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虚词总结.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98188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虚词总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初中文言虚词总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初中文言虚词总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初中文言虚词总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初中文言虚词总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虚词总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虚词总结.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文言虚词总结,每日一词,一 之,(一)代词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4.指示代词,译为:这。,(一)1.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2.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3.驱之别院。(童趣)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一 之,(二)助词1.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2.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不译。,(二)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镜之新开冷光之乍出于匣(满井游记

2、)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一 之,3.结构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4.音节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3.何陋之有?(陋室铭)宋何罪之有?(公输)4.公将鼓之(曹刿论战)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怅恨久之(陈涉世家),一 之,(三)动词,作谓语,译为:去,往。(注:此处作实词),(三)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陈涉世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孟浩然之广陵 多助之至 寡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 以,(一)介词,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其译意较多。

3、1.译为:把,拿。2.译为:用,拿。,(一)1.必以分人。(曹刿论战)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对)2.以刀劈狼首。(狼)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二 以,3.译为:凭,凭借,靠。,3.何以战。(曹刿论战)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二章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二 以,4.译为:根据,按照。5.译为:因为。,4.策之不以其道。(马说)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4、,二 以,(二)连词1.表示目的,可译为: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以彰其咎(出师表)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以激怒其众(出师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二 以,2.表结果,可译为:以致。3.表修饰,相当于“而”。译为“着”或不译。,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3.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二 以,(三)作副词1.表示时间,译为:已,已经。2.表示时间或地点的界限,相当于现代汉语“以来”(四)动词,译为:以为,认为。常与“为”结

5、合用作谓语。(注:此处作实词),(三)1.固以怪之矣。2.受任以来夙夜忧叹(陈涉世家)(四)皆以美于徐公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二 以,(五)1.固定结构“所以”译作:(1)用来的(2)“的原因”,(五)1.(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出师表)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二 以,2.“以为”译作:把当作认为是,2.以土砾凸者为丘(童趣)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三、而,(一)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和、并且、又”。2.表递进关系,“而且”3.表

6、示顺承关系,译为:就,然后或不译。,(一)1.泉香而酒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十则)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十则),三、而,4.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却,可是。,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十则)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三、而,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二)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5.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中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

7、者(满井游记)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二)既而儿醒,大啼。(口技),四、于,1.表示处所、时间,译为:从,在。,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二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四、于,2.表示对象,译为:对,向,从。,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四、于,3.表原因,译为:因为。4.表示比较,译为:比,相当于“过”。,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

8、死于安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4.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四、于,5.表示被动,译为:被。6.固定结构“于是”译为:在这(时、情况下、这件事上)与现代汉语“于是”用法相同,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6.于是满座并可无不变色离席(口技)例:于是入朝见威王,五、其,(一)代词1.表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也可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

9、词。,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十则)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其一犬坐于前(狼),五、其,(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表示揣测、反诘、婉商、期望、肯定否定等语气,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不译“恐怕”。“可要”。,(二)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六、为,(一)动词,基本用法有两种1.表动作(筑)(酿造)(雕刻)(担任)2.表判断(是)(成为)(作为),

10、(一)为坛而盟酿泉为酒为人五为窗八为屯长2.表判断项燕为楚将可以为师矣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六、为,(二)介词:用作介词的“为”除了表示被动读阳平声外,其余都读去声读:wi1.读:wi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二)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1.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六、为,2.表示被动,译作“被”。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2.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

11、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对)3.为人谋而不忠乎(十则)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4.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七、焉,1.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哪里”。2.语气助词,相当于“呢”或不译。3.代词,相当于“之”。4.兼词,相当于“于何”“在哪里”。5.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3.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4.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八、乃,1.译作“于是,就”。2.译作“竟然”3.译作“才”4.表示判断,相当于“是、就是”5.代词

12、,译为“你,你的”,1.屠乃奔倚其下(狼)2.乃不知有汉何论魏晋(桃花源记)3.凡三往,乃见(隆中对)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5.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九、也,1.助词,表判断,可译作“是”2.助词,表肯定的陈述语气,不译)3.表疑问、反问、感叹、祈使语气,可译作“呢”“啊”等。4.用于句中表停顿,起舒缓语气作用,不译,1.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2.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安求其能千里也。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4.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十、矣,1.语气助词,表示陈述,相当于“了”,或不译。2.语气助词,表示陈述表疑问、感叹、祈使语气。相当于“呢”“啊”等。,

13、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十一、哉,表疑问、感叹,可译作“呢”“啊”等。,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2.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十二、虽,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1.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马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十三、

14、然,1.代词,译作“这样”“如此”。2.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父利其然也(伤仲永)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2.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然,胡不已乎(公输),十三、然,3.助词词尾,译作“地”“的样子”。4.“是的,对的”5.固定结构“然后”“然”译作“这样”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3.颓然乎其间者/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4.谓为信然(隆中对)吴广以为然5.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十四、者,1.结构助词,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2.语气助词,用在作主

15、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2.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十五、或,1.有的(有的人、有时候)2.或许,今或闻无罪/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或王命急宣(三峡)2.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十六、乎,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译作“吗”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相当于“于”译作“在”。3.作词尾(一般用在形容词后),译作“的样子”,死国可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亦不可以已乎!(陈涉世家)2

16、.在乎山水之间也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3.俱洋洋乎与造物者游,十七、夫,1.丈夫。2.成年男子。3.古代对老师或有知识的男子尊称。4.语气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议论。5.这,那。6.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1.其夫呓语。(口技)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3.夫子何命焉为(公输)4.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6.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十八、则,1.表承接,译作“就”、“那么”。2.表转折,译作“但是、却”3.表判断,译作“就是”4.表假设,译作“如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4.入则无法家拂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我鱼我所欲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