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163624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投入产出分析第一节投入产出的理论基础 投入产出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有力工具,其核心是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是以一般均衡理论、魁奈的经济表、马克思再生产图式为根据形成的。,一、一般均衡理论关于投入产出经济学在理论上的渊源,列昂节夫本人所强调的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列昂节夫在投入产出经济学上第一本成名著作是“美国的经济结构19191929”。其副标题是“均衡分析的一个经验性应用”。由此可见,他的投入产出分析是将一般均衡理论用以分析现实的经济问题。,(一)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基本假设第一,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第二,消费者偏好、技术状况、要素供给都是固定不变的,

2、不存在技术进步,也没有投资;第三,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二)主要内容瓦尔拉斯模型包括家庭和厂商。家庭是商品的需求者或消费者,又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和供给者。厂商是商品的供给者或生产者,又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或使用者。把家庭和厂商联系起来的是市场。商品市场把作为商品消费者的家庭和作为商品供给者的厂商联系起来,要素市场把作为要素所有者的家庭和作为要素使用者厂商联系起来。,家庭对商品的需求取决于两组价格:一组价格是商品市场上形成的商品价格;另一组价格是要素市场上形成的要素价格。家庭行为把这两组价格联系起来。家庭在要素市场上出售要素,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商品,家庭出售要素的收入等于购买商品的支出。,同样地,

3、厂商对要素的需求也取决于两组价格: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厂商行为把这两组价格联系起来。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要素,在商品市场上出售商品,购买要素的支出是厂商的成本,出售商品的收入是厂商的收益,厂商的收益等于成本。,一般均衡注意各个市场之间、各个要素市场之间以及各个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之间的价格和数量的相互影响。因此,每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不仅是这种商品本身价格的函数,而且是所有其他商品价格和所有要素价格的函数。同样地,每一种要素的需求量或供给量不仅是这种要素本身价格的函数,而且是所有其他要素价格和所有商品价格的函数。,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商品或要素供过求时,价格下降;商品或要素供

4、不应求时,价格上升。因此,每一种商品或要素的市场均都可以出清,既无过剩,也无短缺。,既然每一个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都能达到均衡状态,那么,经济社会中所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否可以同时达到均衡状态?这就是瓦尔拉斯均衡理论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换句说话,一般均衡理论是要分析经济社会中所有商品和要素市场的相互关系,证明所有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状态的可能性。,瓦尔拉斯对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作为肯定的回答。他认为,经济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的各个局部组成的体系。当消费者偏好、要素供给和生产函数为已知时,就能从数学上论证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可以同时达到均衡状态,即整个社会经济可以处于一般的均衡状态。在这种状况下,所有商品

5、和要素的价格和数量都有确定的均衡值。均衡条件是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所有市场的需求总量等于供给总量。,(三)简单模型简单的瓦尔拉斯模型中的符号是:X商品数量;P商品价格;Y要素数量;W要素价格;经济中共有n种商品、m种要素。,x1,x2,xn分别表示模型中某一个人购买的第一种、第二种,第n 种商品的数量。p1,p2,pn分别表示第一种、第二种,第n 种商品的价格。y1,y2,ym分别表示和上述相同的个人出售的第一种、第二种,第m 种要素的数量。w1,w2,wm分别表示和第一种、第二种,第m 种要素的价格。,简单的瓦尔拉斯模型中的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是以某种商品来表示的价格。这种

6、商品可以是几种商品中的任何一种,这里选择第一种商品来表示其他所有商品的价格。瓦尔拉斯把这种表示所有其他商品价格的商品叫做“一般等价物”。这就是说,令第一种商品的价格p11,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就是它们各自同第一种商品交换的比率。由于p11,所以,p1x1x1。,在简单的瓦尔拉斯模型中,商品都是最终产品,没有中间产品。也就是说,商品直接用要素来生产,每生产一定量的产品,都要使用一定各类的要素。符号a11表示生产1个单位的第一种商品所用的第一种要素的数量,a12表示生产一个单位的第二种商品所用的第一种要素的数量,a1n表示生产1个单位的第n种商品所用的第一种要素的数量。一般地,aij表示生产1个单位

