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37604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8.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自然地理区行政区与政策区辽宁(15万km2)吉林(18万km2)黑龙江(46万km2)经济区:东北三省加内蒙古东部4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东北地区范围,一、东北经济区,东北地区的土地面积约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1%,其中东北三省的土地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3%、占东北的63.3%,而东“三市一盟”土地面积为46.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4.8%、占东北的36.7%;全国2003年年末总人口为129227万人,东北地区总人口为11926.7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2%,其中东北三省共有10728.7万人,占

2、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8.3%、占东北的90.0%,,2003年,东北地区GDP完成13734.47亿元,占全国的11.8%,其中东北三省GDP完成12957.3亿元,占全国的11.1%、占东北的94.3%,,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三省被称为“新中国工业摇篮”,生产着全国25的原油,14的汽车产量、13的造船产值、18的钢铁供给,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在为中国工业化进程提供动力的时候,东北三省产生了大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大气和水也遭到了严重污染。为了推动老工业基地走上一条绿色的复兴之路,东北三省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基地建设,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冶金工业基地,中国的重

3、工业基地,第九章东北区,东北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前期以钢铁、机械为重点,后期以石油开采加工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体的重型工业结构。,钢铁工业是东北区工业的基础,以鞍(山)钢、本(溪)钢为主,建起了包括大连钢厂、抚顺钢厂、北满钢厂,以及通化、齐齐哈尔、凌源等钢铁厂在内全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经济发展。,以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为中心的机械工业基地,以沈阳、齐齐哈尔为主,形成机床、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生产基地。以长春、大连为中心形成运输机械制造中心,能够生产汽车、内燃机车、船舶、铁路客车、拖拉机、收割机等。以

4、哈尔滨为中心形成动力机械制造业基地,能够生产大、中型水电、火电发电机组及先进的输变电设备。,第九章东北区,煤是本区主要常规能源。全区煤炭储量约723104 t,煤集中分布在本区东部和西部。石油储量和产量长期约占全国的12左右,是我国最大的储油和产油区。其中80的储量集中分布在大庆。,基于石油与煤炭的能源生产基地,二、东北老工业基地危机,1.资源型城市危机:资源枯竭与经济转型东北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基地和重工业基地中国共有资源型城市座,总人口154亿人,其中市区非农业人口3400万人,职工1250万人。东北地区有座。东北部分重点地区的矿产资源(如煤矿、森林),已经完全枯竭或濒临枯竭,面临着必须全面转

5、产的局面。部分地区矿产资源的开采成本也大幅度上升,失去了原有的经济优势。,案例:以黑龙江省为例,黑龙江省有四大煤城、两大林城、一大油城,而省内几大自然资源优势正在迅速弱化乃至消失。大庆油田的可采储量只剩下,到年产量只能维持到万吨左右,开采成本将在目前已经很高的基础上大大提高;省内四大煤炭生产基地: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已经面临煤炭资源枯竭或大量“关井”的局面;我国最大的森林工业基地伊春,个林业局中已经有个无木可采,可采木材不足万立方米,历史包袱过重导致众多的社会问题(东北现象)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产业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比重大。产业结构呈现刚性化对东北城市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抑制作

6、用。到20世纪70年代末,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明显减缓。,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原有的支柱产业大都由创新阶段进入衰退阶段。产业结构陷入结构性危机城市国有企业效益下降,企业改革步履艰难,出现大量的下岗工人,形成所谓“东北现象”。计划经济体制的遗产,“新东北现象”东北地区工业结构重工业畸重,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工农业经济关联度差。加上近年来,粮食生产出现结构性过剩导致粮价下跌,农民卖粮难,农村经济收入滞缓,出现所谓“新东北现象”。,阜新一煤矿空空荡荡的煤车(摄于2005年2月)。,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资源性城市需经济转型阜新、辽源、大庆、伊春等一批传统资源型城市开始挖掘自身优势培育替代产业。“非

