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变更遥感外业培训.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59281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6.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变更遥感外业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土地变更遥感外业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土地变更遥感外业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土地变更遥感外业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土地变更遥感外业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变更遥感外业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变更遥感外业培训.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省201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外业调查)培训教材,2011年11月,主要内容:一、总则 二、准备工作 三、土地分类 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 五、变更调查方法与要求 六、主要成果 七、成果检查 八、资料归档,一、总则,(一)目的 以2010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通过开展201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全面查清全省2011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全面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保持土地调查数据的现势性,扩大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应用范围,实现国土资源“以图管地”的精确调查与有效监管,满足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和“批、供、用、补、查”日常监管的需要,为国土资源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土地利用

2、状况等基础资料。,一、总则,(二)任务 1、遥感监测。调查核实遥感监测图斑的现状,填写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2、境界调查。调查乡镇级行政区域界线位置和走向的变化情况。3、权属和地类调查。调查各权属单位的权属性质及其界线的变化情况;调查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4、用地管理信息调查。结合本年度建设用地审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结构调整、国土综合整治以及执法监察等国土资源日常管理工作情况,收集掌握各类用地管理信息。,一、总则,(二)任务 5、基本农田调查。调查基本农田的调整和补划情况。6、数据库更新。按照年度土地利用变化状况,更新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7、数据汇总。逐级汇总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

3、数据。8、编写报告。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编写各级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一、总则,(三)主要工作步骤 1、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方案、落实经费、资料收集、人员培训、表格及仪器设备准备等。2、内业处理:省级利用上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和国家下发的2011年度遥感监测成果,制作变更调查工作底图;县级根据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资料,在变更调查工作底图基础上进行预判和处理。3、外业调查:包括对变化信息进行实地核实与补充调查,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和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记录相关土地利用属性。,一、总则,(三)主要工作步骤 4、数据库更新:依据外业调查核实确定的年度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进

4、行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基本农田数据层更新,更新省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提取土地变化信息“增量包”。5、成果检查及汇总:包括县级自查、市级复查、省级抽查和国家最终核查确认;各级数据汇总,分析报告编写并逐级上报成果。6、成果归档:包括对调查过程中形成的图、表等资料成果,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整理归档。,一、总则,(四)总体要求 1、基本调查单位:县级行政辖区。2、变更调查时段与时点:变更调查时段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变更调查时点为每年的12月31日。3、调查底图:2011年度1:1万比例尺遥感监测正射影像图。4、计量单位:长度、宽度单位采用米(m),精确到0.1米;面积计算单位采用平方米(m2

5、),精确到0.01平方米;面积统计汇总单位为公顷(ha),精确到0.01公顷。5、线划和注记:调查底图上,均用红色表示变更后的线划和注记。,二、准备工作,(一)制定方案,落实经费。(二)人员培训。统一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的方法、要求和程序等。(三)资料准备。包括:乡级界线资料、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垦、灾毁耕地、违法用地资料等,以及勘测定界图、建设施工图或设计图等。相关表格准备等。(四)设备准备。全站仪、钢(皮)尺、计算机及软件系统,以及交通工具准备等。(五)变更调查工作底图。根据国家下发遥感影像监测图情况,省级生产的遥感正射影像现状图分三种:一是

6、有新影像有监测图斑、二是有新影像无监测图斑、三是无新影像无监测图斑。,三、土地分类,土地变更调查采用的土地分类与“二调”时农村土地调查采用的土地分类一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以下两种分类:(一)可调整地类。指2011年度内因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变更为园地、林地、草地和坑塘水面,且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分为:可调整(果园、茶园、其他园地、有林地、其他林地、人工牧草地和坑塘水面)。调查时,在其原地类编码后,加注“K”表示,如:021K、022K、023K、042K、031K、033K、114K。,三、土地分类,(二)可视为补充耕地的园地。指2011年度内将闲置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整理成园地,并经

