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与重要性.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61862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风险与重要性.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陈汉文/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审 计,2,第六章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第一节 审计风险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21世纪会计学系列教材,3,第一节 审计风险,4,审计风险的定义、特征及其成因,(一)审计风险的定义我国新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对审计风险的定义:“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对审计风险这一概念的正确理解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审计风险与审计失误是不同的,前者是以切实遵循独立审计准则为前提的一种风险,后者则是因为审计人员没有遵循独立审计准则而造成的工作失误;(2)审计风险虽然在最终意义上是针对整个财务报表而言的

2、,但与各个账户余额也紧密相关。,5,审计风险的定义、特征及其成因,(二)审计风险的特征1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2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3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的非故意行为引起的4审计风险是可以控制的,6,审计风险的定义、特征及其成因,(三)审计风险的成因1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审计风险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审计活动所处的法律环境。现代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是审计风险产生的另一个客观原因。此外,现代审计方法所存在的缺陷也是审计风险形成的重要客观原因。2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首先,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直接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形成。其次,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也是形

3、成审计风险的主观原因。,7,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一)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由固有风险(inherent risk,IR)和控制风险(control risk,CR)构成。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8,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二)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审计人员没

4、有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在审计风险的两个构成要素中,重大错报风险为“客户风险(the entitys risks)”。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加以考察。,9,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从定性的角度看,审计风险的两个构成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主要体现在:(1)审计风险各要素是相互独立的,是审计风险形成的两个不同的环节;(2)审计风险各要素的排列是有序的,其发生的顺序依次是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3)审计风险各要素只有同时发生才会构成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审计风险各要素与审计人员的关系不同,审计人

5、员对于重大错报风险只能评估而不能控制,审计人员只能根据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来控制检查风险。(5)审计风险各要素之间存在如表6-1所示的变动关系,即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包括固有风险的评估和控制风险的评估)成反向关系。,10,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1,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从定量的角度看,根据概率论原理,总体审计风险可以看成是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联合概率,如下式所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或AR=MMRDR由于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由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构成,所以审计风险模型可进一步表示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

6、查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或AR=MMRDR=IRCRDR,12,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在上述等式中,检查风险是审计人员的可控变量,它是重大错报风险的函数。根据上述等式,检查风险的计算如下式所示:图6-1总结了上述关于错误、舞弊和审计风险分析的讨论。,13,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图6-1 审计风险的分析过程,14,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15,审计重要性的含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中将重要性定义为:“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从以上审计重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重要性的实质是财务报

7、表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决策的临界点,它具有以下特点:(1)重要性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2)重要性是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3)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4)重要性和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16,审计重要性的评估原则,(一)重要性的评估需要合理地运用职业判断(二)重要性的评估要兼顾审计效果与效率(三)重要性的评估要同时结合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及性质某些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并不重要,而从其性质方面看则可能是重要的。这些情况主要包括:(1)涉及舞弊或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2)可能涉及法律责任后果的错报或漏报。(3)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4)报表项目本身的性质。(四)重要性的评

8、估不能忽视小额错报或漏报的累积影响(五)重要性的评估要从财务报表和交易账户两个层次加以考虑,17,审计重要性的运用,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以及评价审计结果时,都要考虑重要性。图6-2展示了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18,审计重要性的运用,图6-2 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19,审计重要性的运用,在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判断时,审计人员应该综合考虑以下主要因素:(1)以往的审计经验。(2)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3)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4)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5)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6)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9、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该考虑可能的错报或漏报对赢利性及流动性等指标的影响,特别是对那些典型的、报表使用者在进行投资和信贷决策时经常用到的指标的影响。,20,审计重要性的运用,在审计结果评价阶段对重要性的考虑,有两方面与审计计划阶段不同。首先,在审计计划和审计结果评价阶段,重要性水平可能不一样。其次,由于在审计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金额不大而性质严重的问题,也会造成重要性判断在审计结果评价阶段与审计计划阶段不同。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人员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该同时考虑质和量的方面。重要性水平可进一步分为单项重要性(individual materiality)和汇总重要性(ag

10、gregate materiality),首先前者关注单个错报或漏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后者是指两个或多个错报或漏报的共同作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但其中每个错报或漏报本身都是不重要的。,21,审计重要性的运用,如果审计人员预期的错报越多,则汇总重要性水平应该设得越低,反之亦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行,若审计人员对错报或漏报的预期改变了,汇总重要性水平也应随之适当提高或降低。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对余额运用重要性,而且需要对交易运用重要性。错报或漏报有两种:一种是发现的,另一种是推断的。,22,思考题,1审计风险的含义是什么?审计风险具有哪些特征?构成审计风险的原因是什么?2审计风险有哪些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存在哪些联系与区别?3如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分析?4如何根据审计风险模型确定检查风险?5审计重要性的含义是什么?对重要性进行评估应遵循哪些原则?,23,思考题,6运用重要性概念,在计划、实施、报告阶段上分别要做哪些工作?7什么是最大可容忍误差?它与重要性之间有何关系?8审计风险、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9审计人员在不同审计阶段对重要性的评估分别应考虑哪些因素?10什么是单项重要性水平?什么是汇总重要性水平?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