7、的第j种商品所用的第i种要素的数量,aij被称为生产系数。生产系数表示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一个单位商品所用要素数量。基本假设规定,模型中的生产系数固定不变。由于模型中共有n种商品,m种要素,所以生产系数一共m*n个。,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来源于向要素市场提供要素所得到的报酬。已知某一个人出售的各种要素的数量分别为y1,y2,ym,各种要素的价格分别为w1,w2,wm,这个人的收入就是:y1w1y2w2ymwm。,这个人用收入向商品市场购买商品,已知他所购买的各种商品数量分别为x1,x2,xn,各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p2,pn,这个人的支出就是:x1p1x2p2xnpn。由于p11,所以家庭

8、或个人的支出又可写作:x1x2p2xnpn。依照假设,不存在储蓄,所以,个人的收入和支出相等,y1w1y2w2ymwmx1x2p2xnpn。上式即为一个人的预算限制方程,即,一个人所能购买的各种x的数量必受到他的收入的限制。,至于说这个人在收入的限制下,购买多少个单位的各种x,则取决于他个人的偏好和各个x的价格。因为,一般均衡理论并不局限于考察某一个市场,而假设其他市场的条件不变,从而,一切的价格变化都被认为可以影响一个人的需求量。换言之,对某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不但决定于这种商品的价格,而且决定于其他商品的价格,还决定于个人提供各种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因此,某一个人对每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x2

9、=f2(p2,p3,pn;w1,w2,wm)x3=f3(p2,p3,pn;w1,w2,wm)xn=fn(p2,p3,pn;w1,w2,wm)x1=(y1w1y2w2ymwm)(x2p2x3p3,xnpn),很明显,商品x1的方程不同于商品x1,x2,xn的方程,原因在于,x1被限定为“一般等价物”,价格p1=1,其他商品价格可能发生变化,但x1的价格不会发生变化。x1的方程实际上是预算方程,个人的全部收入用于购买商品x2,xn之后的余额,就是用于购买x1的收入。,以上只是一个人对每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经济社会中有许许多多的家庭或个人,他们既是消费者,又是要素所有者。现用k表示经济社会或模型中家庭

10、或个人的数目,用X1表示所有k个家庭或个人购买的商品x1的总数,以此类推,用Xn表示所有k个家庭或个人购买的商品xn的总数,这样Xnxn1+xn2+,+xnk其中:xn1,xn2,xnk分别代表第一个人购买的商品xn,第二个人购买的商品xn,以此类推,第k个人购买的商品xn。,同样地,个人向市场提供多少要素,则取决于要素的拥有量和各种要素y的价格。由于一般均衡理论并不局限于考察一个市场,而假设其他市场的条件不变,因此,一切的价格变化都可能影响要素的价格,也就是说,某一种要素的供给量不但决定于这种要素的价格,而且决定于其他要素的价格,还决定于各种商品的价格。因此,某一个人对要素的供给函数是:,y

11、1g1(p1,p2,pn;w1,w2,wm)y2g2(p1,p2,pn;w1,w2,wm)ymgm(p1,p2,pn;w1,w2,wm),以上只是一个人对每种要素的提供量,在经济社会中,同时作为消费者和要素所有者存在的家庭和个人有许许多多。用k表示经济社会或模型中家庭或个人数目,y1表示所有k个家庭或个人提供的要素y1,用y2表示所有k个家庭或个人提供的要素y2,以此类推,用ym表示所有k个家庭或个人提供的要素ym的总数,这样,ymym1+ym2+,+ymk其中:ym1,ym2,ymk分别代表第一个人提供的要素ym,第二个人提供的要素ym,以此类推,第k个人购买的商品ym。,由上述一系列等式,

12、可以用最简单的形式写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方程式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可用四个方程组加以表示,商品需求方程、要素供给方程、要素供给等于要素需求的方程、商品的价格等于生产成本的方程,依次表现如下:,1.商品需求方程由于(n1)种商品的价格是用第一种商品来表示的,所有共有(n1)个需求函数,即:X2=F2(p2,p3,pn;w1,w2,wm)X3=F3(p2,p3,pn;w1,w2,wm)Xn=Fn(p2,p3,pn;w1,w2,wm)X1=(y1w1y2 w2ym wm)(x2p2x3p3,xnpn)(),在这些方程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不仅是这种商品本身价格的函数,而且是所有其他商品价格的函数,

