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述.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44586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述.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教育心理学,主讲:马贵俊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nxsfxymgj163.,第一章,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章:绪论,3,引言:教学:科学还是艺术?艺术:需要天赋、灵感、直觉和创造性 科学:需要掌握知识和技能,需要学习而得教师:从新手到专家教师的成长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教育心理学:教学过程,第一章:绪论,4,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学生观: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强调教师的教传统的教师观:传道、授业、解惑者强调知识的传授传统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第一章:绪论,5,例:仓鼠威利的故事,乔治很生气。当他星期五把喷水壶放在窗台上的时候里面盛满了水。现在喷水壶里面几乎什么都没有了

2、,在上科学课他没有时间到洗手间打水浇植物了。科学课一开始,乔治就举手发言,抱怨水不见了。“是谁用了我的水?”他问道。“是不是有人把它喝了?还是有人把它撒了?”班级里谁也没有碰那把喷水壶,于是W小姐问学生们他们认为水跑到哪里去了。玛丽认为,如果别人没有动它,那一定是他们的宠物仓鼠威利夜里从笼子里跑了出来把水喝光了。全班同学决定检验玛丽的看法对不对。他们决定把喷水壶盖上,这样威利就不会喝到水了。孩子们执行了他们的研究计划,第二天早晨他们发现水位没有下降。孩子们现在证明了他们的解释是有道理的。,第一章:绪论,6,W小姐让孩子们考虑一下是否有与这一观察结果一致的其他解释方法。他们能够肯定威利夜里从笼子

3、里跑出来了吗?孩子们对此很有把握。W小姐问,“你们凭什么肯定?”孩子们就想出了一个妙主意来让她相信威利会从笼子里跑出来。他们把笼子放在沙盘中间,将沙抹平。过了几天几夜之后,他们看到沙上没有脚印,水位也没有变化。此时他们又下结论说,威利夜里没有出来。“且慢!”卡西纳说。“威利为什么要从笼子里跑出来呢?威利可以看见水是盖着的。”于是全班同学决定把笼子放在沙盘的中央并且把喷水壶的盖子拿掉。水位又下降了,然而砂子上却没有留下脚印。现在孩子们放弃了关于水失踪原因的最初想法。W小姐乘机给同学们更多的接触水消失现象的机会。,第一章:绪论,7,按照W小姐的建议,他们把一个广口水容器放置在窗台上,同学们每天用纸

4、条测定和记录水位。他们把这些纸条标上日期后贴在一张大纸上构成一个直方图。几天之后,孩子们察觉到了一个模式:水位一直在降低但是每天降低的高度是不一样的。经过一番对“不一样”的讨论之后,帕特里克想起,他的母亲想弄干家里的衣服时,就把它们放入烘干机中。帕特里克注意到衣服在烘干机中被加热;当他的母亲没有设定烘干机上的刻度盘时,衣服只是转来转去,干得就慢。帕特里克认为,温度较高时水就消失得较快。,第一章:绪论,8,基于他们利用纸条测定水位变化和寻找变化模式的经验,学生们和W小姐计划进行另外一次研究,以弄清是否温度高时水消失得快。两项新的研究丰富了学生们对于水的消失的经验:一项研究是关于容器未覆盖部分的大

5、小如何影响水消失的速率;另一项研究是看用一把扇子在水容器上扇动是否会使水消失得更快。,第一章:绪论,9,“探究研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的教学有哪些不同?学生的学习有哪些不同?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第一章:绪论,10,第一节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小学儿童发展特点和学习与教育规律的科学。二、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具有多面性:基础与应用,自然与社会。偏重于应用和社会。,第一章:绪论,11,三、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一)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产生的原因现

6、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心理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二)中国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古代:孔子2、近现代:发展心理学 陈鹤琴;教育心理学 廖世承(二)国外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历史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出现了以传递人类知识经验和改善人的本性为目的的教育。,第一章:绪论,12,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学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第一章:绪论,13,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

7、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科学教心的创立的标志,第一章:绪论,14,发展时期(20s50s)20s和30s: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第一章:绪论,15,成熟时期(60s70s)60s: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70s

8、: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近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第一章:绪论,16,60s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一)内容趋于集中(二)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三)注重学校教育实践,第一章:绪论,17,完善时期(80s以后)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 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一章:绪论,18,第二节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二)为医疗、文艺及其

9、他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理论依据二、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提高学习效率(二)提供教学质量(三)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第一章:绪论,19,第三节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基本研究原则 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伦理性原则二、研究设计(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 横断、纵向、聚合式交叉设计(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设计 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两个组前后测设计,第一章:绪论,20,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心理学家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的理论、研究方法、问题和技术。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而且也研究如何去教学生。这是教育心理学中两项极

10、为重要的课题。,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绪论,2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目标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成效。,第一章:绪论,22,主要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行动研究,第一章:绪论,23,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在没有预定影响因素、不施行控制的条件下,对现成的客观教育事实所进行的观察和分析。调查研究是在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科学的方式收集有关教育现象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做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进行一定的科学推论的方法。,第一章:绪论,24,作为一种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调查研究着重研究

11、现实的情况,收集自然状态下反映实际情况的资料,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干涉,与实验法完全不同。具体包括观察法、问卷法和访谈 其中经常使用的问卷法具有简便易行,节省人物财力,大样本、定量分析等优点。缺点:回收率、质量;社会赞许效应(注意指导语、内容、题目编制的信效度),第一章:绪论,25,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求和研究某些教育现象的产生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基本目的在于研究并揭示各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一章:绪论,26,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通过实践者自身的实践进行的一种研究方式,强调“教师即研究者”。1944年由勒

12、温提出概念,20世纪50年代用于教育研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曾一度成为“教育行动研究”的中心。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支持和发展。,第一章:绪论,27,行动研究的过程,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第一章:绪论,28,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一)、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二)、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三)、注意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第一章:绪论,29,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教育心理学是以心理学原理为理论基础,在教育情境中从事有关个别差异、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育实践的研究。我国台湾的心理学家张春兴教授提出了“三化

13、取向”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取向。,第一章:绪论,30,1研究目的教育化,教育应同时满足个体发展的主观需求和社会文化的客观需求,使学生既能在身心各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又能学到道德和生活的各种知能。应该使学生 从求知中得到快乐 在学习中健康成长 在生活中准备生活,第一章:绪论,31,2研究对象全人化,指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中,以全体学生为范围,以每个学生身心的全部为对象所采取的研究取向。身心发展的研究学习心理的研究个别差异的研究,第一章:绪论,32,3研究方法本土化,从事有关教育心理学问题的研究时,只有适当的方法,没有“最好的”方法。凡是适合于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以及问题性质的方法就是最适当的方法。要发展适合

14、中国本土特点的研究方法,不能一切照搬西方。,第一章:绪论,33,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意义,第一章:绪论,34,理论意义充实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促进教育学的理论发展。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第一章:绪论,35,实践意义,提供“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更新教育观念;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