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概述简化.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51584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6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概述简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可持续发展概述简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可持续发展概述简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可持续发展概述简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可持续发展概述简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持续发展概述简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概述简化.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概述,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历程 启蒙与探索 碰撞与争鸣 全球的觉醒 全球的共识 可持续发展从理论走向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不同认识 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人类探索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它不仅涉及到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它经历了启蒙、争论到形成共识的过程。20世纪5060年代,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对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作为人类生存危机和发

2、展危机的先觉者,他们写下充满忧患意识的“绿色经典”,向人类发出了警告和劝诫。遗憾的是,当时的人们盲目沉迷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之中,对这些明智的劝告无动于衷。,第一节 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历程,20世纪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以异常鲜明的论点把全球问题摆在世人面前,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此后,一大批关心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学者就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并提出了解决全球问题的种种方案。探索者的呐喊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大辩论,终于使人类从困惑中觉醒。到20世纪80年代,人类终于就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达成共识。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人类制定和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的行

3、动纲领,由此开辟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可持续发展时代。,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20世纪中叶,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加重,特别是西方国家公害事件的不断发生,环境问题开始频频困扰着人类。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尔逊(RCarson)在潜心研究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种种危害之后,于1962年,发表了环境保护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作者通过对污染物富集、迁移、转化的描写,阐明了人类同大气、海洋、河流、土壤、动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初步揭示了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一、启蒙与探索,寂静的春天 1958年1月,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尔逊收到了一封来自马萨诸塞州杜可波斯里镇的朋友奥尔加

4、哈金丝的信,信中说她生活的小村镇已变得毫无生气,她在家居后院所饲养的野鸟都死了,1957年飞机曾在那儿喷过杀虫剂消灭蚊虫。卡尔逊正在准备写一本有关人类生态环境的书。于是,她开始收集杀虫剂危害环境的证据。起初,卡尔逊只打算用一年时间写一本小册子,但随着资料的增加,她意识到问题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为使论述确凿,她阅读了数千篇研究报告和文章,寻找有关领域权威的科学家,并与他们进行探讨。在写作过程中,她渐渐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她的一个朋友告诉她说,写这本书会得罪许多方面。但是,卡尔逊决意把这本书写下去。,1962年,寂静的春天出版。该书出版后,卡尔逊不得不与势力强大、获利颇丰的既得利益集团进行斗争。她

5、受到的诋毁和攻击,丝毫不亚于当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时所受到的攻击。两年的争论和指责,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压力网,使她心力交瘁,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但是,卡尔逊仍然以一个科学家的良知捍卫真理。1964年,卡尔逊因乳腺癌去世。卡尔逊书中的观点,引起了一场大规模的争论。寂静的春天向公众陈述化学品的危害,而大多数化学公司是以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利益,这引起工业巨头们的反感,他们企图禁止寂静的春天的发行,一些有工业后台的专家指责卡尔逊是歇斯底里病人与极端主义分子。反对她的力量不仅来自生产农药的化学工业集团,也来自使用农药的农业部门,甚至连德高望重的美国医学协会也站在化学工业集团一边。,然而,真理的声音终究是不可

6、能被窒息的。卡尔逊的观点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支持。最后,美国政府也卷入这场争论。1963年,肯尼迪总统在国会上讨论了这本书,并指定一个专门调查小组调查书中结论。这个专门调查小组证实卡尔逊对杀虫剂潜在危险的警告是正确的。卡尔逊掀起了一场新运动。美国第一个民间环境组织应运而生,美国环境保护署也在此背景下成立。由于寂静的春天的影响,仅至1962年底,已有40多个提案在美国各州通过立法以限制杀虫剂的使用。曾获诺贝尔奖的DDT和其他几种剧毒杀虫剂终于被从生产与使用的名单中彻底清除。,她指出:现在,人类正站在两条道路的交叉口上。这两条道路完全不一样。长期以来,人类一直行驶在“控制自然”的道路上。人类

