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觉与观察力.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18311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知觉与观察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感知觉与观察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感知觉与观察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感知觉与观察力.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感知觉与观察力.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知觉与观察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知觉与观察力.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感觉、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其特性,并能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感知规律更好的促进教学和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第三章 感觉、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第一节 感觉、知觉概述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的基本特征及规律第三节 感知规律的运用和观察力的培养,第一节 感觉、知觉概述,一、感觉、知觉的概念(一)感觉 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从生理学角度来看,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具有反射的性质。,返回章目录,(二)知觉,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整体反映。

2、它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虽然感觉被作为心理活动的开端,但人都以知觉形式来反映事物的。知觉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特征,还依赖于知觉者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已有知识经验和个性特点等。主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知觉的过程和结构。,肯基,非洲,自小在俾格米文化中长大,出生以来就居住在茂密的热带森林中。有一天,他第一次和人类学家托恩布尔乘车穿越一个开阔的草原,以下是托恩布尔对他的描述:肯基远眺平原上几英里以外的大概 100多头左右正在吃草的一群野牛,问我那是哪一种昆虫,我告诉他它们是比他认识的森林野牛大一倍的野牛。肯基大笑着叫我别说蠢话,并再次问我那是什么昆虫。然后他自言自语,为了找出更合

3、理的比较,试图把那些野牛比作他熟悉的那些甲虫和蚂蚁。当我们坐上汽车向这些野牛吃草的地方行进时,肯基还在做这样的比较。尽管肯基和其他俾格米人一样勇敢,当他看到那些野牛变得越来越大时,还是坐得离我越来越近,嘴里还嘀咕着说一定有什么魔力,终于当他认识到它们真的是野牛时,他不再害怕了,但仍然感到困惑,为什么刚才他们看起来那么小,是否刚才真是那么小而突然变大了,或者是不是有什么骗术?,感觉的重要价值,1.为个体提供内外环境信息,是认识事物的开端和知识的源泉。2.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保证机体与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感觉剥夺实验(Sensory Deprivation)由美国心理

4、学家荷比()等首创的一种试图控制或去除对人的感觉刺激的一种实验方法,感觉剥夺实验实验过程 让被试在小房间尽可能长久地躺在床上,只在吃饭或上厕所时起来;戴半透明护目镜,仅能透过漫射的光线而看不见图像;手戴棉手套和卡片纸做的护腕,剥夺手指触觉;头枕U形枕、顶部放嗡嗡作响的空气调节机控制听刺激;隔离12、24、48小时后,进行简单算术、字谜游戏及词组等内容测试。实验结果 随着隔离时间的延长,测试成绩越来越差;很难集中注意力,并且变得易激动;出现幻觉;脑电波频率比隔离前显著减慢等。实验结论 剥夺感觉,导致高级心理活动受到极大影响,只有获得感觉后才能恢复正常。,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一)区别1.感觉介于

5、心理和生理之间;知觉是纯粹的心理活动2.感觉是个体共有的普遍现象;知觉具有个别差异3.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4.经验在其中所起作用不同。感觉有无经验都能产生;知觉离不开经验(二)联系1.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反映,同属感性认识阶段2.二者是连续的,知觉产生必须以各种形式的感觉存在为基础,它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3.几乎同时进行,很少有单独感觉存在,通常是融为一体的,合称为感知觉,三、感觉和知觉的类型,(一)感觉的类型 根据内、外感受器及其所反映的内、外环境刺激的不同,将感觉作如下分类:外部感觉(External Sensation)接受外部刺激并反映外部事物特征

6、,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等。其感受器位于体表。内部感觉(Internal Sensation)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并反映内脏器官状态。内部感受器主要接受体内各种化学和物理刺激,主要包括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感觉,一种特殊感觉痛觉没有一定适宜刺激。无论是机械的、物理的、还是化学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强度并对机体造成损害或破坏时,都会引起痛觉。痛觉是有机体的报警系统,监视来自任何感觉的异常刺激,引起警觉使人处于防御状态,从而设法避开有害刺激,达到保护机体的目的。,(二)知觉的类型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特性分类根据所反映事物的特征分类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错觉耳听为虚,眼见为

7、实?,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的基本特性,一、感觉的基本特性及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Sensitivity)是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当适宜刺激物作用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引起感受器的反应,发放神经冲动引起感觉。感觉阈限(Sensitivity threshold),能引起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二者在数量上呈反比关系。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感受性亦然。,绝对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呈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限可因刺激的性质、有机体状况而有所不同,差别感觉阈限