7、土地和农业部门共同认定能调整为耕地的,可以视为补充耕地的新增园地。包括:可视为补充耕地果园、可视为补充耕地茶园、可视为补充耕地其他园地。调查时,应在其园地的地类编码后,加“KB”表示,如:021KB、022KB、023KB。,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一)境界及权属界调查 1、省级行政区域界线的调整。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地方不得更改。2、县、市级界线调整 2011年度发生变化的和县和鸠江区、琅琊区和南谯区之间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已发生变化,调整后的辖区控制界线及面积等资料省厅已上报国土部批准。特别强调:由于原地级巢湖市撤销,涉及原县级行政界线变为市级界线的,界线等级在此次外业调查时予以转换即可,界线

8、位置暂不变更,待省民政部门勘测定界完成并报经省级以上政府批准后,再予以调整。,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一)境界及权属界调查 3、乡(镇)级行政界线调整 凡在2011年度乡(镇)级行政界线发生调整的,由县级负责外业调查,变更上图。(1)整乡镇合并引起界线变化的,图上:在原乡镇名和公共界线上打“”删除,或另用文字表明降为村界;并在新乡镇所在地位置上,标注新乡镇名;提交外业记录表,说明合并情况。(2)乡镇界线发生局部调整的,图上:在废除的原界线上打“”删除;调整界线按现状以二横二点的乡级界线表示;提交外业记录表,说明调整情况。,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一)境界及权属界调查 4、权属调查 权属界线

9、是指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以及国营农、林、牧、渔场等国有土地使用权界线。发生权属界线变化的双方(或三方)应依法重新签定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性质分为国有和集体。权属界线变更调查由县级负责变更上图。外业调查要求:权属界线发生变化的,将图上废除界线打“”删除,变化界线按现状以三横一点的权属界线重划,填写外业记录表。,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二)地类调查 1、新增线状地物调查 宽度15米的线状地物按图斑调查。淮河以北 2米,淮河以南 1米的线状地物按以下要求调查:(1)农村道路、沟渠、田坎等常用线状地物,图上:用单线符号表示,并打点标记宽度,属国有的线状地物,在宽度值后加注“G”。(路:虚线;沟

10、渠:单线加箭头;田坎:单线的单边上加三根紧凑短线)。土地整理项目,要划田坎,其他不划。(2)铁路、公路、河流、管道用地等较长的国有线状地物,图上用红实线表示,并打点注记宽度,标注地类编码和建设用地类型代号。如:102B,表示:本年批准本年建设的公路。,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二)地类调查 2、图斑变更调查 图斑是指被行政界线、权属界线或单线线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的封闭地块。(1)上图面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图上4.0mm(实地0.6亩),耕地、园地为图上6.0mm实地(0.9亩),其他地类为图上15.0mm(实地2.25亩)。(2)临时图斑号:以图幅为单位,按外业调查先后顺序,编写“临时图斑

11、号”,确保图、表和实地一一对应,不重不漏。,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二)地类调查 2、图斑变更调查(3)图上表示:用红色实线表示变更线划和注记,尽可能不压线,变更图斑内部多余线划和注记打“”删除,并注“A/B”(12/013);如变更图斑过大,可四周描红,内注“A/B”(13/203),内部多余线划和注记不用删除;A为“临时图斑号”,B为地类代码。如为国有,注“AG/B”(14G/204)。但铁路101、公路102、机场105、管道运输107,以及城市201和建制镇202,可不必注“G”。(4)图斑变更调查应逐一填写外业记录表,不重不漏。,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二)地类调查 3、可调整地

12、类调查(1)可调整地类及其范围界线的调查以实地现状为准。(2)可调整地类调查时,图上和表中都要在其地类编码后加注“K”表示,如:021K、022K、023K、042K、031K、033K、114K。(3)其他要求与图斑变更调查要求相同。,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二)地类调查 4、可视为补充耕地的园地调查(1)可视为补充耕地的园地调查时,图上及表中都要在其地类编码后加注“KB”如:021KB、022KB、023KB。(2)其地类、范围边界采取室内定位和外业确认相结合的方法认定。(3)其他要求与变更图斑调查要求相同。,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二)地类调查 5、新增耕地调查(1)只有通过省国土厅

