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自由贸易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自由贸易理论.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绝对成本理论,历史背景与提出者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从海外市场获得更多的廉价原料并销售其产品,迫切要求扩大对外贸易,而重商主义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却严重束缚了对外贸易,阻碍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这种要求,必然要反映到经济思想上来。这就是重商主义衰落和古典学派兴起的大背景。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在经济思想史上,斯密被尊为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1776年,斯密出版了一部奠定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 斯密,绝对成本理论主要内容,斯密理论
2、的中心是经济自由主义 斯密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放任、依靠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来对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自发调节,维持均衡,控制社会利益,从而使社会获得进步和稳定。斯密对重商主义的三点批判1、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衡量一国是否富裕的标准不是该国拥有的金银数量,而是其劳动生产率的高低。2、批判了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论点。3、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关于一国能持续积累金银财宝的观点。货币流量调整机制,斯密提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劳动者的技能因专业而精进分工可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工作,节省与生产无关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改进工具国内的分工也适用于国家之间,分
3、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成本(absolute cost)斯密把适用于家庭之间或一国内部的分工原则推广到国家之间,主张各国应本着发挥各自优势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各国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自然优势是指一国先天具备的气候、土壤、矿产等相对固定状态的优势;获得性优势是指后天获得的优势,绝对成本理论主要内容,斯密认为,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所花费的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就称为“绝对优势”。如果这种绝对优势是该国所固有的“自然优势”或已有的“获得优势”,它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优势,发展某种产品的生产,并且出口这种产品,以换回他国在生产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做对贸易双方都更加有利。斯密的
4、这种国际贸易理论被称作“绝对优势说”,也称“地域分工论”。,绝对成本理论概述,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此即所谓的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或22模型;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4.给定生产要素的供给量,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5.规模报酬不变;6.完全竞争市场;7.无运输成本;8.自由贸易,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绝对成本理论主要假设前提,0,分工前两国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人数(人年),分工后两国生产产品总量情况,绝对成本论例证,(60+120)/60
5、=3,思考,思考问题,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用劳动生产率 即通过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用生产成本 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投入量来衡量,3单位,2单位,2单位,2单位,世界,1.5单位,1单位,1单位,1单位,法国,3单位,2单位,2单位,2单位,世界,:180人(年工)=3单位,0,:60人(年工)=1单位,:120人(年工)=1单位,法国,1.5单位,0,布,1单位,:100人(年工)=1单位,布,英国,英国,1单位,1单位,消费,:200人(年工)=2单位,:100人(年工)=1单位,生产,小麦,小麦,分工贸易后,分工贸易前,绝对成本论例证,绝对成本理论
6、评价,1、亚当斯密提出的以绝对成本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理论,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成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残余,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2、斯密创立的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3、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有个重大缺陷:它只能说明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才能获得利益。.,比较成本论,历史背景及作者生平 李嘉图继承发展了斯密的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论。比较成本论也是英国资产阶级在争取自由贸易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谷物法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大地主阶级为了提高地租收入,防止进口谷物竞争,实行农业保护政策而由议会通过的限制谷物进口的法案。成本增加 人民
7、的支出 外国的高关税,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经济学,从此,对政治经济学发生兴趣并开始研究经济问题。37岁的时候他完成了第一篇经济学论文,10年后他在这一领域获得了极高的声誉。1817年,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在此著作中,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等理论,极大地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比较成本论,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1799年的一次乡村度假里,他偶然阅读,一国不仅可以依据绝对优势原则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它
