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自读文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自读文本.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谈 立志。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谈 执著。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出于辛弃疾的青玉案,谈 欣喜。,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层境界:,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北宋词的各种风格,熟读背诵其中的名句名篇。能力目标:品味作者的语言,学会鉴赏宋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情感目标:深入理解宋词中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凤 栖 梧 柳永,凤栖梧,词牌名又称蝶恋花、鹊踏枝。原为唐教坊曲,双调,六十字。此词系怀人之作。,解题,作者简介,柳永,初名三变,字耆(q)卿。宋
2、代著名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成柳七郎,或柳七。他精通音律,即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词人,又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代表作雨霖铃。,风格比较,豪放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为伊消得人憔悴:,伫倚危楼风细细:,黯黯生天际:,拟把疏狂图一醉:,强
3、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久立,高楼,迷蒙不明,打算,放纵,强颜欢笑,又,形容人越来越瘦,值得,重点字词,我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黯黯然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我独自凭栏的心意?打算让放荡不羁的我喝得大醉,举杯高歌,勉强作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译文,蝶恋花最简洁的概括,无限相思倚危楼,登高望远为春愁。借酒消愁何时休,无怨无悔人消瘦。,评赏词作,1、你认为词中能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词是什么?,春 愁,2、作者为了抒发春愁之情,他描写了哪些景物?,细风、
4、草色、烟光、残照,3、面对孤寂无奈,作者想用什么来排解心中相思的痛苦?结果如何?,喝酒 高歌,结果:强乐还无味(借酒消愁愁更愁),4、“春愁”令人如此痛苦难熬,但是作者又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呢?词中哪些句子体现了这样的态度?,执着的态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景,情,细风,草色,烟光,残照,春愁,极目远眺伫倚危楼,(凄美伤感)黄昏春望图,“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2、作者用什么手法把“景”和“情”联系起来的呢?,1、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朗诵课文,感知词味,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
5、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奠定全词感情基调,词 眼(中心句):写春愁,抒发刻骨的相思之情。境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触景生情无边愁绪,无法消愁执着追求,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谈谈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表达了对理想、学业、事业等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古人美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作业:1、背诵、默写 凤栖梧2、写一段话赏析词的最后两句。,蝶 恋 花,晏 殊,晏殊(9
6、91-1055),字同叔,北宁临川人(今江西杭州)。景德初年,报刚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故西溪又称“晏溪”。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有珠玉词。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起句描写了拂晓庭院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
7、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独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第三句“明月不谙
8、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第三句有没有别的信息?,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刚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
9、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分析下片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两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体味本词的艺术特色,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
10、风格近乎悲壮。,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夕阳西下几时回。,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小园香径独徘徊。,。(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开头“一曲新词酒一杯”,歌咏的是
11、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他是一位达官贵人,诗酒是其生活的重要内容。“一曲新词”表明诗人尤喜填词,而且常常饮酒助诗兴。可此刻,他感受到的是欢乐吗?,赏 析,此刻他感受到的并不是欢乐,而是怅惘,而且是经年以来就埋藏在心底的一种寂寞与惆怅。自吟自饮,借酒消愁。,“去年天气旧亭台”,写词人由今思昔,对去年一次欢聚的的追忆。天气依然是暮春,地点依然是亭台。可好景不常,欢聚难再。词人从人事的变迁,想到时光的易逝。,赏 析,“夕阳西下几时回”,是就眼前之景来抒写情怀。在落日的余晖中,常常使人产生暮年之慨,“几时回”是无疑而问的句子,抒发了诗人感慨年华将逝之情。,赏 析,下片紧承上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
12、归来”中的“花落”。“燕归”是眼前景,“无可奈何”、“似曾相识”是诗人主观的感情。“无可奈何”表达了悼惜的情感,“似曾相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这两句对仗工巧,意致缠绵,语辞流利,语调谐婉,为后世传诵的名句。,赏 析,结句写诗人看到眼前花落、燕归的暮春景色之后惆怅的感情更为强烈了,于是在小小的庭院内、有落花余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流连忘返。“香径”与上句“落花”相呼应,小路上到处是落花的幽香,可见花落之多。“独”突出了形影相吊,孤寂冷落。“徘徊”通过人物的动作,又强调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绪。,赏 析,1、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的?试各用两个字加以概括。,2、词的上、下片各抒发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13、3、为了加强情绪的表达,词的上、下片都用什么艺术手法?是怎样运用的?,4、为了加强情绪的表达,词的上片的末句在句式的运用上很有特点;下片的末句描写也很讲究,你能够对此作点分析吗?,5、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作的这首词风格比较鲜明,你能够说说这首词的风格特征吗?,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名句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
