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主义文学歌德.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52435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启蒙主义文学歌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启蒙主义文学歌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启蒙主义文学歌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启蒙主义文学歌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启蒙主义文学歌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启蒙主义文学歌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启蒙主义文学歌德.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歌德,歌德,歌德(17491832)不仅是迄今为止德国最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而且也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之一。同时,他还是画家、自然科学家、物理学家、美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并且他长年担任过魏玛宫廷剧院的经理。他多才多艺,是一位真正的天才。,(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歌德在法兰克福的故居,成为人们瞻仰的圣地,歌德与他的银杏树,歌德与席勒,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

2、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恩格斯,他的气质,他的精力,他的全部精神意向都把他推向实际生活,而他所接触的实际生活却是很可怜的。他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唯一的生活环境里。歌德总是面临着这种进退维谷的境地。(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256-257页),一、文学地位,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和戏剧家,被恩格斯誉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师之一,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齐名的“世界诗人”。,二、生平与创作道路(1749-1832),歌德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处于历史大变动的时代。他是这一时代的产儿

3、和见证1、早期生活:生于法兰克福中产阶级家庭;(莱比锡大学回家养病斯特拉斯堡大学),2、早期创作:狂飙突进时期(1771.81775.5)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抒情诗特征:反对古典主义,崇尚感情,要求自由和个性解放。,3、魏玛时期(177517941805)魏玛意大利魏玛魏玛古典主义:又称德国古典文学。是指18世纪末席勒与歌德在魏玛携手进行文学创作,使德国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诗剧浮士德第一部(1808出版),4、晚期创作(18051832)自传诗与真和意大利游记诗集西东合集 长篇小说亲和力和小说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 诗剧浮士德第二部(1832),主要创作,

4、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抒情诗和叙事谣曲迷娘、流浪人的夜歌 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17951829)诗剧浮士德(17491832),1774年第一版少年维特的烦恼,体裁:书信体小说主人公:维特绿蒂、阿尔伯特维特的烦恼:,1.爱情的烦恼2.事业的烦恼3.社交的烦恼,我早晨蓦然惊醒,禁不住泣下沾襟,白白度过一日的时光,不让我实现任何希望,连每种欢乐的预感也被顽固的批评损伤,而且用千百种丑恶的人生现实,阻碍我活泼心胸的创造兴致。,到了黑夜降临,我们不得不忧心忡忡地就寝;这时我还是不得安宁,常常被噩梦相侵。我内在的神明,能够深深地刺激我的方寸;那君临我一切力量

5、的神明,却不能将外界事物移动毫分。所以我觉得生存是种累赘,宁愿死而不愿生。,卷头诗维特与绿蒂,维特出版以后,一时间出现了一股“维特热”,不少青年因失恋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自杀。说明18世纪封建门阀观念、婚姻制度给人造成了很大危害,德国青年知识分子精神苦闷,找不到出路。歌德写作维特的起因是因为他的个人失恋的体验,歌德塑造维特,表达他的被压抑的情感和反抗的声音,但不希望读者也像维特那样自杀,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因此在小说的第二版歌德写下了维特与绿蒂的卷头诗:“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这本是人性中的至纯至洁,为什么却有惨祸飞进。可爱的读者呵,你哭我爱我,请从非毁之前救出自己的声名,做

6、个堂堂的人,不要步我后尘。”,中国“维特热”,1922年郭沫若首次将少年维特的烦恼翻译成中文,在小说的扉页附了歌德的这首短诗,一时间在中国也兴起了一股“维特热”,大家争相阅读这部小说。在中国翻译出版外国文学作品中,少年维特的烦恼的中译者和中译本最多,有20余种。最著名的译本有郭沫若1922年的译本和杨武能1981年的译本。,郭沫若译本,杨武能译本,三、长篇诗剧浮士德,1、浮士德的创作过程 第一部:1806年完成,1808年出版第二部:1831年完成,1832年出版,题材来源 民间传说情节浮士德创作历时60年,贯串歌德的整个创作活动。初稿叫原浮士德写于17731775年。17881790年,他把

7、原浮士德作删改,1790年秋以浮士德片断发表。17971806年,完成浮士德第一部。17971832年,诗人逝世前几个月最后完成浮士德的写作。故事由魔鬼靡非斯特与天帝、靡非斯特与浮士德两次赌赛和浮士德的五个经历组成。,2、情节和结构,天上序幕第一部,25场,不分幕第二部,25场,分为5幕,浮士德,一幕序曲两个赌赛终生追求 五场悲剧,书斋悲剧 爱情悲剧政治悲剧 艺术悲剧事业悲剧,Faust,博士导师学者书斋自然,学生瓦格纳食古不化,饮鸩自杀,知识悲剧阶段,Faust,基督复活了,走出书斋,城门外,欢乐的人群。,魔女之厨,药汤,返老还童。,爱念,行动,泰初有道,泰初有为,与靡非斯特订立赌约。,(1

