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人力资源师老师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知识-人力资源师老师讲.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础知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考情说明,1基础知识部分属于第一场考试中的一部分内容,其题型数量比重为:,1考试介绍-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少于90分钟,考试采用:1、单选 A、B、C、D2、多选 A、B、C、D、E五个选项,其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证确答案 考试的内容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中所介绍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基础知识全是选择题,切记,1考试介绍实操考试,第二部分专业能力的考核时间不少于120分钟,考试一般采用:简答题、计算题、改错题、图表分析题、案例分析题、方案设计题等类型的主观题目,考试的内容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师(常用法律手册)中所阐述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2.基础知识部分培训依据:(1)国家职业标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2007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2007年2月第一版;(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2007年2月第二版。,理论知识比重表,专业能力比重表,基础知识部分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本章教学目标,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 劳动法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共4次考题:
3、2008.5/2008.11)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共5次考题:2007.5/2008.5)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共1次考题:2007.5)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共15次考题:007.5/2007.11/2008.5/2008.11),补充: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的经济学基本市场假设 1.充分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2.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P1 稀缺属性 相对稀缺 绝对稀缺 支付能力手段的稀缺(相对)二、效用最大化 P2 个人目标:效用最大化 企业目标
4、:利润最大化三、劳动力市场 基本功能 非经济因素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P4 辨析两种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一种问题的规范表述和实证表述,企业必须为端午节加班的工人支付加班费 拒绝支付加班费会影响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北京市大学生就业状况研究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真实效用平衡计分卡实用效用研究,往年考题,1.下列哪些不是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属性()A相对的稀缺性B绝对的属性C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D效用最大化,往年考题,2.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A供给方B需求方C中介方D合作方,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两种()A实证研
5、究方法B调查研究方法C规范研究方法D理论研究方法,4.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是()。A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B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C现象本身“不是什么”的问题D现象“不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第29页,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P5 四个概念、一个弹性*二、劳动力需求 P7 概念、弹性、与工资的关系*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P9 原理、图示、能判断*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P11 意义*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P13 人口影响供给、资本存量影响需求、人口及资本存量影响均衡,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P5,劳动力供给指供给主体(个人或家庭)在一定的条件下自愿对存
6、在于主体内部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1.*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供给 P52.*劳动力供给弹性 P63.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参假说P7,劳动力供给曲线,工资水平,就业人数,0,A,E,D,C,B,O,M,N,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显在劳动力 劳动力资源(人口)劳动适龄人口 潜在劳动力人 非劳动力(含病残者)口 非劳动适龄人口,下限:我国 16,英、日 15;美 16;菲律宾 10上限:我国 60、55 一般不限,劳动力需求P7,*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1.劳动力需求的特征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生产产品和服务)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
7、持理论之一劳动的边际收益大于劳动的边际成本 P9劳动力需求是意愿与支付能力的统一2.*劳动力需求弹性P7,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需求量,工资水平,0,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 工资水平与工作结构,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 P14*二、工资形式P15 基本工资:概念 福利:实物支付与延期支付 W1:基本工资 W2:W1+奖励工资 W3:W2+福利工资 W4:W3+延期支付部分,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 P18 概念、含义、总供给、就业总量决定二、*失业及其类型P20 种类熟悉三、*需求不足性失业 P21 两种形式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P21 五、*政府行为和劳动
8、力市场 P23 三大政策,失业及其度量,失业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条件:1.统计时被确定有工作能力但无工作,并于此前 4 周内专门找过工作2.暂时被解雇正在等待招回3.一直在找工作但正生病无法工作4.已有工作但一个月被不能报到的人 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我国CPI构成和各部分比重,1 食品 34%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4%3 居住 13%4 交通通讯 10%5 医疗保健个人用品 10%6 衣着 9%7 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 6%8 烟酒及用品 4%,第二章 劳动法,第一节 劳动法的体系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第一节 劳动法的体系,一、劳动法的
9、概念 P28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P28 原则的特点、作用、内容*三、劳动法律渊源 P32 四、劳动法的体系 P39,劳动关系劳动法调整的对象P1,1.劳动是这种关系的内容2.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公民,另一方是用人单位3.劳动的一方公民必须参加到另一方用人单位中,成为其成员、执行一定的工作、并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4.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及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劳动条件均应依法处理5.若国家法律、法规对调整双方关系另有特殊规定的,则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围,其他关系,1.处理劳动争议的关系2.执行社会保险的关系3.监督劳动
10、法律、法规的执行方面的关系4.工会组织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5.劳动管理方面的关系,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具有指导性、纲领性,不调整特定事项或某一行为反映所调整劳动关系的特殊性有高度的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有高度的权威性,约束各项劳动法律制度,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保证劳动者的劳动权 P30 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3.物质帮助权 P31,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权利:P30 劳动权劳动保护权休息权 职业培训权物质帮助权企业民主管理权各种权利首要原则核心保护:*基本保护 全面保护 优先保护,劳动法法律渊源 P33,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