7、资源”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推动东北经济振兴的强劲“动力源”。城市性质开始由原来的工矿业城市向综合性工业城市、旅游城市、山水园林城市转变东北中心工业城市加大“退二进三”的力度。如大连、沈阳、哈尔滨、长春等中心城市逐步退出二产转向三产;同时,大力开拓研发、金融、贸易中心与交通枢纽的功能;像抚顺、阜新、鸡西、吉林市等单一资源性城市应多样化发展,改变“靠资源吃饭”的局面。对于鞍山、本溪、齐齐哈尔等城市,宜发展商贸、金融、信息网络、文教娱乐、房地产开发等服务业。,中央政府政策支持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要点。要点提出,抓紧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有关政策措施率先在辽宁

8、省阜新市、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等资源型城市试行。选择黑龙江省大庆市、伊春市分别作为石油、森工类型的资源型城市扩大试点,将吉林省辽源市列入煤炭类型的资源型城市试点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东北引资的5项具体内容。这5项内容包括国企并购、产业升级、领域开放、税收政策和投资便利等。中国政府希望通过优惠政策来吸引更多的外商到东北比投资,以进步扩大东北的开放程度。,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1)东北地区工业基础好,具有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条件。装备工业是国家的工业化的基础,从国家经济安全出发,必须重振我国的装备工业。东北是国家装备工业的基地,产业基础好、人力资源丰富。从吉

9、林省工业看,具有发展汽车产业、食品工业、医药产业、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2)东北的生物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大宗农畜产品加工业的优势。吉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全国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吉林省生物资源禀赋占全国第二位,土地资源禀赋占全国第四位,人均占有粮食和肉类居全国首位,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巨大的产出能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既有比较优势,又符合东北地区劳动力的技能状况。,(3)矿产资源相对丰富。东北地区的石油储量占45%,原煤储量占10%,金矿、钼矿、镍矿和铝土矿都居全国前列;抚顺、阜新、大庆等是我国能源、矿产的重要基地。,(1)产业规划,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具有国际竞争力

10、的重型机械和大型成套装备制造业基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机床及工具研发和生产基地,国家发电和输变电设备研发与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及出口基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制造基地,国家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基地。,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重点建设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大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培育发展生物产业,重点建设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精细化工材料、粉末金属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纳米级金属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技术及产品;促进航空产业发展,提升飞机和发动机核心部件的设计与制造能力;扶持发展新兴海洋产业。,优化发展能源工业

11、加强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建设国家能源保障基地。有序开发煤炭资源,建设呼伦贝尔、霍平白、胜利等大型煤电化基地、黑龙江东部煤炭基地及辽宁铁法等矿区。稳定原油生产能力,扩大天然气生产规模,加大对海拉尔盆地、二连浩特盆地和近海石油勘探力度,综合开发吉林油页岩资源,建设俄罗斯边境至我国东北的原油管道,启动东北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优化电源点和电网建设。积极扶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2)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松嫩、松辽平原专用玉米生产优势区、高产高油高蛋白大豆优势区和三江平原水稻优势区。推进精品畜牧业发展及基地建设。建设以中部平原为重点的肉蛋奶生产与加工精品畜牧带,以西

12、部农牧交错带为依托的牛羊育肥基地,以滨洲沿线松嫩草原和蒙东草甸草原、优质人工草地和优质饲料基地为依托的大型现代化奶牛饲养和牛羊繁育区。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大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力度,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一批高标准的国家和省级绿色农业基地与农产品出口基地。,(3)区域空间规划,优先发展哈大经济带。建设以大连经济区、辽中经济区、长吉经济区和哈大齐工业走廊为核心区域的哈大经济带。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集群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产业带。努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以大连为龙头,以长兴岛、营口沿海、锦州湾、丹东和花园口五点一线为重点,优化港口布局,大力发展临港产业、高技

13、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逐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聚带。,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大齐工业走廊位于由哈尔滨经大庆到齐齐哈尔的160公里交通沿线上,总规模830多平方公里,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市为中心,沿滨洲铁路,哈大、大齐等高速公路形成的一条点面结合的狭长工业带。哈大齐工业走廊利用这一地区重度盐碱地、河滩地以及其它未利用土地进行改造和开发。建成后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将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以黑龙江省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以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为补充的新型工业经济园区。规划中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将分三步:今明两年准备开发100至150平方公里,启动招商 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中

