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的主要框架(公司治理主要研究内容).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89930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治理的主要框架(公司治理主要研究内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公司治理的主要框架(公司治理主要研究内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公司治理的主要框架(公司治理主要研究内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公司治理的主要框架(公司治理主要研究内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公司治理的主要框架(公司治理主要研究内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司治理的主要框架(公司治理主要研究内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治理的主要框架(公司治理主要研究内容).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司治理研究框架Weian LI,什么是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研究框架(1)股东权益的研究(2)董事会制度研究(3)监事会制度(4)经理层激励(5)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者(6)证券市场与控制权配置(7)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8)公司治理模式的研究(9)公司治理评价(10)其他,公司治理学,一、什么是公司治理?,在中国,公司治理属于一个舶来语,它起源于美国,其英文是corporate governance。有学者把它解释为“法人规制”,不是“由法人进行规制”,而是“对法人进行规制”,即公司“法人”是规制活动的客体。在这里,corporate不仅仅指公司,而应该翻译成“法人”,这是因为,需要进行规制的不

2、仅仅是公司,还有非公司制的企业法人(如没有公司化的家族企业)以及非企业的法人(如非营利性组织、公共部门等)。刚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参阅一下规制经济学的内容,一、什么是公司治理?,之所以把governance翻译成“规制”,是因为governance指的是平等权利主体之间的相互制衡。在中文里面,“治理”原本是指一种单向的行政管理,如“治理国家”、“治理脏乱差”、“治理整顿”等。尽管在中国“公司治理”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译法,但“公司”以及“治理”的涵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它们本来的意义。,一、什么是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在我国过去的相关文献中又被译作“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督导机制”、“公司控

3、管体制”等,其中“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机制”是最常见的译法。尽管corporate governance一词后面没有“结构”、“机制”之类的英文单词,但是学者们还是觉得,从内涵上来说,加上“结构”或者“机制”更符合英文corporate governance一词所要表达的涵义。,一、什么是公司治理?,“结构”在汉语中是指事物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搭配与排列,或者指事物的内部的构造;“机制”则是指事物或有机体的构造、功能、运作原理及其相互关系。从广义上来说,“公司治理”既是一种结构也是一种机制,因此,将“corporate governance”直接译作“公司治理”可能更符合“corpora

4、te governance”的完整含义。,一、什么是公司治理?,那么,如何界定公司治理呢?粗略总结来看,知名学者的相关定义也不下100种。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对各种解释作了分类和归纳,国外如柯克兰和沃惕克(Cochran,Philip L,and Steven L Wartick,1988),国内如费方域(1996),之后的一些学者也在他们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与深化研究。费方域把公司治理归纳为五个方面,包括具体形式、制度功能、理论基础、基本问题、潜在冲突。田志龙(1999)又补充进“制度构成”一类,这样,对公司治理的解释就有了六种分类。,1、根据具体形式定义公司治理,1992年出版的新帕尔格

5、雷夫货币与金融词典描述了公司治理的主要形式,它从英、美等国公司治理模式入手,认为公司接管市场(corporate takeover market)是过去25年里英、美等国家公司治理的最有效、最简单和广泛适用的方式。目前来看,这类定义非常狭窄。例如,甚至有学者认为,公司治理就是股东大会、董事会和高层经理组成的一个结构;更有些学者甚至将公司治理直接等同于董事会,董事会就是专司公司治理的组织形式。,2、根据制度构成定义公司治理,有学者(如翟林瑜,1995)认为,作为一个经济组织,企业需要一个有效的制衡、协调、监督和赏罚的制度结构以及市场结构,而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这样的制度结构和市场结构。以股份有限公司

6、为例,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对企业管理层的任免、监督和评价以及监事会的监督等就是公司治理的制度结构;通过来自债权人以及资本市场的压力来对管理层的行为施加影响就是公司治理的市场结构,3、根据制度功能定义公司治理,1985年出版的英国公司法把公司治理定义为由董事、股东和审计员三方构成的一种制度。在美国法律协会的公司治理原则中,认为公司治理包括公司的目的和行为、董事与管理人员的功能和权力、大型上市公司中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对董事会和监察委员会安排的原则建议、董事会和监察委员会的谨慎义务和经营评价准则、公平交易的义务、控制权交易中董事和股东以及出价者的作用等。,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前院长、金融学教授柯林梅耶(C

7、olin Mayer,1995)认为,公司治理是“公司借以代表和服务于投资者利益的一种组织安排。它包括从公司董事会到激励计划的所有内容。公司治理起源于市场经济下现代股份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罗伯特特里科(Robert Tricker,1994)认为,公司治理涉及的是董事会与股东、高层管理部门、规制者和审计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联系、网络及结构。他认为公司治理的关键因素是监督管理者的绩效和保证管理者对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责任,钱颍一(1995)认为,公司治理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在公司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股东和贷款人)、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这

