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教程第01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18218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9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教程第01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教程第01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教程第01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教程第01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教程第01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教程第01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教程第01章.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教程,主 编 魏 卫副主编 张补宏,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 经管系列,第一章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培养概述,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培养的意义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一)职业及其相关特性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人们未来职业的谋划过程,好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对社会职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1什么是职业职业是人们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职业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选择一个适合的职业,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能够使自己在发挥自我价值中找到成就感与幸福感。,在国家职业

2、大典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明确规定,职业是由以下五个要素构成的:作为职业的符号特征的职业名称;工作的对象、内容、劳动方式和场所;承担该职业工作所需要的资格和能力;通过该职业工作取得的各种报酬;在工作中建立的与其他部门或社会成员的人际关系。这些要素体现了职业是社会与个人连接体的关系。2职业的基本属性(1)社会性。(2)经济性。(3)技术性。(4)时代性。3职业的分类(1)我国的职业分类。我国较权威的职业分类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它于1999年5月正式颁布,将我国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和1838个细类(职业

3、),具体如表1-1所示。,表1-1 我国职业分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第五批10项新职业为:室内环境治理员、水域环境养护保洁员、花艺环境设计师、印前制作员、礼仪主持人、数字视频合成师、集成电路测试员、网络课件设计师、霓虹灯制作员和计算机乐谱制作师。,(2)国际组织的职业分类。国际标准职业分类把职业由粗至细分为4个层次,即8个大类、83个小类、284个细类和1506个职业项目,总共列出职业1881个。其中8个大类是:专家、技术人员及有关工作者;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事务工作者和有关工作者;销售工作者;服务工作者;农业、牧业、林业工作者及渔民、猎人;生产和有关工作者、运输设备操作者和劳动者;不能按职

4、业分类的劳动者。这种分类方法便于提高国际间职业统计资料的可比性和国际交流。另外,加拿大职业岗位分类词典的分类把分属于国民经济中主要行业的职业划分为23个主类,主类下分81个子类、489个细类和7200多个职业。此种分类对每种职业都有定义,逐一说明了各种职业的内容及从业人员在普通教育程度、职业培训、能力倾向、兴趣、性格以及体质等方面的要求,对教育与职业选择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二)职业生涯规划1职业生涯的含义(1)职业生涯是个体的行为经历,而非群体或组织的行为经历。(2)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工作任职经历或历程。,(3)职业生涯是一个时间概念,是指职业生涯期。(4)职业生涯蕴含着具体的职业内容,

5、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综合以上观点,可以给职业生涯下这样的定义:职业生涯是人生历程的一部分,是与工作相关的整个人生历程,它反映了人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工作、职位和角色,是个人接受培训教育以及职业发展所形成的结果。2职业生涯的特点(1)时间性。职业生涯发展是一生中连续不断的过程,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向前发展。(2)空间性。职业生涯是以事业为主线,所形成的人在不同地方与工作岗位的关系。(3)独特性。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具有个体的独特性,即使两个人在同一岗位开始工作,由于各人的工作表现、志趣性格不会完全相同,因而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也不可能相同。,3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职业生涯规划”也称为“职

6、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结合时代特点,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是由早期职业辅导运动发展而来的。在国外,有人将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五个阶段:一是职业准备阶段;二是进入组织(学校)阶段;三是职业生涯初期阶段;四是职业生涯中期阶段;五是职业生涯后期阶段。大学生正处在生活探索期和生涯建立期的转换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涯探索,明确发展方向,完成具体的职业计划和准备。(三)职业与专业的关系专业有广义、狭义和特

7、指之分,分别如下。(1)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一些特定的劳动特点。(2)狭义的专业主要是指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这些职业的从业人员从事的是比较高级、复杂、专门化程度较高的脑力劳动。一般人所理解的专业,大多就是指这类特定的职业。,(3)所谓特指的专业,通常指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即高等学校中的专业。高等学校中的专业是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和教育结构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其中,社会分工是专业存在的基础,学科知识是专业的内核,教育结构是专业的表现形式。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由此可见,职业与专业都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产生的,专业奠定了职

