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42832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芳香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芳香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芳香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芳香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芳香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芳香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芳香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基本要求,一、掌握本类药物的鉴别反应。掌握本类药物特殊杂质检查方法。掌握本类药物含量测定方法。二、了解本类药物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了解本类药物体内分析方法。,结构分析,包括:芳酸、芳酸酯、芳酸盐,共同点:苯环、羧基,不同点:不同的取代基(如酚羟基、芳伯氨基等),性质,(一)物理性质,(1)固体 具有一定的熔点,(2)溶解性 游离芳酸类药物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芳酸碱金属盐及其它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二)化学性质,1.芳酸具游离羧基,呈酸性,其pKa在36之间,属中等强度的酸或弱酸;,X、NO2、OH等吸电子取代基存在使酸性增强,CH3、NH2

2、等斥电子取代基存在使酸性减弱,邻位取代间位、对位取代,尤其是邻位取代了酚羟基,由于形成分子内氢健,酸性大为增强,2.芳酸碱金属盐易溶于水,水解,溶液呈碱性,但碱性太弱,所以其含量测定方法为双相滴定法或非水碱量法。,3.芳酸酯可水解,利用其水解得到酸和醇的性质可进行鉴别;利用芳酸酯水解定量消耗氢氧化钠的性质,芳酸酯类药物可用水解后剩余滴定法测定含量;芳酸酯类药物还应检查因水解而引入的特殊杂质。,4.UV,5.IR,6.取代芳酸类药物可利用其取代基的性质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如具有酚羟基的药物可用FeCl3反应鉴别;具芳伯氨基的药物可用重氮化偶合反应鉴别、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含量。,7.色谱法制剂分析

3、,常见的芳酸及其酯类药物,水杨酸类,贝诺酯,1.酸性 SA(PKa2.95)、ASA(PKa3.49)、双水杨酯均有酸性。2.溶解性:均为固体,有一定溶点。除钠盐溶于水,其余不溶。3.UV和IR光谱特性:分子结构中具有苯环,有UV和IR特征吸收。4.芳伯氨基和酚羟基特性:5.水解特性:ASA、双水杨酯及其制剂应检查水杨酸,对氨基水 杨酸钠和贝诺酯检查间氨基酚和对氨基酚。,主要理化性质,苯甲酸类,氨甲苯酸,羟苯乙酯,丙磺舒(pKa3.4),布美他尼,主要理化性质,1.溶解性:均为固体,有一定溶点。除钠盐溶于水,其余不溶。2.UV和IR光谱特性:分子结构中具有苯环,有UV和IR特征吸收。3.具有酚

4、羟基特性:4.分解反应特性:苯甲酸钠分解为苯甲酸;丙磺舒分解为SO2 5.酸性:苯甲酸、丙磺舒和甲芬那酸有游离的羧基,可用 NaOH直接滴定测定其含量。,其他芳酸类药物,氯贝丁酯,酚磺乙胺,1.溶解性:水中不溶,有机溶剂溶解,氯贝丁酯为液 体;布洛芬为固体,有一定熔点。2.UV和IR特征吸收光谱:基于分子结构中具有苯环和 特征基团。,鉴别试验,一、FeCl3反应,具酚羟基或水解后能产生酚羟基的药物,直接:水杨酸、对氨基水杨酸钠、双水杨酯、水杨酸二乙胺、酚磺乙胺、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 ChP(2005)鉴别(1)取本品的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间接:阿司匹林、贝诺酯,阿司匹林

5、ChP(2005)鉴别(1)取本品约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水杨酸类药物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结果 药物 试验方法 结果水杨酸 本品水溶液,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 紫堇色水杨酸二乙胺本品水溶液,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 紫堇色阿司匹林 加热水解后,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 紫堇色对氨基水杨酸钠 加稀盐酸呈酸性后,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 紫红色贝诺酯 加氢氧化钠试液煮沸水解后,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 紫堇色双水杨酯 本品稀溶液,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 紫色,二、重氮化偶合反应,芳香第一胺类鉴别反应具芳伯氨基或潜在芳伯氨基的药物,直接:对氨基水杨酸钠、盐酸普鲁卡因、苯佐卡因、盐酸普鲁

6、卡因胺 间接: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醋氨苯砜、贝诺酯,三、水解反应,+,OH,1.分解产物的反应,苯甲酸盐,四、特殊反应,2.与汞离子及茚三酮反应,3.氧化反应 含硫的药物,4.异羟肟酸铁反应,六、IR,五、UV,特殊杂质检查,一、阿司匹林中特殊杂质的检查,(一)合成工艺,特殊杂质检查,(二)检查,1.溶液澄清度,特殊杂质检查,2.水杨酸的检查,(1)杂质来源 原料残存(生产过程中乙酰化不完全)、水解产生(贮存过程中水解产生),(2)检查方法 对照法 反应原理 三氯化铁反应 限量 原料:0.1%;阿司匹林片:0.3%;阿司匹林肠溶片:1.5%;阿司匹林栓:1.0%(HPLC法),其他杂质:

