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其社会影响.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00064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科技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其社会影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现代科技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其社会影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现代科技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其社会影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现代科技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其社会影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现代科技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其社会影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科技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其社会影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科技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其社会影响.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现代科技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江苏师大图书馆 高中华教授,导言中共中央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 的决定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 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江泽民在建党七十周年“七一”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极大的推动”。,世界范围内的“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文文化的呼唤,为什么要提倡“公众理解 科学”?,2.什么是

2、科学素养?,3.公众是科学技术中的真正 主体。,1.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分野的历史源头,1.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分野的历史源头,1.,2.现代社会发展呼唤两个 文化的融通,一、关于公众理解科学的几个问题,1、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三条标准:第一是公众要对科学技术的术语和概念达到基本的了解;第二是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了解;第三是对科学的社会影响达到基本了解。,绪:重点把握和理解的几个问题,2、科学文化,广义的科学文化,就是以理性的手段对确定对象的客观、准确的认识活动以及实践成果。,3、人文文化,其主要含义包括:(1)对人文学科的热衷。(2)人文主义。特指欧洲1617世纪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

3、生的对古典文学,个人主义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复兴,以及对于具有文艺复兴特点的非宗教内容的强调,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思想态度,即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意义;强调人对于自然界的优越性,以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3)人道。热衷于人类福利、对人的关心。(4)博爱主义。(5)人本主义。主张人是宇宙万物的主宰。,4、为什么要提倡“公众理解科学”,第一,这是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所担任的重 要功能的需要。第二,这是塑造现代化国民的有效手段。第三,公众理解科学,也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 展必须接受公众的参与和监督。,5、如何理解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概念是专门用以描述科技人员以外的广大普通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及一

4、定的技能操作水平,而且通常是被看成是公众理解科学和技术的最低要求,是现代社会的每一个公众和消费者都必须具备的。它既是一个衡量标准,也是公众科技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既在现代社会中,作为普通公众在科学技术方面应该“知道些什么”,“重视和做些什么”的具体要求。,6、“公众理解科学”与“”科学普及“的联系和区别,(1)从“科学普及”到“公众理解科学”,最大的区别是主体角色的转换。,(2)“公众理解科学”,强调的是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这就将传统的科学普及运动向纵深推进了一大步。,7、为什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与人文的融通?,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整体化和社会趋势日渐明显,科学研究在已经积累起来的

5、分类知识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综合化、整体化的要求。,技术的发展也远远超出科研人员的实验室和技术工程人员的工作领域,科技已不是单纯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而成为一项社会活动。,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在展现其高效和实用功能的同时,它的负面作用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这些都表明研究科学技术本身,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关注和考虑它们对社会的影响,从更远和更深层的意义上说,就是必须关注和考虑它们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影响。,二、科学、技术及其分类,1、科学、技术及其关系(1)科学的含义(2)技术的含义(3)科学与技术 的相互关系,(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2)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6、3)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态度和方法。(4)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科学(广义的)_,科学、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自然科学作为研究自然现象而获取的知识体系。其成熟的形态,一般由实验事实(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础)、基本概念(由实验事实中抽象出概念,并从中提炼出基本概念)、定律与原理(一般通过理论思维方法以假说的形式提出,反映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将作为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础)、逻辑演绎系统(由逻辑基础出发,利用逻辑法则或数学运算推理)、一系列经过由实践检验的具体结论(逻辑演绎的结果,并与实验事实直接比较)等几个部分有机组成。,科学(狭义的,指自然科学),技术,技术是人类在实践(包括生产、交往

7、等)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物质手段(如工具、机器、仪表等)及经验、方法、技能、技巧等。(1)技术使人类控制了自然并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设计了自然界和具有自然生命的自己。(2)技术的本质是“控制”和“设计”。,自然科学技术,是揭示自然界(天然和人工自然)各种现象之间的规律而获得的知识体系以及利用自然和获得对它的认识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科学创造,科学创造是自然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造性活动,是人们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通过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改变、控制、调节物质客体,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精神的或物质的产品的社会实践活动。,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与技术的联系,首先,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

8、究提出课题并提供必要的特质手段。其次,科学研究和科学成果可以指导技术的发展,科学可以成为技术的先导并转化为技术。第三,现代科学技术日趋一体化、立体化、整体化、综合化。,伪科学的特点,2、科学技术的分类(1)古代科学技术的分类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分类思想,即理论的、实践的和制造的哲学。(2)近代科学技术的分类 恩格斯的科学技术分类思想:依据运动形式的高低进行分类,(3)现代科学技术的分类按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过划分为三个阶段:基础研究阶段应用研究阶段开发研究阶段。与此相对应,划分为三个门类:基础科学技术科学或应用科学技术开发或工程技术,三、高科技及其产业 发展若干问题探讨,1.高科技的概念与特征

9、概念:处于科技发展前沿,能产生重大 经济和社会作用的新技术群特征:高智力、高投入、高效益、高竞争、高风险、高潜力2.高科技产业的概念与测度概念测度:OECD提出行业法 R&D/销售收入4%,3.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加强研究开发(问题:投入不足、产出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等)加快科技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三符合、三拥有的原则)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以人为本,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并完善科技产业化运行机制(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滚动实 施、上下对接),四、现代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与特点,1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1)信息科技占主导地位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0、2)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先导技术基因工程的发展及应用细胞工程的发展及应用,(3)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科学技术取得长足发展新能源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核能、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新材料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海洋开发与空间开发成为新的热点环境科学技术引起高度重视(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废物资源化、清洁生产、生态农业),2、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1)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加速化 科学技术成果加速增长。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与应用的周期愈来愈短,新技术、新产品过时的速度越来越快。(2)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化与综合化 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与综合科学的技术化和

11、技术的科学化。科学与技术发展各自呈现的综合统一性。(3)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五、世界科技竞争的焦点与格局,1.世界科技竞争的焦点高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战略科技产业化的速度与机制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争夺,2.世界科技竞争的格局五极化:美国、日本、西欧、俄罗斯、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科技超级大国日本是世界科技强国西欧是世界科技强国俄罗斯是世界科技大国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科技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六、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社会影响,1.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全数字的先进制造方式与先进服务方式的结合(竞争内涵的变化)全球化的开发、生产、销售模式(五流全球畅通)2.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知识与信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资源(知识

12、创造财富)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创新成为企业竞争能力的灵魂),3.形成新的产业结构一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高科技推动产业不断升级)以知识信息业为主,国民经济信息化成为主导结构(我国应争取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4.形成新的就业模式一二产业就业人数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上升(三农问题、农民脱贫、城市反贫困),知识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体(社会阶层的变化)5.形成新的分配方式 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技术、管理、资本)实施激励分配机制(工资、奖金、股权期权),七、我国推动科技发展的对策措施,1.加快制度创新,加强科技创新2.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形成特色3.注重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业4.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并发挥作用的机制与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