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词义的继承与发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41916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今词义的继承与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古今词义的继承与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古今词义的继承与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古今词义的继承与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古今词义的继承与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今词义的继承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词义的继承与发展.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词 汇(一)古今词义的继承与发展,古今辭彙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在詞的存廢上(二)在詞的構成上,古主要是單音詞現複音詞占多數,古用今廢詞古今通用詞 古今异义词,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一)古用今废词(现代已经消亡)古代表示等级的词: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黃肚羊;犙,三歲牛;牭,四歲牛;豯(三月小猪)豝(二岁)豣(三岁)。古代祭祀名称:祠,春祭;礿,夏祭;禪,祭天;社,祭地。反映古代酷刑的词:劓、黥、膑、刖。其它:俑、笏、耒耜、耦、薨。,原因,1、某些事物的消失2、人们认识的改变3、词汇内部的调整,旧词消亡不同于生

2、物死亡,情況比较复杂。有的在口語中消亡了,却在书面语中保存着;有的在通語中消亡了,却在方言中保存着;有的詞消亡了,却还作为构詞詞素保留着。例如:汤:說文水部:“湯,熱水也。”如成語:赴湯蹈火。固若金汤另外,还保存在江浙方言中。如許杰惨雾:“母亲一边哭这,一边烧汤給他洗涤。”消亡了的詞作爲詞素保留著的很多。如恤:撫恤、體恤、憐恤等。又如崇:崇高、崇敬、推崇等。,天、地、日、月、风、雨、水、火人、手、口、心、耳、鼻 父、母、妻、子、兄、弟马、牛、羊、粟、麦、农、牧、土、桥梁上、下、东、西、边境,包括涉及自然现象、人体器官、社会关系、生产劳动及成果、方位等的词。,(二)古今通用词,(这是汉语中为数不

3、多的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基本未变。),作用: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使古今汉语在词义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注意:有些单音词已不能独立成词,而作为构成双音词的语素存在,体现出很强的派生性。,(三)古今异义词,1、完全不同 阅读文献时一定要注意 绸:古义指缠绕。爾雅釋天:“素錦綢杠。”郭璞注:“以白地錦韜(纏繞、套住)旗之杆。”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綢。”王逸注:“綢,縛束也。”今义为丝织品的名稱。该:古代常用义为完备。楚辭招魂:“招具該備,永嘯呼些。”王逸注:“該。亦備也。言撰設甘美招魂之具,靡不畢備,故長嘯大呼以招君也。”方言卷十二:“備、該,鹹也。”現常用意义为“应当”。成語“言簡意賅”一詞中,“

4、賅”與“該”義同而形異。抢:“碰、撞”之义。戰國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莊子逍遙遊:“我決起而飛,搶榆枋。”今义为抢夺。行李:古指外交使节,指人不指物。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今指出行時携带的東西,指物不指人。去:古代最常用的意义是“离开”。戰國策:“莊辛去之趙。”又作“除去”解。禮記大同:“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今義表示趋向。,2、同中有异古今意义之间存在细微差別。给:古常用义为供給。戰國策齊策:“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今常用义为給。勤:古常用义为辛劳、辛苦,与“逸”相对。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今常用

5、义为勤劳、勤快。劝:古常用义为鼓励、劝勉,國語越語:“果行,國人皆勸。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今义为劝说。访:古义为询问、咨询。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訪諸蹇叔。”今义为探访、访问。敌:古义主要是指“匹敌”。左传桓公三年“凡公女嫁于敌国。”今义常为“敌人”。,二、词汇的发展趋势,(一)词汇量由少到多,发掘所得甲骨文4500个单字;东汉说文解字收9353字 清代康熙字典收47035字;汉语大字典收字56000多个,(二)表达思想的功能从粗疏趋向精密。,(三)构词方式上,由以单音节为主变为以多音节词为主。这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单音词(第一册P88),(一)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6、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叫单音词。两个音节以上的词叫复音词。现代汉语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在书面上,单音词用一个字来记录。单音词为主,是古代汉语词汇的显著特点。如: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吾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传成公二年),这段文字共120字,115词,除“卻克”、“张侯(两次)”、“吾子(两次)”外,皆

