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市场失灵理论概览.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022283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9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市场失灵理论概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市场失灵理论概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市场失灵理论概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市场失灵理论概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市场失灵理论概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市场失灵理论概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市场失灵理论概览.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经济学家对竞争市场有效性的理解二、市场失灵的清单三、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的必要性,一、经济学家对竞争市场的有效性的理解,1.经济和谐2.均衡与一般均衡3.帕累托效率与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1.经济和谐,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持有此种看法。典型如对“看不见的手”之神奇作用的描述。放任每个人追求自身的利益,往往比他真正出于本意更能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斯密的这一认识与当时的“自然和谐”观密切相关。休谟:“看看周围的世界吧。琢磨一下它的整体和每一个部分,你会发现它什么都不是,只是一架庞大的机器,细分为数不清的较小的机器,所有这些各种各样的机器,相互之间精确地协调,使曾经凝视着它们的所有的人

2、由陶醉而至崇拜。”斯密将世界是一个和谐而有秩序的机械装置这一思想运用于社会和经济关系。自然的和谐带来了一种社会秩序,在这种秩序下,私人利益会被导向普遍的利益。,另一位经济学家巴斯夏写道:只要交换仍旧保持自由和不受拘束,现时的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而美妙的组织,它通过一个令人叹服的机构,同个人的独立完全协调。每个人凭自愿对它做出贡献,而获得的则超过他的贡献,并且总是增加着他的满足。,古典经济学家描述了“经济和谐”的境界,这一描述反映了他们的信念和直觉,而没有进行严谨的论证。,2.均衡与一般均衡,“边际主义”兴起时提出,代表人物:杰文斯和瓦尔拉斯。,借用陈岱孙教授文章的评论说明如下:“均衡同时意味着

3、“最大化”个人效益(包括厂商利润)的最大化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简单地说,经济自由主义下的市场将会通过自由生产和自由交换使全社会个人和集体的效益都提高到可能的最大水平。”“在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之中,每个交换者将会通过交换而得到最大的效益。而在个人得到最大效益基础上,全社会的福利,也会在这一市场的交换中得到了最大化。”,“完全竞争的自由交换下的市场会自动产生均衡。这均衡表现为价格的均衡,而价格的均衡又实际表现交换者之间所享有的效用的均衡。”这是对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的公私利益调和说的“羽化”。陈岱孙教授评论经济自由主义(1984),3.1 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

4、ency,指的是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的境界:已不存在其它可行的配置可使得该经济中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比其初始状况严格地更好,而同时保持其他人至少与其初始状况一样良好。,换言之,如果一种可行的资源配置尚可在不损害其他人福利状况的同时至少使一人的福利状况得到提高,那么,原来的资源配置就不是帕累托有效的,而从原来的配置向新配置的转变可定义为“帕累托改善(Pareto improvement)”。,由帕累托改善的定义,我们可以重新解释帕累托效率的含义:如果对一种资源配置已不可能再进行任何帕累托改善,那么,该配置就可称为是帕累托最优的或帕累托有效的。帕累托效率作为评价资源配置是否合意的判别标准已经被普遍接受,

5、甚至被认为是唯一被普遍接受的标准。,3.2 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 在前述亚当斯密和瓦尔拉斯的思想中实际上已包含了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的原型,即,竞争市场注定是有效的。该定理的现代形式则将竞争市场与帕累托效率联系起来,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竞争的均衡必然是帕累托最优的。或者说,均衡价格信号足以协调分散的经济活动,使其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帕累托最优标准。,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定理在采取适当措施,如一次总付税收和转移支付之后,任何帕累托有效的资源配置仍然可以通过竞争市场机制实现。这意味着分配问题与效率问题可以相互独立,分别处理,不必为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而彻底转向非市场的资源

6、配源机制;也不应人为干预市场定价机制以图减轻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福利经济学两个基本定理的意义:,一方面严谨地证明了竞争市场机制与帕累托效率之间存在完美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达到这种理想境界所需具备的前提和所需满足的条件。这就意味着,一旦无法满足这些前提和条件,那么,竞争市场与帕累托效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就值得怀疑了。而这就意着市场的失灵。,二、市场失灵的清单:常见的列举,公共品:私人不会有动力提供。外部效应:负的总是过多,正的总是过少。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垄断:导致消费者福利的净损失。收入分配公平:市场不闻不问。有益品:市场不能保证个人总是按照自己最佳利益行事。,公共品提供的

