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趣味哲学.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16062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趣味哲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活中的趣味哲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活中的趣味哲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活中的趣味哲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活中的趣味哲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趣味哲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趣味哲学.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活中的趣味哲学,程前 陈蕾 李思勉 贡悦,替猫说话”谈认识的角度,朋友告诉我,他那上小学的宝贝儿子小明前些日子挨了老师一顿批评。期末考试时,语文试卷给出了一篇寓言:“小鸟病了,猫化装成医生想去吃小鸟,小鸟发现了猫露在口罩边的胡子,识破了猫的伪装而不肯上当,猫只得扫兴而归。”试卷要求学生写出这篇寓言的主题思想。小明写道:“要想达到目的,就应该努力把事情做得更仔细。”老师阅后十分生气,对小明说道:“这篇寓言的主题思想是不要被敌人的花言巧语所欺骗,要善于识破敌人的伪装。你答得毫不切题,只能得零分。”小明不服气,分辩道:“您喜欢小鸟,当然替小鸟说话,可我喜欢猫呀。”老师听后极为恼怒:“你怎么是非不分

2、,替坏蛋出谋划策?”小明说道:“凭什么说猫是环蛋?就因为它要吃小鸟吗?猫为了生存要寻找食物,这是它的天性。您不是也告诉过我们,原始人为了活下去,也要想尽办法捕捉小鸟和其它小动物,原始人也是坏蛋吗?”,替猫说话”谈认识的角度,听了朋友的讲述,我不由陷入沉思。倘若站在小鸟的立场上看问题,答案诚如老师所说;但如果站在猫的立场上看问题,小明的答法颇有道理。我知道这孩子是非常喜欢猫的。寓言只是寓言。假如我们不了解寓言作者的真实意图,那就很难断定上述两种答案哪一种更为合理。显然,猫吃小鸟既可以譬喻成坏人作恶,也可以譬喻成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如获取生存资料)而采取的正当行动。不过,这件有趣的事情毕竟给我们留下

3、了一个启示,那就是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总和认识的角度有关。角度不同,认识不同。或者,对同一事物作出不同的解释;或者,对不同事物作出相同的解释。,小偷使锁日臻完善谈矛盾推动事物发展,“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这话,出自马克思之口。在马克思看来,锁的制造日臻完善,钞票的印刷日臻精美,固然取决于生产者的努力,但引起这一努力的根源却应该到事物的反面去寻找。正是由于贼们变着法的偷盗,所以才有了人们变着法的防盗;正是由于骗子手们变着法的伪造,所以才有了人们变着法的防伪。这种“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现象揭示着辩证法的一个重要道理,即事物的矛盾推动着事

4、物的发展。矛盾是由彼此对立的双方构成的。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相互否定,谓之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肯定,谓之矛盾的同一性。,小偷使锁日臻完善谈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也许,有些读者朋友对矛盾存在着斗争性还能理解,但对矛盾同时存在着同一性就有些迷惑了既然矛盾双方是彼此对立的,为什么又说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肯定呢?的确,承认矛盾的存在不是一件易事,“是则是,否则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的思维方式因其符合传统逻辑而顽固地纠缠着我们的头脑。但是,如果我们比较一下生活中彼此相反且具有内在联系的两类现象,那么就会发现,矛盾双方的的确确是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肯定的。我

5、国古代的哲学家们曾把这种倾向概括为“相反而相成”。,只管传葱的御厨谈适度,有个财主,一天请到了一位给皇帝做饭的厨师。他很高兴,以为在明天为自己祝寿的筵席上可以使客人们尝到美味佳肴。“请您来造厨,我们可真是口福不浅哪!”财主恭维道。“当然愿意效力。不过在皇宫里,我们厨子之间是有分工的,我也只能完成我所负责的那道工序。”“那您负责哪道工序?”财主赶忙问道。“作料。”厨师一本正经地回答。“这么说,您很会用作料了?”“作料我们也有分工。有管姜的,有管蒜的,有管花椒的,有管大料的。我只管葱。”“您就管葱?”财主惊讶地叫道。“葱也不全管,我们还有分工。有管剥的,有管洗的,有管切的。我只负责从剥葱到洗葱的传

6、递。”,只管传葱的御厨谈适度,这是一个笑话。它告诉我们,分工如果过细以至超过应有的限度也会引起麻烦。举一反三,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度。“度”是哲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在该范围以内,事物的变化不会引起质变,一旦超出这一范围,事物就会走向自身的反面。唯物辩证法坚持适度的原则。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既不偏左,也不偏右。孔夫子主张“过犹不及”、“允执其中”,这颇有道理。“过”同“不及”一样,都会把事情办糟。名厨师炒菜的时候,很注意“火候”:“火候”不够,菜生;“火候”过了,菜老。,二分钱哪儿去了?谈静止性思考习惯造成的认识误区,某老汉卖瓜标价买一个