7、乙酰水杨酸酐(ASAN)、乙酰水杨酰水杨酸(ASSA)、水杨酰水杨酸(SSA),二、对氨基水杨酸钠中间氨基酚的检查,1.杂质来源 原料残存、脱羧产生,2.检查方法 ChP(2005)含量测定法(双相滴定法)。,利用对氨基水杨酸钠不溶于乙醚,间氨基酚溶于乙醚的性质,使二者分离后,在乙醚中加水适量,用盐酸滴定,控制盐酸滴定液体积以控制间氨基酚限量。,USP(24)离子对HPLC法(内标法),三、双水杨酯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BP(1998)TLC 水杨酸:杂质对照品法有关物质:高低浓度对比法,1.杂质对照品法,方法:,供试品供试品溶液,杂质对照品对照品溶液,判断:供试品中所含杂质斑点大小及颜色不得超过

8、相应的杂质对照斑点,优点:同一物质,同一Rf值比较,准确度高、直观性强;,缺点:需要杂质对照品。,2.高低浓度对比法,方法:,判断:,供试品溶液所显杂质斑点不得深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或荧光强度),控制杂质斑点个数,控制杂质种类,缺点:不同物质,不同Rf值比较,准确度差、直观性差。,优点:以供试品的稀溶液作为对照液,不需要杂质对照品,简单、价廉,还可配成几种限量的对照溶液;,四、羟苯乙酯中有关物质的检查BP(1998)反相TLC 高低浓度对比法,五、酚磺乙胺中氢醌的检查 ChP(2000)HPLC法,六、氯贝丁酯中对氯酚及挥发性杂质的检查 GC,含量测定,一、中和法,1.直接滴定法 pKa36,

9、阿司匹林 ChP(2005)取本品约0.4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1/L)滴定。每l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1/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1)测定方法及计算 Ka=3.2710-4 反应摩尔比为11,(2)讨论 中性乙醇 溶解阿司匹林且防止酯键水解。“中性”是对中和法所用的指示剂而言,优点:简便、快速 缺点:酯键水解干扰(不断搅拌、快速滴定)酸性杂质干扰(如水杨酸)适用范围:不能用于含水杨酸过高或制剂分析,只能用于合格原料药的含量测定,2.水解后剩余滴定法 酯的一般含量测定方法,阿司

10、匹林,USP(24)方法:取本品约1.5g,精密称定,加入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1/L)50.0m1,混合,缓缓煮沸10min,放冷,加酚酞指示液,用硫酸滴定液(0.25mo1/L)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相当于45.04mg的C9H8O4。,2NaOH(过量)H2SO4 Na2SO42H2O,剩余滴定:,水解:,反应摩尔比为11 优点:消除了酯键水解的干扰 缺点:酸性杂质干扰,羟苯乙酯含量测定亦可用此法,3.两步滴定法 阿司匹林片、阿司匹林肠溶片 氯贝丁酯,如阿司匹林片的测定:,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

11、(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3g),置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溶解后,振摇使阿司匹林溶解,加酚酞指示液3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至溶液显粉红色,再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40m1,置水浴上加热15分钟并时时振摇,迅速放冷至室温,用硫酸滴定液(0.05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l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1/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第一步 中和,第二步 水解后剩余滴定,水解:,2NaOH(过量)H2SO4 Na2SO42H2O 反应摩尔比为21 本法消除了酸性杂质的干扰,降低了酯键水解的干扰,剩余滴定:

12、,氯贝丁酯:消除供试品中共存的酸性杂质,片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剩余滴定法,含量计算,ASA的标示量百分含量=,(V0-V)*C实际*18.02*10-3,0.05 Ws,*,W,标示量,*100%,讨论:1)加中性乙醇,助溶,防止水解.2)空白实验,因为碱液受热时易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酸钠,碳酸钠对酚酞不显红色.,?,?,3.双相滴定法(芳酸碱金属盐),如苯甲酸钠 ChP(2005),溶剂:水乙醚,取本品1.5g,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25m1、乙醚50ml及甲基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1/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醚层用水5ml洗涤

