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程班.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39642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会计课程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管理会计课程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管理会计课程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管理会计课程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管理会计课程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课程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课程班.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管理会计授课纲要钱健:2187057,嘉庚一619#,中华财会网:用友软件:授课目的:通过学习,掌握现代管理会计的 一些基本方法,了解现代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方向。授课内容:分五大篇讲述。第一篇 总论 第二篇 从成本会计到管理会计 第三篇 作业成本会计与质量成本会计 第四篇 短期经营决策 第五篇 全面预算、责任会计、企业绩效评价系统 教材:厦门大学系列教材管理会计及其学习指导与习题,辽宁人民出版社。,第一篇 总论,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这三门学科之间的关系管理会计的作用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现代管理会计的方法,1.1 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随着竞争的激烈、股份有限公司的蓬勃

2、发展,传统会计分裂成以服务于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和服务于为企业外部主要是投资、信贷决策提供信息的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相比,管理会计侧重于成本控制、预算控制和责任会计这三个部分。财务主管负责理财职能,尤其是负责筹集资金、管理资金和投资。而管理会计师则参与企业的计划、控制和决策等活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 以内部为中心 以外部为中心无强制性的规定 必须遵守外部强制性的规定有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客观的财务信息可能有主观信息强调未来 以历史为导向根据详细的信息进行内 部的评价和决策 提供关于公司整体的信息范围广泛、多学科 更多内容是独有的,管理会计师的作用,在企

3、业中,管理会计师发挥的是一种辅助作用。主计长作为公司的总会计师,监管着所有的会计部门。由于管理会计在企业运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主计长通常被视为最高管理当局中的一员,参与企业的计划、控制和决策等活动。作为总会计师,主计长对于对内和对外的各项要求负有责任。这包括在内部审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系统会计(包括分析、设计和内部控制)以及税务会计等方面承担直接的责任。一般,主计长办公室的责任和组织结构可能随企业而不同。下表展示了主计长办公室的一种可能的组织结构。财务副总裁 主计长 财务经理 内部审计 成本 财务 系统 税收,管理会计师资格证明(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1974年,美国管理会计协会

4、(IMA)颁发了一种新的资格证明即管理会计资格证书。该证书是为了满足管理会计师的特定需要而设计的。一个CMA必须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能满足工作经验方面的要求,并必须参加进修教育。其考试强调四个方面:经济学,财务学和管理学;财务会计和报告;管理报告,分析和行为问题;决策分析和信息系统。注册会计师(CPA)公共会计资格证书是时间最长、最著名的会计资格证明。它的目的是证明外部审计师具有最起码的执业能力。只有CPA才被法律容许担任外部审计师。CPA要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并获得其执业所在州的执照。虽然CPA不是以管理会计为导向的,但有许多管理会计师持有该证书。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内部会计师能获得的另一

5、种资格证明是CIA。内部审计不同于外部审计及管理会计,CIA必须通过一项诣在保证技术能力的综合考试,并要有两年的工作经验。,1.3 管理会计的作用,管理会计作为一种会计工作,它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管理会计主要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做进一步的加工、改制和延伸,使之更好地适应筹划未来(预测和决策)和控制现在(全面预算和责任会计)的需要,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财务信息;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重大变化和科技的迅速发展,20世纪后期管理会计进入了一个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形成了许多管理会计的新领域,管理会计独特的信息系统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也逐渐建立并完善,

6、同时其所提供的信息也不再单纯以财务信息为主而是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并重。,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和现代企业中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图式,决策与计划会计 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系统决策现代管理会计 执行与控制系统 执行会计(业务信息系统),现代管理会计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的基本过程,经营目标最优决策方案 加工汇总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 指标分解落实 各个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 作用于未来计划 差异对比分析 拟定改进措施 对责任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记录、计量 作用于当前控制,1.4 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市场需求是引发技术创新的原动力,而技术创新又进一步引发和促进了企业组织制度的创新,而企业组织制度的创新引发和促进了管

7、理会计的发展。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可以说,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标准成本系统,则是管理会计的雏形。现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在广度和深度上不同于标准成本系统,它是一种全局性的、以决策性会计为主体、为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经济效益服务的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的萌芽期(20世纪30年代以前)管理会计的成长期(20世纪30年代80年代中期)管理会计的反思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1.5 现代管理会计的方法,现代管理会计基本方法的特点:属于分析性方法,“差量分析”作为一种基本的分析方法贯穿始终。现代管理会计所用的数量分析方法日趋精密化现代