13、同时又是所有要素价格的函数。不同的是,X1用收入总数购买(n1)种商品的支出的差额表示,这(n1)个方程再加上X1的方程构成了瓦尔拉斯模型的第一个方程组,记为(),2.要素供给方程Y1G1(p1,p2,pn;w1,w2,wm)Y2G2(p1,p2,pn;w1,w2,wm)YmGm(p1,p2,pn;w1,w2,wm)这m个方程构成了瓦尔拉斯模型的第二个方程组,记为(),3.要素供求相等方程在假设生产系数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所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是生产每种商品的需求量的总和。在假设所有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下,所有的要素在均衡状态都得到充分利用。这是因为,如果一种要素没有得到充分

14、利用,这种要素的价格必定下降,直到充分利用为止,因此,每一种要素的供给总数等于需求总数。这些方程是:,a11X1+a12X2+,+a1nXnY1a21X1+a22X2+,+a2nXnY2am1X1+am2X2+,+amnXnYm这m个要素的m个供求相等的方程构成瓦尔拉斯模型的第三个方程组。记为(),4.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相等的方程在假定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长期调整,因而商品的价格等于生产成本。商品的价格等于生产成本,表明既不存在利润,也不存在亏损。生产成本是对生产一个单位的商品使用的要素数量所支出的成本。生产一个单位的第一种商品所用的第一种、第二种,第m种要素的数量

15、分别为a11,a21,am1,这些要素的价格分别为w1,w2,wm,成本就等于:,a11w1+a21w2+,+am1wmp1=1a12w1+a22w2+,+am2wmp2a1nw1+a2nw2+,+amnwmpn 这些方程组成瓦尔拉斯模型的 第四个方程组,记为()按瓦尔拉斯的看法,一般均衡模型都有解存在。,(三)列昂节夫对一般均衡模型的简化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表示了经济的各个市场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一般关系,尽管从理论上看是缜密的,但其内容波及的范围太宽。过于繁杂的一般均衡理论无法作为有效的实证的应用工具,无法解释任何实际的经济问题,列昂节夫从1931年起从事美国经济结构的分析,正是这一工作

16、使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的模型变成可以计量的体系,并使模型简化。列昂节夫的简化工作大致有三个内容:(1)将经济主体的活动以生产工艺的相似性为依据,归纳为若干产业部门以及集合为家庭和其他非生产部门。,(2)突出诸部门之间在生产活动中的结构性相互关系,将通过中间产品的交易形成的相互关联,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以生产技术系数(投入系数)的形式固定下来。(3)与此同时,将生产方面的这种关系同支出方面即最终需求在各产业的结构,以及分配方面的附加价值在各产业内的分布连接起来,形成了以供求平衡、收支平衡为轴心的体系。,这种简化的结果,列昂节夫的模型和瓦尔拉斯的模型出现了两点较大的不同:(1)在瓦尔拉斯的模型中

17、生产要素间存在的可替代性,而在列昂节夫的模型中生产失去了可替代性,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系数,因此生产系统就能以线性关系来表示了。(2)列昂节夫模型中省略了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的一个核心思想,即价格对经济主体在追求最佳化时必然发生影响的思想。这样,列昂节夫以国民经济的均衡为对象的模型就成了可以计算的模型了。,二、投入产出表和魁奈的经济表列昂节夫投入产出表的构思的另一个理论来源是魁奈的经济表。魁奈的代表作经济表发表于1758年,魁奈在经济表一书里,从其重农主义的理论主张出来,用简明的图式描绘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这是经济学发展史上第一个用图式的办法描绘了社会再生产过程全貌的创举。,“魁奈的经济表

18、用几根粗线条表明,国民生产的具有一定价值的年产品怎样通过流通进行分配,才能在其他各种不变的情况下,使它的简单再生产即原有规模的再生产进行下去。上一年度的收获,当然构成生产期间的起点。无数的流通行为,以一开始就被综合成它们的具有社会特征的大量运动几个巨大的职能上确定的,经济的社会阶级之间的流通”,“这一尝试是在18世纪3060年代政治经济学幼年时期做出的,这是一个极具天才的思想,毫无疑问是政治经济学至今所提出的一切思想中最具天才的思想”,(一)经济表产生的背景18世纪前期,法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加之由于柯尔倍尔和约翰罗先后推行重商主义的恶果,国民经济增长遭到破坏,使国家陷于民穷财尽的地步。

