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文化的关系.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27100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8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与文化的关系.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旅游文化学,一、课程性质,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理论性的高等教育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专业方向课程。,二、学习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学领域中目前所出现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掌握旅游文化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全面了解并掌握旅游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旅游文化交流、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与营销的基本技能。,三、学习内容,第一章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概念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分类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价值第四节 旅游文化学研究的发展第二章 旅游文化功能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审美第二节 旅游时空的拓展第三节 旅游信息

2、的增加与激励第三章 旅游文化时空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空间分布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时间分布第三节 旅游文化空间的变化,三、学习内容,第四章 旅游文化行为第一节 旅游者的文化动机第二节 旅游者的文化行为第三节 旅游经营者的文化动机第四节 旅游经营者的文化行为第五章 旅游文化交流与冲突第一节 旅游的跨文化交流与适应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真实性冲突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环境冲突第四节 旅游文化的观念冲击第六章 旅游文化的价值与收益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价值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收益,三、学习内容,第七章 旅游文化产品与营销第一节 旅游文化产品第二节 旅游文化营销第三节 旅游文化资源产权结构与管理第八章 旅游文化景观第一节

3、 城市文化景观第二节 民俗文化景观第三节 宗教文化景观第四节 艺术文化景观第五节 山水民居景观第六节 历史文化景观第七节 民族文化景观,三、学习内容,第九章 旅游文化品牌第一节 文化品牌战略与旅游第二节 旅游文化品牌的定位与设计第三节 旅游文化品牌的价值取向第四节 旅游文化品牌的推广与发展第十章 旅游休闲文化第一节 休闲文化与旅游第二节 休闲文化的历史发展第三节 休闲旅游的开发第十一章 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第一节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第二节 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第三节 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冲突与平衡,参考教材,1.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2.章海荣,旅游文化学,复旦大学

4、出版社,20043.马 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19984.谢贵安,旅游文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王明煊,中国旅游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6.黄艺农,旅游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7.申葆嘉,旅游学原理,学林出版社,1999,8.钟贤巍,旅游文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赵荣光,中国旅游文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200410.谢凝高,山水审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1.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上海三联书店,198812.安旭,旅游文物艺术,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13.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14.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

5、民出版社,1987,15.欧阳海燕,戏剧音乐史概述,中国经济出版社16.江岩.晓怡,名胜文化,名刹文化,节日文化,山文化,水文化等,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17.余世谦,烟、酒、茶,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 18.周汛,中国古代服饰大观,重庆出版社,1995 19.杨乃济,旅游于文化生活,旅游教育出版社,1993 20.沈祖详,旅游于中国文化,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21.张亮采,中国风俗史,上海三联书店,1988 22.方力天,佛教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1988 23.林新乃,中国风俗大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24.张科,中外建筑艺术鉴赏,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第一章 旅游与文化

6、的关系,一、文化概念的界定二、旅游文化的概念三、旅游文化的结构与分类四、旅游文化的特征、功能与价值五、旅游文化学研究的发展六、旅游文化学研究的,一、文化的概念,(一)文化概念的界定1、西方的文化定义 在西方国家,“文化”最早为动词,含有耕种、居住、练习、注意和敬神等意义。后来演化为对树木、禾苗等的培育和对人类心灵、情操、风尚的化育。西方对文化的概念是从物质财富生产活动开始,并逐步引向精神生产活动的。,2、我国的文化概念,1)文化一词的来源“文”在古汉语中的多层含义:(1)“文”为饰纹、花纹、纹理。如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2)“文”为修养。论语雍也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7、,然后君子。”,2、我国的文化概念,3)在“文”为修养的基础上,它又指人的美德,为德的总称。论语周语下曰:“夫敬,文之恭也(4)“文”为华丽。如论语颜渊中有:“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之。”(5)“文”为治国方式。在政治层面上,“文”对应于“武”,指的是非军事性的治国治世方式,主张用“文治教化”约束人们的行为。,(6)“文”之为文章、文辞、文言、文体(乃至现代汉语中的文学)等。(7)“文”之为自然界与人世间带有规律性的现象。易贲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8)“文”之为人,即“文人”,是与士、农、工、商相对应的。,“化”在古汉语中的含义第一,“化”之为“生”、为“变”等等。

8、礼记乐记云:“乐者,天地之和也和,故万物皆化。”第二,“化”之为感化、教化。礼记学记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驯至于善谓之化。”第三,“化”之为融化、消融、消化、化解。庸言曰;“学而不化,非学也。”,在古汉语中“文”与“化”的连用在古汉语中,将“文”与“化”合而为一,用得也不少。古汉语中的“文化”,主要是指治世方略,强调以文教化万民。说苑指武云:“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其中的“文化”只是“文”与“化”的连用,强调以文治教化之道。,2)现代文化的概念现代汉语的文化,既继承了古汉语“文化”的意蕴,又融合了国际社会文化概念的要义。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和不同的具体角

