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程大纲.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23289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课程大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自然辩证法课程大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自然辩证法课程大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自然辩证法课程大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自然辩证法课程大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课程大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课程大纲.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然观,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与动物权利生命中心伦理生态中心伦理深生态学,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自然是无生命的为人所消费的物质资源,只具有工具价值。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背后的预设物质主义 消费主义 工具主义,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断言存在污染问题或环境问题只是个论断,至少是含蓄地说某个或许多资源未能被最大地满足人类需求。从这点上讲,环境问题至少是个经济问题,应用经济分析可以更好地洞悉其本质。”(威廉巴克斯特),巴克斯特对污染的经济学分析,对污染的定义必须以人的需要为参考,是否污染由人们判断可接受的水平(价格水平)来确定的。污染的最适宜程度的平衡点:降低污染所获得的利益降低污染的费

2、用+为此目的而放弃的其他利益,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费用效益分析环境保护所获得的利益环境保护的费用+为此目的而放弃的其他利益 决策的方法和目标都是由经济分析支配,思考:环境问题能否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定性的价值能否被定量化?市场?物质?金钱?人类本性?追求物质私利的消费者?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仅仅 为人类存在?只有工具价值?还是自然有为其自身而存在的内在价值?,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论,知觉利益道德身份平等忍受和享乐的能力是有没有利益的先决条件,是在我们有意义地谈论利益之前必须满足的条件。痛苦和享受的能力不仅仅是必要的,也是对我们说该事物有利益是充分的至少其利益在于避免痛苦。,“我们得在对待动物的态

3、度上来个根本的转变,包括饮食结构、农业方式、科学领域的实验方案,还有对荒野、狩猎、陷阱的看法和对穿戴动物皮毛的看法,还有对马戏团、围猎场及动物园等的看法。总之,大量的痛苦本是可以避免的。”,汤姆里根的动物权利论,基于权利的动物保护观点 里根和辛格一样,谴责了许多对动物有影响的人类行为,如利用动物进行商业行为、科学实验 等等,他认为这些行为是不道德的,不过不是因为其导致的痛苦和苦难,而是从原则上,这些行为由于否认某些动物所拥有的内在价值的存在而侵犯了动物的权利。,除人之外,动物也有权利。权利的判据生命主体。“在世界上数十亿计的动物中,有没有一些能够意识到外部世界的存在以及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如

4、果有的话,他们是否在乎外界对他们所做的这些事,不管别人在不在乎?如果任何动物满足了上述要求,他们就是生命主体。而如果他们是生命主体,他们就拥有权利,就像我们一样。”,“作为生命主体,我们都是一样,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世界上。作为生命主体,我们都是一样,因为我们都意识到这个世界。作为生命主体,我们都是一样,因为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对我们是重要的。作为生命主体,我们都是一样,因为发生在我们身上(在我们的身体,或者我们的自由,或者我们的生命)的真情对我们至关重要,无论别人在不在乎。作为生命主体,没有上等或者下等、高级或者低级之分。作为生命主体,我们在道德上都是一样。作为生命主体,我们在道德上皆为平等。”

5、,思考,你赞同辛格或里根的观点吗?你认为动物有道德身份吗?如果有,那么你的判据是什么?如果没有,说明你的理由。,生命中心主义伦理学,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对造物的爱,敬畏所有存在,和所有生命共同体验,即使从外部看它们和我们非常不同。)我只能敬畏所有生命,我只能与所有生命共同感受,这是所有道德的基础和开端。植物、动物和人的生命都是神圣的,谁体验到了这一点,并始终体验到这一点,这就是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成为思考型动物的人感到,敬畏每个想生存下去的生命,如同敬畏他自己的生命一样。他如体验自己的生命一样体验其他生命。他接受生命之善:维持生命,改善生命

6、,培养其能发展的最大的价值;同时知道生命之恶: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抑生命之发展。这是绝对的、根本的道德准则。”,总结,生命中心伦理避开了传统理论中默认的道德等级,它让生命本身,作为道德身份的判据。面临更生态的观点的质疑。,生态中心伦理,整体性 生态学基础,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早期1915年出版的一篇论文中,他把掠食者看作有害动物。生态观点的变化像大山一样思考 保持主义的局限 1.严重低估了自然界的相互作用。2.机械方法将地球当作死的。,“许多最有洞察力的思想已认识到,所谓的无生命的自然实际上是活的东西。我们已直觉地感到,在人与土地之间存在着很密切而深刻的关系,不能仍沿用机械主义的土地概