19、,这时,以魁奈为中心的重农学派针对当时法国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政治经济问题,展开了讨论和研究,在寻找当时法国民穷财尽的原因同时,探求国家富强和国民富裕的途径,提出了重农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经济理论,从而总结和完成了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这样一个重农主义的治国富民的经济纲领。,为了进一步探究一个农业国家经济管理的一般原则,必须进一步对于一国财富的源泉和它的流通、分配及再生产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明确的观念上升到理论,最后形成一个对国民经济的结构和诸种关系及其运动的规律的思想体系。这一是个错综复杂的构想,除了用文字说明,还需要有一个简明的图表来把它清楚地表述出来,以便大家去认识它和了解它,这就是经济表产生

20、的由来。,二、经济表的前提假定在经济表中,魁奈把全国居民分为三个阶级:(1)生产阶级,即农村中的租地农场主;(2)土地所有者阶段,即君主,真正的土地所有者,什一税征收者的教会;(3)不生产阶级,即城市中的工商业者。因为农村中的租地农场主能够创造出为耕种所预付的费用的纯产品,当作地租支付给土地所有者阶级,故称为生产阶级;而城市工商业者,只能对原料进行加工和进行商品等价买卖,不能创造出任何纯产品,故称为不生产阶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经济表是建立在如下前提上的:1.租佃制度以及与之一起的大规模的农业到处被采用;2.为简单起见,采用固定价格和简单再生产;3.在一个阶级内的发生的任何流通都置之不顾,而

21、只考虑阶级和阶级之间的流通;4.在生产年度内阶级与阶级进行的一切买卖,都合算成一个总数;5.家庭手工业被看作是农业的当然附属物;(在魁奈时代的法国,农民家庭工业供给了极大部分非食品类的用品)6.不存在对外贸易,三、经济表的图式分析经济表作为一个理论分析工具和表述的形式,概括地表述了重农学派的基本观点和重农主义的经济理论。为马克思经常引用。,再生产总额50亿土地所有者、君主和生产阶级的年预付统一税征收者的收入不生产阶级的年预付,20亿20亿10亿,用于支付收入10亿10亿及原预付利息10亿的数额10亿10亿年预付的支出20亿合计20亿合计50亿其中一半是这个阶级预保留下来作为第二年的预付,在经济

22、表中,生产阶级在开始劳动生产时,投入价值额100亿的原预付(即投资于农业和其他劳动手段,相当于固定资产,但在图中并未表明这一点),同时每年投入价值20亿的年预付(即投资于种子、肥料、劳动力等,相当于流动资本),规定原预付可使用10年,每年平均磨损10亿的价值,故生产阶级每年的费用支出为原预付的磨损额为10亿和早预付的20亿,合计为30亿。,由于所投资本的生产机能,这个阶级每年生产价值50亿的农作物,其间差额20亿即为“纯产品”,与此相等的价值额(20亿),年年以地租的形式,用货币缴付给地主阶级。而不生产阶级,每年投入的预付资本为10亿,这是从生产阶级的手中购买原料必须支出的。这一时期中,为再生

23、产不生产阶级的劳动力,尚需10亿生活资料,魁奈把它看作不生产支出,因而不算在预付资本中。,为补偿原料费用的10亿支出和劳动力维持再生产的10亿支出,不生产阶级年年必然生产出工业品20亿。同时,为了这些生产物的流通,需要一定额的货币。这些货币在流动开始前,魁奈假定土地所有者阶级手中有上年度作为地租从生产阶级那里征收来的20亿,及不生产阶级手中有了购买原料保留的10亿,共30亿。,在经济表中,魁奈把这个国家在一个经济年度内流通的过程中,三个阶级之间所发生的无数的买卖或交换行为,概括为五种具有特征的流通。为了更清楚地观察这五种具有特征的流通,马克思在魁奈所认为是流通出发点的地方标上a,a,a,在流通

24、的下一环节标上b,c,d,及相应的b,b。这样得到如下的经济表图式,如下图:,一年总产品50亿租地农场主经原预付土地所有者以 不生产阶级所和年预付形式支出地租形式取得支配的基金数额,(a)20亿(a)20亿(a)10亿(b)10亿,(b)10亿(c)10亿(d)10亿(d)10亿 合计50亿 合计20亿其中半数留作不生产阶级的基金,由此图式中可以看出五次流通的运动情况:,第一,ab线所表示的是土地所有者阶级和生产阶级之间的流通。土地所有者先以10亿货币从生产阶级的租地农场主购买到10亿农产品。这是第一次流通。通过这次流通,土地所有者得到10亿农产品作为生活资料,而在地租收入的20亿货币中,减少