8、业发展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基础,而职业则是专业在工作中一定的表现形式。通常人们所说的专业对口,主要就是强调所学专业与从事的职业应该尽可能具有相关性,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二、成功案例解析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一)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把握职业成功的方向(二)激发学习和工作动力,奠定职业成功的基础(三)发掘个人潜力,增加职业成功的机会(四)促进个性全面发展,有效处理职业成功的障碍,三、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大学生素质培养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素质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增强国家创新原动力的大事。大学生素质培养是面向

9、21世纪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现代大学如何适应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课题。从大学生个人发展来看,素质培养是其职业生涯成功的保障。因此,大学生在学习阶段,不仅应该注重专业学习,也要合理地规划如何提升自己对职业发展相关的非专业素质,如自信心、领导力与团队精神以及沟通与表达能力等。这些非专业素质的培养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如自信心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领导力与团队精神对学生组织能力的提高等;另一方面,这些非专业素质也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过了个人的专业素质。比如,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得到单位领导的赏识、同事的支持,使大学生能够很快度过职业发展初期的不适应

10、,在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尽快找到自己理想的角色定位,从而得到较好的职业生涯归宿。,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部因素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对自我有充分的认识,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内部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先天的生理因素(如性别、年龄和健康程度)和心理因素(如个人的气质、性格和兴趣等),广义上的内部因素还应当包含个人的智力、非智力因素以及个人教育背景等。(一)性别与年龄人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职业发展的认识不完全相同,因而也会影响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的选择。对在校大学生而言,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求

11、学阶段:通常在2225岁以前,这一阶段主要以在校学习为主,对职业的认识主要停留在间接认识阶段,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更多的是受学校、家庭的影响,理想色彩较重。,(2)职业尝试阶段:一般在2530岁,进入职业发展的初期,这一阶段主要是对职业的熟悉、积累个人工作经验的过程,若能及时调整自我,适应环境的改变,可以较快度过职业初期的不稳定状态。(3)职业定位阶段:大约在3045岁,人们往往已经定下了较为明确的职业目标,并制订较为明确的职业计划来规划自己晋升的潜力、工作调换的必要性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开展哪些教育活动等。(4)职业维持阶段:维持阶段大多从45岁开始,这一年龄段的人大多已经在自己的工作领

12、域中为自己创立了一席之地,因而他们的大多数精力主要就放在保有这一位置上了,当退休临近的时候,人们开始接受权利和责任的流失以及学习如何打发原先用在工作上的时间。(二)教育背景从一般规律来看,教育上的成功与社会阶层的晋升有明显的关联,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人,职业生涯成功的机会相对来说会多一些。教育背景限制了一些职业的进入门槛,但并不能限定人们职业的选择。例如,高校、科研机构一般要求博士以上学历,但高校的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会采取聘请有实践经验而未必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担任老师,这种做法也得到了肯定和支持。教育程度虽然是事业成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对大多数的职业而言,也未必尽然。现在,企业对录用者的要

13、求更加重视其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三)兴趣爱好兴趣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兴趣也是职业顺利发展的有利保障,对人的发展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人们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对该种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尽管兴趣和职业紧密联系,但并不表明拥有相同的兴趣就会选择相同的职业,这还取决于具体的任务和工作内容。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从事与兴趣相关的职业,会大大提高个人的工作满意度。(四)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也称为能力,是一个人完成任务的前提条件,是影响工作效果的基本因素。它主要包括注意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六种能力。能力是职业适应

14、性的首要的和基本的制约因素,它能反映这个人究竟能做什么以及适合做什么,因此大学生在择业时,应尽可能考虑到能力与职业的吻合关系,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最大限度表现自己能力的工作。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人职匹配”是最理想的状态。,(五)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和世界观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作出较大的贡献。二、影响大学生