7、在“控制自然”的道路上高速行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这条道路使人容易错认为是一条舒适的、平坦的超级公路。在它的前面,等待着人类的将是灾难。而另一条道路“自然控制”是一条“很少有人走过的”叉路,为我们提供了最后惟一的机会让我们保住我们的地球。,增长的极限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1968年,来自世界各国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家和经济学家等学者聚会罗马,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Thc Club of Rome)。它的工作目标是,关注、探讨与研究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使国际社会对人类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在现有全部知识的基础上采取主动扭转不利局面的新态度、新

8、政策和新制度。,二、碰撞与争鸣,于1972年,提出了俱乐部成立后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报告深刻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基本联系。报告认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5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全球的增长将会因为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于下世纪某个时段内达到极限。就是说地球的支撑力将会达到极限,经济增长将发生不可控制的衰退。因此,要避免因超越地球资源极限而导致世界崩溃的最好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增长的极限 虽然卡尔逊向人类发出了警告,但是当时的人们并未对此给予应有的重视。直到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它的第一个报告增长的

9、极限之后,人们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针对增长的极限所提出的观点,许多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就有关问题展开争鸣。论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增长的极限所用模型的缺陷 关于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关于“零增长”模式,它所阐述的“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为孕育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提供了土壤。,三、全球的觉醒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行动计划只有一个地球 关于机构和资金安排的决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正式挑战,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来自世界1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讨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这是人类第一次将环境问题纳

10、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的事务议程。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宣布了3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它向全球呼吁:现在已经到达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也是人类的紧迫目标。各国政府和人民必须为着全体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而作出共同的努力。,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公害事件,但国际社会尚处于被动应付的阶段。事件发生后,许多群众走上街头,声讨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和不重视保护环境的政府。正是在公众的强大压力下,

11、政府部门才开始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国际社会对于环境污染及其危害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阶段,公众和国际社会的注意力还仅仅局限于环境污染上,即就污染问题谈污染问题,尚未意识到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环境保护运动进入了自觉的阶段,人们自觉地投身于环境保护运动的行列。人们的视野已开始超越地区和国家、民族的地理界限,开始从全球的角度思考环境污染问题。,与此同时,世界相继爆发了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经济危机。人类面临这些困境和危机,陷入深刻的反思。国际社会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探讨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结果人类发现,环境问题其实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

12、等因素息息相关,必须从整个生态系统和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思考人类面临的困境和难题。在国际社会和广大公众自发参与、自觉反思的情形下,人类终于认识到: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必须寻找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1972年6月516日,世界上11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名代表云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会议宗旨是“取得共同的看法和制定共同的原则以鼓舞世界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经过认真地研究和探讨,最后庄严地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环境行动计划。会议还通过了由152位科学家参与撰写的只有一个地球的重要报告,向全世界发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响亮呼声。这振聋发聩的呼声强烈地震撼

13、了世界各国的舆论界,赢得了全世界关心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有识之士的强烈共鸣。会议的另一项重要成果是通过了关于机构和资金安排的决议,决定建立联合国系统第一个专门致力于国际环境事务的机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这次会议,人类在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上达成共识,并开始采取联合行动,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从可持续发展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是人类迈向可持续发展时代的第一个里程碑。人将其与在西方产生过很大影响的圣经作比,将其称为“人类社会的福音书”。人类环境宣言由人类对生态环境的7项原则、26条信念组成。人类环境计划由109项具体建议组成,涉及环境评价、环境管理

14、和支持措施等3个方面的内容,对各国环境合作作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规定,深化了人类环境宣言的精神。只有一个地球全称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它是科学家们为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准备的非官方报告。,第一次环境国际会议的意义,作为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的意义在于唤起了各国政府共同对环境问题,特别是对环境污染的觉醒和关注。尽管大会对整个环境问题认识比较粗浅对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尚未确定,尤其是没能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责任,但是,它正式吹响了人类共同向环境问题挑战的进军号。各国政府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向前迈进了一

15、步。,我们共同的未来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1983年3月联合国成立了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任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I),经过3年多的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该委员会于1987年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共同的本来分为“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和“共同的努力”3大部分。报告将注意力集中于人口、粮食、物种和遗传资源、能源、工业和人类居住等方面。在系统探讨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之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四、全球的共识,该报告于1987年4月出版后,立即引起世界范围的巨大反响。我们共同的未来因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被看做是人类走向可

