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一章地震波及其传播教程.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89904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7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第一章地震波及其传播教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学课件:第一章地震波及其传播教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学课件:第一章地震波及其传播教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学课件:第一章地震波及其传播教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学课件:第一章地震波及其传播教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第一章地震波及其传播教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一章地震波及其传播教程.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地震波及其传播,第一节 地震波的产生第二节 地震波的类型第三节 分层介质中的地震波,第一节 地震波的产生,一、地震波是在岩石中传播的弹性波物体受力的三种状态:永久形变 破坏圈 塑性形变 塑性带 弹性形变 弹性形变区炸药爆炸在弹性形变区形成弹性波。研究表明弹性波在近距离内仍会发生较大变化,传播一定距离(几百米)后便相对稳定,形成地震子波,并被认为在以后的传播中,地震子波已不发生大的变化。,二、地震波的形成,1、地震子波:当地震波传播一定距离后,其形状逐渐稳定,具有2-3个相位,有一定的延续时间的地震波,称为地震子波,它是地震记录的基本元素。地震子波在继续传播的过程中,严格来讲其幅度和形状

2、都会发生变化,近似可以认为地震子波的形状基本不变,但其振幅有大有小、极性有正有负,到达接收点的时间有先有后。,2、地震子波的传播,地震勘探原理(实质)利用地震子波从地下地层界面(或岩性界面)反射回地面时带回的双程旅行时信息(运动学)和幅度、形状(动力学)等变化的信息来研究界面的埋深及界面上下岩性变化的。,第二节 地震波的类型,一、纵波和横波1、概念纵波(P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有时也称为压缩波或疏密波。横波(S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有时也称为切变波。,2、纵、横波速度的比较,在地层介质中,纵、横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弹性和密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

3、为介质的密度,为弹性常数,均为正值。,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对自然界中常见的岩石来说,=0.25。=1.73,横波速度最多达到纵波速度的0.707倍。0.05(坚硬岩石)0.45(松软介质)液体中不产生切应变,即=0,VS=0。液体中不传播横波,只传播纵波。液体中=0.5,纵横波速度比:,上式可以统一用泊松比来替代:,纵、横波比较,理想的流体中不存在横波。利用纵横波速度比值的变化来识别真假亮点或检测油气藏的存在及范围就是运用流体的这一特性。由于在流体中横波速度等于零,所以储层中含油气后,Vs变化不大,而Vp明显下降,于是 的数值会降低,所以利用 数值减小这一特征作为判断油气存在的一个依据;利用

4、 数值的横向变化,有可能确定油气藏的边界。,二、与地震勘探有关的其它地震波,1、体波和面波(按波动所涉及的空间范围而言)体波:当纵波和横波在介质的整个立体空间中传播时合称体波。面波:在自由表面或不同弹性介质的分界面上传播的一类特殊波。最常见的面波是沿地面传播的瑞利波。其特点是低速(通常小于横波速度)、低频、强振,是一种干扰波。,二、与地震勘探有关的其它地震波,2、同类波和转换波(依据入射波入射到分界面上后产生的波的性质而言)与入射波类型相同的反射或透射称为同类波,反之则称为转换波。纵波入射时,既可以产生反射纵波和透射纵波,也可以产生反射横波和透射横波,前者称为同类波,后者称为转换波。当入射角不

5、大时,转换波的强度很小;当地震波垂直入射时不产生转换波。,二、与地震勘探有关的其它地震波,3、直达波(以传播路径的特点来划分)由震源出发没有遇到分界面(没产生反射)而直接到达接收点的波。用于区别反射波。4、有效波和干扰波(产生的地震波对地震勘探是否有用而言)在地震反射波勘探中,习惯上我们把地震一次反射波称为有效波,而把妨害记录有效波的其它所有波都称为干扰波。如面波、多次波,直达波、折射波有时也是干扰波。,二、与地震勘探有关的其它地震波,5、多次波:在一个或几个界面中经过两次或两次以上重复反射或折射而到达地面的地震波。多次波是一种干扰波。,微屈(层间)多次波 虚反射,全程多次波 短程多次波,二、