7、市场失灵,什么是公共品?一般从“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出发加以定义。非排他性指的是不能排斥不付费者的消费;非竞争性指的是多增加一个使用者并不引起额外的成本增加。严格地说,公共品指的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公共品提供的市场失灵:举例说明“三个和尚没水吃”“囚犯困境”的例子,“三个和尚没水吃”,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一起抬水吃;有三个和尚时,由于扁担和木桶的特点,决定了在每一次生产活动中都有一个和尚可以作“免费搭乘者”freerider。参见张雨燕(1996)想象6个人时的打水问题公共品的非排他性导致无法提供。,公共品提供的囚犯困境:范里安的例子,两人讨论是否在合住的宿舍添置电视机

8、。设初始禀赋300,电视机价格150,得自看电视的享受价值100。设若二人合作,则分摊电视机成本;若只有1人愿购买,则独立承担成本。见下页双方的收益矩阵。双方都在给定对方策略下确定自己的最优对策,博弈的结果是,双方都不提供成为最后的均衡。公共品无法被提供出来。,范例续,个人B 贡献 不贡献 个 贡献(325,325)(250,400)人 A 不贡献(400,250)(300,300),外部效应下的市场失灵,如果某人的行为在市场机制之外对其他人产生了的有害的或有利的影响,那么就说这一行为具有外部性。或者说,若某人的行为对其他人的产生了有害的影响,却并不为此付费或提供补偿,则为负外部性;若某人的行

9、为对其他人的产生了有利的影响,却并不收费,则为正外部性。,经常举的负外部性的例子是污染。工厂排放汽车排放吸烟其它经常举的正外部性的例子:苹果园给附近养蜂人带来的蜂蜜产量提高疫苗接种,“没有凌晨3点大声吹奏音乐的市场,也没有把花园料理得漂漂亮亮的邻居的市场。”(范里安P695),基本原因在于,造成外部效应的当事人并不将其行为的全部成本和收益纳入其自身理性决策的考虑之内,而只是根据其自身的成本和收益来做出决策。前例中,凌晨3点的吹奏者不考虑其行为给别人带来的骚扰(成本);打理自家花园时也不大会考虑给邻居带来的愉悦(收益)。,信息不对称下市场失灵的表现,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交易双方一方了解信息比另一方

10、充分的情形。信息较多的一方有可能故意隐蔽信息或隐蔽行动,从而对信息较少的一方造成损害。可分别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或对信息较少的当事方不利的选择。指的是故意隐蔽信息从而给信息较少一方造成损害的现象。道德风险,或败德行为,指的是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从而给信息较少一方造成损害的现象。一般以保险市场为例说明。还有二手车市场。,在保险市场上,总是那些发生损失概率更高的客户更积极地投保,从而会发生对保险公司不利的局面,即逆向选择;而投保后的当事人有可能不注意采取谨慎行动避免损失,从而给承保人造成损失,即败德行为。承保人认识到其可能面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有可能退出这一市场。,类似地,

11、二手车的卖者更了解车况相关信息,倾向于隐蔽信息。买者知道自己面临逆向选择,将不会愿意为好的二手车支付其应该得到的价格,而是只愿意支付更低的价格。但这样一来,好的二手车的卖者将会退出市场。,垄断下的市场失灵,垄断厂商的行为:提价;减产。影响:社会福利净损失,即,提价导致的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并未完全转移到垄断厂商,而是发生“过重”的损失(deadweight loss)。,收入分配公平的市场失灵,通常认为,市场无法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市场机制不关心收入分配的结果另外,市场可能存在垄断,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一种解释,将收入分配公平视为公共品,也存在免费搭乘的可能性将收入分配视为公共品的合理性个人在“无知

12、面纱”下会赞成某种收入分配公平的境界该境界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给定别人为收入分配公平所做贡献较多,则个人最优的对策是贡献较少。存在免费搭乘。无法保证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提供有益品方面的市场失灵,Merit goods,这里指的是当个人不能按照个人最佳利益行事时由政府提供的干预性措施。典型例子:驾车系安全带;烟盒上注明吸烟有害健康;禁毒。是否是刻意与个人的偏好作对?从对个人偏好的分级说起,这可以追溯到庇古Pigou,A.C.他将个人偏好分为三级:愿望(desires)、满足(satisfactions)和福利(welfare)。,“愿望”指事前的偏好或显露的偏好(revealed pref

13、erence);个人以此为基础作出实际的选择,但事后的偏好不一定与事前一致;可以将事后偏好称为真实偏好(true preference),只有当二者一致时才可称为“满足”;进而,即使事后“满足”了也并不一定意味着符合个人的“真实利益”,只有当二者一致时才可以说改善了个人的“福利”状况。,不同级别的偏好之间出现差异有各种原因,比如在“愿望”和“满足”之间的差异是由信息的缺乏和意志力薄弱或者说过于冲动造成的;而“满足”与“福利”之间的差异则是由于个人进行选择的能力受到了根本性的损害。,即使个人不在意他所遭受的损害,如沉溺于毒品;自愿卖身为权隶;决意自杀等等,只要所造成的损害严重到已足以使个人无力再