16、持续发展时代的第二个里程碑。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发表为标志,人类迈入一个由可持续发展观念支配的崭新时代。整个报告共分三篇,即“共同的关切”、“共同的挑战”和“共同的努力”。它以一种全新的视野,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新模式。贯穿在其中的核心理念有两个: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从当代到后代。,报告深刻指出,在过去,我们关心的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而现在,我们正迫切地感到生态的压力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不是一条仅能在若干年内、在若干地方支持人类进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能支持全球人类进步的道路。这实际上就是卡尔

17、逊在寂静的春天没能提供答案的、所谓的“另外的道路”,即“可持续发展道路”。布伦特兰夫人鲜明、创新的科学观点,把人们从单纯考虑环境保护引导到把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切实结合起来,实现了人类有关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五、可持续发展:从理论走向实践,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性多样性公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从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到1992年的20年间,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已由单纯注重环境问题逐步转移到环境与发展两者的关系上来,而这一主题必须由国际社会广泛参与。在这一背景

18、下,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共有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和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讲话。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又名地球宪章)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前者是开展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框架性文件,是为了保护地球永恒的活力和整体性,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的“关于国家和公众行为基本准则”的宣言。它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27条基本原则;后者则是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它旨在建立21世纪世界各国在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的行动规则,为保障人类共同的未来提供一个全球性措施的战略框架

19、。此外,各国政府代表还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文件及有关国际公约。可持续发展得到世界最广泛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意义,以这次大会为标志,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大会为人类高举可持续发展旗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出了总动员,使人类迈出了跨向新的文明时代的关键性一步,为人类的环境与发展矗立了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一、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不同认识,1.强调可持续发展自然属性的概念 持续性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用于说明生态的持续性问题。生态学家们主要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把可持续发展视为“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1991年11月,在国

20、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的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的能力。”该定义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属性,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有的学者从整个人类生存生活的生物圈的概念出发,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属性,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整体生存生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2.强调可持续发展社会属性的概念 1991年,在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NCN)、联合国环境开发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

21、F)共同发布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 For the Earth: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Living)中,提出了突出强调可持续发展社会属性的概念,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在该战略中,充分论证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社会的生活品质,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明确提出,虽然任何国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但是,只有在“发展”的内涵中包含有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获得必须资源的途径,并创造一个保证人人平等、自由、人权的环境,只有使我们的生活在所有

22、这些方面都得到改善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3.强调可持续发展经济属性的概念 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学者很多,表述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不管哪一种表述,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都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的发展;都强调经济发展不再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例如,爱德华(Edward B.Barbier)在他的著作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的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还有的学者进一步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

23、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等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4.强调可持续发展科技属性的概念 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支撑,正因为如此,一些学者又尝试着从技术选择的角度扩展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其中,有的学者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还有的学者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和技术系统”。这些学者有这样一点共识:污染并不是工业活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是技术差、效率低、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主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加强技术合作,

24、以缩小技术差距,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生产力,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建议在全球范围内开发更有效地使用矿物能源的技术,提供安全而又经济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以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并通过恰当的技术选择,停止某些化学品的生产与使用,以保护臭氧层,逐步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二、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 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87年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CED)我们共同的未来核心:“公平”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最简单、最明了、也为最多人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符合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致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在被称为“布伦特兰

25、夫人报告”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这一定义在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第15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中得到接受和认同。,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它是一种立足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其基本思想包括:(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而又广泛的内涵,这里的“发展”既不是单纯的经济持续发展或社会持续发展,也不是单纯的生态持续发展。这里的“可持续”指

26、的是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因此,应当以系统的观点,从“自然-社会-经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确定为:人类能动地调控“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利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一基本概念表明,完整意义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是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是一个涵盖内容极为广泛的概念。,1.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持续增长,因为经济增长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体现,它既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及其质量提供保障,也为可

27、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物力和财力。我们强调可持续发展,但不能以保护环境为由遏制经济增长。当然,经济持续增长不仅要重视数量的增长,更要追求质量的增长,这就客观地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以“提高效益、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为特征的集约型经济增长。同时,要相应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进行文明消费。,2.生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因为它要与有限的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正是这种发展的有限性,保证了生态的可持续性,也才使得持续的发展具有可能性。因此,生态的可持续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没有生态的可持续,就没有可持续发展;反过

