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和蛇》(两则)教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205884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夫和蛇》(两则)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夫和蛇》(两则)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夫和蛇》(两则)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夫和蛇》(两则)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夫和蛇》(两则)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夫和蛇(两则)教案伊索寓言教学目标:1、学问与实力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关学问。理解寓言的哲理性和教化性,体会多重寓意。学习课文想象的新异以及动物喻人手法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揣摩想象的合理和奇妙,用精读法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每则寓言所寄寓的道理。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感受两则寓言揭示的道理,辨别是非,培育学生的美妙品德。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实力。教学难点:学习借比方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2、比较阅读法。教具打算:多媒体投影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蛇为话题导入新课:当有人说蛇,你的第一感觉

2、是什么?你能说出哪些含“蛇”字的成语?二、自主学习方案检测1、关于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子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使深邃的道理从简洁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显明的哲理和讽喻性。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2、关于伊索和伊索寓言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寓言故事集。主要为古希腊民间流传的以动物为主的讽喻故事,相传为伊索所作。三、走进课文1、点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2、复述、概括故事。3、探讨:这两则寓言中的农夫和蛇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四、合作探究研读第一

3、则寓言提问:1、人们常说“好人有好报”,可是这个和善的农夫为什么没有得到好报呢?2、怎样理解农夫临终所说的话?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仅仅限于这句话?3、农夫临终所说的话,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为“恶人”?为什么?研读其次则寓言提问:1、文中妻子讲话前后农夫对蛇的看法有何不同?2、如何看待蛇的话?五、比较辨别思索探讨:两则寓言写作上的共性有哪些?六、拓展提高思索:1、你想对第一则寓言中的农夫说些什么?对蛇这样的恶人,你怎样看待他们?2、其次则寓言是在宣扬“冤冤相报”的思想吗?面对仇和恨,你持什么看法?请借助名言警句或俗语来回答。七、谨记寓言,学会做人面对此种状况你该怎么做?1、面对坏同学敲诈你的零用

4、钱。2、面对大街上时常遇到的乞丐。八、布置作业奇思妙想,故事新编。以农夫和蛇为主角编一则新农夫和蛇的故事。九、板书十、教学反思农夫和蛇(两则)导学案课堂目标导航:1、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关学问。2、理解寓言的哲理性和教化性,体会多重寓意。3、提高辨别善恶是非和敢于同恶人作斗争的实力。自主学习:1、关于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或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子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使深邃的道理从简洁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显明的和,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和等表现手法。2、关于伊索和伊索寓言伊索,约(时间、国家)寓言作家。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寓言故事集。主要为古希腊民间流传的以为主的讽喻故事,相传为伊索所作。合作探究研读第一则寓言提问:1、人们常说“好人有好报”,可是这个和善的农夫为什么没有得到好报呢?2、怎样理解农夫临终所说的话?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仅仅限于这句话?3、农夫临终所说的话,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为“恶人”?为什么?研读其次则寓言提问:1、文中妻子讲话前后农夫对蛇的看法有何不同?2、如何看待蛇的话?比较辨别两则寓言写作上的共性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