8、是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对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二)感受性的变化规律1.感觉适应(Sensory Adaption)2.感觉对比(Sensory Contrast)3.感觉后像(Sensory Afterimage)4.感觉的相互作用(Sensory Interaction)5.感觉补偿(Sensory Compensation),二、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一)知觉的选择性(Perceptual Selective)(二)知觉的理解性(Sensory Comprehension)(三)知觉的整体性(Perceptual In

9、tegration)(四)知觉的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大小常性(Size Constancy)明度常性(Brightness Constancy)颜色常性(Color Constancy)形状常性(Form Constancy),第三节 观察力的培养,一、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 直观,悦目二、观察力概述(一)观察观察(Observation)是受思维影响的主动的和系统的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二)观察力观察力(Observation Ability)是构成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观察力不只是知觉问题,而是多种心理成分的综合,包含理解、思

10、考、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观察力存在着个别差异,表现在:类型、深刻性、反应性等方面。,返回章目录,(三)观察力与感知觉的关系 观察力和感知觉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观察力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是一种高级的知觉活动能力观察力的培养以感知觉发展为前提,感知觉水平越高,观察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感知觉发展和观察力培养都离不开个体的生活经验和实践能力,二、培养观察力的意义和目标,(一)观察力对人的意义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口,是获得一切知识的门户,是人类文化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观察是人们区分事物一般特征、发现本质特征、提出新问题,进行创造的一个重要条件良好观察力是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不

11、可缺少的基本能力,(二)观察力的培养目标(注意问题)1.培养求知探索精神。总是以不寻常的态度和方法去审视常人所不注意的事物2.重视观察过程的进行。观察前,要明确任务和目的,进行知识准备、拟定观察计划;观察时,要有正确观点作为指导,仔细观察、适当纪录;观察后,进行整理和总结3.善于捕捉转瞬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处处留心皆学问4.善于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弥补感官的不足5.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对观察结果进行科学整理和分析6.将所观察结果与其他方法取得结果进行印证比较,作出科学评价,复习思考题,留心观察一件发生在校园内的与心理有关的事件,写出你观察到的细节,请尽量详细。,(一)知觉的选择性(Percep

12、tual Selective)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对外来信息进行优先选择而作出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其过程是优先从背景中分出对象。但背景和对象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可以互换,在“二可图形”中可充分体现出来。这也是知觉中的注意起伏现象。,二可图形,(二)知觉的理解性(Sensory Comprehension),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明确的含义,从而标示出来的特性。知觉的理解性主要受个人的知识经验、言语指导、实践活动任务,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合理图形,(三)知觉的整体性(Perceptual Integra

13、tion),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在知觉的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的反映刺激物的个别特性和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的特性。它是知觉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Gestalt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知觉的整体性,(四)知觉的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实际恒常性,客观刺激在一定限度内变化时,人的知觉不随之变化的特性完全恒常性,当客观刺激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时,人的知觉仍然保持不变的特性。完全不恒常性,客观刺激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稍有变化时,人的知觉完全随之发生变化的特性。现实生活中,完全恒常性是不存

14、在的,人的恒常性一般是在完全恒常性与完全不恒常性之间。以下为大小、颜色、明度等恒常性类型:,大小常性(Size Constancy),影响大小常性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刺激条件 条件越复杂,越表现出常性距离因素 距离很远时,常性消失观察位置 水平观察时,常性表现大;垂直观察时,常性表现小此外,在使用人工瞳孔时,常性消失,大小常性,大小常性(Size Constancy),大小常性(Size Constancy),明度常性(Brightness Constancy),颜色常性(Brightness Constancy),形状常性(Form Constancy),形状常性(Form Constancy

15、),形状常性(Form Constancy),Gestalt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Gestalt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Gestalt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Gestalt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感觉适应(Sensory Adaption),感觉适应是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现象。它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感觉适应性降低白天进入黑暗环境,视物不清,间隔一段时间,视

16、物清楚感受性提高适应是一种利弊兼具的心理现象:一方面,感觉适应可以使个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敏锐度降低,良好的适应外界环境另一方面,由于对刺激敏感锐度降低,可能导致个体警觉性丧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感觉对比(Sensory Contrast),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的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性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引起感受性发生的变化。如:马赫带现象继时性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感受性变化。如:苦药糖 觉得糖特别甜,感觉对比,感觉后像(Sensory Afterimage),感觉后像是指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然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正后像 后像在

