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组分分析2-经济社会背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组分分析2-经济社会背景.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区域经济社会背景(子系统)分析,第一节 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第二节 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第三节 政策与制度分析,1,2,第一节 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一、区域经济背景 二、区域文化背景 三、区域历史基础一、区域经济背景(与区域发展的关系)1、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 经济特色区别于他区域的经济优势或特点 特色成因区际差异和区域优势;产业布局指向性;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区域利益 特色表现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区域产业空间布局 特色,等 经济地位 如,长三角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3,2、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 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社会、传统文化,道德风尚
2、、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信仰、偏好等区域社会性软环境)消费需求/市场结构 区域生产结构、规模/生产方式 区域发展 3、市场化水平 市场导向作用;市场规模-经济活动持续与经济合理性;市场地域范围-经济活动类型与规模;市场环境/秩序/竞争公平性;市场意识(温州强市场意识模式)4、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 包括狭义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两部分,4,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1、区域文化的含义 包括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典籍、文学艺术、建筑风格、风俗习惯,也包括长期历史积淀的地方性社会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 2、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任何一个区域协调持续发展以其区域文化背景的力量为基础
3、,宏观上以物质科技文化直接推动生产发展、以制度意识形态为区域发展提供保障;微观上各经济主体重视文化建设、弘扬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产品文化含量,从而取得竞争优势,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主要体现:a,区域文化因素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选择;b,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的适应程度,决定区域经济发展速度;c,区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程度,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d,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特点鲜明、积极向上的区域文化精神,能够团结、吸引本区域人们为区域的繁荣发展服务,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源泉 3、我国的区域文化背景与区域经济 中华儒家“中庸”文化,(其他如:德意志“精确”
4、文化;),6,三、区域历史基础分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1、含义 区域历史基础分析是研究区域某一方面或整个人地系统演变的时间过程,发现区域发展历史规律,为当前区域发展提供借鉴 2、一般方法“横剖面”法;历史地理研究分析法 3、主要内容 区域历史沿革分析;重要经济社会历史事件分析发展动力的历史变化分析 以史为鉴,以史求律,为区域未来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7,第二节 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二、区域人口结构分析三、区域人口增长分析四、区域人口素质分析五、区域劳动力供应分析六、适度人口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简述,8,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
5、响主要从这两个方面体现:,作为生产者,1、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2、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3、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我国汉朝以前、以后、宋代、元明清、解放后,作为消费者,1、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扩大再生产的投资的供给;2、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生产结构;3、人口的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9,1性别构成2年龄构成3职业构成4民族构成,二、区域人口结构分析,10,1、性别构成,即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在区域人口分析中,除总人口性别比例外,新出