11、的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劳动法律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劳动规章地方政府劳动法规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相关国家机关对已出台法律文件作出的正式解释,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 P39,一、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定义、转变条件 1.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 P40 3.劳动法律关系特征 P41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P42 主体、内容、客体三、劳动法律事实 P44,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
12、利和义务3.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4.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 第二节 企业计划与决策第三节 市场营销,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P45 概念、图形、内容、类型*二、企业分析(内部分析,兼顾外部分析)P50 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P60,管理环境,环境因素 environment complication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 一般(宏观)环境:间接因素 外部环境 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科技 具体(商业)环境:直接因素管理环境 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替代品、潜
13、在进入者 组织文化:间接因素 内部环境 组织目标、哲学、价值观、规章制度、民主意识 经营条件:直接因素 人、财、物、产、供、销,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概念与特征 P45企业环境的结构与特点 辨析环境类型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P46 调研、预测*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 P47*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 P48,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 P47,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潜在竞争对手的分析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的分析顾客力量分析供应商力量的分析,二、企业分析(内部环境分析),企业资源分析 P50企业能力分析 P51 能力、活动、分析方法3.SWOT分析 P52 名词解释 字母含义 模型分析4.企业战略选择 P54
14、 战略名称 能够解释,企业战略类型,第56页,第二节 企业计划与决策,一、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一)科学决策的要求 P62 概念(二)科学决策的方法二、企业经营计划 P70(一)企业计划职能的作用和特点(二)制定企业计划的原则(三)编制经营计划的方法 滚动计划、PDCA循环、综合平衡(四)目标管理 P72,第57页,决策方法分类,PDCA循环,P,D,C,A,1,2,3,4,5,6,7,8,1、分析现状找问题2、分析主要问题的原因3、找出主要原因4、制订措施计划5、执行措施、实行计划6、检查工作、调查结果7、标准化、巩固成绩8、遗留问题,转下期,第三节 市场营销,引例:推销与营销一、市场分析
15、P74二、市场营销管理过程P80三、市场营销策略P84,一、市场分析,(一)市场营销的概念 P74(二)市场的概念及分类 P74 市场涵义 分类(三)消费者市场分析 P75 消费者市场定义、影响因素、购买决策过程 P77(四)组织市场分析P77 组织市场构成、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组织市场分析,二、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分析市场机会 P80市场细分(定义)、目标市场战略(种类)、市场定位(定义)2.选择目标市场 P803.设计市场营销组合 P824P组合:产品、价格、地点、促销4.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P83,三、市场营销策略,(一)产品策略 P85(二)定价策略 P90(三)分销策略 P93 概念
16、、参数、最佳选择(四)促销策略 P95 内容,产品策略,宝洁公司的产品组合宽、长度,宝洁公司的产品组合深度(飘柔系列产 品 规 格),5ml飘柔焗油护理二合一洗发露轻便装 200ml飘柔首乌黑发二合一洗发露400ml飘柔首乌黑发二合一洗发露5ml飘柔首乌黑发二合一洗发露轻便装200ml飘柔定型洗发水(仅在大连市)200ml飘柔轻盈均衡滋润洗发露400ml飘柔轻盈均衡滋润洗发露,*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P86 策略名称、营销重点,快,营销策略的选择,高价,低价,慢,1.快速掠夺,3.快速渗透,2.缓慢掠夺,4.缓慢渗透,第69页,二、定价策略,撇脂定价策略,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一节 个体心
17、理与行为的分析第二节 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第三节 领导行为及其理论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第一节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一、个体差异 P97*工作满意度 P100*社会知觉 P102二、工作动机的理论与应用(一)人的多重需要与组织的报酬形式 P104*表42社会性动机及其驱动行为 马斯洛的五需求说*(二)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 P106 三种公平三、员工学习和行为的管理 P109 强化学习、认知学习 社会学习,马斯洛的需求学说,欲望诱导动机,动机刺激行为,行为组成活动只有尚未满足的需求才能影响行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由低到高排列,生理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
18、,第二节 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一、工作团队的动力 P113*有效性模型*团队的动力因素二、群体决策与人际沟通 P116(一)群体决策*优缺点 群体因素(二)人际关系与沟通P118 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第三节 领导行为及其理论,一、领导的活动与角色 P121 领导者与管理者 经理角色 表 二、领导特质、风格及其权变因素P122 领导行为风格 费德勒权变模型 参与模型 P127三、领导理论中的新观点 P129,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一、心理测量的原理 P131 心理测验与测量 测验类型 技术标准二、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管理 P134 招聘与筛选 晋升 培训与开发 组织激励和管理诊断
19、,2023年10月11日,心理测验的类型,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第二节 人力资源开发第三节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一、人的哲学人性假设 P137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P145 含义 原则三、人力资本理论 P149 概念与含义 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及特征 投资支出类型 投资支出结构四、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概念 公式 投资于收益的替代与互补关系 内生收益率递减规律,第二节 人力资源开发,一、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 P163 特性 层次(最高目标、具体目标)二、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 P167 心理开发、生理开发、伦理开发、智力开发、创新能
20、力开发、教育开发 创新能力运营体系P170 职业教育内容P171三、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与方法 P172 职业开发、组织开发、管理开发、环境开发,第三节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P179 一般特点 基本概念 特征 P179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原理和职能 基本原理P187 员工激励特点职能 管理对象的特征 三、人力资源管理 的三大基石两种技术,三、人力资源管理 的三大基石两种技术,三大基石:定编定岗定员定额员工的绩效管理员工技能开发 两大技术工作岗位研究人员素质测评,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区别,人事管理 人力资源*内容不同:以事为中心 以人为中心*管理形式:静态、短期、单向 动态、长期、双向管理方式:物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管理策略:战术性管理 战略管理管理技术:机械管理 创新管理*管理体制:被动反应型 主动开发型管理手段:人工为主 软件为主管理层次:执行层 决策层人员不同:一般人员 专家,Thank you for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