25、了10亿,还剩下10亿。租地农场主投入流通的30亿剩余农产品减少了10亿,还剩下20亿,但是收回了10亿货币。这次流通只在三个阶级中的两个阶级之间进行,称为“不完全流通”。,一年总产品50亿租地农场主经原预付土地所有者以 不生产阶级所和年预付形式支出地租形式取得支配的基金数额,(a)20亿(a)20亿(a)10亿(b)10亿,(b)10亿(c)10亿(d)10亿(d)10亿 合计50亿 合计20亿其中半数留作不生产阶级的基金,由此图式中可以看出五次流通的运动情况:,第二,ac线表示的土地所有者同不生产阶级之间的流通。土地所有者以另一个10亿的货币向不生产阶级购买10亿工业品,通过这次流通,土地

26、所有者阶级得到10消费用的工业品,但是原有的20亿货币的地租收入全部花费光了,不生产阶级原有的20亿工业品减少了10亿,还剩下10亿,而取得了10亿货币。这是第二次流通。,一年总产品50亿租地农场主经原预付土地所有者以 不生产阶级所和年预付形式支出地租形式取得支配的基金数额,(a)20亿(a)20亿(a)10亿(b)10亿,(b)10亿(c)10亿(d)10亿(d)10亿 合计50亿 合计20亿其中半数留作不生产阶级的基金,由此图式中可以看出五次流通的运动情况:,第三,cd线表示的不生产阶级和生产阶级之间的流通。不生产阶级把这10亿货币向租地农场主购买10亿农产品。通过这次流通,不生产阶级取得

27、了10亿农产品作为生活资料,把由土地所有者阶级向他们购买工业品付给的10亿货币花费了;这时,生产阶级取得了10亿货币,但原有的30亿剩余农产品又减少了10亿,只剩下10亿。这是第三次流通。由于第二次流通和第三次流通已先后在三个阶级进行了,称为“完全的流通”。,一年总产品50亿租地农场主经原预付土地所有者以 不生产阶级所和年预付形式支出地租形式取得支配的基金数额,(a)20亿(a)20亿(a)10亿(b)10亿,(b)10亿(c)10亿(d)10亿(d)10亿 合计50亿 合计20亿其中半数留作不生产阶级的基金,由此图式中可以看出五次流通的运动情况:,第四,da线所表示的不生产阶级和生产阶级之间

28、的流通。生产阶级把上次从不生产阶级得来的10亿货币向不生产阶级购买10亿工业品。通过这次流通,生产阶级取得10亿工业品,主要作为农业工业及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相当于租地农场主100亿原预付的利息;这时生产阶级的租地农场主原有的30剩余农产品仍余10亿,不生产阶级得到了10亿货币,但减少了10亿工业品,使原有的工业品20亿已全部售出。这是第四次流通。这次流通是“不完全的流通”。,一年总产品50亿租地农场主经原预付土地所有者以 不生产阶级所和年预付形式支出地租形式取得支配的基金数额,(a)20亿(a)20亿(a)10亿(b)10亿,(b)10亿(c)10亿(d)10亿(d)10亿 合计50亿 合计2

29、0亿其中半数留作不生产阶级的基金,由此图式中可以看出五次流通的运动情况:,第五,ab线表示的是不生产阶级同生产阶级之间的流通。不生产阶级将从生产阶级所取得的10亿货币,再向生产阶级购买10亿农产品。通过这次流通,不生产阶级支付了10货币,却取得了10亿农产品作为原料,使原来的10亿预付得到了补偿;这时生产阶级的租地农场主出售了最后一批10亿农产品,使30亿的剩余农产品全部出售完毕,却又回收了10亿货币,连同上次从土地所有者收回的10货币,共计20亿,使租地农场主原来以地租形式付给土地所有者阶级的20亿货币又全部收回了。这是第五次流通,这也是一次“不完全的流通”。至此,经济表中这个经济年度的流通