13、验收或确认的新增耕地项目,才能作为新增耕地上图。(2)新增耕地来源类型分为:土地整理(ZL)、土地复垦(FK)、土地开发(KF)、其他原因(QT)。(3)新增耕地的地类和范围界线调查,利用验收和项目竣工图等资料室内判定类型和四至界线,结合外业调查确定。(4)新增耕地外业调查时,应在图上,将其来源代号加注在耕地地类编码后,如“013ZL”、“011QT”。(5)外业记录表中,必须注明来源代号外和注明验收确认的批准文号。,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二)地类调查 6、新增耕地田坎调查(1)只有通过土地整理方式新增的耕地,其耕地中的田坎需要逐条进行调查。以其他方式新增耕地中的田坎,外业不调查,田坎面积

14、由内业按田坎系数计算。(2)整理项目的田坎调查时,应将田坎调绘在调查底图上,并在底图上或外业调查表的“草图”中注记宽度。,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二)地类调查 7、其他(1)新增耕地的类型,按现状调查上图,新增耕地图斑属“梯田”的,在图斑内注记“T”,并在外业调查表的相应栏目填写。(2)新增耕地的坡度分级在数据库更新时处理。(3)零星地物不调查。,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三)基本农田调查 1、已批准实施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地区,严格依据合法有效的基本农田划区定界资料,调整数据库中基本农田图斑的位置和范围,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层,汇总形成基本农田面积汇总表。2、对2011年仍未批准实

15、施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地区,根据依法确认的基本农田占用或调整情况,结合变更后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生成基本农田面积汇总表。3、调查工作完成后,应提交基本农田变化情况分析报告,说明基本农田变更原因、依据等有关情况。,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四)新增建设用地调查 1、新增建设用地类型调查(1)新增建设用地的判断标准:以施工人员进入、工棚已修建、塔吊等建筑设备已到位、地基已开挖,以及为实施建设而进行的土地平整等实质性建设为判断标准。(2)新增建设用地类型:分为:本年批准本年建设(B);本年批准未建设(P);本年未批先建(W);往年批准本年建设(PJ)四种类型,调查时应在建设用地的地类

16、编码后加注建设用地类型代号,如:202PJ、201B、202P、203W等。,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四)新增建设用地调查 1、新增建设用地类型调查(3)本年批准本年建设(B):指本年度已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实地已建设的土地;本年批准本年建设土地的地类按实地现状认定;其土地位置和范围,应依据审批材料先在室内定位,具体范围界线应以实地现状调查为准;对本年批准本年建设的在建项目:其中,已经建设的部分,按实地现状调查认定;未建设部分,按“本年批而未用”建设用地处理;外业记录表中要加注批准文号。,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四)新增建设用地调查 1、新增建设用地类型调查(4)本年批准未建设(P

17、):指具有本年度已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实地尚未建设的土地;本年批而未用土地的地类按批准用途认定;其位置和范围可依据建设用地审批资料,直接转绘在调查工作底图上;外业记录表中要加注批准文号。,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四)新增建设用地调查 1、新增建设用地类型调查(5)本年未批先建(W):指没有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但实地已建设的土地;先行用地和没有办理合法有效用地手续的临时用地,按“未批先建”土地调查;未批先建土地的地类按实地现状认定;未批先建土地的范围界线,以实地现状为准;影像不清难以判别范围界线时,可采用补测或实测坐标的方法进行调查。,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四)新增建设用地

18、调查 1、新增建设用地类型调查(6)往年批准本年建设(PJ):是指往年已经批准且在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中已确认为“批而未用”的土地,2011年度实地已建设的地块。;土地的地类按批准用途并结合实地现状认定;土地的范围界线,以实地现状调查为准。影像不清难以判别范围界线时,可采用补测或实测坐标的方法进行调查。,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四)新增建设用地调查 2、遥感监测图斑调查(1)遥感监测图斑:2011年度国家提取两种遥感监测图斑:一是:前、后年度遥感影像图对比,提取的年度内新增建设用地图斑;二是:2010年度变更调查国家级核查提取的未变更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中,在2011年度遥感影像图上判读为