28、来,通过可持续发展又能够实现生态的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在追求发展时,必须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内。,3.社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社会公平,没有社会公平,就没有社会的稳定。不同的国家或区域,因其发展水平不同,在不同时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可能不尽相同,但其本质应当是一致的,即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人平等、自由和免受暴力,保障人人有受教育权和发展权,保障人权的社会环境。,因此,可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作如下概括:(1

29、)发展的内涵极为广泛,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还包括保持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持续性与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唯有依靠科技进步去提高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发展才能是可持续的。(2)可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可再生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的永续性。因此,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维护地球的生命支持体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可持续发展就是谋求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3)可持续发展中的“发展”,是人类调控“自然-社会-经济”这一复合

30、系统的过程,该调控过程达到可持续发展状态的主要标志是:调控机制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发展不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的结果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创造人类美好的社会。(4)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其中,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因此,人类在发展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率,还要追求生态和谐与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可见,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关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战略。,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1.公平性原则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公平 可持续发展中蕴涵着一个全新的价值追求,即实现社会公平的发展。这种公平包含两方面的内

31、容,即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1)代内公平。简而言之,代内公平指发展要满足整代人的需求,而不是只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同代人要依照公正、合理的原则担负各自的责任。建立公平分配的格局,给当代人以公平的生存与发展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2)代际公平。可持续发展承认并遵守新的伦理准则,讲求代际公平,即当代人的发展与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由于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可持续发展要求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强调今天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应让后代人享有公平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权。这就是说,实施可持续发展在时间上要遵守理性分配原则,不能靠“

32、贴现”或“赤字”维持运行,代际之间应依照公正、合理的原则去使用和管理属于全人类的资源与环境。,2.持续性原则寻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尽管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是一个无限的过程,但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而进行的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却是有限度的,它要受到地球上客观存在着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制约。持续性原则强调的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人与自然之间实现和谐。这意味着人类的“发展”和“需求”要以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承受能力为限度。一旦这一基础遭到破坏,则人类的生存将受到威胁,发展更是无从谈起。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只能是

33、在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前提下的发展,是讲求生态持续、“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实现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1)人类必须慎重对待资源问题,冷静而科学地制定合理开发资源的战略,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不能超过其临界值。如果人类继续像以往那样无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限制,急功近利,盲目地认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在大自然面前为所欲为,忘乎所以,那就必然是竭泽而渔,不仅无法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而且终将把人类经济社会推上绝路。(2)要坚持生态原则,讲求生态效益,不能损害地球生命的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资源,要把发展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寻求发展,在发展的基

34、础上改善生态环境。鉴于现今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已对人类生存造成致命的威胁,人类应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只有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生态效益的发展,才能保证发展既带来当代人的利益增进,又不破坏后代人的生存条件,最终实现整个人类的全面发展与进步。,3.共同性原则树立一切为了人类共有家园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涵盖着可持续发展的普遍性和总体性特征。可持续发展以全人类的发展为前提,将之定位为全球性和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视为全球的联合行动,它关系到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进而关系到每一个国家、地区、每一个产业和企业,

35、关系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社会群体和家庭,关系到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因此,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发展目标。尽管世界各国因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可能会有各自不同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等方面有所区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也不可能是统一的,但人类所追求的大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即一切为了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得到了具体体现,该报告强调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计划经济国家,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必须根据可持续性原则加以确定。解释可以不一,但必然有一些共同特点,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上和实现可持

36、续发展大战略的共同认识出发。在可持续发展中包含这样的深层次内容: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发展的问题,任何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必须以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方针,实现某一国家或某一区域的发展。,五、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它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因此,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可持续发展是能动地调控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使人类在不超过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和提高生活质量。,(3)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对于发展中国家,只有消除了贫困,才能生长起保护环境和建设环境的能力。发展的内涵包括着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可持续发展可总结为三个特征: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思 考 题,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有哪些?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我们共同的未来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有何重要贡献?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内涵及基本特征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