30、已告完成。,经过五次流通之后,原来投入流通的30亿农产品和20亿工业品,在三个阶级之间的分配情况是这样的:生产阶级投入流通的30亿剩余农产品,通过流通,由土地所有者阶级取得10亿,不生产阶级取得20亿。不生产阶级投入流通的20亿工业品,由土地所有者阶级和生产阶级各取得10亿。这五次流通的结局是:,(1)土地所有者阶级取得10亿农产品和10亿工业品,作为粮食和生活用品,来满足一年的生活需要。(2)不生产阶级取得20亿农产品,其中10亿是粮食,作为生活资料,用来支付他们的劳动,另一个10亿是原料,用以补偿10亿预付,这样又可继续进行20亿工业品的再生产。(3)租地农场主在原有的50亿农产品中,已保

31、留20亿,用作补偿年预付,30亿剩余农产品出售,收回了20亿货币,同时换得10亿工业品,这是租地农场主100亿原预付的利息的转化形式。,这样,通过流通,全部生产物都售卖掉,同时货币也都各自流回到它的出发点。同时,生产阶级的原预付磨损额和年预付都得到补偿,不生产阶级的预付也变换为实物,其再生产过程,在第二个年度中,又将以同样的规模和同样的程序进行。,(四)经济表和投入产出表的联系投入产出表是以矩阵的形式,记录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内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生的产品及服务的生产与交换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结果的一种工具,在经济学基础理论上与魁奈的重农主义理论没有很大的联系。但投入产出表和经济表有一种重要

32、的联系:两者都是以表式这一共同手法支描述社会再生产过程。正是继承了魁奈的经济表的表现方式,投入产出产生了。,三、马克思再生产图式和列昂节夫表式 投入产出理论的另一个来源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列昂节夫的产业间联系的理论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发展”,(一)马克思再生产理论1.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对象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各个别资本互相分离,各自独立地进行循环和周转,独立发挥各自的职能;社会分工又使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这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就构成了社会资本。,个别资本通过运动,即不断地循环和周转,实现价值增殖。个别资本在运动过程中总是和另外一些个别资本的运动交错在一起的,各个别

33、资本在运动中互为前提,互为条件。这种互相联系、相互交错、互为条件的个别资本运动的总和,便形成社会资本的运动,即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社会总产品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研究的出发点,撇开对外贸易,社会总产品表现为所有个别资本全年提供的产品的总和。在价值形式上,社会总产品由不变资本价值(记为c),可变资本价值(记为v)和剩余价值(记为m)组成,即c+v+m。其中不变资本的价值是已消耗生产资料的旧价值的转移,可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和社会总产品的物质构成相适应,整个社会生产可以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简称第部类,其产品提供生产消费;第二部类是消费

34、资料的生产,简称第部类,其产品提供生活消费。社会资本要顺利地进行再生产,中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能顺利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及两大部类内部,两大部类之间的实物补偿能够实现。,2.简单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在研究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时,预先作出了四点假设:(1)整个社会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只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2)产品按价值出售,价格等于价值,而且在考察期间,价值、价格不发生变化;(3)生产周期一年,全部不变资本的价值在一年内全部转移到社会总产品中去;(4)撇开对外贸易,从一国范围内进行考察。,然后,马克思首先研究了简单再生产。在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规模不变,第部类和第部类的全部剩

35、余价值都消费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通过两大部类生产部门之间的物质交换实现的。,具体有三种交换关系:(1)第部类内部的交换,即第一部类各生产部门通过交换实现价值和实物的补偿;(2)第部类内部的交换。这是第部类内部通过交换实现价值和实物的补偿;(3)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第部类将生产资料卖给第部类,实现第部类的价值补偿和第部类的实物补偿;第部类将消费资料卖给第部类,这样,第部类实现价值补偿,第部类实现实物补偿。,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要顺利进行,两大部类各生产部门的物质交换须具备如下条件:(1)第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部类的不变资本,即(v+m)=c 这是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这个

36、实现条件,要求两大部类彼此为对方生产的产品,不仅在价值上应相等,在使用价值上也应符合对方进行实物补偿的需要。,(2)第部类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所消耗的不变资本的总和,即(c+v+m)=c+c 这是上述基本实现条件的派生公式。它要求第部类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应等于两大部类消耗的不变资本的价值之和,在使用价值上应符合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进行实物补偿的需要。,(3)第部类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即(c+v+m)(v+m)(v+m)这个公式也是基本实现条件的派生公式。它要求第部类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应等于两大部类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在使用价值上应符