14、期目标是从2008年到2010年,计划建设用地255平方公里。到2020年,完成83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吸引石化、能源、汽车、电子、医药、食品等工业企业入驻工业走廊。,哈大经济带,“哈大经济带”以哈大高速公路和电气化铁路为主轴线,纵贯大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四个特大城市并连结沿线一批大城市。它是以汽车、机械装备、石油化工和冶金工业为主体,重化工高度聚集地带,是全国最大的重化工产业带,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缩影。,经过余年建设和发展,哈大经济带国内生产总值占东北三省国内生产总值高达以上。哈大经济带的重要工业品产量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原油和成品油及石化产品乙烯分别占全国、和,生铁、钢及钢材产量分

15、别占全国、和,汽车产量占全国,大型机床占全国。“哈大经济带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点,”辽宁省政府参事冯贵盛说,“其未来发展不仅对东北经济区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全国的影响也不能低估,中国需要哈大经济带,需要大东北。”,沈大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是指以大连为龙头,沈阳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营口、辽阳、铁岭等9个城市。其综合经济实力雄厚,土地面积占全省626,人口占704,地区生产总值占96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6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81,城市化水平较高。区域内有2个副省级城市、7个地级市、12个县级市。,辽宁沿海经济带,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毗邻渤海、黄海,包

16、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的行政区域,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20公里,海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常住人口约18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69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8605元。空间布局“一核、一轴、两翼”进一步提升大连核心地位,强化大连营口盘锦主轴,壮大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和黄海翼(大连丹东黄海沿岸及主要岛屿),强化核心、主轴、两翼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一核、一轴、两翼”的总体布局框架。,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含盘锦船舶工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含锦州西海工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辽宁丹东产业园

17、区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辽宁沿海经济带“五点一线”规划,“一线”:辽宁沿海地带由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市所辖的21个市区和12个沿海县市组成,长约1400公里,宽约30-50公里,土地面积占全省的1/4,人口占1/3,地区生产总值占近1/2,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外贸出口总额分别占东北地区的20%、55.7%。这“沿海地带”就是“一线”。“五点”:指包括在这其中的5个重点发展区域,即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和盘锦船舶工业区)、辽西锦州湾经济区(锦州西海工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定位,立足

18、辽宁,依托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把沿海经济带发展成为特色突出、竞争力强、国内一流的临港产业聚集带,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区、投资兴业的首选区、和谐宜居的新城区,成为东北振兴的经济发展主轴线和新的经济增长带。,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以“五点一线”为重点,形成最具发展潜力的黄金经济带。集中力量建设好大连长兴岛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经济区、丹东产业区和大连花园口经济区五个重点发展区域和新增18个政策支持区域,规划总面积1284.01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723.27平方公里,实现率先突破,成为主导产业明确、特色优势明

19、显的临海临港产业集聚区。以1443公里滨海公路为连接纽带,依沿海城镇和各类开发区,构筑以点连线、以线促带、以带兴面互为支撑和全面发展的空间格局。,以大窑湾保税港区为核心,建成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构建以大窑湾保税港区为龙头的东北保税物流网络,创新保税港区发展模式,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港,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区。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形成以大连港为中心,营口、丹东、锦州、葫芦岛、盘锦等港口为两翼,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现代化港口集群,把大连港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性枢纽港。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结算中心和航运服务中心,成为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龙头和引擎。,以先进装备制造业

20、为骨干,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临海临港产业集群。依托东北地区雄厚的工业基础,发挥临海临港优势,建设大连两区一带世界级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制造基地,建设千万吨级炼油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和千万吨级精品钢材产业基地,做强大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骨干,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重要支撑的临海临港产业聚集带,使沿海经济带成为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重要载体。,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形成沿海城镇带。坚持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同时规划,生态环境建设与城镇发展同步推进,面向沿海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建设以大连都市区为龙头

