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学生党员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959199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高校学生党员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提升高校学生党员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提升高校学生党员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提升高校学生党员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提升高校学生党员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升高校学生党员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高校学生党员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提升高校学生党员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思考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研究的背景。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培养了很多思想觉悟高,有理想、有抱负的当代新青年。高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密切联系青年学生,通过考察、培养等程序,将优秀青年学生吸收为党员。同时要注重高校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通过完善党员发展程序、创新理论学习方式、量化考察体系等举措,提升学生党员的质量。(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党员不仅是党的细胞,也是党的活动主体,发展学生党员,一直是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员的发展,是我们党吸纳进步青年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党建的基础

2、工程。党的力量不仅体现在党员数量的多少,更体现在党员的质量水平。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要完善发展党员的各个环节,实施多种举措提升学生党员的质量,高校要加强对党建工作的深入探究,要对党建工作进行自我批评与自我调整。高校党建工作不仅是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建设的重要环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发展、完善高校党建工作,是对党建理论的实践与完善,也是对高等教育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三)研究的现实意义。L有利于保证党的建设事业蓬勃发展。高校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治素养与思想道德水平,关系着党员的总体质量。高校在开展党员建设工作中,需严格贯彻党

3、组织的制度,不可盲目追求党员的数量,要严把学生党员质量关,以综合素质水平作为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标准。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与质量得到提升,从而保证党的整体素质与质量,这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以及提升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有利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与完善。高校学生党员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主力军”,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就是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完善高校党建工作体系,提升学生党员质量,需从高校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入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严把学生党员的入党流程,建立完善的入党考核评价标准,避免入党功利化的

4、倾向;学生入党后,同样需要长期性评价及考核标准,注重学生党员思想动向,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提升党的整体素质水平,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高校是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关键一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目标不能只局限于学生的文化水平、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更要注重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得到了保证,高校学生整体的政治素养必然也会更上一层楼。积极构建高校党建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党员质量,不仅体现在提升党员队伍整体水平这一方面上,更有利于高校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例如,学生对党的理论理解更加深刻、提升自我要求的标准、爱国主义情怀得到深化等等。可以说,高校党

5、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升了党员学生的质量,更进一步影响了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得到全方面提升。二、影响高校学生党员质量提升的各种因素(一)外部环境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对抗日渐剧烈。在这个大环境下,某些西方势力借助网络等技术手段,大肆宣扬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诱使青年一代接受、认同、追随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以此占领青年人的意识形态阵地。另外,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出现了如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等社会问题,当学生党员遭遇这些问题时,如果没有较高政治素养,很容易对党组织或者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信任危机。现在社会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

6、想横行,贪污腐败问题时有发生,这些无不冲击着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信任感,导致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淡化、信仰动摇。(二)内部因素的影响。L高校本身的原因。高校党委工作人员承担着发展、培训、考核学生党员等重要任务,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随着高校逐年扩招的趋势,学生党员在校内占比也逐年增加,这就要求学校党务工作人员的数量与质量都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目前部分学校仍存在党务工作人员数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高校党支部是发展、培养学生党员的重要阵地,是党在高校中壮大党员团队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党在学生党员中增强凝聚力、发挥创造力的重要基础。随着高校学生党员逐渐增加、高校党组

7、织规模扩大,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部分高校学生党员党组织观念模糊,对党组织生活缺乏系统的认识。由于党支部生活会缺乏长效性而常常过于形式化,无法调动其积极性,导致学生党员日渐对组织生活失去兴趣,更无法展现出党支部的与时俱进。部分高校对于学生党员的监督管理工作不足,比如不能及时把握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向,导致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对自己的要求逐渐下降,正确的入党动机逐渐动摇。还体现在对学生党员的后续管理工作方面缺乏系统、统一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党员的监督工作缺乏科学性、有效性、长期性。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以及高校学生党员质量的提升。2.学生党员自身的原因。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党员的入党

8、动机是端正的,但不乏少部分学生存在盲目跟风、入党动机功利化等倾向。这些倾向会给高校的党建工作带来重大的隐患,甚至影响党员队伍的整体质量。高校学生党员还存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性不强的问题,对党的理论知识缺乏敏感性和学习的自觉性,一部分学生入党后没有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只是被动地完成支部的学习任务,学生党员的党性培养亟待解决。这些现象也要求高校党建工作不能只注重学生党员的发展,更要注重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不可仅重视学生的“形式入党”,更要培养学生达到“思想入党三、以多元化教育方式提升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一)创新多元化教育方式。以大数据引领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加速智慧化校园建设,

9、提高思政教育智能化发展。高校对于学生党员的思政教育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借助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快、方式多、覆盖面广的优势,积极构建智慧校园。高校需加快利用大数据构建协调协同育人共享平台的建设,科学合理地构建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和制度框架,构建覆盖面广、持续跟踪、数据流动快、反馈及时的数据共享平台。利用大数据,精确对焦教育对象,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使思政教育的对象更加精准。利用大数据有效全面地掌握学生党员信息,综合其家庭情况、受教育背景、获奖情况等信息,使高校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党员的不同情况,以便合理安排个性化的教育内容。高校对于学生党员存在的需求和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并且根据学

10、生党员思想数据的变化,随时调整思政教育的方式。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思政教育更加具备隐喻性,高校要让学生党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二)思政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在多元化教育的背景下,高校需要摒弃单一、陈旧的教育模式,更新思政教育的体系结构,丰富创新思政教育内容。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往往局限在政治、道德、历史等方面,很少与实践相结合。因而很难调动学生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高校应充分捕捉当前社会热点,切实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将其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党员学习思政的兴趣。充分挖掘网络中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搜集学生感兴趣的故事素材,立体化展示校园趣事和社会故事。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引进新

11、思想、新故事,增加课堂讨论环节,将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开放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参与性与互动性,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思政课的魅力与乐趣。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在学校外设置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将单一的课堂授课内容与学生亲身实地的感受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三)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创新多元化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丰富思政教育评价标准,增强思政教育的科学性。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以学生的成绩等外在表现为标准。很难考察到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态度以及日常表现等内在因素。在大数据的支持下,高校可以借助大数据提供的学生课堂表现、自习时长、参加志愿活动时长、勤工俭学、同学评价等情况,全面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态度、生活作风、人际交往,为思政教育的评价标准提供新的视角。另外,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学校搭建的思政教育应用程序、思政交流论坛、微博、朋友圈等表达关于思政教育的学习感受与想法,有利于学校及时掌握到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转变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