6、生人口性别比和各年龄组人口性别比也是分析的重要指标,表示方法,男性、女性人口各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男性人数对女性人数的百分比,即女性人口数为100,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直接影响婚配、生育;劳动力供应与就业;社会安定和区域经济发展。,11,2、年龄构成,人口的年龄构成是指各年龄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 通常用各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数来表示,概念与表示,年龄组的划分与表示,逐龄分组:0岁组(不足1岁),1岁组;5岁一档分组:女004岁,59岁,;10岁一档分组:如09岁,1019岁,;国际上划分为三组:即014岁-少年儿童组,1564岁-青年或成年组,65岁以上-老年组
7、;我国划分为六组:即06岁-学龄前儿童组,712岁适龄小学组,1315岁-适龄初中组,1618岁-适龄高中组,男1659、女1654-适龄劳动人口组,60岁以上-老年人口组。人口分组的结果除用表格表示外,还用人口金字塔图表示,并且后者更为直观、常用。,来源:网络网页,13,衡量人口年龄构成的指标,老年人口比重、少年儿童比重、老年指数(又称老少比)、抚养指数(又称负担系数)、年龄中位数、平均年龄等。这些指数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人口年龄构成的特点,影响年龄构成的主要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迁移;战争、饥荒、瘟疫等,年龄构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人口本身再生产的影响:瑞典人口学家桑德巴的人口再生产的
8、类型(表3-1)。人口统计学中,按年龄构成和中位年龄所做的类似划分(表3-2)。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劳动适龄人口同被抚养人口的比例关系上。其次,处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人口对社会环境有不同的影响和要求,社会的物质消费结构、各类文化教育设施的配套、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住宅和交通的建设,莫不与人口年龄构成有关,当人口年龄构成发生变动以后,有关的一切社会职能均要随之有相应的变化,14,表31 桑德巴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表32 人口统计中年龄构成的划分,15,3、职业构成,指区域人口中,劳动人口在各个社会部门分配的比例,亦即各部门劳动职工或工作人员占在职人员总数的比例。它代表经济活动人口
9、的就业分布,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和生产布局特征。,一般将经济活动分为九个部门,即:农业,包括林业、狩猎业和渔业在内;采矿、采石业;制造业,或称加工工业;电力、煤气和供水;建筑业;商业和服务业(旅馆旅游业等);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金融保险业;公共和社会服务。并将上述部门称为第一产业,、称为第二产业,、称为第三产业。,概 念,国际划分,16,我国划分,将经济活动分为16个部门,即: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11社会服务业;12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
10、业;13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1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5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16其它行业 并将部门(农业)称为第一产业,、部门(工业)称为第二产业,其余部门为第三产业。,影响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生产方式特点;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变化;科技发展;物质消费;劳务交换水平;经济政策;历史 地理因素。,17,4、民族构成,民 族,民族不同于种族,它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构成,指不同民族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通常以百分数来表示。,分 析,在民族构成分析中,除对各民族人口数量占
11、区域人口比例的分析外,还应对各民族在文化、宗教、习俗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解,以便为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可靠依据。,18,1、人口的自然增长分析2、人口的机械增长分析,三、区域人口增长分析,19,1、人口的自然增长分析,主要指标是出生率、育龄妇女人数及其生育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自然增长分析,增长类型分析,原始型,特点是两高一低,婴儿死亡率超过20年轻型,出生率显著地高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大提高,人口总量迅速增多,年龄构成趋于年轻 成年型,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出生率明显降低,人口低速增长,年龄构成由年轻化向老年化演变衰老型,人口老化,死亡率由低水平回升,出生率
12、继续下降,跌至死亡率以下,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数量逐渐减少,20,人口增长惯性分析,人口惯性是指人口再生产过程中,人口群体保持原有增长或减少趋势的特性。这种特性使得在区域妇女生育率已降到乃至低于(或上升乃至高于)人口更替水平时,原有的人口增长(或减少)趋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人口自然变动的这种惯性来源于人口的年龄构成。而年龄构成取决于过去历年的妇女生育率和总人口死亡率水平 人口惯性还表现在人口生育高峰或低谷的重复性,重复周期与一个人口再生育周期吻合,自然增长分析意义,预测人口发展;制定区域人口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工作中的必要环节,2、人口机械增长分析,21,概 念,机械增长机制分析,即区域