7、念。于是哲学告诉我们,为什么不能以道德上泰然的态度去破坏土地;“死”的土地其实是个有机体,拥有某种程度的生命。从直觉上看我们应当尊重它。”,理论观点,对大地共同体的义务土地群落拥有道德地位伦理整体主义“某事情,当它有助于保护生物群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时,它就是善,就是正确的;反之,它就是错误的。”,大地金字塔“每个物种,包括我们自己,与许多链相联系在一起。设想鹿食用包括橡树在内的一百种植物,牛食用包括玉米在内的一百种植物,那么,它们各自都与一百个链相联系。金字塔中的链纠缠在一起,非常复杂,看上去好像没有顺序,然而系统的稳定性证明它是个高度有组织的F结构,其功用依赖于其不同部分的协作与竞争。”(

8、1)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各个部分的合作和竞争。,人对生物群落的义务,保护生物群落在结构上的复杂性以及支撑这种复杂性的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上)。对生物群落的干预不应过于剧烈,应该受到抑制。,深生态学,主要代表人物:阿恩奈斯,比尔德维、乔治塞申斯深浅生态学的区别,深浅生态观点的区别,浅生态运动旨在反对污染和资源消耗。中心主题在于保护发达国家人民的健康和财富。只注重环境危机的短期效应。深生态运动采取理性的、全景的观点。抛弃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人处于环境的中心的形象,而采用更整体的和非人类中心的方法。对于深生态学来说,只关注污染和能源耗竭,而不去考察其社会和人文因素也是错误的。,深生态学认为目前

9、的环境危机有其深层的哲学根源。想治疗目前的危机就必须在哲学见解上发生根本的改变。作为一种哲学运动,深生态学代表着对可称为主流世界观的一种批判。这种主流世界观被认为要对环境破坏负责。深生态学家要寻求一种替代的哲学上的世界观,它是整体主义的和非人类中心的。其基础是生态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环境主流世界观生态危机深生态学世界观解决环境危机,主流世界观个体论。深生态学世界观整体论。深生态学家认为环境问题解决的根本在于从主流强调个体的世界观转变到生态的强调整体的世界观。,深生态学整体论,人在自然中反对个体的人脱离自然。人由关系构成,人的本性不能与自然分离。沃里克福克斯:“在存在上我们不能作断

10、然的本体论划分是出于这样的想法:事实上人与非人王国之间并无本质区别。就我们的感知边界来讲,我们缺乏深生态学意识。”,深生态学伦理,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深生态学准则远超过现代西方思想中自我的定义。现代西方定义的自我主要是力争享乐主义满足的孤立的自我,这是一个社会程序意义上狭义的自我。社会程序意义上狭义的自我脱离了我们原本应定的自我,它让我们追随时尚。只有当我们不再将自己理解为孤立的和狭义的相互竞争的个体自我,并开始把自己融入家人、朋友、其他人最终到我们这个物种时,精神上的升华或展现才会开始。但自我的深生态学意义需要进一步成熟和发展,要认识到除人类之外还有非人类的世界。”,科学观,一、归纳主义科学

11、观二、猜测-证伪的科学观三、范式科学观,一、归纳主义科学观,科学理论是从客观的观察事实中归纳推导出来,而不是根据主观的意见。客观的观察事实归纳推理定律和理论,暗含的假设,关于事实的性质-客观性 事实是通过感觉直接给予仔细的没有偏见的观察者的。事实先于并独立于理论。事实构成科学知识坚实而可靠的基础。关于推理的可靠性(保真性)客观的观察事实可靠的归纳推理真理,二、波普尔的证伪主义,1、卡尔波普尔 猜想与反驳、科学发现的逻辑、客观知识、通过知识寻求解放等,2、波普尔观点提出的背景:解决归纳问题观察渗透理论,3、波普尔的科学观:1)科学理论的来源:科学理论并不是对观察的归纳,而是我们的发明大胆提出来准

