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5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53.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五节北宋后期(三),北宋中期以来,在词坛影响最大的是柳永和苏轼。柳词的市民感情及审美观念和苏词的抗尘俗、求自由的士人精神,都与统治者对词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北宋末年,应运而生的词人是周邦彦。,一、周邦彦的生平,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青年时期博学多才。元丰六年,游汴京,入太学,次年献汴都赋称颂熙宁新政,得神宗赏识,提拔为太学正。元祐二年,出京任庐州教授,溧水知县等;哲宗时出知睦州;绍圣四年,还朝,除秘书正字。,徽宗即位后,历任校书郎、考功员外郎、宗正少卿兼礼局检讨;后又入朝为秘书监、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为朝廷制礼作乐。晚年又出知顺昌府、处州等,最终病逝于南
2、京。有片玉集,一名清真集。,二、周词的思想内容,北宋末期社会矛盾进一步深化,统治者需要粉饰现实。从根本上说,周邦彦词的出现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他以一个宫廷词人的身份见称于词坛和词史。他所关心的只有男女艳情、羁旅行役和咏物抒怀。,1、艳情词。,周邦彦今存词近一百八十首,艳情词约占一半。他青年时“疏隽少检”,常出入秦楼楚馆,入仕后又与官妓、私妓交往密切,写下了不少幽情密会之作。虽比柳永词含蓄典雅,但终难掩其艳情本色。,2、羁旅行役词。,周邦彦多次出任地方官,四方宦游奔波,写下了许多反映宦游生活的词。这些词中,有些是纯写仕途漂泊的,如点绛唇通过对“孤馆”生活和“原头”景物的描写,刻画了为仕宦奔波者的
3、生动形象。,苏幕遮,上片写眼前景即雨后的荷花;下片抒写自己思乡的情怀。借咏荷而深寄自己浓重的思乡之情,写景抒情都很出色。,兰陵王柳,上片前四句借柳起兴叙别,后五句写自己倦客京华的心情;中片前四句具体写一次客中送客的情景,后四句逆想朋友别后情景,实则是写主客双方之离情;后片前五句又写送者在朋友去后的孤寂心情,后五句借追忆昔日同游之欢,反衬今日离别之苦。,3咏物词。,周邦彦的咏物词有近二十首,约占其词的十分之一。其咏得最多的是雪、梅、荷、柳等。除上述兰陵王柳之外,名作如六丑蔷薇谢后作。,六丑蔷薇谢后作,上片是作者从室内窥望园中所看到的景物以及自己的心情;下片是作者走进园中之后,徘徊于蔷薇树下的叹息
4、。这首咏物词细腻地描写了谢后蔷薇的种种情态,抒发自己客中伤春的愁怀。,三、周词的艺术成就,周词虽内容贫弱,但历来享有极高的声誉,陈郁称:“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儇、妓女,皆知美成词为可爱。”(藏一话腴外编)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词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首先,周词博采众长,形成“富艳精工”的一家之风。,他吸收了温庭筠的秾艳绵密,韦庄的清丽疏朗、冯延巳的含蓄缠绵、李煜的沉郁凄婉、晏殊的雍容闲雅、欧阳修的秀逸、柳永的冶艳,以及秦观的细柔、贺铸的深晦,融而贯之,自成一格。他被认为是集婉约派之大成的作家。,其次,周词构思缜密,章法严谨。,周词在铺叙中讲究反复顿挫、逆须离合,善于将不同时间、
5、空间的情景事物组合在一起,勾勒出自然浑厚的画面,多层次、多侧面地表达自己的情思。如其兰陵王柳。,其三,语言富艳精工。,周词极为追求精工典雅。周词即使是艳情,也力求减少过浓过露的描写,而以和婉之笔调出之,如其少年游(并刀如水)。,在具体语言运用上,他也极善化用前人的诗句、诗意,多能贴切自然,不露痕迹,即张炎早就指出的“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周邦彦又极善琢炼字句,用得奇妙而生动。,周邦彦也喜用一些独具特色的字眼,如“破”、“弄”、“倦”、“暖”等,使词意蕴独特;他也喜用代字,以使词更显典雅含蓄,更具典雅深蕴的书卷气。,周邦彦不仅炼字而且炼句,如其关河令的“酒已都醒”、“云深无雁影”,苏幕遮的“叶上
6、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外,他还追求词中的对仗和用典。,周词语言丰富多彩,陈振孙称其“富艳精工”,已成定评。但其语言富而不淫,艳而不俗,精美含蓄,意蕴无穷。当然,也有点化诗句及用典生僻而造成的“晦”和琢炼字句太过而造成的“隔”,这也是其人工装饰太甚所带来的弊端。,其四,音律谐美。,周邦彦精通音律,极重视审音定调,使音韵妥贴谐调,使前此声调格律还未定型的曲调定型,成为后来词家谨守不移的定格;他还严格规定用字的平仄,并开始有意识地在仄声字中再区分上、去、入。这又大大推进了词的格律化进程。,总之,在艺术表现上,周邦彦都严格按照近体诗的要求去填词,这也应视为以诗为词的自觉追求,把词的雅化、文人化、格律化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四库全书总目大体概括了其词富艳精工的总体风格特色。,四、周邦彦在词史上的地位,周邦彦词既集以往婉约词之大成,在艺术上又有所开拓创新,对南宋中后期姜夔、吴文英等骚雅派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廷焯充分肯定其词总结北宋开拓南宋、承上启下的里程碑作用。王国维等人将他比为“词中老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