15、职业生涯规划的外部因素(一)经济发展状况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是制约社会就业数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这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在对职业影响方面的表现,通常劳动密集型行业,知识技术含量低,产品的附加值低,体力劳动强度大,职业回报率较低;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产品附加值高,脑力劳动强度大,但职业回报率较高。因而,在我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必然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因素。,(二)就业环境与就业政策良好、宽松的就业环境,就业竞争与压力不大,人们会更科学、全面地进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兴趣、个性更好地结合;而紧张的就业环境,就业竞争与压力加

16、大,个人在职业生涯规划与选择方面则会较多地面对实际,接受可以得到但未必是最理想、最适合的职业位置,因此也会导致日后人们对职业不满意时,进行较频繁的职业转换。就业政策也是影响人们职业生涯规划与选择的重要因素,在就业环境日趋紧张的今天,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制定就业的相关政策,引导就业市场合理、有序的发展。(三)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人们行为、思想的基本因素。社会文化环境从广义来看,它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和精神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会受到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分析一个人的思想情况,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就是了解其对社会主体价值观念接受的

17、程度。社会价值观念正是通过影响个人价值观念而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四)家庭背景因素人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往往是从幼年时期开始就受到家庭环境的深刻影响,长期潜移默化而形成的。心理学专家Otto认为,父母在子女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父母通过奖励和惩罚塑造孩子的行为,通过教导和说理启发孩子考虑父母期望他们选择的职业,通过树立榜样影响子女的职业计划。父母对孩子职业发展的影响是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目标指向的,“子承父业”正说明了家庭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多方面影响。家庭背景的影响还表现在,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影响孩子的受教育的机会和受教育的程度。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

18、问题的研究”课题组的研究表明,教育不公平性在我国依然存在,出身优势家庭背景的孩子会享受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同样,他们在择业和就业方面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和优势。许多人还会受到家庭的各种影响,形成对某些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认识和兴趣。这种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必然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职业思考和职业目标、职业选择的方向和种类、决定选择中的冒险与保守程度、对职业岗位的认可态度以及工作中的种种行为和表 现等。,第三节 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发展趋势,一、国外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早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是以职业指导或就业指导形式最早出现在美国,1970年美国联邦卫生教育福利部教育总署长詹姆

19、斯艾伦正式提出了职业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的概念,后来成为由其继任者西德尼马兰推行的教育改革运动,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引导青少年从“升学主义”转向个人的生计与未来发展。在长期的实践中,国外学校确立了以形成自我概念、发展潜能为主导的学生生涯辅导模式,并辅之矫正、补救的心理咨询和训练项目。从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来看,其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从职业指导理论的提出和基本模式的建立,到强调个人发展,再到提出职业发展是一个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再到霍兰德的职业选择理论。,(一)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经历了大约50年的发展时间,

20、从培养学生自主性地选择未来职业能力的角度来看,日本教育界的生涯教育意识是较早的,其教育改革也是很超前的。1946年,日本在教育法中明确了“职业指导”的教育目标;1957年11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科学技术教育振兴方案中明确将“就业指导”改为“进路指导”,即“通过启发和咨询的方式,使学生自主地对将来的发展进行选择和规划,或是升学或是就职,进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生活,并掌握持续向前发展的能力”;1999年,文部省推出新的生涯教育,替代原先实行的“进路指导”:一是以小学至高中教育阶段的学生为对象的“新体验计划”;二是以大学、研究生为主要对象,培养有高度专业能力的人才的“高度职业生涯计划”;三是谋

21、求自由职业者能力提高的“自由职业者再教育计划”。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自我理解、对自己人生发展的关心和愿望;树立劳动观、职业观,掌握与未来职业和出路相关的知识与信息;学习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决定能力;养成与将来的职业生活相关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学会必要的技术技能等。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行为,是通过教育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劳动者。,(二)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指导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1908年,帕森斯在波士顿创办职业咨询所;1909年,他又撰写了职业的选择一书,提出的“特性-因素理论”开创了职业指导理论的先河。在1971年全美中学协会