6、与地震勘探有关的其它地震波,6、由特殊地质体产生的一些特殊波1)断面波:由于断层面上下地层岩性、物性的差异而产生的波阻抗差引起的沿着断面产生的地震波。是确定断层的依据之一。2)回转波:满足一定深度和曲率条件的地下凹界面上产生的反射波。3)绕射波:当地震波传到断层的断点、地层的尖灭点或地层不整合的突变点时,这些点将会形成新的震源,再次发射球面波向四周传播,这种波称为绕射波。它是利用价值最大的特殊波,第三节 分层介质中的地震波,一、反射波和透射波1、概念 当下行的地震波到达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其中的一部分又回到了上层介质中,这种波称为反射波;另一部分穿过界面到达下伏介质中的地震波称为透射波。波阻抗

7、:地震波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的乘积(Z=V)。它是研究界面上地震波反射强度的一个重要参数。,2、形成地震反射、透射的条件,1)反射条件:Z1Z2 界面上下存在有波阻抗差。反射波的性质:界面上下的波阻抗差越大,反射波就越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线、入射线、界面上反射点的法线在一个平面内。,O,S,入射波,2、形成地震反射、透射的条件,2、透射条件 入射角小于或等于临界角的前提下均可产生透射。透射角与入射角符合折射定律;透射线和入射线、界面点的法线在一个平面内。,二、反射、透射波的一些基本概念,1、反射系数R=(Z2-Z1)/(Z2+Z1)=(22-11)/(22+11)当地震波垂直入射到某一界面

8、时Ar=RAi2、反射极性Z2Z1,R0 反射波与入射波的极性相同;Z2Z1,R0 反射波与入射波的极性相反;利用反射波的极性可以判别地下地层的性质,研究地下地层剖面中的储集层。,Ar:反射波振幅;Ai:入射波振幅,二、反射、透射波的一些基本概念,3、透射极性 透射系数:T=1-R从波阻抗来看,无论界面上、下波阻抗值的大小,透射系数总是正的,透射波的相位总是与入射波的相位一致即极性相同。(T+R1),三、地震勘探的实现,1、实际的地层剖面中,由于沉积时的岩性差异或是沉积间断,界面上下的岩层的物理性质往往会产生显著的差异,因而均能形成良好的反射界面;2、实际地层剖面中,只要有波阻抗差就会产生反射

9、,所以存在的反射界面有很多;3、反射波的振幅与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的大小成正比。,四、地震勘探中的折射波,1、折射波的产生条件:Z2Z1;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滑行波: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透射波的射线与界面平行,以下界面的地震波速度沿界面滑行传播的波。折射波:滑行波在滑行的过程中,下层介质中的质点就会产生振动,形成新的震源,并在上层介质中产生新的地震波。,2、折射波的传播途径,折射波的行程及传播时间与界面的深度、产状有关;,3、折射勘探的原理:利用折射波传播时间中的界面深度及产状信息来研究浅层地层的产状、低速带的厚度、速度等。,4、折射勘探的目的:测量浅层低速带的厚度及其变化、低速带的速度等。,5、折射波的特点,V2大于V1且入射角等于临界角;若要在地下某一界面上形成折射,则该界面以上所有各层的速度均要小于界面下的地层速度;实际的地层介质中,地震波的速度随埋深增加而增加,因而能形成良好的折射界面,但折射界面总是少于反射界面;折射波存在有盲区,即得不到折射波的地区,且界面越深,盲区越长;深浅层折射波相互干涉,对反射波有一定的影响。,六、多层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R1,R2,R3,O,S,在具有多界面的介质中,各层介质的速度不同,波的传播不再以直线形式传播,而是以折线形式传播;上下界面的反射波彼此独立互不干涉依次向上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