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目标、计划审计工作与重要性.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61827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目标、计划审计工作与重要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审计目标、计划审计工作与重要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审计目标、计划审计工作与重要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审计目标、计划审计工作与重要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审计目标、计划审计工作与重要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目标、计划审计工作与重要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目标、计划审计工作与重要性.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审计目标、审计计划与重要性,基本内容与要求,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审计的目标及其确定;审计计划的内容、编制与审核方法;审计重要性的判断方法。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审计目标、审计计划与审计重要性的概念、内容与特点,审计计划的编制方法;掌握审计目标的确定方法与审计重要性的判断方法。课时分配:4课时。,本章重点与难点,重 点:审计计划的编制,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审计重要性的运用。难 点:审计重要性水平在报表层和账户层的分配,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具体运用。,本章导入,毕业后你的目标或理想是什么?(成为一名优秀的注册会计师?大公司的财务经理?企业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你计划怎么去做?有何安排?重点放在哪

2、里?,会计报表认定与审计总目标,审计具体目标,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意见,第一节 审计目标,一、审计目标:审计主体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结果或境地(一)审计总目标 合法性:一贯性:公允性:,公允性的含义:,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变动情况。具体理解,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存在重大错误和误导披露程度适当不存在重大漏报或故意隐瞒等,(二)审计目标演进,第一阶段,弊端审计阶段:审计目标是查错防弊。第二阶段,会计报表审计阶段:以验证会计报表的真实、公允为主的审计目标。第三阶段,验证报表的真实公允与查错防弊并重阶段。,学生思考:,结合我国审计外部环境以及近期美国几大公司爆出会计造

3、假案的实际,你认为目前民间审计目标的内容应包括哪些?是否可以考虑将真实性替换公允性审计目标?,二、审计具体目标,(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认定 涵义: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所做的陈述或声明。包括明示性的认定和暗示性的认定,管理当局认定的性质和特点,(二)审计的具体目标,(1)总体合理性(2)真实性(3)完整性(4)所有权(5)估价(6)截止(7)准确性(8)分类(9)披露,(三)管理当局认定与审计具体目标的关系图,被审计单位认定,确定具体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存在或发生;完整性权利和义务;估价与分摊;表达与披露,具体目标,总目标的具体化,项目目标,按每一个项目分别确定目标,小组讨论,管理当局五类认定是

4、确定每个帐户具体审计目标的出发点,以存货为例,由管理当局会计报表如何认定推论得出具体审计目标?,案例:,塔奇罗丝会计师事务所在编制联区金融集团租赁公司1981年度的审计计划及设计审计程序时,没有充分考虑存在于该公司的大量审计风险因素,联邦机构指责该年度的审计“没有进行充分的计划和监督”。事实上,1981年度的审计计划“大部分是以前年度审计计划的延续”。,第二节 审计计划,缺陷如下:1.没有对超期应收租赁款账户的内部会计控制加以测试2.审计计划只要求测试一小部分(8%)未收回的应收租赁款3.没有要求外勤审计人员去确定对客户坏账核销政策是否被实际执行4.大多数执行1981年度审计聘约的审计人员对客

5、户以及租赁行业的情况非常陌生最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决定对该事务所进行惩罚,要其承担公司出具虚假会计报告所带来的损失。,案例分析:,审计计划的内容,审计计划是审计人员为了高效地完成某项审计业务而制定的预期性的、整体性的工作安排,包括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三个关键领域,审计要求审计成本审计风险,审计计划的目标:,1.及早地确定客户的要求和期望2.及早地发现需要重点审计的问题和领域,并确定适当的审计范围3.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简化已完成工作的复核4.最大程度地减少时间压力5.选用合适的人员,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签订审计约定书;执行初步的分析性复核程序;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了解与测试客户内部控制

6、制度,评价审计风险;制定初步审计策略;确定检查风险及设计实质性测试。,审计计划阶段的工作包括以下几项:,一、了解客户基本情况,问题与思考:为什么要了解客户情况?要了解客户哪些方面的情况?,这一阶段要完成的三个任务:前期准备工作获取客户经营方面的背景信息获取客户法律责任方面的信息,前期准备工作,(一)接受或继续客户的审计委托 1.对新客户的调查 2.续聘(二)确认客户的审计目的(三)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作用和内容(四)配备合适的审计人员,获取客户经营方面的信息,作用:有效地评价风险 有效地执行审计工作 更好地与客户沟通 评价管理层陈述的可靠性 评价会计原则和会计披露的适当性,所需获取的信息,1.客

7、户所属行业2.客户的经营活动3.客户的组织结构,获取上述信息的途径,1.查阅上一年度的工作底稿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3.参观被审计单位工场4.询问内部审计人员5.询问管理当局6.决定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7.考虑有关会计和审计公告的影响,获取客户法律责任方面的信息,1.公司章程和法律法规2.董事会会议记录,二、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问题与思考:为什么要签定业务约定书?业务约定书约定什么内容?,三、执行初步分析性复核程序,问题与思考:为什么进行初步的分析性复核程序?(确定重大差异及审计重点领域)如何进行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比率分析),分析性复核的用途:,1.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注册会计师确

