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家园林经典——拙政园.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151715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6.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私家园林经典——拙政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私家园林经典——拙政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私家园林经典——拙政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私家园林经典——拙政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私家园林经典——拙政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私家园林经典——拙政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私家园林经典——拙政园.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私家园林经典拙政园,组员:崔会志 朱海明 汪勐 王涛 吴朝阳,历史背景,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在苏州娄门内之东街,始建于明初。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致仕回乡,占用城东北原大弘寺所在的一块多沼

2、泽的空地营建此园,历时五载落成。王死后,园林屡易其主。后来分为西、中、东三部分,或兴或废又迭经改建。太平天国占据苏州期间,西部和中部作为忠王李秀成府邸的后花园,东部的“归园田居”则已荒废。光绪年间,西部归张履泰为“补园”,中部的拙政园归官吏署所有。,总体布局,特点:(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中园之远香堂,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其他一切景点均围绕远香堂而建。堂南主筑有黄石假山,山上配植林木。堂北临水,水池中以土石垒成东西两山,两山之间,连以溪桥。,中园之雪香云蔚亭,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适宜早春赏梅。

3、周围竹从青翠,林木葱郁,绕溪盘行。亭为长方形,在池中西部土山上,外观质朴而轻快,亭内匾额“山花野鸟中间”。,中园之荷风四面亭,亭名因荷而得,坐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池中荷花亭亭净植。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中园之见山楼,三面环山,两侧傍水,从西部可通过平坦的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山廊或假山石级。它是一座江南风格的民居式楼房,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色泽淡雅。底层被称为“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山靠,上层为见山楼,可将中园美景净收眼底。见山楼高而不危,与周围的景物构成均衡的图画。,梧竹幽居,海棠春坞,中园之小飞虹,小飞虹的型制很

4、特别,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宛若飞虹,故以为名。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桥两端与曲廊相连。,西园,西园的主体建筑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卅六鸳鸯馆。两馆共一厅,内部一分为二,北厅原是园主宴会、听戏、顾曲之处,在笙萧管弦之中观鸳鸯戏水,是以“鸳鸯馆”名之。南厅植有观宝朱山茶花,即曼陀罗花,故称之以曼陀罗花馆。,西园之塔影亭,此亭从顶部及四周隔窗均为正八角图案,是园中最华丽的建筑之一,八角亭印入水中,宛若宝塔,端庄怡然。真亭假亭,虚实相连,是喜欢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不论是真塔远望,还是假塔近观,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小亭建于水源尽处,构成了完整

5、的乐章。,西园之留听阁,单层阁,体型轻巧。阁内最值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鹤飞罩、浮雕、楼雕、圆雕相结合,刀法娴熟,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浑然天成。从整体外形看,是一个抽象化的船厅。左侧池塘中种满了荷花,每个阶段都有其独到的美。,浮翠阁,倒影楼,植物配置,拙政园的植物配置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历史上该园即以“林木绝胜”而著称,虽有林木、花卉近千株,但多而不乱,经营得颇有章法。因此,园内的植物景观堪称苏州古典园林的典范。植物景观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景点的名称都和植物有关,如拙政园内的玉兰堂、海棠春坞、松风水阁等,植物的合理配置大大提高了园林的观赏性。,构景手法,拙政园的空间营造中,运用了对景、隔景、障景、框景、空间渗透、虚实相生等多种造景手法,除此之外,拙政园中还通过人与空间的交流,营造了一种物我同一的境界。与谁同坐轩里,人与清风、明月对酒;留听阁内,人与残荷互语。园林空间的关键便在于将人与各种景物联系起来,尽管这些景物不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