19、实地未拆除的图斑。,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四)新增建设用地调查 2、遥感监测图斑调查(2)遥感监测图斑类型:遥感监测图斑是指被卫星遥感监测到的,实地已经或可能发生实质性建设的地块。总共分6种类型,它们分别是:,2010年,2011年,遥感监测图斑类型 第一类图斑:2010年度(前时相)影像上有植被覆盖或明显非建设用地特征,2011年度(后时相)影像上有明显建设痕迹(如地基、建筑物等)。,遥感监测图斑类型 第二类图斑:2010年影像上有植被覆盖或明显非建设用地特征,2011年影像上有建设推填土痕迹。,2010年,2011年,遥感监测图斑类型 第三类图斑:2010年影像上有推填土特征,2011

20、年影像上有明显建设痕迹。,2010年,2011年,遥感监测图斑类型 第四类斑:2010年影像上无明显建设痕迹或推填土特征,2011年影像上新建院墙且内部无建设痕迹或推填土。,2010年,2011年,遥感监测图斑类型 第五类图斑:往年已经批准且2010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中已反映为“批而未用”土地,2011年度影像上有明显建设痕迹的地块。,2010年,2011年,203 P,遥感监测图斑类型 第六类图斑:2011年影像上未拆除到位的2010年度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2010年,2011年,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四)新增建设用地调查 2、遥感监测图斑调查(3)调查要求 所有遥感监测图斑无论

21、有无变化,都必须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建设用地类型调查一起进行,填写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发生变化的,按变更图斑调查要求,直接上图、上表;并打“X”删除监测号和多余的线划。未发生变化的,图上:打“X”删除监测号和监测图斑的图斑线划;表中:相应属性栏填写该图斑不变更为建设用地理由的相应代码。,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四)新增建设用地调查 2、遥感监测图斑调查(3)调查要求 以原格式上报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电子版)。由于卫星数据接收等原因,对在11月30日前仍未领到2011年度遥感监测信息影像数据的县区,暂且利用2010年度遥感影像与2010年度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叠加,制作外业调查

22、工作底图进行外业调查,待遥感监测信息影像数据收到后,再进行核实处理。有关县区应加大外业调查力度,实地调查确认每一个变化地块的范围、形状,现场详细记录变化地块的地类属性等信息。,遥感监测信息核实记录表,该表要和变更调查成果一起上报,遥感监测图斑未变更为建设用地的原因类型代码,设施农用地,填写“1”;依法批准的临时用地,填写“2”;农村道路,填写“3”;管线施工等临时用地,已恢复,填写“4”;受灾土地(如洪水、泥石流、滑坡、塌陷等受灾土地),填写“5”;临时堆场(如废品、沙土、砖瓦、建筑构件等临时堆放地),填写“6”;,遥感监测图斑未变更为建设用地的原因代码,违法用地,实地已拆除,填写“7”;塑料

23、(竹、草等)大棚或地膜覆盖地、简易工棚、活动板房等,填写“8”;因地表覆盖变化等原因,引起的影像特征变化,地类未变化(如盐碱地地表变化、坑塘水位变化、山林过火、作物种植品种改变等),填写“9”;季节性晾晒场(如木材、药材、水产品等晾晒场)或打谷场,填写“10”;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土地整治施工、滩涂围垦、农业结构调整、河流整治等;填写“11”;其他原因,填写“12”,需在说明栏中详细说明。,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四)新增建设用地调查 3、新增建设用地细化调查 对新增建设用地中的城镇村、采矿、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应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要求,细化调查到:商服用地(05)、工矿仓储用地(06)、住宅

24、用地(07)、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特殊用地(09)等一级类,和街巷用地(103)、空闲地(121)二级类。细化调查面积数据主要用于本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分析。,(四)新增建设用地调查 3、新增建设用地细化调查 调查要求:(1)细化调查图斑不需在变更调查底图上标绘;图斑内部细化分类及其面积根据调查情况填写在外业记录表中;(2)在调查中,对实际用途不明、认定细化分类有困难的新增建设用地,可参照规划或设计用途来确定其细化地类及面积;(3)汇总统计外业记录表中的数据,填写到新增建设用地细化调查面积统计汇总表中;(4)新增建设用地细化调查面积统计汇总表应与内业数据库更新数据相对照,细化调查的各地