8、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2.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收集与账户余额和各类交易相关的特殊认定的证据3.在审计报告阶段,用于对被审计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作最后的复核,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的目的,(一)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二)评价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三)辨认可能的错报、漏报(四)减少实质性测试程序,理解客房的经营情况,评价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辨认可能出现的错报、漏报,减少实质性程序,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报告阶段,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的目的和使用时间,分析性复核的类型,分析性程序:进行企业的有关财务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比较进行历史同期数据的比较进行企业实际数据同企业预算数据的比较进

9、行企业实际数据同审计人员预期数据的比较,(一)比较企业的有关财务数据和行业平均数据(二)比较历史同期数据1.本年余额和以前年度的余额进行比较 2.同一总账的不同年度的明细项目的比较 3.进行比率分析常用的财务比率:(三)比较企业实际数据和企业预算数据(四)比较企业实际数据和审计人员预期数据,常用的财务比率,常用的财务比率制造企业的原材料周转率销售费用率销售利润率本年度应付销售税金/以前年度的应付销售税金,可能存在的错误存货、销售成本的错误、存在过时原材料销售费用的错报、漏报销售利润的分类错误、未入账的销售收入将不属于本年度的税金计入本年度的账户,分析性复核的步骤,(一)确定目标(二)设计分析性

10、复核程序,(三)选用适当的数据,1.数据的相关性2.数据的可靠性3.数据的连续性4.数据的可分解性,(四)确定基准数据,1.差异超过一定的金额2.差异超过一定的百分比3.固有审计风险,(五)执行测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1.审计人员了解程度2.其他审计程序的结果3.固有审计风险,审计计划的编制及审核,总体审计计划的主要事项:,1.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重点审计领域的确定是否恰当2.时间预算是否合理3.审计小组成员的选派与分工是否恰当4.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信赖程度是否恰当5.对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是否恰当6.对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及其诗人员工俄利用是否恰当,具体审计计划的主要事

11、项:,1.审计程序能否达到审计目标2.审计程序是否适合各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3.重点审计领域中各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是否恰当4.重点审计程序的制定是否恰当,案例:,在巴克雷斯公司集体上诉案中,由于巴克雷斯公司在申请发行债券时所递交的S1表中包含错误的披露,而且这些错误的披露属于重大。在核实报表时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又没有履行应尽的谨慎责任。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对其承诺负责。,第三节 审计重要性,一、审计重要性涵义,1、审计重要性 错报或漏报的程度 影响报表使用人的判断或决策 它是错报或漏报的上限,2、审计重要性的理解,错报或漏报的客观存在 错报或漏报的数量界限 界定重要性数额(确定重要性水平

12、)思考:由谁确定?站在什么角度确定?是否存在对每一个客户均适用的数量限额?,龙华股份有限公司案例,若将龙华股份公司的重要性水平确定为10万元,意味着什么?对审计人员的意义;通过执行有关的审计程序查出10万元以上的错报或漏报。若把重要性水平确定为5万与10万有何不同的结果?(对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的影响)审计重要性的运用贯穿审计业务的全过程,二.审计计划阶段重要性水平的初步 判断和应用,(一)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 确定判断基础:资产总额 净资产额 营业收入额 营业成本额 利润总额(一般为最敏感因素)净利润额 因地制宜、恰当确定,计算各报表的重要性水平,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 基础总资产或总收入中

13、较大者,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定,若根据资产负债表计算出的重要性水平与根据利润表计算出的数额不同如何办?若在审计计划阶段被审计单位报表尚未编制出来如何处理?,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判断时应考虑的其他因素,以往的审计经验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特殊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波动幅度 重要性水平是否确定的越低越好?(体现谨慎性),(二)账户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与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涵义趋同,即每一账户可以容忍的最大错报或漏报。分解的方法分解的基础资产负债表(为什么不把损益表作为分解基础?)分解时需

14、考虑账户的性质和审计成本平均分解与合理考虑相关因素分解,(三)审计计划阶段考虑重要性水平的目的,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的关系 反向审计证据的数量充分既与审计重要性有关;也与被审项目本身的重要程度有关,但要注意区别。,分配重要性水平的一般方法及原则,1.项目的审计程度2.项目发生差错的可能性3.项目受关注的程度,实例,三、重要性在审计实施和终结阶段的运用,重要性在审计实施中的考虑审计重要性在审计终结阶段的考虑 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如何处理?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如何处理?,重要性水平与审计报告,如果某公司重要性水平定为10万元,经审计后合计的错报和漏报数额超过10万元,报表被认为是不公允的,若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不能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若错报漏报水平低于10万元,报表被认为是公允的,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第一步对重要性做出初步判断,第二步将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分配到各个账户,第三步在抽样审计过程中估计各账户的错报金额,第四步估计错报的合计金额,第五步将估计的错报合计金额与重要性的初步判断进行比较,计划工作内容,审计过程中及评价结果时的工作,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