7、为单音词,单音词有110个,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如果译成现代汉语,字数几乎要增加一倍,这是因为现代汉语复音词占优势。根据专家统计,单音词在诗经中占90.3;左传中约占89;尔雅中占80;史记中占80。这说明在先秦两汉时期,单音词在词汇中占绝对优势。,(二)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如:日:太阳 川:河流 狩:打猎 去:离开 股:大腿 胫:小腿 领:脖子 袂:袖口 颠:头顶 澡:洗手 沐:洗头 浴:洗澡 师:军队 津:渡口 偷:苟且 执:拘捕 目:眼睛 乖:违背(2)加上词头、词尾。如:鼻:鼻子 兔:兔子 珠:珠子 带:带子 鸟:鸟儿 盆:盆儿 根:根儿

8、 事:事儿 石:石头 木:木头 舌:舌头 鼠:老鼠 鹰:老鹰 虎:老虎 师:老师(3)用两个同义词构成一个复音词。如:朋友 恭敬 恐惧 狭隘 婚姻 饥馑 困难 追逐 死亡 言语 召唤 更改 分析 觉悟 辅佐 依赖,(三)这第三种情况值得注意。几点说明如下:,1、双音合成词的形成过程(第一册P89),(1)没有固定的组合形式。(2)古人对这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特别是有些可以看做复音词的,也还要分别加以解释。如:恭敬论语 公冶长:“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亲戚孔颖达疏:“亲指族内,戚言族外。”嫉妒王逸注:“害贤为嫉,害色为妒。”,2、古代汉语两个单音词的组合,有些表面上很像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但

9、二者所指不同,不能以今释古。(P91)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周易丰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贾谊过秦论)赵王扫除自迎。(史记信陵君列传)云鬓半偏新睡觉,衣冠不整下堂来。(白居易长恨歌)(惟觉时之枕席;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林黛玉进贾府)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现代一个双音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光与左将军

10、桀结婚相亲。(汉书霍光传)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将军向宠,性行淑均,长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同上),例“知”,懂得;“道”,道理。例“消”,消减;“息”,增长。例“其”,它们的;“实”,果实。例“结婚”,结为亲家,指霍光之女嫁给上官桀之子。例“曾”,曾经、已经;“经”,经历过。例“城”,城镇;“市”,买卖。“入城市”指进城卖丝。例“痛”本意是生理上的痛苦,引申作程度副词,作“甚”、“十分”讲;如:痛苦、痛骂、痛饮。“恨”:遗憾、不满意。例说文:“试,用也。”同义词连用,即“任用”。类似的情况

11、古书中常见,如“革命”指变革天命,“指示”是指出来给人看,“非常”是不平常,“虽然”指虽然如此或即使如此,“故事”指过去的事或老规矩,“妻子”指老婆孩子,“聪明”指听力好、视力好。我们要随时牢记古代汉语单音词为主这个特点,不要轻易地将古书中相连的两个单音词看作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思考: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池,水池;塘,堤岸。庄子达生;“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防坊堤隄塘 唐坟坋”在堤坝这个意义上同义。)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消,消亡,减少;息,生长,增加。)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多不辩(巧于辞令),何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身,亲自;

12、体,实践。今有成语“身体力行”义即“事必躬亲”)后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为太子,年八岁。汉书昭帝纪(疾,疾病;病,病情严重。)终之属也,可以一战左传庄公十年(可,可以;以,介词,凭借。),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卑,出身卑微;鄙,见识浅陋)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其,代词,他的;实,实际情况。副,相称,符合。“名副其实”)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孟子滕文公上(虽,连词,虽然;然,代词,这样)愿公虚心以延众论,不必谋自己出。宋史范尧夫传(自,介词,从,由;己,代词,自己。)子犯请击之,公曰:“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