25、类面积之和,必须等于新增的城市、建制镇、村庄、及采矿用地的图斑面积。,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五)特别注意事项 1、对2011年度实地已建设的土地,无论是否已经取得合法有效用地手续、是否已列入违法拆除计划、是否已经竣工验收、是否为其他部门管理范围,都必须按实地现状变更为建设用地;2、建设用地指实地已建设的土地。实地建设以施工人员已进 入、工棚已修建、塔吊等建筑设备已到位或地基已开挖为标志;3、对为实施建设而进行的推填土地平整的,按照建设用地变更;对非建设用途的临时占用土地不进行变更,维持原地类;,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五)特别注意事项 4、对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及20

26、10年土地变更调查中未被国土资源部确认的“批而未用”土地,即:在2010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中未标注“批而未用”(P)土地,在2011年动工建设的,一律纳入“本年未批先建”(W)建设用地进行变更;,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五)特别注意事项 5、对2010年国土资源部卫片执法检查中,查处的建设用地结果,应纳入2011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其中,对已补办用地手续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标注为“本年批准本年建设”(B);对尚未拆除的违法用地,标注为“本年未批先建”(W);对已经依法查处并拆除2010年度已经调查为建设用地的图斑,按原地类调查和变更;对已经依法查处并拆除的2010年度疑似新增建设用地的图

27、斑,本年不变更;,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五)特别注意事项 6、对于“边报边用”的建设用地,如2011年仍未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无论是否为国家的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项目,都应按照实地现状调查为建设用地,标注为“本年未批先建”(W);7、对于实地已经建设的土地置换和增减挂钩等项目用地,如2011年仍未依法依规取得土地置换和增减挂钩等用地批准文件的,应按照实地现状调查为建设用地,标注为“本年未批先建”(W)。,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五)特别注意事项 8、人为撂荒的耕地、园地等农用地,不进行变更,维持原地类,不允许变更为其他草地等未利用地;严禁把推平准备建设的地块变更为裸土地

28、或沙地等未利用地(对为实施建设而进行推填土地平整的,按建设用地变更;对为非建设用途而进行土地平整的,维持原地类)。9、因受洪水等自然灾害影响的耕地,当耕作层未被破坏时,不进行变更,维持原地类。,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五)特别注意事项 10、由于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临时建设的工棚、活动板房、堆料场、构件厂、搅拌站等取得合法手续的临时性用地,保留原地类,可不变更为建设用地。11、在耕地上修建简易温室、塑料大棚或农作物被地膜覆盖的,还应按耕地调查,不能变更为设施农用地;在农用地上修建具有较正规固定设施,如日光温室、大型温室、水产养殖建筑物、畜禽舍建筑物,用于工厂化作物栽培、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的土

29、地,应变更为设施农用地。,四、变更调查内容与要求,重点强调:在201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中,各地要严格按照201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实施方案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要求,开展外业调查和数据库变更,除灾毁等特殊情况外,严查将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即地类“逆向变更”)行为,国土资源部将严格审查各县区地类逆向变更情况,一经发现将直接转交地方土地督察局逐宗核查(发现一宗转交一宗),发现弄虚作假的,将依照土地调查条例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五、调查方法与要求,(一)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调查方法 变更调查主要采用综合调绘法,对于影像不全、影像不清晰、影像未反映的新增地物的,

30、应采用其他方法补测。1、综合调绘法 即先通过目视解译、转绘和标注的方法,将本地区建设用地审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土地变化资料,补充和标注到由省下发的调查底图上,再到实地进行全面调查核实,将确认的变化图斑界线的位置、地类和其他属性,调绘到变更调查底图上的方法。2、其他补测方法 主要包括直接补测法、间接补测法、实测坐标法等。,五、调查方法与要求,(二)用地管理信息调查方法 在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调查的同时,各地县级规划、耕地保护、用地审批、执法监察、地籍管理等相关管理部门,在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用地管理信息调查,依据日常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标注相关用地管理信息属性。在进行管理信息标注前,各