14、进行理性的选择,亦即违背了个人的“真正利益”,那么就仍然不能听之任之。这时,严格禁止这类行为就是所应提供的有益品。,还有人提出了第四个等级的偏好,“道德偏好”(ethical preference)。有可能与前三层次发生冲突,如堕胎,安乐死等。即使前三层次偏好都已实现,仍然可以提供有益品。,在“愿望”与“满足”之间,“满足”与“福利”之间出现差异的时候,就产生了提供有益品的必要性。从这个意义上看,“有益品”乃是帮助个人提高其偏好等级的物品,它帮助个人获得更高层次的满足。问题:是否干预了个人选择的自由?,反对提供有益品的观点认为,这种做法破坏了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个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利益的;即

15、使做了蠢事,也是咎由自取,个人以后自会吸取教训。争论:个人是否有卖身为奴的自由?可能关键在于“度”的把握。,三、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的必要性,通常人们从市场失灵推出公共部门有必要介入的结论,对政府干预以矫正市场失灵充满期待。无疑,这一思路有合理性,但也有不足:首先是没有考虑市场失灵有无私人解决办法,或是不是完全失灵(下一讲讨论);其次是没有考虑政府是否一定堪当重任(本课程后面的重点内容)。,还需要注意避免两种极端的观点,一是循“市场失灵”到“政府干预”的逻辑得出的强烈的“反市场”的倾向。如有分析指出的,“公众舆论已经被塑造出某种强烈地反对市场的倾向。”或者说,存在着对市场的“深刻的怀疑”。知识分

16、子尤其如此。,对市场的“深刻的怀疑”参见柯兹纳,载于秋风2003,P95-96,市场体系催生了、导致了现代社会的物质至上主义观念。推动并听任自私自利和贪婪行为的泛滥。通过广告、欺骗等手段,市场降低了公众的品味摧毁了劳动者的自尊心,导致了深刻的异化和社会中的沮丧和绝望情绪,也导致了普遍的不安全感和焦虑。市场体系必须为环境的破坏承担责任。市场体系必须为种族主义、男性至上主义、帝国主义承担责任。,“深刻的怀疑”参见柯兹纳,载于秋风2003,P95-96,市场必然会制造假冒伪劣和危险产品,因为商人的目的就是追逐利润,而不是服务于消费者。市场会暗中破坏政治民主的正常化运转。市场导致了政府的腐败。,“深刻

17、的怀疑”加尔布雷斯富足社会,“自由市场太有效率了,诱使男男女女为了过上某种奢靡的富足生活、为了在新兴的超级市场那显摆和炫耀自己汽车的尾鳍而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另一极端观点是对政府干预存在“深刻的怀疑”,偏好“自由放任”(Laissez-faire)。这种观点强调政府干预的代价,重申市场的神奇作用,往往将“条件”存而不论。斯蒂格里茨提到一种“无名氏定理”:政府能够做到的任何事,私人都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退一步,还有流传着的该定理的另一个版本:即使市场的表现比较坏,但是,政府的表现一定更坏。,倾向于认为,“繁荣是市场的一种自然状态,政府干预只不过是一种代价高昂的打扰。”持这一立场的人往

18、往将“自由市场”作为“意识形态”加以捍卫,无视或故意忽视经济学中对市场失灵的理论分析。成为某种“市场原教旨主义”。,斯蒂格里茨在其著作中明确批判“市场原教旨主义”观点。他说:“与那些宣称是亚当斯密迟到的追随者的人们相比较,亚当斯密对于市场的局限性的了解要比他们清楚得多,”(斯蒂格里茨2004,第183页),小结,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就没有政府介入的必要。市场失灵的存在,为政府介入提供了初步的理由。但政府是否能够如人们所期待的做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即使认识到政府介入可能不如人意,彻底转向相信市场的解决办法也是草率的。对政府过高的期待固然有其问题,对市场的过高期待也是一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可以为理解市场与政府的“定位”或“边界”提供有益的启发。,参考文献:,刘宇飞当代西方财政学第一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和2000年。课程中提到的陈岱老的论文西方经济学中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两思潮的消长,收于陈岱孙文集(下卷)第80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课程中提到的张雨燕从“三个和尚没水吃”谈起收于其随笔集经济学与常识,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年;公共品提供的囚犯困境模型可参见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31章,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秋风主编知识分子为什么反对市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