13、僖公三十年(夫,指示代词,那个。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11)昔周公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左傳僖公二十四年)(12)顛倒衣裳。(詩經齊風東方未明)(13)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孟子齊桓晉文之事)(14)因覽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舊文二十六軸,開卷得意,忽如會面。(白居易與元九書)(15)楊行密入宣州,諸將爭取金帛。(資治通鑑二五八卷),“封建”意爲“分封土地,建立諸侯國”。“衣裳”意爲“上衣和裙子”。“妻子”意爲“妻子和兒女”。“得意”意爲“得其意旨”。“爭取”意爲“爭著奪取”。,四、复音词,单纯复音词合成复音词,(一)单纯复音词,联绵词 叠音词 音译

14、外来词,1、联绵词又称“连语”,由两字联起来,成为一个语音组成,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的双音节词。连绵词的意义不能分开来解释。,王国维说它“合二字而成一語,其实犹一字也”。联綿詞中的兩個字拆分开來,有的有意义,有的沒有意义。即使有的字有意义,這些字的意义也与联綿詞的词义毫无关系。切忌望文生义或把两字拆开来解释。,按语音分(古音),双声:仿佛參差伶俐玲珑 邂逅 恍惚流离 踟蹰 憔悴唐突蜘蛛 枇杷 仓猝 荏苒叠韵:逍遥窈窕依稀 扑朔 荒唐蹉跎 仓皇 芍药 混沌 朦胧徘徊 葫芦 玫瑰橄榄 绸缪 婆娑纷纭 崔嵬 望洋双声叠韵缤纷辗转优游缱绻 匍匐 徜徉 逶迤非双声叠韵:浩荡 顛沛 扶摇 狼藉铿锵跋扈滂

15、沱,根据联綿詞音节的語音关系,可以把它分成四类。,2、叠音词又称“重言”,是由两个相同汉字重叠而成。,作用,描绘形貌:离离 历历 萋萋 夭夭 灼灼 蚩蚩 冉冉 漠漠 悠悠 依依 楚楚 幽幽 青青 郁郁 盈盈 皎皎 娥娥 纤纤摹拟声音:关关 丁丁 坎坎 溅溅 潺潺 唧唧 淙淙 辚辚 萧萧 嘤嘤 喈喈 霍霍,重言联绵词与单音词的重叠形式是不同的。前者是单纯词,其意义与记写它的单字无关。如: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的“坎坎”是伐木声,小雅伐木“坎坎鼓我”的“坎坎”是击鼓声,均与表低陷处的“坎”意义无关。而后者与原单音形式意义密切相关,表程度的加深(音响、气势状态、情感等)如: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6、”中的“行行”表示“行”的重复,即不停地走,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的“年年岁岁”表示每年每年,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的“深深”表示很深。,叠字甚至可以成为“点化”诗句的一种手段。王维诗句“水田漠漠飞白鹭,夏木阴阴啭黄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张先千秋岁:“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欧阳修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玻璃 来自梵语。浮屠 来自梵语。单于 来自匈奴语。骆驼 来自匈奴语。可汗 来自突厥语。箜篌 来自突厥语。葡萄 来自大宛语。苜蓿 来自大

17、宛语。喇嘛 来自藏语。,3、音译外来词,(二)合成复音词,1、含义由两个单音节语素组合而成的词。2、复音词的几种情况:,附加式、联合式、偏正式、动补式、动宾式、主謂式等。,附加式合成复音詞是由词干和表示附加意义的助词合成的。例如:(1)杂然相许。(列子愚公移山)(2)子路率尔而對。(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3)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下)(4)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莊子庖丁解牛)“然”、“尔”、“如”、“乎”为表示附加意义的助詞。,联合式合成复音詞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素並列起來構成的合成詞。根据两个词素在詞中的表意作用,联合式合成复音詞又可以分为“同义复