8、种联盟中实现经济利益。公司治理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吴敬琏(1994)指出,公司治理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三者之间构成一定的制衡关系。在这种结构中,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层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高层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张维迎(1996)认为,公司治理结构,狭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

9、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分配等这样一些问题。因此,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所有权安排几乎是同一个意思,或者更准确地讲,公司治理结构只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企业所有权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抽象概括。,李维安(2009)也认为,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4、根据理论基础定义公司治理,委托-代理理论把企业看作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网络,股东是委托人,董事是

10、代理人。代理人的行为是理性的、自我利益导向的,因此,需要用制衡机制来对抗潜在的权力滥用,用激励机制来使董事和经理为股东出力和谋利。公司治理正是这种激励与制衡机制。,产权理论认为所有权规定了公司的边界,这是控制公司权利的基础,这些权利包括:提名和选举董事的权力;要求董事就公司资源的配置作出决策并给予解释的权力;任命独立审计师审查公司账务的准确性及对董事的报告和账目提出质疑的权力;等等。而对于公司资产运作和日常经营的控制权,则分别授予董事会和管理层掌握。依照这个理论,公司治理被看作是一种产权或控制关系。,“管家”理论根植于公司法之中,建立在信任责任基础上,相信人人都是公正和诚实的,都是愿意为他人谋

11、利益的。在“管家”理论看来,公司(股东大会)将责任和权力委托给了董事,同时应该要求董事忠诚并能及时对自己的行为提出合理解释。依照这个理论,公司治理被看作是一种信任与责任关系,5、根据基本问题定义公司治理,柯克兰和沃惕克(Cochran,Philip L,and Steven L Wartick,1988)认为,公司治理包括了在高层管理者、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构成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是:谁从公司决策和高层管理者的行动中受益?谁应该从公司决策和高层管理者的行动中受益?当在“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之间存在不一致时,公司治理问题就产生了,二、公司治理研究的框架,

12、1、股东权益的研究,股东分为如下四个层次。第一,积极的投资者,积极的公司治理参与者。这些机构一方面采用积极的投资策略,同时也十分关注公司投票机制等公司控制问题。处于这一类的股东数量比较少,除了少数个人持股者以外,还有少数机构投资者。,1、股东权益的研究,第二,被动的投资者,积极的公司治理参与者。根据某些指数(如标准普尔500)进行投资组合的机构投资者都属于这一类,如著名的Calpers加州退休养老基金、Lens基金等。这类投资者要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因而采用的是被动的投资策略,但是它们却比较关心公司的控制问题。,1、股东权益的研究,第三,积极的投资者,不积极的公司治理参与者。大多数公司养老

13、基金和银行的投资部门都属于这一层,他们都非常积极地管理资金,但却不参与公司的控制问题。,1、股东权益的研究,第四,被动的投资者,不积极的公司治理参与者。很多参与市场投机的交易者都是这样一种类型。有些投资者甚至完全忽视公司基本面上的内容,仅根据技术面来进行操作。比如,一些程序交易者都属于这一类型,这些投资者通过计算机程序来设计交易策略,进行股票的买卖,根本不关心公司内部发生了什么,不关心所交易股票的内在价值。,(1)股东的主要权利,知情权(比如说,研究信息披露)提案权表决权收益权诉讼权(比如研究股东权益的保护),(2)股东大会与表决制度,股东大会制度股东大会的表决制度一人一票一股一票累积投票制度

14、代理投票制度,(3)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在各国的公司治理实践中,都发现了比较严重的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现象。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因存在利益上的冲突而使得双方的矛盾日益激化,大股东为了保全自身的利益而使得中小股东权益受侵害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是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比较热点的问题,中小股东的保护问题大股东的制约机制谁是股东?治理主体应该是谁?(shareholders or stakeholders?)如果是stakeholders,除shareholders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如何参与公司治理?参与以后的绩效如何?,2、董事会制度研究,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因此董

15、事会的组织结构对于公司治理意义重大。对于董事会结构,既有一元制董事会(单层董事会),只有董事会,没有监事会,如英美法系的单层制;也有二元制董事会,既有董事会,又有监事会,如大陆法系的双层制。但是,其治理机制的设计本质是一致的,都必须有决策、监督、评价、奖惩等一系列相互制约机制存在。其中任何一种机制的失效,都有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的失败。,单层制董事会,单层制董事会即股东将经营决策权和监督权全部委托给董事会,由董事会全权代理股东负责管理公司的经营。单层结构在外部市场监督强而内部监督弱的情况下,开始着手于董事会内部执行与监督的分离。单层制董事会由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组成,这种董事会模式是股东导向型。美、