31、相关管理部门应对用地管理信息加以核实,确保录入的信息真实、准确。对已经取得合法有效用地手续的新增建设用地,在数据库中标注有关审批文件的文号、录入文件的电子扫描件。,五、调查方法与要求,(二)用地管理信息调查方法 1、分工负责,各负其责 用地征转管理部门对新增建设用地进行认定,在工作底图图斑内或调查表中,注记“本年批准本年建设”(B)或“本年批而未用”(P)。地籍管理部门对新增建设用地中往年“批而未用”本度年建设的地块在工作底图图斑内或调查表中注记“往年批而未用当年实地建设”(PJ)。并配合执法、用地征转管理部门计算“PJ”图斑占用耕地的面积。执法监察部门配合其他部门,参与标注工作,尤其是要对本

32、辖区“未批先建”即标注“W”地块逐宗进行认定。地籍管理部门会同执法监察部门,对未经用地审批部门标注的其他新增建设用地图斑,一律标注为“本年未批先建”(W)。地籍管理部门组织,根据各部门标注的信息,将变化图斑的图形和属性信息如实录入到土地调查数据库中。,五、调查方法与要求,(二)用地管理信息调查方法 2、耕地属性标注 耕地保护部门负责按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相关材料,在调查底图或者调查记录表中,对新增的耕地分别按“整理”(ZL)、“复垦”(FK)、“开发”(KF)、“其他”(QT)进行标注。地籍管理部门负责对可视为补充耕地的园地(“相应地类编码+KB”)、可调整地类(“相应地类编码+K”)进行

33、标注,并将标注的各类信息录入到土地调查数据库中。,五、调查方法与要求,(三)精度要求 1、调绘精度要求。调绘的各类界线与遥感正摄影像图底图上同名地物间应满足,明显界线位移不得大于图上0.3mm;不明显界线位移不大于图上1.0mm。2、补测地物点精度要求。补测地物点对四周明显地物点的误差,平地、丘陵不得大于图上0.8 mm,山地不得大于图上1.5 mm。3、界线确定。当调查底图上的影像与现状图斑界线有偏差时,变更线划的标绘以底图上的图斑界线为准。,五、调查方法与要求,(四)土地变更调查外业记录表的填写要求,五、调查方法与要求,(四)土地变更调查外业记录表的填写要求 1、调查表编号:以乡镇为单位,

34、用7位数字表示,数字的前4位表示年度,后三位为自然顺序号,如:2011001,表示某乡镇的第1个表。2、变更前的地类编码:按图上原地类编码填写,当变更前图斑内含多种地类时,应按类填写各变更前的地类编码。3、权属性质:变更前、后土地性质。集体(J),国有(G)。4、变更后临时图斑号:以图幅为单位,按调查顺序,对变更以后地类和权属发生变化的图斑,编写“临时图斑号”,其余图斑不编号。5、变更后的地类编码:填写变更图斑实地现状的地类编码。,五、调查方法与要求,(四)土地变更调查外业记录表填写要求 6、耕地类型:新增耕地为梯田的,填写“T”字。7、新增耕地来源:土地整理(ZL)、土地复垦(FK)、土地开

35、发(KF)、其他原因(QT)。8、建设用地类型:往年批而未用当年实地建设(PJ)、本年批准本年建设(B)、本年批而未用(P)、本年未批先建(W)。9、细化分类:填写新增建设用地图斑内部细化分类的地类编码。10、细化分类面积:与细化分类栏相对应,填写实地调查或按规划、设计用途确定的细化地类面积。,五、调查方法与要求,(四)土地变更调查外业记录表填写要求 11、遥感图斑监测号及变化情况:填写监测图斑号,变化情况、原因和理由,及该图斑不变更为建设用地原因的相应代码;12、备注:主要填写建设用地批准文号,以及需要注记、补充说明的其他具体事项和内容;13、草图:所绘草图以能清楚表达图斑变更前后状况为准,