18、詞”和“偏义复詞”两种。同义复詞构成联合式合成复音詞的两个词素意义相同或相近,表意上处于并列地位。如:土地宾客言语朋友美丽险阻自从众庶功劳这种合成复音詞的两个词素,在古汉语中可以拆分开來单独使用,并且位置可以互换,反映了由单音词向复音詞演变过程中詞的结构的不稳定性。,2偏义复詞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关的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表示词义,另一个词素只起陪衬作用,不表示詞义。偏义复詞大多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素构成。如:缓急、存亡、利害、异同、兴亡、生死、安危、短长、作息、得失、公姥()、父母、毀誉、休祲、寒暑、是非、成败等。下面举一些例子來说明。(5)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史记绛侯周勃世家)(6

19、)無毛羽以禦寒暑。(列子楊朱)(7)搖脣鼓舌,擅生是非。(莊子盜蹠)(8)先帝嘗與太后不快,幾至成敗。(後漢書何進傳)(9)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10)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还有一些偏义复詞是由意义相关的詞素组成的。例如:(9)社稷將危,國家偏威。(韓非子愛臣)(10)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墨子非攻)(11)金鼓以聲氣也。(左傳僖公二十二年)(12)侯生攝敝衣冠。(史記魏公子列傳)(13)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東南飛)(14)大夫不得造車馬。(禮記玉藻)(15)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周易系辞上(16)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杜甫羌村三首

20、),偏义复词的辨识,是否是以及“偏”在何处,都要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成败”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后汉书何进传)抑本其成败之迹,皆自于人欤(欧阳修伶官传序)前者是偏义复词,后者则指“成功和失败”,并非复合偏义。类似的现象有:廉公失权势,门馆有盈虚。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司马迁报任安书)朱公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史记刺客列传)万一有个好歹那个人真不知好歹,偏正式合成复音詞前一个詞素修饰、限制后一个詞素,表意上以后一个詞素爲主。如:國風百姓黎民諸侯國君天子魯縞錦衣兵法三老朝廷中國动补式合成复音詞前一个詞素表示动作行为,后一個詞素

21、表示動作行爲產生的結果等。如:激怒平定封閉擊走匡正摧敗助長撲滅充滿斷絕擊破擾亂,动宾式合成复音詞前一個詞素表示動作行爲,後一個詞素表示物件。如:傷心祭酒革命用事執事攝政司寇終身爲人將軍主謂式合成复音詞前一個詞素表示人或事物,後一個詞素表示人或事物的動作、狀態等。如:地動人定威震口喫天幸,五、同义词(P91),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詞叫做同义詞。,古代漢語中的詞,一般都是多義詞,卽一個詞可以有好幾個義項。我們所說的同義詞,是就幾個詞的詞義系統中的某個義項來說的,而不是就這些詞的詞義系統中的所有義項來說的。如“盜”和“賊”,在“盜竊”的意義方面爲同義詞。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

22、面爲盜賊。”“盜”的義項除了“盜竊”外,還有“讒佞之人”等;“賊”的義項除了“盜竊”外,還有“敗壞”、“殺害”等。除“盜竊”的意義外,“盜”和“賊”就不是同義詞了。,辨析同義詞之間的異同,是學習古漢語詞彙的重點和難點。掌握了這個重點,克服了這個難點,將會大大提高古漢語的閱讀能力。,(一)同義詞的差別辨析同義詞,就是要找出同義詞之間的差別。同義詞之間的差別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範圍、對象、程度、形狀、情態、質地、用途、側重面、褒貶、語法功能等方面的不同。,1、適用的範圍、物件不同人民:在人類社會成員方面,“人”和“民”是同義詞,但“人”和“民”的適用範圍不同。“人”是相對於禽獸來說的,是人類社會成