17、性质上与原感觉相同负后像 后像的性质同原感觉的性质相反,感觉后像,感觉的相互作用(Sensory Interaction),感觉的相互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感觉都可以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联觉是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它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联觉的形式很多,其中颜色感觉的联觉最为常见。色觉可以引起温度感:红、橙、黄色有温暖感;色觉还可以引起轻重感:家具若用浅色系会给人轻巧的感觉。,感觉的相互影响,感觉补偿(Sensory Compensation),感觉补偿是指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提高进行补偿的现象。如:盲人“以耳代目”,聋哑人“以目代耳”。,

18、感觉的相互影响,月光曲电锯声,感觉还痛吗?,哎不痛了,正后像与负后像,正后像注视图片10秒负后像,正后像与负后像,正后像负后像注视图片30秒,马赫带,马赫带现象 在明暗交界处感到明处更亮而暗处更黑的现象 原理:感受器不同部位接受不同刺激,对某个部位的强刺激会抑制其他邻近部位的反应,使反应差别被加强的现象。,颜色对比,亮度对比,亮度对比,看看中间四个小灰色方块,有没有觉得最右边的颜色最深,最左边的颜色最浅。实际是四个一模一样的方块。由于亮度对比的关系,同样一块灰色,在黑色的背景里比在白色的背景里显得亮,两对比色之间差异越大,效果越强。,错觉图形(3-1),灰色的线条是平行线?,错觉图形(3-2)

19、,错觉图形(3-3),错觉图形(3-4),错觉图形(3-5),错觉图形(3-6),编索错觉,看似复杂的螺旋图形(多个同心圆),错觉图形(3-7),错觉图形(3-8),错觉图形(3-9),方格错觉,你能数出图形中有多少个黑点?,错觉图形(3-10),错觉图形(3-11),错觉图形(3-12),错觉图形(3-13),运动错觉(3-14),盯着图形中间的黑点,做前后运动,运动错觉(3-15),波涛荡漾,深度知觉,视觉悬崖(Visual Cliff),人类在婴儿时候,就已发展出深度知觉能力。实验者设计一个台子,左右半边有高度落差,台子上铺一层透明玻璃,让婴儿在上面爬行,婴儿爬到中间时,即使手摸得到前方

20、的透明玻璃,也不敢再向前爬。证明人类很小的时候就已对深度有了警觉心,这种能力具有帮助物种生存的作用。,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大小、形状、距离、深度、方位等知觉。原理:凭借视觉、听觉、动觉、平衡觉等的协同活动,并辅以习得的经验,从而形成了空间知觉。其中,视空间知觉占据主导地位。,深度知觉,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个体通过某种媒介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媒介:自然界的周期现象;有机体的生理状态,如人体生物钟;个体活动内容、情绪状态和态度等。,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个体对事物空间位移的反映。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作用来实现。运动知觉的产生依赖于

21、主、客观条件:物体的运动速度、运动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运动知觉的参考系、观察者自身的运动或静止等。,错觉,错觉是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有固定倾向的歪曲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形成原因:物理、生理和心理多种因素引起,其中受同时并存的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是主要原因。错觉在各种知觉中都可找到,其中以视错觉表现最为明显。错觉和幻觉的区别:错觉是在外界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主观歪曲的知觉幻觉是在没有外界刺激作用下产生的虚幻的知觉,错觉图形,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分类,按照这一方法,知觉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不合理图形,不合理图形,不合理图形,不合理图形

22、,不合理图形,不合理图形,不合理图形产生原因 由于人的大脑无法产生完整、稳定不变的知觉;每次看某张图片时,对图中一部分形成稳定的知觉,但其它部份却推翻了这个知觉现象,提示其它部份是不合理图形。知觉总是在理解中进行的,知识经验发挥重要影响。,二可图形,二可图形,二可图形,二可图形,二可图形,二可图形,二可图形,二可图形,二可图形,二可图形,二可图形,二可图形,二可图形,二可图形,二可图形,将图片旋转180度,“二可图形”既反映了知觉的选择性,也体现了注意起伏现象。影响因素:个人主观经验知觉对象的性质强度大的、对比明显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对象空间位置相近、连续,形状上相似,轮廓上闭合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