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建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课件】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建设.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建设,http:/,汇报提纲,第一部分:如何选择课程推荐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第二部分: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第三部分:精品课程建设实例分析,第一部分:如何选择课程推荐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一、精品课程的特点 先进性;互动性;整体性;导向性;教育性 二、近年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情况 3个重要观察点:分配名额;评审指标;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一、精品课程的特点 1、先进性: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 2、互动性:建设者与使用者的互动建设 3、整体性:是系统设计与建设,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制度与政策等
2、在内的系统建设 4、导向性:品牌战略、质量意识 5、教育性:既要有学术水平、技术水平,更要有教育水平。教育性是第一位的。,二、近年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情况观察点1: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的分配名额 侧重:交通运输,土建,制造,电子信息,财经,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观察点2:评审指标 侧重:专业领域课程,尤其是含有实践教学环节的专业课程,兼顾职业化特色鲜明的基础理论课程(12门)观察点3: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 侧重: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有企业工作经历并有科技研发成果,高职高专分专业配额表,第二部分: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建设,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在课程设计中的体现二、基于
3、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特征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内涵四、如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五、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建设六、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教材建设,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在课程设计中的体现 课程设计指向工作需要而不是学科系统;职业岗位(群)和工作过程分析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学习项目的设计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课程内容选择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企业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并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等过程性知识为主;以实践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通过实践带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养的养成;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统一。,二、基于工作过程
4、的工学结合课程特征 1、开发主体多元化:“教育专家主导”转变为“社会需求主导”,开发主体由企业专家、学校教师、课程专家组成。2、课程结构模块化:其一:课程开发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课程内容均来自工作任务模块的转换,建立的是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其二,课程内容以具体化的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每个项目或任务都包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职业态度和情感等内容,是相对完整的一个系统;其三,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项目”或“任务”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兼顾学生的职业发展。,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特征 3、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
5、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实现“综合”的关键是课程载体的具体化。课程载体是来自于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如零件、产品、设备、工艺、案例等。优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理论知识不再是抽象无物的东西,实践教学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理论支持下的职业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是脱离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实际过程,而是企业的典型工作项目或任务,实现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运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同步,学习与就业的同步(学习即工作)。,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特征 4、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就实施主体而言,融学校、企业为一体,融教师
6、、“工程师”为一体。就教学过程而言,是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相统一,融“教、学、做”为一体;就教学场所而言,必须做到专业教室、实践教学基地的结合。,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特征 5、课程评价开放化:主要体现在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和评价过程等三方面。评价标准:要立足社会需求,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接轨,实现课程标准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协调。评价主体:不仅有学校和教师,还有学生、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评价过程:不仅要落实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环节,更要落实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环节,并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的规范程序及方法体系。,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
7、程内涵 1、课程目标:其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它包括职业业务范围内的单项技能与知识、综合技能与知识;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2、课程结构:其课程结构不同于按照知识的相关性建立起来的并行课程结构。它是在分析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整体设计起来的教学内容体系,是按照行动体系的框架形成的串行结构。,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内涵 3、教学策略:遵循特殊一般特殊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内容开发中,先通过工作分析获得工作化的“学习任务”(特殊),然后通过组建工作任务或项目(行动化的学习项目)将工作
8、化的学习任务转换成课程教学内容(一般)。而这些项目通常以典型零件、典型产品和典型服务为载体(特殊)。4、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综合性。无论是课程开发还是实施课程,都要落实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综合”的载体就是工作“项目”或“任务”(行动化的学习内容)。每个项目、任务或模块都是一项具体的行动化学习任务,所有内容的安排都要围绕学习任务的完成来展开。,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内涵 5、行为导向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重视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关注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特点:表现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行动的自主性学习为
9、主;学生全面参与信息收集、计划制定、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结果等教学全过程;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主要方法:有头脑风暴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现场汇报法等。,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整个过程,四、如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1、确定课程要实现的能力培养2、以工作任务为基本参照点设计教学内容:把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的学习项目,分析每个学习项目的具体学习内容(任务)。工作任务分析的参照点:主要有(1)产品或服务;(2)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手段(如工具、设备的使用)(3)操作过程(4)岗位,四、如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3、确定工作任务