37、合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需要。,3.扩大再生产理论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特征是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即生产规模的扩大的再生产。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以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为研究对象,一般以积累为前提,其特点是将一部分剩余价值用于资本积累,作为追加资本投入生产。这部分追加资本首先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当社会总产品中有可供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维持追加劳动力所需要的消费资料时,扩大再生产便成为可能。这样,进行扩大再生产首先应具备两个基本前提:,1.为了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第部类新创造的价值,即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部类所消耗的不变资本,即(v+m)c2.为了能够提供追加的消费资料,第部类

38、的不变资本和供积累用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部类的可变资本和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即(c+m-m/x)(v+m/x)其中:m/x代表资本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部分,m-m/x表示积累用的剩余价值部分。,其次,扩大再生产还要求两大部类各生产部门的物质交换具备如下条件:1.第部类的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部分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部类不变资本和追加不变资本之和。即:(v+v+m/x)=(c+c),2第部类的社会总产品必须等于第部类可变资本、追加的可变资本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部分的剩余之和再加上第部类可变资本、追加的可变资本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部分的剩余价值之和。即:

39、(c+v+m)(v+v+m/x)+(v+v+m/x)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通过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表明:两大部类存在着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关系。只有两大部类生产按此比例平衡发展,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二)马克思再生产图式向列昂节夫表式的转化马克思再生产图式和列昂节夫有着密切的联系,波兰经济学家兰格从马克思再生产图式出发,运用简单再生产的平衡关系,将马克思再生产图式改写为列昂节夫表。,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中,整个经济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和生产消费的部门两大类构成。各部类社会总产品价值由转移的不变资本价值(c),所创造的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构成,第部类和社会总产品为:w=c+v+m

40、 第部类的社会总产品为:w=c+v+m 整个社会总产品为:w=c+v+m;简单再生产条件为 cv+m 扩大再生产条件是 cv+m,这样,可作出如下的投入产出表,同样,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由扩大再生产条件:(v+v+m/x)=(c+c)(c+v+m)(c+c)(c+c)可作出如下投入产出表:,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的投入产出表,把上表分成四个象限,第象限为左上角部分,反映了两大部类在生产过程中的联系,第一行表示第部类分别向两大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c和c;第二行为零,表示第部类作为消费资料部门不能向两大部类提供生产资料。,第象限为右上角部分,它反映了最终消费结构。第一行表示第部类向两大部类提供c+c的生

41、产资料用于积累;第二行表示第部类向两大部类提供原有劳动力和资本家消费的消费资料(v+m/x)+(v+m/x),以及供新增劳动力消费的产品v+v。,第三象限是左下部分,它表示新创造的价值,反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第一行表示给两大部类分别支付的原有劳动力的工资;第二行表示给两大部类分别支付追加劳动力的工资;第三行表示两大部类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部分;第四行表示两大部类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依据投入和产出相等的原理,可以从表3-2可以推导出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三)列昂节夫表式与马克思再生产图式的区别 首先,两者对经济范畴的解释不同。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42、发生的必然性。他对工资、利润、国民收入的本质的解释都是以此为出发点的。,投入产出经济学所依据的经济学基础主要是一般均衡理论,它对利润、工资、国民收入等经济范畴的定义都以此为出发点。两者的统计数字是不一致的。,其次,两者部门划分的粗细和范围大小不同。在再生产理论中,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只分为两大部类,而且只对物质生产部门;而投入产出理论中,部门划分很细,少则几十个部门,多则成百上千个部门,包括了国民经济的全部部门,未分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部门。,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的划分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由于现实生活中大量产业部门的产品,既是生产资料,又是消费资料,既可能是中间产品又可能是最终产品,按两大部类原则划分

43、产业部门存在很多困难。列昂节夫表式所采用的多部门分类相对更有利于实际的统计和分析研究。,第二节 投入产出表,一、产业关联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这里,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既包括各种有形产品,也包括无形产品;可以是实物形态的也可以是价值形态的。,(一)按照产业之间相互依托的方式分类,1.产品或劳务联系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每一个产业部门都不能脱离其他产业部门而存在,产业部门间或多或少必须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是产业间发生联系最广泛、最基本的情形。2.生产技术联系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每一个产业部门都有自身特定的生产技术上的要求,该部门依据本部门的生产技术特点