23、員的統稱,適用範圍大。例如:(1)惟人,萬物之靈。(尚書周書泰誓)(2)然則人之所以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無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民”的外延比“人”窄,是“人”中愚昧無知的 部分。也指不做官的人,是被治理的對象,適用範圍小。例如:(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論語泰伯)(4)民者,在上所以牧之。(鼂錯論貴粟疏)另外,“人”還可以指人才、傑出人物、在上位者等,“民”沒有這些意義。例如:(5)子無謂秦無人。(左傳文公十三年)(6)(陳)宣帝因置酒,舉杯屬陵曰:“賞卿知人。”(南史徐陵傳),皮膚:就人和動物包在肌肉外部的組織來說,“皮”和“膚”是同義詞。但在先秦,“皮”指獸皮,“膚”指人

24、皮,二者適用物件不同。例如:(1)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僖公十四年)(2)膚如凝脂。(詩經衛風碩人),2、程度深淺輕重不同飢 餓:在肚子空、需要進食方面,“飢”和“餓”是同義詞,但二者程度深淺輕重不同。“飢”是暫時肚子空,表示程度淺、輕;“餓”是長時間肚子空,或者根本就沒有食物吃,甚至受到死亡威脅,表示程度深、重。例如:(1)飢而欲食,寒而欲煖(暖)。(荀子榮辱)(2)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孟子離婁下)(3)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左傳晉靈公不君)(4)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論語季氏)(5)家有常業,雖飢不餓。(韓非子飾邪)(6)寧一月飢,無一旬餓。(淮南子說山

25、訓),疾 病:在身體不適方面,“疾”和“病”爲同義詞。但病輕的叫“疾”,病重的叫“病”,二者表示的程度輕重不同。例如:()曾子寢疾。(禮記檀弓上)()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傳鞌之戰)()今病小癒,趨造於朝。(孟子公孫醜下)()子疾病。(論語)(孔子生了病,病得很厲害。)其他如:怨、恨“怨”指怨恨、仇恨,程度深;“恨”同憾,遗憾,不满意,程度浅。离、别“近曰离,远曰别”,“别”的程度重于“离”。“生离死别”“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3、形狀情態質地用途不同,坐跪跽:古人席地而坐,在跪坐的意義方面,坐、跪、跽是同義詞,其共同點都是曲膝著地,但三者表示的身姿、情態不同。坐,臀部挨著

26、腳後跟,這種姿式比較安穩舒服;跪,臀部離開腳後跟,伸直腰股,這種姿式比坐姿顯得恭謹有禮;跽,在跪姿基礎上聳身直腰,表示恭敬或對異常情況的警戒。跽,又叫“長跪”或“危坐”,比坐姿顯得長一些、高一些。例如:()孔子與其門弟子閒坐。(墨子非儒下)()先生坐!(戰國策)()主人跪正席。(禮記曲禮上)()父南鄉而立,子北面而跪。(荀子大略)()秦王跽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戰國策秦策三)()項王按劒而跽,曰:“客何為者?”(史記鴻門宴),寝、卧、眠、寐、睡:都同现在的睡觉意义有关系,但具体情状不同。“寝”是躺在床上睡觉,不一定睡着了。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寐”是睡着了。诗经周

27、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寤是睡醒了)“卧”是伏在几上睡觉。孟子公孙丑下:“不应,隐几而卧。”(隐,有所依据)“眠”是闭上眼睛。“睡”是坐着打瞌睡。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欧阳修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4、側重方面不同完備:在完全的意義方面,“完”和“備”是同義詞,但二者側重的方面不同。完,側重事物的整體性,意思是完整、完好;備,側重事物的數量、品種方面,意思是應有盡有、齊全完備。例如:()大人豈見覆巢之下複有完卵乎?(世說新語言語)()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杜甫石壕吏)()牲殺、器皿、衣服不備,不敢以祭。(孟子滕文公下()養備而動時,

