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20683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分析,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单元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 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 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教学建议:1、要重视直观演示,讲清基本概念。2、要重视操作过程,让学生理解圆柱侧 面积的计算方法。,(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一第48题。,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建议:

2、1、课前要指导学生自制好圆柱模型。2、要讲清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注意和圆柱 侧面积加强比较。3、例2重点让学生弄清楚每一步计算求什 么,不要出现求表面积的计算公式。4、例3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三)圆柱的体积,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圆柱的体积公式、例4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建议:1、要突出实验推导的过程,注意让学 生操作。2、要注重转化,注意让学生大胆的 猜,合理的验证。3、例4是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直接应 用,教学时注意统一计量单位。,(四)圆柱容积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5

3、、“练一练”,练习二 第59题。,教学重点: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容积。,教学建议:1、要使学生理解容积的概念。2、要让学生弄清先求水桶底面积的道理。,(五)几何知识综合练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练习二第10l8题,练习二 后的思考题。,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学过的立体图形的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教学难点: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六)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例1 和“练一练”,练习三第15题。,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建议:1、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课前要求

4、学生做好圆锥模型。2、要重视测量圆锥高的教学,注意操作步 骤讲解和示范的规范。3、要重视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教 学,把估计和验证有效的结合起来。,(七)圆锥体积计算和应用,教学内容:教材第15页例2、“练一练”,练习三 第6一11题。,教学重点:进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教学建议:向学生介绍一下测量底面直径和高的方法。(见教师用书),(八)圆柱、圆锥的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复习第15题。,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体积 计算公式。,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 的体积(容积)计算方法。,(九)表面积、体积计算

5、实际应用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复习第611题,复习后面的思考题。,教学重点: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第三单元 简单的统计(六),单元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单元教学难点: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一)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第2324页例题、“练一练”,练习四 第1、2题。,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教学建议:1、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由学生为主,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2、结合统计图回答问题,要重视让学生说 和提数学问题。,(二)统计图练习,教学内容:教材第

6、26页练习四第3题、第4题。,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三)扇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页扇形统计图和“练一练”。,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教学难点: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教学建议:1、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 的特点。2、讲清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引导学生自 制扇形统计图。,第四单元 比 例,单元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单元教学难点:认识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的联系和区别。,(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六第15题。,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

7、基本性质。,教学难点: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教学建议:1、要强化比例意义的教学。2、要加强“比”和“比例”两个概念的比较。3、适当补充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和填 比例的一个未知项的练习。,(二)解 比 例,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例2、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第611题,练习六后的思考题。,教学重点:认识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教学建议:1、例2要着重向学生说明什么是解比例,明确 解比例的依据。2、例3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三)比 例 尺,教学内容:教材第3536页的比例尺及例4、“练一练”,练习七第13题。,教学重点:认识比例

8、尺的意义。,教学难点: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教学建议:1、教学比例尺的概念层次要清楚。2、要重视求比例尺解题后的反思。,(四)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内容:教材第37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48题,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教学建议:1、设未知数x时应使用哪个长度单位是难点,教学时要重点指导。2、要重视比较,结合具体题目沟通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五)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3941页例1一例3、“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教

9、学建议:1、加强常见数量关系的复习。2、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并用语言表述 几种量的变化规律。3、注意引导学生把判断的根据尽量说完整。,(六)反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4244页例4例6,“练一练”,练习八第47题。,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教学建议:可以参照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建议。,(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教学内容:教材第4748页例7,“练一练”,练习九 第13题。,教学重点:弄清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判断成正、反比例的关系。,教学建议:1、要重视让学生说判断正比例、反比例的理由。2、用图像表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

10、关系,要让学 生经历画图的过程。3、通过比较,让学生掌握正、反比例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八)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练习,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练习九第48题。,教学重点:弄清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判断成正、反比例的关系。,(九)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第5152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第13题。,教学重点: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教学难点: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学建议:1、让学生明确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步骤。2、适当补充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练习。,(十)正、反比例应用题练习,教学内容:教材第5354页练习十第413题,练习十 后的思考题。,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十一)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复习第13题。,教学重点:进步认识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及相关概念。,教学难点:比较熟练地应用相应的概念求比值、化简比 和解比例。,(十二)复习正、反比例,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复习第4l0题。,教学重点:加深认识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意义。,教学难点:提高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能力。,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