8、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具体如下:成本性态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以及折现的现金流量法。,第二篇 从成本会计到管理会计,产品成本计算原理成本控制与标准成本系统 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计算本量利分析,2.1产品制造成本(1),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由分布在不同部门的全体员工分布协作完成的,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产品制造、市场营销、配送与客户服务等职能构成了先后有序的系列,处于“下游”的职能成为处于“上游”的职能的“顾客”。由此形成了一条“作业链”,在这一连锁的过程中,分别为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增添“价值”,因此所有的职能又可以视为形成产品或服务总价值的“价值链”,即通过这一职能系列,价值被

9、加到了企业的产品上。产品制造是其中一个主要环节。在会计上,从成本的角度看,产品的成本有完全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之分。“产品完全成本”代表的是在这一产品价值链上所耗用全部资源的成本;“产品制造成本”指的则是耗用于产品制造这一环节的资源的成本。在企业对内报告中,产品完全成本很重要,完全成本计算得越准确,对企业决定产品结构就越有益。不过,传统的成本会计注重的是产品制造成本。在对外报告的收益表上,它表现为当期销售成本;在对外报告的资产负债表上,它又表现为产成品存货成本。,2.1产品制造成本(2),产品的制造过程是作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产品的制造上所消耗的资源的成本就构成产品制造成本。在财务会计中,产

10、品制造成本表现为下列三个类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产品制造成本最后采取两种形式表现在财务报表上,即资产负债表上的期末产成品存货和损益表上的产品销售成本。当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会计期末尚未售出时,它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为产成品;而已经售出产成品部分,其成本则转化为产品销售成本,反映在损益表上,作为产品销售收入的抵减。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主要目的正是为了确定企业的当期损益。,2.2产品制造成本控制,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对产品制造成本加强控制要比单纯地进行产品制造成本计算更为重要,企业管理者不仅要了解产品制造成本的实际水平,更要了解这样的成本水平是否代表或接近一种有效率的生产经营水平,以便能及时地对

11、产品制造成本加强控制。产品制造成本控制的基本点是:将生产过程的实际成本与代表成本管理目标值的某些基准数据相比较,了解其差距,并进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导源于20世纪初,配合泰罗制的广泛实施而形成的标准成本系统,通过长期实践已趋于成熟并定型化,至今仍是实现产品制造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而它的形成与发展也标志着从原始意义上的成本会计向管理会计过渡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2.2标准成本系统,第二次大战后,随着管理会计的发展,标准成本制度在成本预算的控制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展为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差异分析和差异处理三个组成部分的完整的成本控制系统。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形成的标准成本制度,将成本的事先规划

12、、日常控制和产品实际成本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加强成本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在我国,采用实际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因此标准成本系统提供主要应用于成本的控制。,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指通过事先仔细测定,根据产品设计和工艺方案的要求,在本企业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有效经营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是一种预定的目标成本。一般,它的实现既非轻而易举,但又不是高不可攀,而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根据产品制造成本的组成,产品的标准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分别适用于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计划和控制。产品的标准成本,是由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13、和制造费用组成,其基本形式,是以“数量”标准乘以“价格”标准而得,分别根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标准用量、材料价格标准、人工工资率标准和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进行具体计算。,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材料价格差异+材料用量差异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材料单价-标准材料单价)*实际材料数量材料用量差异=(实际材料数量-标准材料数量)*标准材料单价,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分析,材料价格差异=(2.1-2.0)4800=480U材料数量差异=(5000-4800)2.0=400F 80U,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

14、工工资率差异=(实际人工工资率-标准人工工资率)*实际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人工小时-标准人工小时)*标准人工工资率,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差异分析,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1.0-10.5)3800=1900U直接人工效率差异=(3800-4000)10.5=2100F 200F,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3),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性

15、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耗费)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性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按实际产量计算的标准工时,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3800-4000)2=400F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9000/3800-2)3800=1400U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400F+1400U=1000U固定性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差异=12000-3.75*4000=3000F固定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2300-12

16、000=300U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3000F+300U=2700F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1000U+2700F=1700F=23000-21300,2.3成本性态分析,不同的成本概念反映了不同的特定对象,为了满足企业管理的不同需要,可以将成本按照多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一般,主要有以下两大类分类方法。一、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成:生产(制造)成本、推销(营销)成本、管理成本三大类,通常将推销成本与管理成本合称为非制造成本,并将其作为期间成本来处理。二、成本按其性态,即根据各项成本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将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半变动(混合)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