44、和产品结构特性,对所有相关产业的产品和劳务提出各自产业部门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性能。这造成了产业之间的生产工艺、操作技术之等方面存在着必然的联系。,3.价格联系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产业之间的“投入”与“产出”联系,表现为以货币为媒介的等价交换关系,即产业间的价格联系。4.劳动就业联系 产业之间的发展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产业规模的扩大与缩减将产生就业机会的创造或消失的效果。5.投资联系,(二)按照产业之间供给与需求分类,1.前向联系 前向关联就是通过供给关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钢铁业汽车制造业2.后向联系 后向关联就是通过需求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煤碳采掘业 钢铁业 3.环向联系

45、经济活动中的各产业依据前、后向的关联关系组成了产业链,产业链通过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往往会形成一个“环”煤炭采掘业钢铁冶炼业采矿设备制造业煤炭采掘业,(三)按照产业之间技术工艺的方向和特点分类,1.单向联系 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以供其生产时直接消耗,但后续产业部门的产品不再返回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这种产业间的联系是单向联系。棉花棉纱色布服装2.双向联系 一系列的产业部门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后续产业部门的生产性直接消耗,同时后续部门的产品也返回相关的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煤炭 电力,3.多向联系 一系列的产业部门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

46、作为后续产业部门的生产性直接消耗,同时后续部门的产业通过一系列的产业链条之后又返回相关的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煤炭 钢铁 矿山机械 煤炭,(四)按照产业之间的依赖程度分类,1.直接联系 两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提供产品,提供技术的联系。2.间接联系 两个产业部门本身不发生直接的生产技术联系,而是通过其他一些产业部门的中介才有联系,二、投入产出表体系,投入产出表,静态投入产出表,产品投入产出表,动态投入产出表,全国投入产出表,实物型投入产出表,部门间投入产出表,实物-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劳动型投入产出表,宏观投入产出表,世界投入产出表,中观投入产出表,微观投入产出表,企业投入产出表,价值型投

47、入产出表,地区间投入产出表,部门间投入产出表,地区间投入产出表,固定资产投入产出表,能源投入产出表,产品投入产出表,水资源投入产出表,教育投入产出表,环境保护投入产出表,按内容属性,按分析尺度,按价值属性,按时间属性,三、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三部门经济的简化投入产出表(实物型),三部门经济的简化投入产出表(价值型)单位:美元,一般形式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部门交易象限,最终产品象限,(一)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中间需求部分,亦称为内生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它是各产业之间经济技术联系的表象,也叫部门交易象限。它是由 n个物质生产部门纵横交叉组成一个正方矩阵。横行与纵列由同名称同顺序的生

48、产部门组成。从水平方向看,表明了各个部门的产品除了自用之外,还要分配给其他部门作为中间产品的情况;从垂直方向看,表明了各部门为生产一定的产品而消耗其他部门(包括本部门)产品的情况。,第一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生产与分配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是由国民经济的生产技术结构决定的,但也与部门的划分及各部门产品的价格变动有关。借助本象限的有关资料,可以计算各部门之间的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最终需求部分,亦称“外生部分”。它反映了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年总产品中,可供社会最终消费或使用的产品,也被称为最终产品象限。该象限从水平方向看,表明各部门的生产品作为最终产品的使用去向,它或用于消费、

49、或用于积累、或用于出口等。从垂直方向看,表明不同类型最终使用的规模及实物构成。第象限除了取决于社会产品总规模及其构成外,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经济政策联系在一起。所以,该矩阵反映的不是部门间的生产技术联系,而是部门间的社会经济联系,体现国民收入的实物构成。,)毛附加价值部分,也是一种“外生部分”。这一象限也叫增值象限。它反映了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以及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情况。它主要包括劳动者的收入、企业的利润、上缴的税收及固定资产的折旧等。,)第四象限反映某些国民收入再收入分配的情况,如非生产领域的工资、收入等,但并不能反映再分配的全貌,所以在编表时省略了这一部分。投入产出表实际上就是一张平

50、衡表,表中每行总计与每列总计相等,表明各部门总投入与总产出相等,因此人们又称它为部门联系平衡表。,6个部门的基本流量表,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中国投入产出表(1995),第22-27页改编,单位:亿元,(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可以按行、按列,以及在行与列之间分别建立起平衡关系,这些平衡关系主要有:A:各产业的总需求该产业的中间需求+该产业的最终需求 B:社会总需求(总产品)各产业的中间需求合计+各产业的最终需求合计 C:各产业的总投入该产业的中间投入+该产业的附加值 D:社会总供给各产业中间投入合计+各产业附加值合计 E:各产业中间需求合计各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