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春风优秀教案.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23720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沂水春风优秀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沂水春风优秀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沂水春风优秀教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沂水春风优秀教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沂水春风优秀教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沂水春风优秀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沂水春风优秀教案.ppt(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沂水春风,1背诵“点!尔何如?吾与点也”。2掌握“居”、“如”、”方”、“作”、“撰”、“伤”、“与”在文中的含义。3感受孔子的教学风格以及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4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教学要求,1、诵读感知,用原文语句回答:,(1)文中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分别是什么?(2)孔子是怎样看待他们的志向的?,自由诵读三子言志的文字,摘引原文完成下面的表格。,千乘之国,(内忧外患),有勇 知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民足礼乐俟君子,宗庙之事,如会同,愿为小相,比较细读,进一步探究文本意义。比较三子之志与曾点之志,千乘之国,(内忧外患),有勇 知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

2、,民足礼乐俟君子,宗庙之事,如会同,愿为小相,三子言志越来越谦虚三子对礼越来越重视三子之志是治国手段曾点之志是最高境界为国以礼,三子之志 曾点之志 砖 玉,?,3.研究性学习与拓展,【问题】既然孔子认同前三子的志向,那为何对待前三子和曾皙的态度截然不同?文中曾晳的志向是什么?他的志向和前面三人的志向有什么不同?,【明确】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都是符合儒家“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这一入世精神的,而曾晳的志向历来则有两种理解。,1、认为曾晳的说法体现了“礼治”的最高理想。曾皙所言句勾勒了一幅童子、冠者风咏而乐的图画。孔子的太平社会就是行仁复礼恢复西周以来君臣有序的等级制度

3、,建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和谐社会。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教导子弟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三子者言志,或言使有勇,或言使足民,或言为小相,都非常契合孔子实现理想的现实步骤,曾皙则用非常感性的图景表达了这一志向。,2、认为曾晳的说法体现了归隐的人生境界。,孔子一方面主张积极从政,另一方面,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情况下又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甚至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表示想要放弃追求去过一种清淡自适的生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此次谈话时孔子已经60多岁,孔子一生奔走列国,四处碰壁,最后只得回到鲁国讲学授徒著书立说。晚年的孔子对世道看得已经很清楚了,他决意不再求仕。而孔子之所以赞赏曾皙所言之“志”的关键就在于曾皙所说正合于“天下无道则隐”。曾晳的无意用世之言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