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与学习支持服务的融合路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与学习支持服务的融合路径思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与学习支持服务的融合路径思考传统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功能主要围绕材料收集、文献储存等为师生提供信息服务。随着时代的转变、资源开放性的加强,高校教学方式不断发生变化,随之引起学生学习的一系列变化调整,图书馆除了保障教学资源外,还要承担学习支撑、参与教学、传授通用技能等,因此应将高校图书馆嵌入学生学习过程的核心地位,发挥其资源核心价值,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良的信息服务,实现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的使命与任务。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影响力与日俱增,但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与课程专业教学缺乏关联性,针对这一现象,可以把阅读推广纳入学习服务支持框架中,更好地践行本科教育使命。一、高校图书馆对于学习
2、支持服务的价值经过长期发展,高校图书馆积累了包括工具、知识、设施等多方面学习支持服务的经验,未来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高校图书馆学习资源较为丰富,拥有大量的馆藏资源,包括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科研数据等,都是学生重要的参考的资源;其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图书馆可以探索用户的需求,为个人学习环境提供支持,并开发各种平台和场所工具,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学院图书馆建立了知识资源共享空间,以促进全校师生利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开展创新与研发。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信息素养和教育经验,能够基于用户信息意识和信息分析利用功能对教育路径进行规划。此外,图书馆能够参与大学知识构建的实现过程,为不同部门之间展开合作
3、打下基础,比如可以在高校图书馆中建立知识机构服务库,由学校多个部门共同运营;也可以打破学校的限制进行跨界联合;又或者建设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由图书馆辅导员协助授课,这些都是图书馆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特色。二、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方面的不足之处(一)缺失阅读主体推广机构。大学图书馆要落实阅读推广就必须设置专门的负责机构,反观现状,我国很多高校是临时抽调部分管理人员组成服务小组,或是直接将阅读推广任务分配给图书馆管理员,这就导致阅读推广工作本应当具有的系统性丧失殆尽,呈现出偶发性、主体不清楚、与活动衔接方式不合理等缺点。同时,图书馆没有将阅读推广融入学校主体管理工作之中,影响了该工作的实践效果。
4、同时,由于学校主体组织的社会责任不足,无法有序地投入阅读推广服务之中,自上而下建立阅读推广制度既削弱了学校的活动积极性,也不利于阅读点评、阅读交流等互动活动的开展,从而导致阅读过程不顺利,效果不理想。(二)阅读推广形式受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形式越丰富就越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反观现状,我国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虽然图书推广、征文比赛等不同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缺乏新意,陈词滥调,无法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此外,由于阅读推广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较为固定,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单一的制度推广形式会阻碍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培养,从这个层面上来说,
5、图书馆只有创新阅读推广的形式才能有效摆脱局限性,让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和高校学生的诉求相一致。(三)阅读推广资源不充沛。高校图书馆以纸质图书文献为基本馆藏形式。而在当前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迫切需求扩充数字资源的阅读量,如何将纸质图书文献与电子文献结合发展、协调并进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应当相互实现优势补充,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反观现状,由于图书馆的固态化的思想,传统纸质文献发展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在电子文献资源的构建过程中也显示出了思维的滞后性,电子阅读数字资料推广区域和普及覆盖面有限,无法适应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尽管部分院校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努力克服数字资料短缺的问题,但是由于
6、深度和广度上的不足,导致至今为止数字文献资源的阅读推广与实际情况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四)推广周期过长。若要让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的过程中提高实效性,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持续不断的阅读推广活动增强师生阅读意愿,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把阅读的知识内化为正确的阅读习惯。然而,当前我国图书馆几乎都陷入了推广周期较长的漩涡,阶段性较为明显,在某一时间段集中开展阅读推广,但持续的时间却不长。这就说明,很多高校图书馆始终没有意识到阅读推广活动是一个长期性、需要坚持的活动,推广周期的问题会扼杀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三、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与学习支持服务的融合路径(一)站在学