13、人口的净迁入,通常用机械增长率表示。机械增长率是指一地区年内迁入和迁出人口的差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机械增长率为负,说明区域人口为净迁出,为正则说明为净迁入,区域人口的机械变动受经济、政治、宗教、文化、战争和灾荒等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是经济原因 从个人原因讲,主要是为了摆脱贫困和失业,改善生活,或为发财致富、谋求事业成功而导致迁移 从区域角度讲,则主要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新的矿藏、水力、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新铁路等交通干线铺设,新的城市和工矿区的规划建设等原因,22,后 果,分析意义,直接后果:表现为对迁入和迁出区域人口数量、性别、年龄构成文化构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的不同影响间接后果:是迁出地
14、区人口压力减轻,可能得到移民汇款收入,但劳动力减少,特别是具有熟练技能与高文化水平的劳动力的迁出,使迁出的抚养、教育费受到很大损失。对迁入地区,由于人口和劳动力增加,经济上有利,但也可能带来民族矛盾或其它社会问题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对区域人口机械变动的分析,不但要对迁出或迁入的人口数量及其素质与构成进行分析,而且还要分析对迁出或迁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与间接影响,这些分析都是确定区域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23,1、概 念,人口质量即人口素质,包括三个方面,即身体素质、文化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 身体素质是人口素质发展的自然基础,指人的体质和智力;文化技术素质是指人口受文化科技教育与训练的程度;
15、思想素质包括思想觉悟、道德品质、传统习惯等,四、区域人口素质分析,24,2、分 析,身体素质分析,分析的指标:主要是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人口平均身高和体重、儿童智力水平、地方病发病率等 意义:有助于搞清影响区域人口身体素质的原因,明确区域人口身体素质现状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制定区域人口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文化技术素质分析,分析指标:人口受教育等级与年限、劳动者职务及技术等级、每万人口中大学生人数、小学普及率、中学普及率、专业技术人员占劳动人口比重等。通常使用的评价指标:文化人口比重;文化程度构成;教育普及程度,思想素质分析,思想素质是人口素质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也是最难评价分析的,目前尚无可
16、以直接统计计算的指标,即使定性分析也有一定难度,因为对人口思想素质的认识需要较长期的考察体验。通常可通过对一个区域的社会风气的评价来判断人口的思想素质。,25,1、区域劳动力资源数量2、劳动力资源质量3、就业与失业4、教育成本与收益(简略),五、区域劳动力供应分析,26,1、区域劳动力资源数量,区域劳动力包括下列八个部分:(1)适龄就业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占劳动力资源人口的大部分(2)未成年劳动者尚未达到劳动年龄、但已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3)老年劳动者已超过劳动年龄,但继续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4)求业人口即具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5)就学人口处于劳动年
17、龄之内,正在从事学习的人口(6)家务劳动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7)军队服役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军队服役的人口(8)其它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其它人口 123社会就业人口;1234现实社会劳动力供给;5678潜在社会劳动力,27,上述八部分统称为劳动力人口,即劳动力资源数量总体。在分析时,应分别对这几部分劳动力人口进行分析,以搞清区域劳动力供应的现状与潜力,以及安排劳动就业的压力之大小。除上述反映区域劳动力资源数量大小的绝对量指标外,还可采用反映劳动力人口总量占区域总人口比重的相对数量指标劳动力资源率和反映已实际使用的劳动力资源人数占区域劳动力资源人口总数的相对量指
18、标劳动力资源利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28,2、劳动力资源质量,劳动力质量包括,一般体现在劳动力人口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上,考察主要是从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两个方面进行,劳动力质量分析,劳动力的质量对区域发展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区域发展研究中,必须注意劳动力的质量的研究,要准确分析劳动力质量与区域生产力发展的适应程度,积极探讨提高劳动力质量的途径,3、区域劳动力就业与失业,下岗与失业 下岗仍与原企业保持契约关系我国就业压力分析:国有经济部门职工下岗/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的门槛效应创业与就业,4、教育成本与收益分析,教育成本 个人成本:直接学杂费、学习
19、用品费、生活费等 间接机会收入等 社会成本:直接教育费等 间接免税、其它优惠教育收益 个人收益:直接终生收入差异 间接就业机会、生活质量、世代影响等 社会收益:直接教育国民收入增量减去受教育者多得的个人收入 间接政治、道德上的收益,31,六、适度人口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简述,人口的增长是无限的,人口的消费需求也是无限的,而供人口生存的资源却是有限。如何使人口及其需求增长与区域资源的供给相协调,适度人口、人口容量和人口承载力的概念也就因此而提了出来,1最先提出适度人口概念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坎南(ECannan)。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少于这个量时,