12、备加以试探的猜测;,2)科学理论的本质假说 3)科学与非科学区分的标准(科学划界的标准)证伪(反驳)逻辑根据:全称陈述的假能够从合适的单称陈述中推演出来。,4)科学理论的选择,高度可证伪 1.火星或者以椭圆形轨道或者以非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2.火星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3.所有行星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5)科学理论的特征,信息量大但非全兼容的陈述清晰精确,6)科学奋斗的目标,提出高度可证伪的假说,并试图审慎而顽强地证伪它们。从错误中学习,从而提出更高度可证伪的新的假说,以对世界提供更好的解释。,7)不断革命的科学发展模式,TTa EEa P2a P1 TTb EEb P2b TTc E

13、Ec P2c 问题 猜想 反驳 问题,8)波普尔观点总结,观察受理论指导,并以理论为前提理论是推测性和试探性的猜想或猜测,它试图克服先前理论遇到的问题,给世界或宇宙某些方面提供适宜的描述或解释。推测性理论一旦提出,就要接受观察和实验严格和无情的检验。经受不住观察和实验检验的理论必须淘汰,由其他推测性猜想代替。虽然决不能合法地说一个理论是真的,但可以说这个理论是最好的,至少比以前出现的任何理论好。,4、证伪主义的局限性,观察对理论的定论性证伪是不可能做到的(1)观察陈述是依赖理论和可错的。(2)现实的科学理论由复合的普遍陈述组成。与历史事实不符,三、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理论结构科学进步的图

14、景: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 前科学:基本原理上的分歧不一和争论不休,常规科学,范式:集体公认的活动1)某一特定科学共同体成员们所采纳的一般性理论假定和定律。2)把基本定律应用到各种不同类型境况中去的标准方法。3)应用这些定律所使用的仪器制造和仪器使用技术。4)一些非常一般的形而上学原则所组成。5)一些非常一般的方法论假定。常规科学按照某一范式的规则进行的解难题活动,危机,反常不仅是对于范式基本原理的打击,而又顽固地拒不屈服于常规科学共同体成员们为了消除它而进行的努力。反常对某种迫切的社会需要构成了重大的问题。反常时间长。反常数目大。对立范式的出现和深化。,革命,格式塔转换

15、互相对立的范式的支持者(范式的不可通约)。科学革命的间断性。,新的循环,新的常规科学 新的危机新的革命,评价,常规科学时期的累积稳定性科学革命的非累积特征划界的标准是共享的范式,科学划界的标准范式库恩理论的关键特点:1)强调科学进步的间断性质,这里的间断意味着放弃一种理论结构并代之以另一种不相容的理论结构。2)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学特征起着重要作用。,技术观,一、工具论的技术观二、盖仑的技术观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三、芬伯格的技术观技术批判理论,一、工具论的技术观,1、技术是用来服务于使用者目的的工具。2、技术的价值中立3、对技术的态度,二、盖仑: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1、技术的起源2、技术的本质3、现

16、代技术的发展4、盖仑的方案,1、技术的起源本能的缺陷本能的对于环境稳定性的需要 2、技术的本质用行动的介入来为自己创造一个稳定的、有秩序、有规则、有因果连接的世界。,3、现代技术的发展,1)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2)工业化技术处处都把人强加于劳动分工之中。3)但是对各种变化获得一种恰当的、合理的知识,却已经是全然不可能的。,4、盖仑的方案:非正式组合非常规个体慎思明辨地去完成理性的任务,三、芬伯格的技术观技术批判理论1、技术秩序在事实上构造了世界技术秩序在事实上构造了世界;技术重新构造了我们,使我们变成了我们之所是;如今的选择行为已经被技术所渗透,因此不能按照工具理论所说的自由

17、使用的意义来理解。,2、设计技术 技术不是绝对自主的,还可以受到人类行为的影响 设计技术参与者的利益 技术代码(技术设计)未完成的历史,科学、技术与社会,一、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二、人是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总和三、科学、技术与社会和人类未来四、科学技术家的社会责任,一、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1、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2、科学技术的社会3、社会中的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与社会捆绑在一起 2)科学技术重组了社会关系3)科学技术架构了社会,科学技术的社会,社会中的科学技术,社会中的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共同体政府企业公众,二、人是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总和1、科学技术与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 2、我们如何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传统社会:人在科学技术外,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人,现代社会:人在科学技术中,人,科学、技术与社会和人类未来,思考:人在科学技术社会中到底要实现什么?人在科学技术社会中既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 科学技术社会 科学技术 人,四、科学技术家的社会责任,科学技术的价值负载与科学家的责任荣誉和谴责责任因果链科学技术的制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