7、习支持服务角度,重新评估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和学习支持服务功能的相互融合应遵循学习资源的基本构建规律,以本科育人发展为主要目标,构建阅读推广形式、选择推广内容,实现学习支持和学科服务的多重功能。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加深对学科专业资源的认知,凸显出学科支持服务的跨越性和美育价值,在学习支持服务的视角下加速与阅读推广的融合;同时要关注概念理解的整体性,并将其渗透到实践层面,强化阅读推广和学习支持服务的联系;也要把大学图书馆核心业务渗透在阅读推广的全过程中,彰显学科专业阅读和课程学习的意义。具体而言,要充分认识到阅读环境和学习资源是处在平等的地位,馆藏资源能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料,也能够加强学生
8、情感的慰藉,在丰富的书籍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阅读。实际上,整个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和学习场所都能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如某些专家学者推出了情感图书馆主题,更能彰显出高校图书馆的人文情怀,通过情感连接人类和书籍资源也让阅读推广具有更加明显的情绪价值。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图书馆支撑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幸福感,通过学习支持服务提供电子教材,在降低控制学习成本的同时,帮助学生减轻负担和压力。阅读有益身心健康,这是全社会形成的共识,图书馆要打造具有疗愈功能的馆藏服务,在图书管理员的选聘上,优先选择具有心理学和教育学背景的人才从事相关岗位工作,阅读推广也要加强全新定位,打造融合空间,把资源和用户融为一
9、体,构建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凸显出阅读推广过程中的人文价值。(二)建立共生融合发展模式。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电子媒介时代已然到来,因此图书馆阅读推广和学习支持服务的融合需要打造双重阅读功能,利用数字科技来提供支持服务不应局限在图书馆资源的整合方面,更可以设置虚拟专业分管,将纸质文件和数字文件相互结合,发挥开放型教育资源在学习支持上的长处。通过全新融合的图书资源和阅读形式,改变和转换图书馆管理员的身份与角色,在学习设计上展开跨界合作,形成多元化共生发展融合模式,让大学教师和图书管理员形成互相帮扶的团队关系,打造一体化学习设计共享联盟。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在机构库的设置过程中还要结合教研体系,形
10、成新型教参工具体系。(三)打造学习支持服务的个性化空间。图书馆的学习空间有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之分,二者之间相互独立,同时又逐渐呈现出融合的发展趋势。图书馆馆藏材料从以纸质媒介为主逐渐朝向数字化资源转变,让学习空间更加开放化、多元化,形成团队合作空间、小组创作空间、个人研究空间等不同的类型。从空间信息共享到学习空间和研究空间的共享,图书馆设施配备和人员组织上已经发生了一定的调整和转变,服务内容也朝着学习支持模式进化,打造出了多媒体工作室、可视化区域创作空间等多个领域的服务内容,为个性化需求和实践创造提供了支撑。以北京超星云平台为例,世纪超星公司已经开发了百链云图书馆、慕课平台,这些具有特色的学习
11、空间都能够对开放式教育资源形成集成效果平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人账户,加强部分数字资源的整合。在未来,高校图书馆服务支持还需要加强服务模式的探索,以图书、论文、课程、视频为整合的内容加强推送与传输,吸引师生和第三方的共同加入。此外,还要加强学习工具和学习支持的改革,可以把高校图书馆看作商业合作平台,在学习支持服务中要致力于打造出支持用户需求、适应学习空间的新型服务模式,建设个人学习虚拟空间,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查找开放型资料,结合历史数据特征,收集个性可筛选信息。在用户使用的环节,可以通过平台支持和协同式学习方式加强知识的内化。(四)建立学习支持服务的保障制度。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支撑业务应当以
12、使用者为中心,使资源、技术、空间三种要素协同发挥重要作用,在制度统筹协调与顶层设计引领下,建立有机融合的服务管理模式,在整体系统运营流程中,学术需求的核心技术资源与关键空间既是融合资源共享的场所,也是服务于人才发展工作的新舞台。在用户内部展开协作沟通必须调动整个社会的资源,这就需要有坚强的制度作为保障,协调不同业务部门间的相互联系,并通过应用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技术促进整个业务系统循环的正常运转。在掌握知识环节过程中,技术人员也是关键因素,唯有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才能提高系统的资源管理效能,丰富用户个性化的学习空间选择,使整体学习与支持业务管理系统效益螺旋上升。(五)打造阅读推广环境,加强数
13、字化转型。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重视数字阅读,要以大学生网络阅读的个性爱好作为背景,加强网络推广环境的建设,拓宽数字阅读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深度。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引进多样化的数字阅读设备,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推广活动,如利用触屏阅读器、虚拟现实阅读体验设备等,提升学生对电子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安排相关培训课程,增加学生对高科技数字阅读器的使用经验,丰富学生阅读体验,优化阅读感受力。高校图书馆可以加强专业实操技巧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字阅读兴趣,让数字阅读推广环境得以更优化的建设,加强数字阅读推广的信息化转型。四、结语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与学习支持服务可以实现多方面的融合,发挥巨大的优势。有关教学管理者要站在学习支持服务的角度对阅读推广进行重新评估,建立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打造学习支持服务的个性化空间,从制度层面为其提供保障。此外,还要打造阅读推广的良好环境,加强阅读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在校园范围内建设有实用价值和信息化特征的高校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