14、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
15、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蝶恋花,欧阳修,六一居士,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翻译:“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收集抄录了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1赏析“深”字。2赏析“堆”字。3“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三句的艺术手法
16、及效果。4女主人公如何孤寂凄苦的原因何在呢?5“雨横(hng)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表达了闺妇怎样的愁思?,赏析“深”字。,“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着一“怨”字。,赏析“堆”字。,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阻碍了女主人公远望丈夫的视线,传达出深居闺中的孤独凄苦之情。,“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三句的艺术手法及效果。,庭院深深,但有多深远呢?远处是茂密朦胧的层层杨柳,近处是重重密遮的帘幕,构成了一幅深闺独处图,意境孤寂凄冷,运
17、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寂寞与独处的怨恨之情寄寓居处的幽深之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女主人公孤寂凄苦的原因何在呢?,“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与闺妇的处境形成对比,既点出了女子怨恨的原因,也传达出“楼高不见章台路”的怨恨之情。着一“恨”字。,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雨横(hng)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表达了闺妇怎样的愁思?,在猛烈的风雨之中,春天将去,一天又逝,黄昏时独自掩门,人既未归,又无计留春,将无限的孤独凄凉和红颜易逝的凄苦表达得深沉感人。着一“伤”字。,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
18、去。此句意境深远,意蕴浓厚,包含了几层意思?,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整体来看,全词充满了感伤、抑郁,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无奈和伤痛。然而,到底是谁拥有这样复杂难解的心绪?是一个女子,一个独处深闺,愁绪满怀,却无计锁春的等待归来的女子,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哀怨和愁苦。,这首词表现的是闺怨。写了一个独居庭院的女子,她的愁、怨、伤、悲。其实可以更深入的进
19、行理解。从背景里我们知道,欧阳修一生历经坎坷,多次被贬谪,历经变动,壮志难酬的他肯定有怨、有恨、有苦,有悲,那种孤独、伤感和文中寂寞的女主人公神韵相合。与其说本词写的是闺怨,倒不如认为欧先生一首蝶恋花借独居深院的女子来表达自己被抛弃的怨愤。在这样的基础上,“雨横风狂”似乎象征着政治斗争的肆虐、无穷,而“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似乎是倾诉自己大志难申的无可奈何。,朝中措平山堂欧阳修,写作背景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嘉佑 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 作此词送给他。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
20、,塑造了一个风流儒 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词中 所写平山堂为欧公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平山堂的栏槛倚偎在晴空之下,山色若有若无【远景】。平山堂前,我亲手种下的杨柳树,分别以来,又经历了多少次春风呢【近景】。作者离开扬州到此次重游,已经八年,不 禁心生感慨。,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 自称“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作者当年曾在平山堂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千钟:饮酒千杯。直须:应当。尊:“樽”,酒杯。衰翁:词人自称。此时作者已年逾五十。,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赏析 这首词一发
21、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山 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 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平山堂,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原来诗句的限制,但 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 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 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 到一年,便离开扬州,
22、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 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 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 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 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 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下片三句写所送之人刘元甫,与诗题相应。诗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 概括。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 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 的形象。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 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 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 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 泻而出,涤荡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