20、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便是最合适的人口。2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1910年出版了适度人口一书,他指出适度人口就是使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额达到最大值的人口规模。且这种适度人口规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新技术的发现,可以使得原来的适度规模相应地扩大。,32,3法国人口学家索维(ASauvy)于1952年和1954年出版的人口通论在西方被认为是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适度人口论的著作,索维认为,“适度人口就是一个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目标之人口”,目标有多少个,“适度”也相应的有多少个。除了经济适度之外,还可以有文化适度、政治适度甚至美学上的适度等等 以上关
21、于适度人口的论述似乎主要从经济学角度进行了考察,而对地球资源有限性的考虑并不很直接。近年来,由于世界人口迅速膨胀,人们越来越注意资源的有限性对人口的影响,着手进行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人口容量)的研究,33,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时内,利用本地的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以及智力、技术等,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符的物质生活水平下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5我国:一般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指受科技水平制约的资源利用水平和能量投入水平)下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及在一定生活水平下承载的人口数量,34,此外,所谓适度人口和资源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一定条
22、件(生产力水平)、一定的人均消费(或占有)水平下的适度人口和资源人口承载力。离开了这些前提,就难以对这两个概念下定义。因此,在实际研究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适度人口因地而异;(二)适度人口因人口的消费标准而异(三)适度人口因经济生产力和技术水平而异;(四)适度人口因时间而异,35,一、政策与制度二、政策与区域发展三、制度与区域发展,第三节 政策与制度,政策policy,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
23、作为国家的政策,一般分为对内与对外两大部分。对内政策包括财政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军事政策、劳动政策、宗教政策、民族政策等。对外政策即外交政策,制度system,1、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2、许多情况下,制度也是某一领域的制度体系,如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制度等,政策与制度的区别,政策是政府部门或党派以文件形式发布的,要求必须遵守,是全局性的 制度是 任何一个单位和企业都可以发布的,在某单位或系统内发生效力,一、区域政策与区域发展,1、区域政策 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的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2、区域政策目标
24、 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区域问题,其区域政策目标不同 主要类型:快速增长、稳定增长、平衡增长,3、区域政策工具具体的区域性政策,区域经济政策工具,区域发展政策工具,直接控制措施,间接控制措施,进口配额、消费配给、最高贷款限额等,财政政策:税收、公共支出、转移支付货币政策:紧缩或扩张宏观经济政策贸易政策:关税、非关税政策;出口,国家直接投资地区的发展政策,国家间接投资地区的发展政策,特殊地区优惠发展政策,政府直接投资、建立完善各项发展基金、支持基础产业发展,等,金融管制、规模化投资基金、孤立联合投资,等,经济特区、特殊贫困区、保税区,等,4、区域政策效应(1)区域政策效应评价确定区域政策有
25、效性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社会费用效益分析法 计算社会净现值SNPV(2)区域政策的博弈分析博弈论 四要素:对弈者-博弈双方 策略-博弈策略 报酬-预期报酬 博弈规则-制度法律 例证分析 政府与企业之间在区域政策分析中的博弈,二、制度与区域发展,1、制度与区域制度 人与人 契约形式契约关系 社会游戏规则 区域制度一个区域影响经济生活的权利合义务的集合2、制度因素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政府核心 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的表现,最重要作用 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与区域文化密切联系,3、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1)制度创新-制度变迁(改革生产关系,解放 生产力,极大推动社会经济发展)(2)亚当斯密分工论诺思制度变迁理论
26、 斯密:专业化分工、技术进步为经济增长原因,制度为一外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之外 诺思:“制度是经济增长最终决定力量”近代欧洲经济增长真正决定性原因:非产业革命,而是“私有产权制度的确立”,(3)林毅夫两类制度创新 强制性制度创新政府推动实施的 a、省级政府一般有制度创新自觉意识,但省区间亦有差别;b、省级以下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观点差距大;c、地方政府“双重角色”与强制性制度创新局限性 诱致性制度创新个人、团体组织企业 a、“招商引资”制度评述;b、农业企业制度;c、诱制性制度创新不足和地方政府作用,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end,本章小结,作业,教材108页思考题一、通过实例说明社会文化背景对区域发展的决定作用二、结合实例论述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