因此,许多试验成果难以推广及运用。

15、尽管灌溉试验工作获得许多科技进步奖,但未发挥应有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灌溉试验工作的开展。,六、下一步设想,农水科研是一个多学科密切配合的边缘学科,它与土壤学、作物学、气象学等多学科密切相关。它涉及面广,随机因素多,可控因素少,技术复杂,周期长,工作量大,需要投入相当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今后,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1、加大宣传力度,稳固和健全全省灌溉试验网络体系,做强中心站、建好重点站、扩大采集点,建立数据源库。2、加大资金投入,有计划地添置一部分现代测试仪器和设备,提高试验手段。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仪器设施等条件,开展一些开发性项目,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反哺科研,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六、下一步设想,3、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提高科研水平。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提高试验观测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科研成果的精度和质量。4、加强政策扶持,稳定科研队伍,通过各种渠道和措施,逐步提高科研人员的福利和待遇,稳定试验科研队伍,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促进成果转化。,安徽试验站网建设,在部农水司、灌溉试验总站、省水利厅的关心和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兄弟省(市、区)的经验,同时也请到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兄弟省(市、区)的同行们给予关心指导。,祝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身体健康、心情舒畅!,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