8、与其他国家相比,生产各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那么,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来换取它自己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得利益。这一学说当时被大部分经济学家所接受,时至今日仍被视作是决定国际贸易格局的基本规律,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两优择其重,两劣择其轻”假定A、B两个国家生产X、Y两种产品,A生产X、Y的成本都低于,但X比Y低的更多,则A在X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同理,生产X、Y的成本都高于A,但Y与X相比高的少些,则B在Y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比较成本论概述,比较成本论例证,分工前两国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人数,分工后两国生产产品总量情况,思考问题,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
9、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即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用产品的相对成本 即生产不同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产品的A相对生产成本=单位产品A的生产成本/单位产品B的生产成本,用机会成本来衡量,假设世界上有四个国家,中、美、法、泰,四国都生产大米和小麦两种产品,四国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量如下表,1)判断哪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最具比较优势?2)如果国际市场大米相对价格是3,试判断中国是否具有出口大米的比较优势,交换后两国利益情况,假设两国按照1:1的比例交换,比较成本论例证,2.125单位,2.2单位,2单位,2单位,
10、世界,1.125单位,1单位,1单位,1单位,葡萄牙,2.125单位,2.2单位,2单位,2单位,世界,:170人(年工)=2.125单位,0,:80人(年工)=1单位,:90人(年工)=1单位,葡萄牙,1单位,0,酒,1单位,:120人(年工)=1单位,酒,英国,英国,1.2单位,1单位,消费,:220人(年工)=2.2单位,:100人(年工)=1单位,生产,毛呢,毛呢,分工贸易后,分工贸易前,比较成本论例证,比较成本论简评,在理论上是对绝对成本论的重大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一大基石。指出了一个国家应按相对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即进行贸易的基础是产品的相对成本。在更广的范
11、围里推动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开展。在实践上为英国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废除谷物法的斗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1846年议会废除了谷物法。谷物法的废除标志着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坚持了劳动价值论。比较成本论更明显地反映了发达国家向外实行经济扩张的要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较成本论是发达国家的理论。,按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两国应如何分工?,如果两国间交换比例为毛呢:钢铁=1:1.5,英国是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低于该比例呢?,如果两国间的交换比例为毛呢:钢铁=1:2,德国是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高于该比例呢?,国际分工后,两国贸易,毛呢与钢铁的交换比例范围到底是多少?,
12、10:1510:20,思考,下表给出的是英国与德国投入相同要素可得两种产品的产出情况,请先完成图表,然后回答:,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年)是英国经济学界的重要人物,是李嘉图的追随者,也有人称他是“最后一个古典主义者”。1848年,他出版了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论述了他的相互需求原理(其自称“相互需求方程式”)认为国际商品交换比例是由相互需求的强度决定的。,一、关于商品交换上下限的分析二、贸易利益的分配决定于相互需求强度三、关于相互需求方程式的分析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两个国家各自生产不同的产品并相互交换,这两种产品的交换比例必须等于两国相互需求对方
13、产品总量的比例。四、简评解决了国际贸易为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问题,发展了李嘉图的理论,使其成为更加完整的理论。没有坚持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穆勒理论的分析方法有创新。是一种“比较利益论”,有别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19C末20C初英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184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区一个朴实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接受他极为严厉的、期望他儿子能成为一个牧师的父亲的教育。但他背叛了他父亲的意愿,去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数学并获得学士学位,并被选为教学研究员。,1877年由于和一个他过去的学生结婚,被迫辞职,因为当时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研究员们要像牧师那样独身
14、。随后,先后担任布里斯托尔大学校长,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讲师和教授(那时,独身要求已取消)。他参加过英政府组织的政策咨询活动,还曾是1890-1994年皇家劳工委员会颇有影响的成员。1880年,他担任英国协会第六小组的主席,正式领导了创建英国经济学会的运动。他于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被看作是国富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齐名的著作,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在马歇尔在世时就出版了8次之多,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而他本人也被认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者,互利贸易条件的范围,相互需求均衡决定贸易条件,穆勒用相互需求方程式说明贸易条件或国际交换比例的决定,而马
15、歇尔则是用提供曲线解释贸易条件或国际交换比例。1、提供曲线。是表示一个国家贸易条件的曲线,它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产品的数量与所愿出口的本国产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2、均衡贸易条件的决定3、均衡贸易条件的变动与恢复4、提供曲线弯曲的原因 效用角度;成本角度;,简评,积极意义 马歇尔理论是对比较成本论的较好补充。马歇尔分析方法有创新。主要缺陷 马歇尔的供求价值论是片面的。马歇尔的理论缺少创新。,下表为法国和德国分别生产一单位计算机(C)和一单位小麦(W)所需要的工作日数,1)计算分工前两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2)判断两国的比较优势3)如果两国进行分工后计算机和小麦的交换比例为1C:22W,两国每进
16、出口一单位计算机将节省多少个工作日?4)如果两国的交换比例为1C:24W,两国每进出口一单位计算机将节省多少个工作日?5)根据3和4的计算结果分析两国的贸易利得情况,下表为A国和B国分别生产一单位X产品和Y商品所需的工作日数,,1)计算各国一个工作日生产多少单位的X和多少单位的Y2)判断两国这两种产品的国内交换比例3)假设A国有900个可供利用的工作日,作出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4)如果两国的交换比例为1单位Y:2.4单位X,作出完全竞争条件下两国发生交换后A国消费者消费可能性曲线CPF5)设A国在贸易前消费100单位的X和100单位的Y,计算在完全竞争条件下A国用50单位Y与B国交换X,使A国在一个更高消费点上进行消费所节约的工作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