21、、以营盘都市区为支撑、锦葫都市区、丹东都市区为两翼,以重点城镇为支点的沿海城镇带。增强沿海地区水、电等要素支撑保障能力,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打造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沿海宜居地带。,以沈阳经济区为枢纽,形成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加快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建设,推进沈抚同城化、沈本一体化,加强沈西工业走廊世界级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增强沈阳经济区对沿海经济带的支撑力。重点建设哈大铁路客运专线、东北东部铁路通道、锦州至蒙东地区铁路,形成贯通沿海与腹地的东、中、西三大交通通道,使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哈大经济带两大发展轴线联结更加紧密,形成沿海与腹地优势互补、有效衔接、互为支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22、,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形成生态文明的经济带。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好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和具有特色地质地貌的海洋岸线岸段。严格实行环境准入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避免结构性污染和污染转移。加强辽河口、大连湾、锦州湾等近岸重点海域污染防治。全面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做好滨海公路城市段绿化,使沿海经济带成为集约用地和环境保护的示范区。,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建设临海物流体系,辽宁省“十一五”规划明确了集装箱码头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加快以大连为中心的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建设,加快大连长山岛、营口沿海工业基地、辽西锦州湾、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和丹东产业园区“五点一线”大开发步伐,大力发

23、展临港工业,使之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这些都有利于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海岸线长近3000公里,由于辽宁的三个主要港口地理位置接近,业务相近,因此在一段时间里曾出现过激烈的同业竞争。为了避免再度出现这种现象,辽宁省已经开始对营口港、大连港、锦州港进行业务规划和整合。并提出了全面整合港口资源的要求,而且对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港口群中大连、营口、丹东、锦州、葫芦岛各港进行了功能分区,明确了干线和支线的关系,以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到2010年,沿海港口新建泊位约160个,新增集装箱泊位27个;港口总吞吐量超过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400万标箱。,

24、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装备制造业升级,辽宁的沿海地区的几大城市各有特色,各“点”将依托自己母城的产业特色来构建新的产业结构。丹东将发展精密装备制造业,营口着力构筑重型装备和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及部件等产业集群。长兴岛和大连的产业优势在于造船和物流,营口的产业优势在于钢铁业和重型装备锦州的优势则在于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石化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从2006到202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将打造以装备制造业、石化产业、冶金产业、船舶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布局,形成资源配置合理、交通发达、功能完备的发展区域。,吉林省地图,中国地图再现祖国母亲形象,凇凝雪柳吐奇花东北雾凇赏析,东北图们江口卫星

25、图,东北亚区域合作,东北亚金三角,哈尔滨与东北亚经济圈之间关系,东北亚区域合作,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中东部、蒙古、俄罗斯远东、朝鲜、韩国和日本。图们江下游的珲春市防川村正处于东北亚地区的辐轴中心。合作基础1)目前东北亚地区已经有了良好的双边合作基础。中国与俄罗斯、朝鲜、蒙古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中国与日本、韩国有非常密切的经济关系;俄罗斯与日本、韩国也有着比较正常的各方面交往;朝韩关系、朝日关系也正在改善。其它的双边关系虽然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不平衡,但总体上还是向前发展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国家都签署了许多支持双边交往法律性文件,如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俄朝睦邻友

26、好合作条约、俄韩基本条约等等。,2)东北亚中日韩3国同属汉字、儒教文化圈,具有文化方面的近似性,同时,3国间也具备了互补的经济形式。中国具备广泛的市场及发展可能,韩国具备中国所必需的开发经验和技术,日本具备雄厚的资金。虽然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仍存在很多难题,但东北亚合作体制必然会实现。因为这一地区一体化的效果将会强于任何区域的联合。另外,这一地区不仅是世界上最活跃、最具潜力的全球最大市场,而且还有很大的经济高速发展的空间。3)有国际社会的热心促进和推动。图门江三角地区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陆路中朝俄三国相通,水路中朝俄韩日五国相通,所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1991年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倡导并提供300亿美元的贷款进行为期25年的整体开发。除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之外,以促进东北亚经济发展为目标开展活动并且影响比较大的组织还有东北亚经济论坛、东北亚经济会议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