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课件第一课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20475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6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课件第一课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课件第一课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课件第一课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课件第一课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课件第一课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课件第一课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课件第一课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教版八上),古诗四首(一),学习目标 1能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大意。2能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3反复朗读诗歌,能读出感情,并熟练成诵。,听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简介 杜甫,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其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被后人誉为“诗圣”。,写作背景

2、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诗人杜甫知道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被安禄山叛军扣留在长安。次年春天,诗人登高远望,虽山河依旧,国家却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目睹长安一片破败景象,想到自己走投无路的遭遇,诗人不禁潸然泪下,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忧民的五言律诗。,理解诗意 再读诗歌,并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说说诗歌的大意。,扩写补充 国都残破,山河依旧不改。城郭春景,遍地草木深深。感伤时势,花儿也都落泪;怅恨别离,鸟儿也会惊心。春来三月,战火仍然未断;消息阻隔,家信价值万金。发愁搔头,白发越搔越短。发簪难别,奈何人生暮年。,提炼

3、概括 望 望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望乱草遍地,林木苍苍。感 感时世多艰,花也落泪;感离愁别绪,鸟也心惊。叹 叹战火纷飞,和平无望;叹骨肉分离,家书难传。悲 悲岁月无情,白发稀疏;悲人至暮年,万事蹉跎。,抓住诗眼“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远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近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盼望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失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远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近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盼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失望,泊秦淮 杜牧,朗读诗歌,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大意,并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秦淮之水、秦淮之月、秦淮酒家之人带给自己的

4、感受,并说明理由。,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寒”来自自然的切入肌肤的寒冷,来自现实的深入肺腑的心寒。,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是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在金陵时,荒于声色,作玉树后庭花舞曲。一天到晚与弄臣、嫔妃们饮酒作乐,不理政事,终于亡国。所以后世以此曲为亡国之音。,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其时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民众生活越发穷困,但是统治阶层仍旧过着花天酒地、骄奢淫逸的生活,唐朝气象日渐衰微。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城内的秦淮河,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七绝。,诗歌主旨 借古讽今,借歌女批评统治者。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沉痛心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