17、围(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不受业务量的影响,业务量变动,其总额仍能保持不变的成本。按其支出额是否可以在一定期间内改变,分成: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会随业务量的成正比例变动(完全的线性关系)的成本。成本 成本(元)(元)a bx 0 业务量 0 业务量 固定成本性态模型 变动成本性态模型,半变动成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大多数成本是处于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间的混合体,也就是半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间的各项成本,它同时包含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种因素,也称为混合成本。这类成本其发生额虽受业务

18、量变动的影响,但其变动的幅度并不同业务量的变动保持严格的线形比例关系。半变动成本的项目比较繁杂,通常可分为四类:以一定初始量为基础的变动成本、阶梯式成本、延伸变动成本、曲线成本。,半变动成本,成本 成本(元)(元)0 业务量 0 业务量 以初始量为基础的半变动成本 半固定成本也称阶梯式变动成本 成本 成本 成本(元)(元)(元)0 业务量 0 业务量 0 业务量 递增曲线成本 递减曲线成本 延期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的分解,半变动成本是以混合成本的形式存在的,因而需要将其进一步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才能满足经营管理上多方面的需要。半变动成本的分解,一般有历史成本分析法、工程研究法、帐户

19、分类法和合同认定法。历史成本分析法可具体分成: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分析法。,成本性态分析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成本性态分析为管理会计中各种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成本性态分析是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前提条件;是本量利分析的基础;也是短期经营决策的基础。成本性态分析也存在以下问题:(1)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其“相关范围”的限定有局限性。这一限定本身,就使成本性态的分析研究,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假定性;(2)“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完全线性关系”的假定,不可能完全切合实际;(3)半变动成本的分解方法均含有估计的成分,带有一定程度的假定性,故其分解的结果只能求得其近似值。,2.4变动成本计算,变动成本

20、计算方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直接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而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所有固定成本均作为期间成本在发生的当期全额从当期收入中扣除的成本计算法。与这种成本计算法想对应的,是完全成本计算法。采用完全成本计算法,产品成本应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成本计算方法有如下特点: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企业利润由贡献式收益表确定、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由于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完全成本计算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因此,这两种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存货估价以及当期损益上存在差异。,完全成本与变动成本计算法下损益表比较,不同成本计算法

21、对分期损益的影响,表现为以下三种关系:当产量与销量相等时,两种计算方法所得净收益也相等;当产量大于销量时,以完全成本计算法为基础确定的净收益大于以变动成本计算法为基础确定的净收益;当产量小于销量时,则反之。,2.5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产量(或销量)利润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也称为CVP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本量利分析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的一种分析方法,着重研究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本量利分析,主要包括盈亏临界点分析、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及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分析、本量利分析中的敏感分析、本量利分

22、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等方面内容。,盈亏临界点分析,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经营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企业的销售收入扣减变动成本后得到贡献毛益,它首先要用以补偿固定成本,剩余的即为企业利润。因此如果贡献毛益刚好等于固定成本,那就是处于不盈不亏状态。盈亏临界点的计算模型 盈亏临界点计算的基本模型 安全边际与安全边际率模型 实现目标利润的模型(税前、税后目标利润)多品种盈亏临界点分析的模型(加权平均模型、联合单位模型)盈亏临界图 基本式、贡献毛益式、量利式,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及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分析,销售价格变动的影响变动成本变动的影响固定成本变动的影响各有关因素同时变动的影响 提高单价,同时增加固定

23、成本(广告费)降低售价,同时增加销售量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产销不平衡的影响,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分析,敏感性分析是一种“如果会怎样”(what-if)的分析方法,它是确定性模型中最常用的方法。它研究的是:当决策模型中输入的重要因素的数据发生变化时,目标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当求得模型最优解后,模型中的一个或几个参数允许发生多大的变化,仍能使原来的最优解不变。在本量利关系中,敏感性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与提供能引起目标发生质变,如由盈利转为亏损时各因素变化的界限;各个因素变化对利润变化影响的敏感程度;当个别因素变化时,如何保证原定目标利润的实现。敏感性分析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比较简便和经济地提供一种直接

24、的财务测度,来判定可能发生的预测误差的后果有多大?哪些是最敏感的因素?以便经理人员能据以作出相应的决策。确定影响利润各变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量、单价)的临界值敏感系数与敏感分析表、敏感分析图某因素的敏感系数=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因素值变动百分比,本量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在经营决策分析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哪种方案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贡献毛益,如何更好地补偿为维持现有生产能力所需支付的固定成本,使企业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不同生产方法的选择购置某项生产设备的选择特殊订货决策方案的选择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决策方案的选择亏损产品应否停产决策方案的选择联产品应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方案的选择企业新产品开