10、的分解模式,形成课程学习项目: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应选择相应的分解模式。工作任务分解的模式:并列式、递进式、流线式等。,四、如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任务1,任务2,任务3,任务4,递进式,实例:机械制图课程,可以以零件的复杂程度为依据采取递进式来设计学习项目与学习任务,形成项目课程,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第二章 正投影作图基础,第三章 立体及表面交线,第四章 轴侧图,第五章 组合体的绘制与识读,学科课程结构,项目一 轴类零件的绘制,项目二 盘类零件的绘制,项目三 叉类零件的绘制,项目四 箱体类零件的绘制,项目五 装配图的识读,项目课程结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主线、明线、暗线
11、,四、如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4、组织教学实施 在教学组织方面。采用分组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项目(任务)训练和自选项目(任务)训练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方面。首先,指导教师要提前给每组发放任务书,明确课堂教学时,教师讲解演示内容及时间安排,学生应准备的知识、讨论内容及时间、完成的训练内容等。其次,指导教师将工作任务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且以分组的形式对工作任务进行讨论。再次,指导教师围绕项目或模块的工作任务需要来安排教学并进行知识的拓展。在教学评价方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决定了其评价的多样性,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
12、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四、如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五、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建设 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2、课程标准的文本格式 3、课程标准撰写相关要求,五、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建设 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从制定的角度来看:教学大纲:从教学的角度制定,重视文本的教学指导功能,要求是硬性规定的。课程标准:从课程的角度入手,在大课程观的理念下,将课程与教学有机地统一,教师成为课程计划和实施的参与者和执行者,成为自己教学生活的主宰者。从指导思想来看:教学大纲:教师关注的
13、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培养,从单纯关注知识与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从强调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五、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建设从行为主体的转移和行为陈述的可操作性来看:教学大纲:陈述方式多采用的是“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不规范的方式,这种陈述方式意味着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课程标准:采用的是行为目标的陈述方式。陈述的角度必须从学生出发,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见文本格式)。,五、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建设 2、课程
14、标准的文本格式*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适用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 1.2设计思路2、课程目标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4.1 教材编写4.2教学建议4.3教学评价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5其它说明,五、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建设1、前言部分课程性质: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设计思路:指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任务引领型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模块内容确定的依据、活动设计的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含总课时安排和各部分的课时分配,要指明是建议课时)、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内容。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
15、明确。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第二段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用黑点分开)。,五、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建设3、课程内容与要求 根据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使课程内容与要求表述清晰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示波器”。通常采用的动词有: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理会类:理会、
16、阅读、摘录、寻找等知识类:了解、理解、应用等 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活动设计指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依托,指明实施该部分课程内容所要设计的活动的类型。建议先对活动类型做概要性描述,然后举12例予以说明。,五、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建设 4、实施建议 根据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出教材编写建议、教学方法建议、教学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教材编写: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设计思想。教材要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反映新技术、新工艺,典型产品或服务的选择要科学,体现地区产业特点
17、。活动设计要具体、可操作。教学建议:要体现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教学评价:主要指学生学业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关注评价的多元性。要体现各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工作规范、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其它说明: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六、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教材建设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教材,有以下2个显著特征:1、必须有企业人员参与教材编写,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必须与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工学结合课程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课程内容的职业指向性,淡化课程内容的宽泛性;突
18、出课程内容的实践性,淡化课程内容的纯理论性;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淡化课程内容的形式性;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前瞻性,淡化课程内容的陈旧性。,第三部分:精品课程建设实例分析,案例1、CAD/CAM/CAN技术应用 2、高职英语 3、涂料分析与检测建设共性:1、网站一级栏目、二级栏目对应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一级、二级指标;2、都有鲜明的工学结合特色。尤其是CAD/CAM/CAN技术应用、涂料分析与检测课程都进行了项目化改造,每门课程下都有若干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下都有若干学习任务,并以实践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3、工学结合体现了系统设计,整体实施,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评价都贯穿了工学结合思想。4、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不单纯是一个申报网站。,建设要点:1、课程定位是前提:符合高职教育课程具有的职业性、针对性、应用性特点,符合所在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授课对象的实际2、教学设计是核心:重点是教学内容设计3、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精品课程建设实质上教学团队建设4、教学条件建设是支撑:教材、实验实训条件、政策与制度保障等5、特色培育与凝练是制胜法宝:高职与本科课程、同类院校相同课程比较,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