9、度,出于不同的目的,给文化下了不同的定义,在文化四百多种定义中主要有两种观点:即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1)狭义的文化定义狭义“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创造过程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人文文化”。它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2)广义的文化定义“文化”是指人类创造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过程和结果的总和。(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来界定),3、文化的三层含义:,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具有社会普遍性,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创造,它体现在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中,体现在人们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

10、产品中。,本人的看法,文化是人类的生存发展方式、生存发展过程及其结果的总和。1、文化是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生存发展方式。2、文化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交往、生存发展的过程。3、文化是人类上述过程的结果:关系状态、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4、文化与文明,二者的区别:文化是偏重心灵或精神活动的:KULTUR(德文)CULTURE(英文)文明是偏重社会、政治方面的:CIVILIZATIPN,5、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凡是一种文化的造成,必有两个因子:一是物质的,包括种种自然界的势力与质料;一是精神的,包括一个民族的聪明才智、感情和理想。凡文明都是人的心思智力运用自然界的质

11、与力的作品;没有一种文明单是精神的,也没有一种文明单是物质的。”胡适,6、中西文化差异,如表,(二)文化的结构,1、“二分法”封祖盛,1987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是表层结构哲学思维和文化价值是深层结构2、“三分法”庞朴,1987最表层:物质层面最深层: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中间层:介于表层与深层之间的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3、“四分法”余尧时,1987,根据文化变迁可分四层:物质层次 制度层次 风俗习惯层次 思想与价值层次,世界模式,习惯心理,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价值尺度,4、“五分法”王建武,1986,5、多数人认同的文化结构观点,文化的结构,物质文化:表层、基础,

12、行为文化:中层、内在制约,制度文化:中层、强制性,精神文化:深层、核心地位,(三)文化的种类,1、主文化和亚文化主文化:大群体的共有文化相对于其 中的小群体文化而言称为主文化。亚文化:相对于大群体的共有文化来说,其中小群体的文化为亚文化。,2、雅文化与俗文化,语言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的文化称为雅文化或高雅文化。语言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的文化称为俗文化或通俗文化。雅文化又叫在朝的文化,也叫阳春白雪。俗文化也叫在野的文化,或是下里巴人。,3、反文化与文化,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群体形成一种文化并且占据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同时还会存在一种与其完全相反甚至对立的文化,那么占统治地位的就是文化,

13、相反其对立的文化就是反文化。,(四)文化的等级序列,由小到大: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文化区1、文化特质是指一种具体的文化现象,是文化最小、是最基本的单位。,2、文化丛,文化丛是指一定文化特质的集合或组合。3、文化模式是指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个层面有机组合的文化结构。4、文化区是指具有某种共同文化体系的人群所占据的地区。,(五)文化的特征,1、地域性2、承袭性3、交融性,(六)文化的功能,1、满足需要的功能2、认知的功能3、规范的功能4、凝聚的功能,二、旅游文化的概念,(一)学术界的看法1、旅游文化涉及到对旅游活动的解释 刘振礼:旅游活动的基本层次是对陌生的自然

14、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游览观光,这种旅游活动是对人类最本能的好奇心理的满足。,1、旅游文化涉及到对旅游活动的解释,黄晶:旅游活动的社会化使旅游者与为旅游服务的有关行业之间的联系建立在全社会的基础上,旅游成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旅游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经济现象与经济关系。张辉:旅游经济是人们在空间移动中表现出的经济现象。,二、旅游文化的概念,2、旅游文化重要性的阐释 宋采义、程遂营:旅游文化就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者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章海荣:旅游活动是实际促成一种文化进入另一种文化环境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事实。,二、旅游文化的概念,3、张国洪认为:

15、旅游文化学是研究旅游及相关要素的文化属性、结构、功能及其变迁规律的学科。4、贾祥春认为: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二、旅游文化的概念,(二)本书的观点:旅游文化是包含了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中介在旅游过程中的一切有文化价值的观念、行为及其产物的总和。,(三)本人的看法,旅游文化是旅游方式、旅游过程及其结果的总和。1、主体包括旅游者、旅游服务者、旅游业经营者、旅游行政管理者、当地居民。2、旅游方式是旅游文化的核心:旅游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方式等。3、过程是旅游文化的动态表现:旅游者的旅游过程、旅游经营过程与