25、发决策方案的选择,本量利分析的扩展,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销售收入与销售量呈完全线性关系的假设 变动成本与产量呈完全线性关系的假设 固定成本保持不变的假设 品种结构不变的假设 产销平衡的假设 会计数据可靠性的假设不完全线性关系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非线性的本量利分析不确定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第三篇 现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作业成本会计与质量成本会计,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成本、质量成本信息报告与质量成本控制,3.1 现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作业成本计算(1),20世纪后期,管理会计出现了许多重大的变革,这些新发展都是围绕着管理会计如何为企业价值增值提供相关信息而展开的。以“作业”(Act

26、ivity)为核心的作业成本计算(ABC)和作业管理(ABM)便是其中之一。作业成本计算产生的时代背景:当代高新科技的蓬勃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富裕社会引起的社会需求的重大变化,导致生产组织发生重大变革,传统的以追求“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的“大量生产”要逐步为灵活性的“顾客化生产”所取代;有利于实施ABC、ABM的管理基础与技术条件,如适时生产系统,全面质量管理,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工程、电脑辅助制造甚至弹性制造系统与电脑集成制造系统。,3.1 现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作业成本计算(2),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缩小制造费用的分配范围由全厂(或车间)统一分配改为由若干个“成本库”分别进行分

27、配;增加分配标准由单标准(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分配改为多标准分配,即按引起制造费用发生的多种“成本动因”进行分配。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库,再分别以各种产品所消耗的作业量分摊其在该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然后,分别汇总各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作业成本计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认主要作业和作业中心;(2)归集和分析相关的成本和成本动因,将成本或资源分配到每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3)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或劳务或顾客上。作业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可区分为四个层次:“单位”层次的作业及其成本动因;“批”层次的作业及其成本动因;“产品”层次的作业及

28、其成本动因;“综合能力维持”层次的作业及其成本动因。,作业成本模型,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两大前提:(1)作业消耗资源;(2)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成本计算法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以作业为核算对象,依据作业对资源消耗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依据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而得出最终产品成本。,资源 资源动因作业 作业动因 成本对象(产品),3.2 作业管理(1),企业的生产经营必须牢固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要以顾客的满意程度作为判别产品质量好坏的准则,并以此为基础组织产品生产。同时,企业要在生产经营上随时对顾客的特定需求作成快速反应,转变为“顾客驱动的组织”。提高企业竞争优

29、势的关键在于: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进而尽可能地提高顾客的价值顾客取得产品所得到的减为产品所付出的。新的企业观,把企业看作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每完成一个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由此逐步推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因此,“作业链”同时也表现为“价值链”,作业的推移,同时也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与转移,最终形成转移给企业外部顾客的总价值。但并不是所有作业都可以增加转移给顾客的价值。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形成“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有助于不断改进和

30、优化企业的“价值链”。以“作业”作为企业管理的起点和核心的作业管理,比传统以“产品”作为企业管理的起点和核心,在层次上大大深化了,是企业管理上一个重大的革命性变革。,3.2 作业管理(2),作业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充分运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动态的明细化的信息,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作业链”来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的“价值链”,以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作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是作业分析。通过作业分析,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对可增加价值的作业,也要尽可能减少完成每一作业的资源耗费,同时,要尽可能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借以增加可从顾客收回的价值。作业管理实质上是一种人性化的柔性管理。,作业成本与作业

31、管理关系图,成本分配观 资源成本 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与作 业相关的作业成本库过程 作业分析 作业评价观 根本原因 作业动因 作业 业绩计量指标 按成本动因将作业 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产品或顾客等),3.3 全面质量管理,传统质量管理把重点放在生产过程终了由专业检验人员的质量把关上,即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依靠专业人员的事后监控和补救,认为专业人员的检验是保证质量的唯一途径,忽视了各阶段(有些缺陷可能在产品设计时就已存在)员工自检和互检,没有从严要求,树立“零缺陷”的观念。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全过程的、以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证体系,也是一种从产品的设计和投产开始,就以“零