28、則天不能病。(荀子天論)()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備,不可以待不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恭敬:在恭謹有禮貌、不怠慢方面,“恭”和“敬”是同義詞,但二者側重方面不同。恭,側重外貌;敬,側重內心。例如:()巧言令色足恭。(論語公冶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複。(宋濂送東陽馬生序)()賓客主恭,祭祀主敬。(禮記少儀)鄭玄注:“恭在貌也,而敬又在心。”(原文意謂:接待賓客,要外貌恭謹有禮;舉行祭祀,要內心肅敬。)()居處恭,執事敬。(論語子路)朱熹注:“恭主容,敬主事。恭見乎外,敬主乎中。”(原文意謂:平時與人相處恭謹有禮,做事謹慎嚴肅。),5、褒貶感情色彩不同征伐侵襲攻:在軍事進

29、攻的意義方面,“征”、“伐”、“侵”、“襲”、“攻”是同義詞,但其褒貶感情色彩不同。“征”是天子攻諸侯、有道攻無道,是褒義詞;“伐”是公開地大張旗鼓地進攻,是中性詞;“侵”和“襲”都是不宣而戰的秘密的軍事行動,都是貶義詞。“襲”比“侵”更富有隱蔽性和突然性,是偷襲。“攻”偏重於攻堅戰,是進攻的泛稱。,誅殺弑:在表示使一定的物件失去生命的意義方面,“誅”、“殺”、“弑”爲同義詞,但三者褒貶感情色彩不同。“誅”是褒義詞,多表示殺死有罪者,被殺者是罪有應得;“殺”是中性詞;“弑”是貶義詞,用於以下犯上。,周、比周指团结,比则为勾结。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6、語法功能不同往適:在

30、到某地方去的意義方面,“往”和“適”是同義詞,但二者語法功能不同。“往”一般不帶賓語,“適”帶賓語。例如:()出不入兮往不反。(楚辭國殤)()樂毅自魏往。(戰國策燕昭王求士)()子適衛,冉有僕。(論語子適衛)()適長沙。(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耻、辱作名词同义,用作动词则有区别。耻用作意动。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辱用于使动。论语公冶长:“使于四方,不辱使命。”,畏懼:在害怕的意義方面,“畏”和“懼”是同義詞,但二者語法功能不同。“畏”是及物動詞,往往帶賓語;“懼”是不及物動詞,一般不帶賓語。例如:()予畏上帝。(尚書湯誓)()吾聞忠不畔上,勇不畏死。(韓詩外傳卷九)()我張吾三軍而

31、被吾甲兵,以武臨之,彼則懼。(左傳)()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二)同義詞辨析1、互換法把同義詞在句中的位置互相調換一下,就可以發現其詞義的差別了。如:兵卒:在有生軍事力量的意義方面,“兵”和“卒”是同義詞。例如:(1)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2)具卒乘,將襲鄭。(左傳鄭伯克段于鄢)兩句中的“兵”、“卒”,位置不能互換。“兵”的本義是兵器,引伸爲軍隊,是指整個的軍事力量;“卒”爲步兵。二者概念不同,含義有別。,領頸項:在脖頸的意義方面,“領”、“頸”、“項”爲同義詞。例如:()我君景公引領西望。(左傳成公十三年)()小人莫不

32、延頸舉踵而願曰。(荀子榮辱)()案灌夫項,令謝。(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例()()中的“領”、“頸”、“項”,位置不能互換。領,本義是脖子;頸,本義是脖子的前部;項,本義是脖子的後部。,2、對舉法用同義詞與各自的反義詞對舉,就可以發現同義詞之間的差別了。如:貧窮:在錢物短缺的意義方面,“貧”和“窮”爲同義詞。在古漢語,“貧”的反義詞爲“富”,“窮”的反義詞爲“達”。下面我們看其對舉的例子:()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窮:處境困難;走投無路;不得志。達:得志;顯貴。)例()中,“貧”和“富”對舉;例()中,“窮”和“達”對舉。“貧”和“窮”現在是同義詞。如果它們在古代也是同義詞,那麽,它們的反義詞也應該是同義詞。但是,它們的反義詞“富”和“達”卻不是同義詞,說明“貧”和“窮”在古代不是同義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