13、,洗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1,继续用盐酸滴定液0.5mo1/L)滴定,随滴定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的橙红色。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72.06mg的C7H5NaO2。,乙醚的作用是:萃取反应生成的苯甲酸,使水相中的中和反应进行到底滴定中要强力振摇。随着滴定不断进行,苯甲酸不断被萃取入有机溶剂层,使滴定反应完全,终点清晰。,优点:消除了反应产物的干扰,5.非水碱量法 芳酸碱金属盐 冰醋酸作溶剂 高氯酸的冰醋酸溶液作滴定剂 结晶紫作指示剂指示终点 或电位法指示终点,6.缩合后酸碱滴定法 氨甲苯酸 加入甲醛使与氨甲苯酸作用,生成Schiff碱后,用碱液滴定,氨甲苯酸 取本品

14、约0.3g,精密称定,加水30ml,加热使溶解,放冷,加甲醛与甲酚红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1/L)滴定至溶液显淡紫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液校正。每l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1/L)相当于15.12mg的C8H9NO2。,二、亚硝酸钠滴定法 具芳伯氨基或潜在芳伯氨基(芳酰氨基水解或硝基还原)的药物,三、紫外分光光度法1.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酚磺乙胺注射液 ChP(2005),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酚磺乙胺0.25g),置200ml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1,置100ml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在1cm吸收池中,以溶剂为空白,于305nm的波长

15、处测定吸收度,按C10H17NO5S的吸收系数()为159计算含量。,注射液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紫外分光光度法 吸收系数法,2.过滤后的紫外分光光度法 丙磺舒片,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丙磺舒60mg),置200m1量瓶中,加乙醇150ml与盐酸溶液(9100)4m1,置70水浴上加热30min,放冷,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10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9100)2m1,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于1cm吸收池中,以溶剂为空白,在249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13H19NO4S的吸收系数()为338计算。,紫外分光光度法

16、 吸收系数法,3.柱分配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USP(24)阿司匹林胶囊 可同时定量测定阿司匹林和水杨酸(1)水杨酸的限量测定固定相:FeCl3 SA保留,冰醋酸洗脱,306nm测水杨酸的量(2)含量测定固定相:NaHCO3 AAS、SA保留冰醋酸洗脱,280nm测总量,4.离子交换后紫外分光光度法 氯贝丁酯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酸性杂质后,对照法定量测定氯贝丁酯含量,原料药 对照法,四、HPLC 1.阿司匹林栓剂 ChP(2000)离子抑制色谱法 内标法定量,2.对氨基水杨酸钠 USP(24)离子对反相HPLC 内标法定量,3.丙磺舒 USP(24)离子抑制色谱法 外标法定量,4.酚磺乙胺

17、ChP(2000)正相HPLC 内标法定量,练 习 题1.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是因为:A.片剂中有其他酸性物质B.片剂中有其他碱性物质C.需用碱定量水解D.阿司匹林具有酸碱两性E.使滴定终点明显,2.某药与碳酸钠共热,酸化后有白色沉淀产生,加乙醇和硫酸,共热,有香气产生,此药可能是:A、对氨基水杨酸 B、对氨基苯甲酸 C、苯甲酸钠 D、乙酰水杨酸E、普鲁卡因,3.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采用双相滴定法,其所用的溶剂体系为A.水乙醇 B.水冰醋酸C.水氯仿 D.水乙醚E.水丙酮,4.在本类药物的酸碱滴定中,要求采用中性乙醇做溶剂,所谓“中性”是指(B)A、PH=7 B、对

18、所用指示剂显中性C、除去酸性杂质的乙醇 D、对甲基橙显中性E、相对被测物而言,5.121125含量测定方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为A.直接中和滴定法 B.两步滴定法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121阿司匹林片122阿司匹林原料药123.对氨基水杨酸钠124.阿司匹林栓剂125.阿司匹林肠溶剂,(B),(A),(D),(D),(B),6.126130A两步酸碱滴定法 B直接酸碱滴定法C两者皆是 D两者皆不是126.苯甲酸钠的测定127.氯贝丁酯的测定128.盐酸的测定129.酸碱滴定法130.阿司匹林片的测定,(D),(A),(B),(C),(A),6.对氨基水杨酸钠中的特殊杂质是A.水杨酸B.间氨基酚C.氨基酚D.苯酚E.苯胺,7.能用与FeC13试液反应产生现象鉴别的药物有 A苯甲酸钠 B水杨酸 C对乙酰氨基酚 D氢化可的松 E丙酸睾酮,8.采用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时,加入乙醚的目的是 A.防止反应产物的干扰 B.乙醚层在水上面,防止样品被氧化 C.消除酸碱性杂质的干扰 D.防止样品水解 E.以上都不对,9.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或阿司匹林肠溶片时,第一步滴定反应的作用是 A.测定阿司匹林含量 B.消除共存酸性物质的干扰 C.使阿司匹林反应完全 D.便于观测终点 E.有利于第二步滴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