32、缺陷”为最终目标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它认为,质量标准的设计和决定,不应该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可以而且必须不断改进的。它认为,质量保证体系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并且要以“零缺陷”作为最终目标。它把重点放在操作工人(而不是专业检验人员)在每一加工程序上进行连续性的自我质量监控上,加工操作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尽快进行纠正或消除,以实现缺陷在生产第一线上瞬时的自动控制,绝对不允许让任何一件有缺陷(不符合质量预定要求)的零部件从前一生产程序转移到后一生产程序,以保证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零缺陷”的实现。它认为,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质量必须并重。,3.4 质量成本、质量成本信息报告与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

33、为了使产品能满足顾客的期望,而必须付出的各项费用。也可以说它是为了预防和消除不合格产品而付出的成本。它既包括如何提高质量而付出的积极性成本,也包括由于不合格产品而造成的损失所付出的消极性的成本。从作业成本计算的角度看,与质量相联系的作业有两类:控制作业和故障作业,实施这些作业所发生的成本,都归入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又可进一步分成:预防成本、鉴定(评价)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四类。质量成本从计量上可以分成:显性的和隐性的质量成本。质量成本信息报告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标准与业绩报告,第四篇 短期经营决策,预测与决策短期经营决策分析相关的特定成本概念定价决策不确定性经营决策方案的分析评价,4.1

34、 预测与决策,预测是决策的基础,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经营预测的定量分析方法有:趋势预测法(趋势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直线趋势法、非直线趋势法)、因果预测法(简单线性回归模式、多元线性回归模式、非线性回归模式)经营预测的非数量分析方法有:个人判断法、专家分析法、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所谓决策,通常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借助于科学的理论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进而从可供选择的诸方案中,选取最满意(可行)方案的过程。按照决策所涉及的时间跨度:长期、短期决策。按照决策者所掌握的信息特点:确定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决策。按照决策的重要性:战略性、战术性决策。按照决策项目本身的从

35、属关系:独立方案决策、互斥方案决策、优化组合方案决策。,决策的一般程序图,反馈 1.判定问题确定目标6.核查与控制 2.提出备选方案5.执行决策 3.比较评价方案 4.选择确定方案,4.2 短期经营决策分析相关的特定成本概念,差别成本与边际成本机会成本与应负成本沉落成本、重置成本与现金支出成本按照成本的可避免性可分为: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按照成本的可递延性可分为:可延缓成本和不可延缓成本按照成本是否与决策相关可分为: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4.3 定价决策问题分析(1)产品定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产品的售价的变动同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消长关系。定价决策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根据它们

36、之间存在的复杂的消长关系,来确定价格数量的最优组合,以促进企业在一定市场环境与条件下实现利润的最大值。因此,如何适应一定的市场环境与条件,正确地确定产品的最优定价,就成为产品定价决策的关键。产品市场结构与产品定价基本原理: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当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实现的利润最大,因此,如果某一定价能使产品的销量达到边际成本与单价相等的水平,该定价即为最优定价,该定价数量的组合即为最优组合,也就是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组合。在非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中,产品定价的基本原理不变。,4.3 定价决策问题分析(2)企业产品定价的具体方法,企业产品定价策略:需求导向的定价策略(顾客的心理、产

37、品的需求弹性等)竞争导向的定价策略(竞争对手的价格、目标成本法)利益导向的定价策略(综合考虑整体利益,适用于跨国公司)成本导向的定价策略(成本加成法)产品的基本定价方法:以本企业成本为基础的“成本加成法”和以市场为基础的“目标成本法”。成本加成法又分为:完全成本加成法和变动成本加成法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以价格为基础的成本计算。目标价格是指顾客愿意接受的价格,也是一种竞争性的市场价格。目标成本是可以为企业带来目标利润的产品的预计长期成本。其计算公式为:目标成本=目标价格-目标利润,4.3 定价决策问题分析(3)产品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定价策略及方法,产品寿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从最初投放市场到最终退出市

38、场是一个有效的生命过程。就如同人一样,一般要经历产品的投放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产品的不同阶段,产品的质量、成本、产销量、竞争情况及市场需求情况都不同,相应地产品定价策略及方法也不同。产品的投放期:撇脂性定价法、渗透性定价法产品的成长期:目标成本法,侧重于竞争对手产品的成熟期:随竞争对手的具体情况而定产品的衰退期:紧缩战略、收割战略、巩固战略特殊环境定价方法:综合要考虑闲置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激烈的竞价等因素,4.4 不确定性经营决策方案的分析评价,审慎、稳健的决策分析评价方法:小中取大法(也称为悲观决策法)大中取小法(也称为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决策法)乐观的决策分析评价方