36、并要求能与变更调查底图上的变化图斑相对应;14、调查人、填表人、审核人、调查日期:均应按实际填写;另:检查人应在表格空白处签署检查意见、检查人姓名和日期。,六、主要成果,(一)县级应提交的调查成果 1、农村土地利用变更外业调查成果图;2、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 3、更新后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更新数据包及各类统计表。4、土地变更调查外业记录表及随附的坐标表等勘测定界资料和有关说明资料;5、在收到数据库更新单位反馈的数据库更新成果后,应及时向市国土资源局提交有关变更调查成果表格和2011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六、主要成果,(二)市级应提交的成果 自收到所辖县级单位的变更调查成果后,2日

37、内向省国土厅提交本辖区2011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七、成果检查,(一)建立成果检查制度 对外业调查成果,建立县级自检、市级检查、省级审查、国家级核查和实地抽查的检查验收核查制度。1、县级自检:内业100%、外业100%;2、市级检查:内业100%,外业不少于30%。3、省级审查:内业100%,外业重点抽查相关县区。,七、成果检查,(二)检查模式 按国土资源部的要求,变更调查成果的检查核查,采用“三下两上”的检查模式。一下:国家将遥感底图和监测成果及时下发到省,省组织底图生产,下发到县。一上:各地开展变更调查,结果报省,省组织数据库更新;2012年1月20日前,要将国家要求的各县所有

38、变更调查成果报部。部核查组负责成果接收,并进行成果齐全性检查,发现成果缺项或数据无法打开的,通知到省,在接到通知后1个工作日内,必须通知建库单位补齐。,七、成果检查,(二)检查模式 二下:核查组正式接收上交成果后,将数据库移交给“入库组”开展内业质量检查,核查组对核查记录表进行审核。由核查组汇总数据库质量检查结果和表格审核结果,并反馈各省级变更调查工作主管部门,限期复核。二上:地方对下发的疑问图斑,逐一核实,填写核查记录表,修改变更调查成果,并将复核及修改的结果报部。复核成果应于收到核查意见7日内提交,逾期未报送结果,视为无复核意见。,七、成果检查,(二)检查模式 三下:部核查组和入库组再对地

39、方上交的经复核的成果,进行内业质量检查,对地方复核结果仍有疑问的,国家组织外业核查。由部地籍司组织专业队伍会同部督查局、部执法局组成外业核查组开展实地核查,并对核查结果及时进行通报,对确系弄虚作假等问题严重的地区,采取约谈、问责、移交有关部门等方式严肃处理。,七、成果检查,(三)检查重点 1、遥感监测图斑核查(查瞒报建设用地)将不合理的作为“监测疑问图斑”下发,地方复核并填写监测疑问图斑核查记录表,在“备注栏”简要说明不变更为建设用地的理由,对难以描述实地情况的,可提供实地照片和相关文件等材料。如果监测疑问图斑是合法的临时用地,应提供有效的临时用地批文;如果监测疑问图斑是已经拆除的违法用地,应

40、提供市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书面证明;如果监测疑问图斑是较大规模的设施农用地,应提供相关审批和证明材料;如果监测疑问图斑确实属于实地伪变化的,应详细具体说明伪变化类型。,七、成果检查,(三)检查重点 2、B、PJ、W增量数据核查(查虚报建设用地)下发“B、PJ、W疑问图斑”,地方复核并分别填写“B、PJ、W疑问图斑”核查记录表。对于实地确实建设的B、PJ、W监测疑问图斑,应在实地拍摄能反映实地建设进展的照片,并在相应的“PJ”、“B”、“W”疑问图斑核查记录表相应栏目中链接实地照片。,七、成果检查,(三)检查重点 3、非建设用地变更图斑核查(查虚变更,重点查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地方填写非建设用地变更图斑核查记录表,对实地地类确实发生变化的,应说明具体原因。对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的必须提供实地照片和相应的证明材料(如:灾毁耕地,必须提供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民政部门的受灾报告)。4、表格上报方式。以上三类表格需上报原格式电子表格和加盖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公章的纸质版。,八、成果资料归档与数据库备份,成果归档: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对调查过程中形成的图、表等资料成果及时进行整理归档。,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