8、)知识悲剧:批判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反映了陈腐的书本知识和丰富的自然人生之间的矛盾,宗法制小城镇,玛甘泪,哥哥与浮士德决斗而死,母亲误服过量安眠药而死,玛甘泪疯,溺婴,遭恶魔谴责,入狱,死刑,甘愿受死。,魔鬼的诱惑,利己主义情欲。,爱情悲剧阶段,(2)、爱情悲剧:它表明,低级的个人生活享受不是美,而是悲剧。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现世人生享受的幸福观与中世纪禁欲主义的对立,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追求以及对封建制度、宗教势力的批判。,Faust,紫禁城骑士和教士化装舞会,火灾,樵夫的话发行纸币,海伦,银幕爆炸,政治悲剧阶段,(3)、政治悲剧:批判了封建王朝的腐朽堕落,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妥协性和思想上

9、的软弱性,美的悲剧阶段,书斋,瓦格纳,“人造人”,何蒙古鲁士,游希腊,Faust,与海伦结婚欧福良,(拜伦)海伦消逝,衣服与面纱,美的悲剧阶段,(4)、美的追求(艺术的悲剧):古典美的追求不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渴求进步的人生理想,否定了用艺术美来改造时代的幻想。,Faust,事业悲剧阶段,海边封地,填海造陆,双目失明,掘墓。“生活,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5)、事业的悲剧:肯定了改造自然的意义,实质是欧洲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3、浮士德思想内容,浮士德以文艺复兴时期到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和欧洲的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努力追求的一生,概括了300年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

10、不满现实、极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理想社会的全部过程。,4、浮士德形象,浮士德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浮士德对人生真谛和崇高理想的无限追求是通过他的需要程度来表现的,反映了启蒙时期资产阶级的探索精神。,浮士德的经历与需要层次,第一阶段:书斋生活知识需要 浮士德追求的知识是中世纪的学问,他不满足,要走出书斋。第二阶段:爱情生活情欲需要 浮士德与玛甘泪恋爱失败,情欲不能开创个性解放的道路。第三阶段:宫廷生活社会活动需要 浮士德为宫廷服务,统治者只是把他当作开心取乐的魔术师,他放弃了宫廷生活。,第四阶段:艺术生活美的需要 浮士德发现了古典美,与古典

11、美的代表海伦结合。但海伦认为“幸福与美不能长久结合”,离开了浮士德。浮士德对美的追求破灭。第五阶段:劳动生活自我成就需要 浮士德围海造田,改造自然。创造性的劳动生活,使他感到欢乐和满足。,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需要是人的属性,也是人的本性。它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人的低一级需要满足后,就产生高一级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类需要层次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浮士德的需要结构图示,自我成就,美,社会活动,情欲,知识,(高)需要强度(低),浮士德追求的行为动机,从图中可以看出,浮士德的需要结构建立在满足理想、实现人的价值的基

12、础上。浮士德的价值就体现在这种不断肯定又不断否定的层次运动之中。贯穿各个层次的主导行为动机是浮士德探索人生真谛、实现理想、有所作为的创造心理。浮士德的典型意义:浮士德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巨人典型,他所体现的自强不息、永远探索、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在今天仍是应该肯定的。这是浮士德的需要结构给我们的启迪和人物的典型意义之所在。,浮士德的主题思想,作品通过浮士德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追求,探索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意义。,靡非斯特的否定精神,魔鬼靡非斯特是浮士德的对立人物,又是独特的社会势力的代表。靡非斯特的精神特征:否定精神。本质是“作恶”,具有“造善”的作用。他从作恶的动机出发,诱惑浮士德沉沦,实际上却推动浮士德向上。因此,他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从现实意义上讲,他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又一翼,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野心家、极端利己主义者某些特征。,5、浮士德的艺术特征,广泛运用了象征手法写实与幻想的结合运用了多样的诗体和不同的风格善于运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和揭示生活的真理。,矛盾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安排场景,人物:浮士德、糜非斯特浮士德糜非斯特 浮士德玛甘泪浮士德海伦 浮士德瓦格纳环境的对比:阴暗的毒气弥漫的书斋风光明媚的郊外艾奥尔巴赫地下酒室玛甘泪的闺房;圣洁清明的古希腊喧嚣混乱的宫廷。,浮士德书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