16、英、加、澳大利亚和其他普通法国家一般采用这种模式。,没有监事会,双层董事会模式,双层董事会即股东将经营决策权委托给执行董事会(简称董事会),另设一个监督董事会(简称监事会)专门行使监督职能。双层制董事会一般来说由一个地位较高的董事会监管一个代表相关利益者的执行董事会。股东大会选举监事会,再由监事会任命董事。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对监事会负责。双层结构在外部市场监督弱而内部监督分散化的情况下,开始致力于董事会和监事会在监督职能方面的整合。这种董事会模式是社会导向型的,德国、奥地利、荷兰和部分法国公司等均采用该模式。,有监事会,但是,监事会常常高于董事会,(1)董事会职能研究,(2)董事会的

17、委员会制度,在不同的公司中,董事会设置下属委员会的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公司多一点,有的公司少一点。不过,在现代大型公司的董事会中,以美国的情况最为典型,一般都设置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这三个委员会。这些委员会由独立董事组成,分别召开会议,承担不同的责任。现在的一个倾向是董事会全体会议开会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是各个委员会的会议越开越多,角色越来越鲜明突出。除了这三个委员会,还有的设置执行委员会和公共政策委员会等。,(3)独立董事制度,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独立董事制度则是保证董事会决策科学与独立的关键因素之一。独立董事制度在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众多的质疑与责难。,(3)独立董事制

18、度,在英美国家,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所受聘的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独立董事制度是现代公司制度的衍生物。在现代公司产生的初期,董事会基本上由非执行董事组成。由于大部分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不能是公司的雇员,也不能从公司领取报酬,所以非执行董事主要从股东中挑选。由股东担任董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持有公司的股份被认为提供了足够的激励尽职尽责。,研究热点,董事会治理董事会评价独立董事制度,3、监事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立使股东等投资者一般难以直接管理或控制公司,因此公司往往交由代表所有者的董事会来治理。为了避免董事会追求

19、自身利益而损害公司、股东、债权人、职工等相关利益者的权益,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对董事会进行制约和监督。人们首先想到公司法可以通过规范性条款对董事会及董事进行监督,但这却难以彻底防止董事和董事会滥用权力。为此,许多国家设置了公司的专门监督机构监事会,形成了股东会、股东、监事会对董事会及董事权力的多层监控体系。,研究热点,监事会评价如何协调监事会和独立董事,4、经理层激励,优秀的经营者是具有特殊禀赋的人才,属于稀缺资源,其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使得他们的决策不仅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决定着企业的长期命运,企业的绩效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尤其与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关系密切。,研究热点,经理层治理经理

20、层评价经理层激励信息披露经理层的结构等特征对公司治理的影响,5、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者,研究热点,谁是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利益相关者应该不应该参与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如何参与公司治理?参与后的绩效问题?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协调?,6、证券市场与控制权配置,如果存在有效的资本市场,那么公司控制权的市场竞争就有助于解决公司治理的效率问题。在资本市场上,公司证券价格(主要是股票价格)的涨落可以显示公司的经营状况。当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时,公司股价上升,这时公司股东大会支持管理者;当公司经营不善时,股价下跌,这时公司股东可能会疏远管理者,这为潜在的并购者提供了并购的可能性。并购的原因在于并购

21、者相信通过并购能够改变公司的经营决策,使目标公司绩效提高,最终使并购者自身获利。研究表明,并购消息的宣布对并购公司的股价影响总体上不是中性的就是略微上升的。当然,公司控制权的市场竞争同时也会引发企业内部不同股东之间的竞争。,研究热点,证券市场对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如何影响控制权配置如何有效进行控制权配置如何发挥证券市场作用,等股权分置改革(中国特例),7、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机构投资者是相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的,是指在资本市场中专门从事投资活动的专业性法人机构,它们的出现是证券投资社会化、组织化以及专业化的结果,也是金融信托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按照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

22、融词典(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Money and Finance)的定义,机构投资者就是许多西方国家管理长期储蓄的专业化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管理着养老基金、人寿保险基金和投资基金或单位信托基金,其资金的管理和运用都由专业化人员完成。,在机构投资者最为发达的经合组织(OECD)中(OECD,Institutional Investors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1),机构投资者一般包括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对冲基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以及各类捐赠基金等。,美国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指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共

23、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福利基金等,而英国的机构投资者则主要包括养老基金、指数基金、保险公司以及信托投资公司等。,我国的机构投资者,证劵公司证劵投资基金保险公司财务公司信托公司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社保基金企业年金银行一般企业法人,热点问题,机构投资者如何参与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绩效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机构投资者:投机者还是投资者?,8、公司治理模式的研究,英美模式德日模式东南亚家族企业(主要是华人企业,包括台湾、香港等)中国模式,英、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与分散的