22、年会上,当时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正式提出了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设想;美国国会于1974年通过了第一个生涯教育法案;1977年,美国出台了职业生涯教育奖励法,以鼓励全国各地区开展生涯教育实验。美国全国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发布了一个职业生涯发展蓝图国家职业生涯发展指南(NCDC),其阐述了4个层次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初等学校、中等/高中学校、高等学校和成人教育。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是以发展生涯意识、促进生涯探索、做好最充分的生涯准备为发展目标,把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分为4个阶段。美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在各个州均有所不同,以阿肯萨斯州的汗德森州立学院为例,将学生的职业生涯

23、辅导计划分为9个层级,根据个人的情况灵活的进行辅导。,对成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妇女或收入处于中低阶层的人群。通过广泛运用电视、广播等函授课程,提高就业能力,以便把握职业选择或是继续教育的机会。作为生涯教育的发源地,美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生涯教育体系,不仅有专门的生涯教育机构和人员,从联邦政府、州到各学校自上到下形成了生涯教育机构网络,因此美国的生涯教育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二、中国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培养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一)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我国的职业指导起步于20世纪初,以黄炎培等为领军人物。1917年,黄炎培等在上海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大力提倡职业教育,进行调

24、查职业需求、向毕业生演讲职业需求等活动,并于1919年创立职业指导部,在教育与职业杂志上刊发职业指导刊号、职业心理专号。19221926年,当时作为教育与职业编辑部主任的邹韬奋研究和编译了职业教育研究、职业智能测验法、职业指导、职业指导实验第二辑和职业心理学等著作,还发表了初级中学应注重职业指导、中国职业指导现况等文章,提出了系统的职业指导思想,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扩大了职业指导在社会中的影响,为当时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随后,我国的职业教育中断。直到从“七五”时期又开始了职业指导与实验课题的研究工作。跨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职业指导发展速度加快。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学者

25、逐渐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重要意义,开始将国外经典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引入我国,并重点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中加以应用与发展,初步形成了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的理论基础。2008年,我国正式出台了就业促进法,将就业问题上升到法律层面,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就业的政策长期化、制度化,其中,也明确了职业教育、就业管理和服务的相关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职业指导工作将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二)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比较于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我国在学校教育阶段对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教育远远不够,表现出职业教育的弱势性,与社会现实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首先,我国对于职业生涯规划领域的研究

26、处于起步阶段,对国外进行研究的文章分布比较零散,且偏重于概括式的介绍,缺乏微观层面深入的研究,对于我国素质培养背景下如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探讨和阐述。,其次,涉及职业生涯教育的书籍学术性不强,多为心理健康辅导与就业指导之类的普及性读物,且缺乏专业教师从事相关方面的教学与研究,难以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建设性的措施和对策。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与就业制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建国后,由于我国高校一直实行的是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没有社会需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教育体系中也未设置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的内容。大学教育,除了专业素质培养外,主要还有

27、思想政治教育,其中也会涉及大学生如何进入社会,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就业矛盾也逐步凸显,实行了多年的大学生分配制度必须改革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可见,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真正兴起,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并逐步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目前,国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的职业生涯设计工作已初步形成规范体系,并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在实践方面,除了就业辅导工作外,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人才测评的相关软件和技术也得以开发,1999年成立的北森公司,是目前从事职业生涯规划、人才测评的大型专

28、业机构。,(三)我国大学生素质培养实践情况大学生素质培养在我国的实践已有多年,但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以专业学科为体系的,对学生更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在素质培养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规划和实施。数据证实,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中的困扰因素和希望加强的素质主要是涉及情商方面的。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限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说教过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心理健康与辅导、就业指导等方面一般是以课外活动和讲座形式出现,也没有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正在不断探索与改革,素质培养体系改变过去只强调专业教育或简单的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和文化讲座的片面认识,而是将实施综合素质教育思想渗透到整个大学生人才培养计划中。成功的素质培养体系侧重于健康心理、健全心智以及完整人格的塑造,通过学校、社会和自我的全面结合培养,让大学生具备有竞争力的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