16、管理过程、旅游服务过程。4、结果包括:关系、影响、创造物等。,三、旅游文化的结构与分类,(一)文化结构论按照文化的结构,将旅游文化分为三个部分:旅游物质文化,旅游制度、行为文化,旅游精神文化旅游物质文化指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者视觉可以辨识的占据一定空间、有一定形态的文化物质实体。,旅游制度、行为文化指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规范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旅游精神文化,也叫旅游观念文化或旅游心态文化,指引导、影响人们旅游实践的直接或间接的在旅游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价值观、审美情趣以及思维方式等。,(二)主体结构论,按照现代旅游商品交换的特性划分为:旅游消费文化和旅游经营文化旅游消费文化,是以旅游者为

17、主体的文化旅游经营文化是旅游经营者所反映和创造的文化。用图表示如下:,主体结构论如图:,旅游消费文化,旅游消费行为文化,旅游审美文化,旅游经营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品经营文化,旅游企业经营文化,旅游目的地经营文化,(三)三要素结构论,按照旅游的三要素来划分: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文化旅游主体文化,旅游者是旅游的主体,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中具有核心地位。旅游客体文化,也称之为旅游景观文化,是作为旅游对象的文化事物与现象。旅游介体文化,在旅游活动中联系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起到中介体作用的文化。结构如图,(四)四分法,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和旅游环境文化旅游环境文化,是指旅游出发地和目

18、的地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以及出发地和目的地两者之间相互交流和彼此影响所产生的复杂的文化联系和状态,它包括旅游出发地社会环境对旅游者的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旅游目的地社会环境对旅游者的影响;旅游出发地社会环境文化与目的地社会环境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五)交流论,按照文化交流环节来划分:旅游主体的文化身份、区域的文化生态系统和旅游的跨文化交流旅游文化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形式,是以旅游主体为中心,以区域文化生态为对象,以跨文化交流为媒介,在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中迸发出来的,形式复杂多样的各种文化行为表征的总和。,旅游文化的结构:对象性分类,(六)按旅游活动的对象划分 1、旅游主体文化:

19、在旅游行为发生的全过程中,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两方面的文化观念、文化行为的总和。2、旅游客体文化:对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表现、内涵与环境的解读与塑造过程的总和。3、旅游中介文化:旅游经营者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及销售过程中,对旅游产品的解读、营销及实现产品价值的文化行为。,三、旅游文化的结构:过程论分类,(七)按旅游活动的过程划分 1、旅游时空文化:是以地理空间为基础,研究不同的旅游文化资源,包括城镇、建筑、宗教、民族、文学艺术、餐饮等在地理空间和时间中的分布情况及其景观。2、旅游行为文化:研究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的文化动机和文化行为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内涵,包括旅游者的审美、刺激、学习、怀旧、占有、体验等

20、文化动机及行为,以及旅游经营者对文化保护、品牌、商品、营销、形象塑造的动机及行为。,(七)按旅游活动的过程划分,3、旅游环境文化:研究在不同的旅游环境中,包括城镇、民俗、宗教、艺术、景观、历史、民族等环境中的旅游文化展示、交流与冲突。4、旅游产品文化:包括旅游文化产品的创造与营销,其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也包括旅游文化产品的价值与收益,以及影响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和营销的旅游文化资源的产权定位、结构及管理等问题。,(七)按旅游活动的过程划分,5、旅游休闲文化:研究休闲动机、休闲过程,休闲角色变化以及休闲旅游要素构成,以及休闲旅游开发领域中的文化内涵及文化价值。6、旅游形象文化:研究旅游品牌的战略、开

21、发,旅游品牌的价值取向,旅游品牌的推广与传播,以及旅游形象的内涵与价值。7、旅游资源保护文化:包括对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定位、保护以及其冲突与平衡。,四、旅游文化的特征、功能、价值,(一)旅游文化的特征,旅游文化的特征,1、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2、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统一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统一4、显性与隐性的统一5、多样性与单一性的统一6、群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延续性多样性地域性民族性实用性,(二)旅游文化的功能,1、保存功能2、认知功能3、教化功能4、启智功能5、愉悦功能,6、凝聚功能7、交流功能8、经济功能9、审美功能10、规范功能,(三)旅游文化的价值,1、通过文化形象及内涵