39、法:大中取大法折衷的决策分析评价方法,第五篇 全面预算、责任会计和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全面预算与预算控制的形式分权管理与责任会计企业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5.1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战略总体目标 长期计划 短期计划 全面预算反馈 控 制 货币度量与非货币度量 评 价 业绩报告(实际和预算相比较),5.2全面预算的内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预算,是企业在该期内经营决策所定目标的数量表现,也称为总预算。总预算是企业整体的综合性计划,它由各种具体预算组成。一般而言,包括营业预算、财务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三个组成部分。营业预算是指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业务活动的预算。包括:销售预算

40、、生产预算(生产预算又包括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和期末产成品预算)、销售与管理费用预算。财务预算是企业在计划期内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包括:现金预算、预计收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财务预算汇集了营业预算中各项现金收支,是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整体计划。资本支出预算是指企业不经常发生的一次性业务的预算,其主要是针对企业长期投资决策编制的预算,如购建固定资产预算等等。,全面预算编制程序图,销售预算 长期销售预算期末盘存预算 生产预算 销售与管理费用预算 直接材料预算 直接人工预算 制造费用预算 现金预算 资本预算预计资产损益表 预计资产负债表 预计财务状况变动表,5.3

41、全面预算的组织管理程序(1),全面预算的编制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操作复杂,因此为了保证预算编制工作有条理地进行,一般要在企业内部专设一个预算委员会负责预算编制并监督实施,该委员会的成员由企业的总经理任命。预算委员会一般 包括总经理,分管销售、生产、财务等方面的副总经理和会计主管等高级管理人员。预算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和颁布有关预算制度的各项政策,审查和协调各部门的预算申报工作,解决预算编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矛盾与争执,批准最终预算,并经常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促使各有关方面协调一致地完成预算所规定的目标和任务。此外,企业还应指派具体个人负责指导和协调预算编制过程。负责预算编制的主管人员通常由会

42、计主管担任,他在预算委员会的指导下工作。,5.3全面预算的组织管理程序(2),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一般如下:1.由预算委员会拟订预算总目标和分目标,如利润目标、销售目标、成本目标等,并以书面方式下发到各有关部门;2.各有关部门按具体目标要求编制本部门预算草案;3.会计主管平衡和协调各部门的预算草案,并进行预算的汇总和分析;4.预算委员会审议会计主管呈交的预算草案,并上报董事会及股东大会最后通过企业的全面预算;5.经批准后的预算,下达到各级各部门执行。,5.4全面预算的控制形式,企业编制预算时,应根据其特点而采取不同的形式,一般有: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 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 确定性

43、预算和概率预算,5.5分权管理与责任会计(1),企业的组织结构与责任会计:企业组织结构方式影响其业绩报告制度。不同的组织结构会形成不同的责任单位。一般而言,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更多地与分权组织相联系,而成本中心则较多地与集权组织密切相关。所谓责任中心,是指企业具有一定权力并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的各级组织和各个管理层次。由于会计在评价责任人员业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会计进行业绩评价通常被称为责任会计。不同类型责任中心的责任会计及其特点 标准成本中心责任会计:一般考核可控成本 酌量费用中心责任会计:一般考核其费用预算 收入中心责任会计:一般考核销量和销售品种构成 利润中心责任会计:一般考核贡献毛

44、益中的可控贡献 投资中心责任会计:一般考核投资利润率和剩余利润,5.5分权管理与责任会计(2),内部转移价格 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的标准:为经营业绩的评价提供合理的基准;激励基层经理更好地经营;促进各分权单位与企业整体之间目标的一致性。内部转移价格在实际运用中,一般采取以下形式:市场价格、产品成本、经过协议的市场价格以及双重内部转移价格。成就报告 责任会计以责任预算为基础,对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记录和计量,以实际完成情况同预定目标的对比情况,即差异,来评价和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业绩。各类责任中心要编制和提交各自的成就报告,一般最低层次责任中心的成就报告应是最详细的,随着层次的升高,其成就报告的内容应以更简括的形式来表现。,5.6企业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财务业绩指标分类与分析:有关短期及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运用效率以及获利能力的财务指标。企业总体的业绩评价系统:平衡记分卡(P491)。一个有效的业绩评价系统,除了设立合理的业绩评价目标和指标外,同时还应包含相应的奖励制度,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只有当行为者达到目标后,即可得到相应的奖励,才有可能充分调动行为者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激励机制与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激励报酬计划:现金或股票奖励形式、递延资金和报酬形式、认股权、业绩股份、股票增值权和影子股票、参与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