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本证中风表虚证.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155785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3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病本证中风表虚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太阳病本证中风表虚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太阳病本证中风表虚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太阳病本证中风表虚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太阳病本证中风表虚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阳病本证中风表虚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病本证中风表虚证.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一、中风表虚证(一)桂枝汤证 原文12/P30 分析:论述了桂枝汤证的主要症状与基本病机及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太阳中风(包括1、2条脉证),脉,阳浮-轻取浮阴弱-重按弱,病机,阳浮:热自发-卫强,抗邪于外而发热 阴弱:汗自出-营弱,不能内守而汗出。,主证,嗇嗇恶寒-汗出窍开,遇寒则恶淅淅恶风-自汗营弱,遇风则恶翕翕发热-正气抗邪,体温不高,辅证,鼻鸣-肺气不利而鼻塞干呕-胃气不降,治疗,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服法:,药后啜粥 温覆微汗 获效停服 未效守方 药后禁口 案例录像,进一步讨论桂枝汤证的主证(原文13/P14),太阳病-泛指一切表证头痛、发热、恶风-表证共有

2、证象汗出-为桂枝汤独具之证。,补述太阳中风的病因病机及证治(原文95/34),太阳病,证-发热汗出病机 营弱 卫强病因-风邪偏盛治疗-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卫气浮盛于外营阴不能内守,汗出,太阳中风证,邪气较重,当针药并用的治法(原文24/P34),反烦不解者-邪气较重,初服桂枝汤,正气得药力之助,正邪搏击治-针药并用。,太阳病脉象浮弱者,宜用桂枝汤(原文42/P34),太阳病,证:外证未解-头痛发热恶风寒等证犹在,脉,浮弱,浮缓-阳浮而阴弱浮弱-体弱不任峻汗,治:当以汗解-解肌祛风方:宜桂枝汤,太阳病宜汗忌下的治疗原则(原文44/P34),表里同病 先表后里 表里同治,不可单用攻下法,太

3、阳病汗下后,病仍在表,未成变证,仍当解表(原文45条/P34),太阳病,误治,先发汗不解-汗不如法,而复下之-误用攻下,目前情况:脉浮,病不愈原因: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诊断:今脉浮,故在外-表证仍在,治疗-当须解外-宜桂枝汤(轻汗),太阳病误下后,其气上冲的治法(原文15/P34),太阳病,误治-下转归,其气上冲-正未伤,抗邪于外,表证仍在-桂枝汤若不上冲-正已伤,外邪内陷,变生他病-不可与桂枝汤,太阳伤寒发汗后,余邪未尽仍宜汗解的治法(原文57/34),病人,原发病-太阳伤寒证治疗经过-发汗已解 服麻黄汤 伤寒 脉证已愈目前表现-半日许复烦 余邪未尽,移时复发 汗出肌疏,复感风寒 脉

4、浮数-发热使然 治疗-可更发汗-再次发汗,但改变其手段 方-宜桂枝汤-轻汗,病常自汗出的病理和治疗(原文53/P37),病人,证-常自汗出 因-营气自和,卫气不谐-即营卫失调 治-使营卫协调-宜桂枝汤,时发热自汗出的病理和证治(原文54/P37),病人,证 脏无他病-在内之脏腑无病 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病系在外 因:卫气不和-营卫不协调 治:先其时发汗-在发热自汗出之前-服药 方:宜桂枝汤,主症,病理,病证特点,病机区别,53条,54条,自汗,营卫不和,关键在卫气,常自汗出,无他症,时发热自汗出,卫气虚弱不能固外(开而不阖),卫虚,发散阳热功能降低阳郁肌表(阖而不开),卫阳不足自汗症,服药有

5、二种情况:,无发热,但常自汗出者:表阳虚不能外固-温复卫阳,其汗自止(不拘时)时发热,自汗出者 卫阳虚郁,郁久生热,营阴受迫-应在未发热之前服桂枝汤-温通卫阳,其汗自止。,桂枝汤的服法:,用于卫阳不足的自汗,在于扶正,无须喝热粥以助汗用于太阳中风证,宜喝热粥助胃气,发汗祛邪,桂枝汤调营卫-调气血-调阴阳(适应证共13条),1太阳中风证2表证或汗或下,而外证未解,需再汗者3太阳病,六七日不大便,小便清者4杂病中,脏无他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5霍乱病里和而表未解,身痛不休者,(二)桂枝汤禁例,湿热、阳热、脓毒内伏者(17、19)伤寒表实证(16)若其人气不上冲者(15),(三)桂枝汤证兼证