7、二角、买三个五角。有三位顾客结伴而来,各买了个,每人付给老汉二角。顾客走后,老汉猛然想起,他们三人是一起来的按照他的规定,他们买去的三个瓜总共收五角钱对。于是,便让小孙子拿一角钱去追还。小孙子耐不住干渴,中途花四分钱买了两杯茶水,等赶上顾客时只剩六分钱了。小孙子向顾客讲明了原委,三位顾客哈哈大笑,每人各自收下了二分。有个小伙子知道这件事后编了一道智力试题,让同院的孩子们回答:老汉起初收每位顾客二角钱,总共六角。但是,每位顾客后来又被退回了分,实际上只花了一角八分。这样,三位顾客买瓜共花了五角四分小孙子喝茶水花了四分,二者之和为五角八角。这和原来的六角是对不上账的。所差的二分钱啷儿去了?在谁的手

8、里?,二分钱哪儿去了?谈静止性思考习惯造成的认识误区,孩子们听完题目后想了好久,始终弄不清二分钱在谁的手里。大家只好去问老师。老师略加思索笑着说:二分钱并不存在这是一道诡辩题。不错,最初老汉是收了六角钱,可是,当老汉拿出一角钱让小孩子追还顾客时,六角钱就不再存在了。小孙子退给每位顾客二分钱,顾客共花了五角四分。这些钱中的五角,在老汉手里;余下的四分,小孙子买了茶水。这笔账本来是很清楚的。大家之所以感到糊涂,是因为没有弄清出题者在两个地方搞了诡。第一,五角四分加上四分的计算是荒唐的,因为买茶水的四分钱已经包含在顾客买瓜所付的五角四分之中了:第二,拿五角八分去对六角也是荒唐的,因为六角钱早已不存在

9、了。,二分钱哪儿去了?谈静止性思考习惯造成的认识误区,这么一说孩子们恍然大悟。正准备离开,却被老师叫住了。老师说:“你们知道为什么被迷惑吗?就在于你们看问题简单化了。客观事物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以致当事物变化后你们还不肯改变最初的印象。你们看,起先老汉收了六角钱,可由于其中的一角被退还很快就不存在了。而你们的脑海里却始终保留着六角钱“的印象。这种静止不变的思考方式是有害的,它会妨碍我们正确地分析事物。譬如,我们有的人养成了先入为主“的习惯,当某个同学给他的最初印象不好时,他会把这种印象牢牢地固定住。当这位同学改正了以前的缺点后,他也仍然不肯改变以前的印象孩子们听完老师的这些话,若有所思地

10、点了点头。,生活中的20个趣味哲学定律,你中标了么?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些定律可能乍看不起眼,仔细想来确有道理!,1.当你拥有某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种东西并不像你原来所想的那样有价值。价值定律2.一个人花一个小时可以做好的事情,两个人就要两个小时。合作定律3.当你不总在想自己是否幸福的时候,你就幸福了。幸福定律4.有人站在山脚下,有人站在山顶上,虽然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在两人眼里的对方却是同样大小。地位定律5.在争辩的时候,最难辩倒的观点就是沉默。沉默定律,生活中的20个趣味哲学定律,你中标了么?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些定律可能乍看不起眼,仔细想来确有道理!,6.动力往往来源于两种原因,希望或

11、绝望。动力定律7.受辱时的唯一办法就是忽视它。不能忽视它,就藐视它。如果藐视它也不能,你就只有受辱了。受辱定律8.愚蠢大多数是在手脚或嘴比大脑行动还快的时候产生的。愚蠢定律9.如果一堆苹果,有好有坏,你就应该先吃好的,把坏的扔掉;如果你先吃坏的,好的也会变坏,你将永远吃不到好的,人生亦如此。苹果定律10.开了电视睡得着,关了电视反而睡不着。失眠定律,生活中的20个趣味哲学定律,你中标了么?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些定律可能乍看不起眼,仔细想来确有道理!,11.最使人厌烦的谈话有两种,一是从来不停下来想想,另一种是从来不想停下来。谈话定律12.死无疑是痛苦的,然而还有比死更痛苦的东西,那就是等死。痛苦

12、定律13.无论你保龄球打得多“菜”,每次玩都可能有一两次全中,令你满意,高兴地下次再来。游戏定律14.当用一个手指指责别人的时候,别忘了总有三个手指指向自己。指责定律15.没有比记忆中更好的风景,所以最好不要故地重游。旅游定律,生活中的20个趣味哲学定律,你中标了么?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些定律可能乍看不起眼,仔细想来确有道理!,16.问题越复杂,期限就越短危难定律17.学会用左手做一些事情,因为右手不是永远都管用。备份定律18.一分钟有多长?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等在厕所外面。时间定律19.有时候越是急着找手机,翻遍整个房间也找不见;静下心来发一会儿呆,你就会发现手机一直就在左手里。寻找定律20.遇事只要往好处想你就会快乐,就像你如果掉进沟里,都可以设想说不定刚好有一条鱼钻进你的口袋。快乐定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