22、的解读,实现旅游中的跨文化的赏析与交流 2、通过文化内涵的解读与扩展,实现旅游资源的提升 3、通过文化的研究,解读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的行为规律 4、通过文化的研究,对旅游品牌进行定位与开发,五、旅游文化学研究的发展,(一)国外旅游文化学的发展1、19世纪末拉开了旅游学研究的序幕 1899年,意大利,波秋奥的关于意大利外国旅游者的流动及其花费2、20世纪50年代开始,旅游学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构建了旅游学理论的基本框架3、20世纪70年代,旅游文化领域的各学科得到迅速发展,(一)国外旅游文化学的发展,4、20世纪90年代,国外旅游研究多趋于旅游应用性研究,旅游学基础理论、学科性质、方法论研究成

23、果不多。(1)国外旅游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旅游者、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旅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旅游学的研究在国外许多大学中兴起。,(一)国外旅游文化学的发展,5、美国的主要大学旅游研究中,对旅游文化的研究成为重点。(1)普林斯顿大学。(2)哈佛大学(3)耶鲁大学(4)麻省理工学院(5)斯坦福大学,5、美国的主要大学旅游研究中,对旅游文化的研究成为重点。,(6)宾州大学(7)达特茅斯学院(8)哥伦比亚大学(9)康奈尔大学(10)芝加哥大学,(一)国外旅游文化学的发展,6、日本的大学中对旅游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理学和管理学方面。7、澳大利亚的学术界和教育界,旅游学也是一

24、门新学科。,(二)中国旅游文化学的兴起,1、关于旅游文化的概念(1)20世纪80年代的旅游文化研究认为,旅游文化的概念应包括文化和精神两大范畴。旅游文化应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三个方面构成。(2)20世纪90年代对旅游文化概念的研究,扩展到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哲学、旅游美学等方面。,2、旅游研究领域的扩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文化的研究领域,从探讨概念与研究范围,逐渐向更为广泛的领域扩展。(1)进入90年代以来,旅游文化研究也开始出现重视区域特色的研究趋势,对城市旅游、古都旅游、区域旅游均有开展同。(2)旅游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关系也开始进入视野。,2、旅游研究领域的扩展,(3

25、)90年代以来,旅游形象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对旅游形象设计的概念、内涵和营销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实证研究。(4)城市旅游文化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6)旅游文化产品的设计、营销,(二)中国旅游文化学的兴起,中外对旅游文化传统的研究,主要有:一是宏观研究,如喻学才对儒家的旅游理论与思想对古代旅游影响、儒家的尚古意识对中国旅游文化特色的影响、儒家的“与民偕乐”观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影响等问题,认为孔子旅游活动开了中国文化旅游与政治旅游的先河。,(二)中国旅游文化学的兴起,二是微观研究,诸如对旅游茶文化、旅游竹文化、旅游酒文化等方面的专题性的文化信息。以及对历史上的著名旅行家如玄、苏轼、徐霞客等

26、人的研究,对古代士大夫群体旅游行为的研究,也逐渐成为旅游文化研究的对象。三是随着旅游学研究的发展,中国旅游研究的论文数量也开始不断增加,但与国际旅游学的研究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1、初创阶段,2、发展阶段,3、提升阶段,我国旅游文化的研究历程,名称由来,概念的界定,定位研究,纵向研究,1、初创阶段(1980-1989年),概念与特征的分析不断深化,定位更加科学,应用研究初结硕果,2、发展阶段(1990-1999年),3、提升阶段,跨学科研究蔚然成风应用研究硕果累累研究方法不断创新,(三)当前旅游文化研究的侧重点,1、少数民族地区、中西部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旅游文化开发、流域文化2、乡镇旅游文

27、化、村寨旅游文3、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特色凝练4、旅游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营销5、旅游文化品牌、名牌、精品的打造6、旅游文化资料数据化处理、软件开发7、比较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一、研究对象,二、研究方法,三、研究意义,第五节 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旅游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研究旅游主体文化,研究旅游客体文化,研究旅游企业文化,研究旅游生态文化,一、研究对象,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法,系统分析法,二、研究方法,有助于人们认识旅游活动发展的机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加强学科建设,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发

28、展,有助于人们认识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三、研究意义,思考:旅游文化的定位?,提示:(一)旅游首先是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1、旅游是文明时代的产物2、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与演进3、旅游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自由的文化活动,旅游的定位,(二)旅游文化是旅游和旅游业的灵魂1、文化性是旅游主体活动的本质属性2、文化是旅游吸引力的源泉3、社会实践是自然美发生根本原因4、文化是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二、旅游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文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保持旅游地社会文化风貌的独特性,认识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和脆弱性,处理好古建筑群的保护与开发问题,从现代旅游商品交换特性的角度划分,旅游消费文化:旅游消费行为文化 旅游审美文化,旅游经营文化:旅游产品经营文化 旅游企业经营文化 旅游目的地经营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