6、,1桂枝加葛根汤证太阳中风兼经气不舒的证治(原文14/P39),太阳病,因:风寒之邪侵入太阳经输 证:项背强几几(体征)-邪犯经输 津液受阻,经脉失养 反汗出-经气受阻,无般无汗,今有汗,故言“反”恶风-腠理开,毛窍松治:桂枝加葛根汤-解肌祛风兼通经脉之津气,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原文43/P41),太阳病,误治-下之 证-表未解,微喘-外邪迫肺 治-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解肌祛风,降逆平喘。,外感风寒引发宿疾喘息的证治(原文18/P42),喘家患太阳病,喘家-素有喘疾作桂枝汤-解肌祛风以治新感加厚朴杏子佳-降气宣喘,3桂枝加附子汤证(原文20/P44),太阳病兼阳虚漏汗的证治,太阳病,因:发

7、汗-汗不如法,太过,证,遂漏不止-卫阳受伤,营阴渗泄恶风-卫伤,表邪未解小便难(量少不畅)-汗多于外,阴亏于内 四肢微急(轻度拘急)难以屈伸,阳虚不能温煦阴伤失于濡养,治:桂枝加附子汤-扶阳解表。,4桂枝去芍药汤证(原文21/P46),太阳病误下致表邪不解兼胸阳不振的证治,太阳病(原发病),病因:误下,脉:促-表邪内陷,郁而不伸,正邪相争,证,表证仍在-恶寒发热汗出或无汗胸满(胸闷不适)-邪陷胸中 胸阳被遏,治:桂枝去芍药汤-解肌祛风,宣通阳气,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原文22/P47),太阳病误下,胸阳受损表邪未解的证治,太阳病,病因:误下,证(体质较弱者),脉微-阳虚较甚,无力鼓动血脉恶

8、寒甚-表证未罢,加之阳虚胸满-胸阳不足,外邪欲陷 正邪相争表证仍在-头项强痛等,治: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解肌祛风 温经复阳,6桂枝新加汤证(原文62/P49),汗后气营不足身痛的证治,病人,病因:发汗后-汗不如法,大汗伤津证:身疼痛-营气不足,筋脉失养脉:沉迟-里气内虚,营血不足治: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练习一(单选题),(一)A1型题1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病提纲:A头痛 B.恶寒 C.项强 D.脉浮 E.身体痛2.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中风脉证提纲:A.恶风 B.发热 C.汗出 D.脉缓 E.头痛3.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伤寒证必见之证:A.发热 B.恶寒 C.体痛 D.呕逆 E.脉紧4

9、.太阳中风之“脉缓”是指:A.怠慢迟缓 B.脉沉弱 C.松驰 D.柔缓而不紧急 E.脉细弱,5.“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之“阴阳”指:A.表证与里证 B.三阴证与三阳证 C.实证与虚证 D.新病与痼疾 E.寒证与热证6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A蒸蒸发热 B.翕翕发热 C.时发热 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E.往来寒热7桂枝汤服法中,“后服小促其间”适用于:A一服后汗不出者 B.更服后又不汗者 C.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 D.病重者 E.一服汗出病差,8以下哪项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A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B.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 C.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 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

10、者 E.外证未解,脉浮弱者9太阳病,发热汗出的主要病机是:A荣弱卫强 B.卫弱荣强 C.风性疏泄 D.热迫津泄 E.卫表不固10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病机是:A表邪内陷 B.邪热内扰 C.正虚邪扰 D.正邪搏击 E.阳郁不解,11“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的处理方法是:A.当以扶正,以小建中汤 B.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C.当以温阳,宜附子汤 D.当表里双解宜桂枝人参汤 E.当表里双解,宜麻黄附子甘草汤12“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A.麻黄汤 B.桂枝汤 C.桂枝加桂汤 D.苓桂甘枣汤 E.柴胡加龙牡汤13“伤寒发汗已,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处理原则是:A.宜辛凉解表

11、B.可更发汗 C.宜清泻里热 D.宜解表清热 E.宜育阴清热,14“病常自汗出者”的处理原则是:A止汗 B.发汗 C.固表 D.解表 E.收敛15桂枝加葛根汤的煎服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啜热粥 B.温覆取汗 C.如桂枝汤将息 D.如桂枝汤禁忌 E.先煮麻黄,去上沫16关于桂枝加附子汤证的病机,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表证未除 B.阳气虚弱 C.阴亦不足 D.寒凝筋脉 E.筋脉失养,17桂枝加附子汤证之阴阳俱虚,仲景之法是:A.阴阳双补 B.扶阳以固阴 C.健中调阴阳 D.温肾以固本 E.解表以护正18桂枝去芍药汤,去芍药的理由是:A因阴液未伤 B.因无腹痛 C.芍药阴柔,有碍宣通阳气 D.更利于解表 E.无需调和营卫19“若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之“微寒”指:A轻微恶寒 B.指头寒 C.脉微恶寒 D.胸微恶寒 E.脉微弱20以下哪项不是桂枝新加汤证的辨证要点:A.身疼痛 B.脉沉迟 C.恶风寒 D.发热 E.无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