24、股权结构、发达的证券市场、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股权至上的价值观等社会条件密切相关。这些条件,决定了英、美国的公司治理不仅要解决“两权”分离带来的所有者如何管理和控制经营者问题,更要解决股东会形同虚设、董事会受制于管理层等问题。,日本、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较晚。由于特殊的国情,这些国家大都经历过一个相对急速的跳跃式发展过程,受政府、银行、工会组织、社会机构的影响较深,资本的流动性较差,证券市场也不是太活跃。受到融资方式的影响,在德国和日本,法人相互持股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大的银行机构在融资和监督公司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属于明显的银行导向型模式;在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国家所有权

25、和紧密的家庭关系成为公司治理的普遍特征。,日本、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体现出如下的显著特征:公司股权较为集中,法人相互持股、交叉持股,银行在融资和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外部市场的制约也不如英、美等国家。此外,日、德等国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尤其是员工的利益得到充分的考虑。,研究热点,各种模式的有效性各种模式的演化(发展)公司治理模式是否趋同?,9、公司治理评价,20世纪80 年代,日本和德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产生了较好的公司绩效,引起了人们积极的关注,许多国家、公司甚至把日德模式当作学习与模仿的标杆。但进入9 0 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呈现出更加强劲的走势,理论界转而更加关注英美治理

26、模式,出现了大量有关治理模式效率的比较研究文献。但是,21世纪开局的前10年,却又让美国的公司在世人面前丢尽了脸面。先是美国安然、世通等大公司用骇人听闻的财务丑闻迎来了21世纪,接着雷曼兄弟等世界知名企业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华尔街,2008年由美国华尔街引爆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给公司治理又一次敲响了警钟。,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发了学者们对公司治理运行状况和质量评价的关注。为满足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状况的关切,美国机构投资者协会(Council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CII)设计了正式评价董事的程序,一些国际性组织也纷纷推出了公司治理状况的评价系统。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研究

27、机构、咨询公司等也定期发布对上市公司治理的评价报告,目的在于使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治理的状况,分析其投资的风险与潜在的价值,以便正确决策。同时公司治理状况的评价也使上市公司能够及时了解公司治理中其存在的问题,掌握公司治理中的关键因素,以有效开展公司治理活动。,(1)公司治理原则,公司治理原则是改善公司治理状况的标准、方针与政策,也是公司管理层的实务原则,它能够为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提供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帮助政府对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与监管制度进行评估与改进。需要注意一点:公司治理原则往往没有强制性。,公司治理原则,OECD公司治理准则APEC公司治理原则英联邦公司治理准则欧洲股东公司治理2000

28、年准则英国公司治理原则(Cadbury报告、Greenbury报告和Hampel报告)美国公司治理原则德国公司治理原则日本公司治理原则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02),(2)公司治理评价,公司治理理论与原则对公司治理实践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实践中的公司治理效果如何呢?这还需要通过公司治理评价方法去衡量。开展公司治理评价研究,重心在于构建衡量和诊断公司治理状况的科学评价体系,这对于指导投资者正确决策、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促使上市公司质量的改善、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999年,欧洲戴米诺公司(Deminor)推出了自己的公司治理评价系统。戴米诺的评价系统

29、则以OECD公司治理准则以及世界银行的公司治理指引为依据,从股东权利与义务、接管防御范围、公司治理披露以及董事会结构与功能四个维度衡量公司治理的状况。,2000年亚洲里昂证券推出了里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等。里昂评价系统包括57个指标,从公司透明度、管理层约束、董事会的独立性与问责性、小股东保护、核心业务、债务控制、股东的现金回报以及公司的社会责任等八个方面评价公司治理的状况,它注重公司透明度、董事会的独立性以及对小股东的保护,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美国机构投资者服务机构(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s Service,ISS)还建立起了全球性的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数据库,为其会

30、员投资者提供监督上市公司治理情况的服务;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DWS)基金管理部于2001年推出了欧洲公司治理排序报告;另外还有布朗斯威克(Brunswick Warburg)、公司法与公司治理协会(Institute of Corporate Law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信息与信用评级(Information and Credit Rating Agency)、泰国公司治理评价系统以及韩国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等。,2003年,南开大学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CCGINK)”,简称南开治理指数。南开治理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是基于以上中国上市公司面临的治理环境特点,侧重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强调公司治理的信息披露、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上市公司独立性、董事会的独立性以及监事会参与治理等,从股东权利与控股股东、董事与董事会、监事与监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以及利益相关者六个维度,设置80多个评价指标,以期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状况做出全面、系统的评价,研究热点,公司治理原则公司治理评价系统(设置那些指标,权重,等等),10、其他,集团治理(包括母子公司治理)网络治理IT治理银行治理保险公司治理家族企业治理,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