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17511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内 容,一、相关技术规范指南,二、医院感染控制基本要求,三、隔离技术,四、防护技术,五、消毒技术,六、医疗废物的管理,内 容,一、相关技术规范指南,二、医院感染控制基本要求,三、隔离技术,四、防护技术,五、消毒技术,六、医疗废物的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医疗机构隔离预防技术规范(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的通知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2009年修订版),内 容,一、国家相关规定

2、,二、医院感染控制基本要求,三、隔离技术,四、防护技术,五、消毒技术,六、医疗废物的管理,医院感染控制基本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指定医疗机构应在易于隔离的地方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急)诊、隔离留观室,定点收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病区。做好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方式,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引起感染传播的三个环节,传染源,甲型H1N1流感病人,隔离,传播途径,飞沫、接触,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中药预防,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

3、接触传播预防,内 容,一、国家相关规定,二、医院感染控制基本要求,三、隔离技术,四、防护技术,五、消毒技术,六、医疗废物的管理,(一)隔离原则,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分开安置疑似患者必须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以置于多人房间,床间距1米。不设陪护,患者的活动应当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进行,与患者 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病人病情允许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不能离开病室,严禁 病人间相互接触。,1、病员安置,(1)应将患者安置在具备有效通风条件的隔离病房内。(2)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3)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

4、4)用于疑似患者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 具实行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在用于其 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5)隔离病房配置消毒剂。(6)隔离病房应当设立明确的标识。,2、标准预防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独立设区,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专用通道。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无交叉。在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分别设立缓冲区,并设隔离屏障。病室通风良好,房间内设卫生间。重型病人应当收治在重症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该病室禁止收治其他病人。不同区域内均配备相应的手卫生设施:流动水洗手池、非手接触式开关、洗手液、干手纸巾和快

5、速手消毒剂。,3、病区的设置,病区的设置,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浴室男女更衣室储物间配餐间,清洁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护士站治疗室内走廊,潜在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病室、外走廊处置室污物间患者入院、出院处置室,污染区,区域隔离示意图,蓝色:清洁区;黄色:潜在污染区;红色:污染区,

6、(二)不同部门的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按规定设立,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引导相关 患者到发热门(急)诊就诊。发热门(急)诊远离其他门诊、急诊,独立设区,出入口与 普通门急诊分开,标识明显。挂号、就诊、检验、检查、取药等能全部在该区域内完成。有备用诊室。设隔离卫生间。,1发热门(急)诊,独立设区,标识明显。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无交叉。办公室与留观室尽量保持一定距离。留观患者单间隔离,房间内设卫生间。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在留观室内活动。,2隔离留观室,通风良好,独立设区,有明显标识。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专用通道;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三区无交叉。医务人员办公

7、室与病房有一定距离,无交叉。疑似患者单间隔离,房间内设卫生间。患者戴外科口罩,不能离开病房,严禁患者间相互接触。,3、隔离病区,尽量减少转运患者。必须转运时,患者戴外科口罩,转运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并事先告知接受区关于患者的诊断及相应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除急救外,运送途中避免实施机械通气等易引发气溶胶的危险操作。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原则上不探视,若必须探视时,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三)患者的培训和指导,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桶。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肥皂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与他人的距

8、离保持1米以上。,内 容,一、国家相关规定,二、医院感染控制基本要求,三、隔离技术,四、防护技术,五、消毒技术,六、医疗废物的管理,(一)防护原则,标准预防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这些物质以及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既要防止血源性感染,也要防止非血源性感染传播。既要防止病人将疾病传播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播给病人,强调双向防护。,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手的清洁与消毒是切断接触传播的重要措施,手的清洁与消毒应当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医

9、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污染时,应戴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对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灭菌措施。,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方法,洗 手,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什么情况下应洗手?,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处理药物或配餐前。,什么情况下应洗手卫

10、生手消毒?,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洗手方法,湿手取清洁剂揉搓及其方法冲洗干燥护肤,六步洗手法,正确干燥双手,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按照产品使用说明,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按照洗手的步骤,双手相互揉搓,揉搓时注意覆盖整个手部的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整个双手达到消毒的目的。,(二)常用防护用品,1、基本要求: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常用防护用品:口罩(包括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手套、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等。按照医疗机构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2、

11、个人防护用品,帽子 隔离衣/防护服 口罩 手套 护目镜/面罩 鞋套/防水鞋,戴口罩,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根据需要选择,并正确佩戴口罩,1,2,3,4,5,6,手呈杯状托住面罩,头带自然下垂,鼻夹向上,将面罩放置在下巴上,将面罩放在适当位置,上面的头带绕过头顶固定在头部后面较高位置,适度固定面罩,将下面的头带绕过头顶固定在颈部,并放置在耳下,调整头带将面罩向下并遮住鼻部,用双手手指调整鼻夹的形状注意:单手操作可能导致密闭性不良,影响面罩的使用功能,每次使用前检查面罩的密闭性,N-95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几种口罩比较,N95口罩防护效果最好,用来避免佩戴者被感染,但无法避免病人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12、。外科医用口罩虽然其避免感染的功效不及N95口罩,但可以避免病人将病毒传染给他人。标准的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层,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中层则有过滤层,可阻隔90%的5m的颗粒;近口鼻的内层用于吸湿。棉纱口罩此种口罩防病毒效率低,并且厚重、闷热、与面部密合性差。,不正确佩戴口罩,PPE护目镜/面罩,护目镜,安全的玻璃来防护眼睛面罩需要保护整个面部皮肤,系统构成,3M DM电动送风空气过滤式呼吸器,气流走向,HT-120送风头罩,快速卡接呼吸管,DM空气过滤系统,充电器,可能接触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所有人员都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按照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的预防原则采取相

13、应的隔离防护措施。根据暴露的危害程度采取分级防护。在隔离病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在完成诊疗工作离开病区之前应先洗澡。,(三)医护人员防护,1、防护原则,2、分级防护,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认真执行手卫生。,一级防护,分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

14、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4)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管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三级防护,适用对象: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如气管插管、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

15、镜、呼吸道吸痰、鼻咽部抽吸、气管切口及护理、雾化治疗、胸腔物理治疗、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防护配备:在二级防护基础上应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6小时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可连续应用。隔离衣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戴医用防护口罩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注意事项,防护用品穿脱流程,清洁区 潜在污染区 洗手 戴帽子 戴医用防护口罩 穿工作服

16、换工作鞋,潜在污染区 污染区 洗手或消毒手 穿隔离衣 戴护目镜 戴手套 穿鞋套,污染区 潜在污染区 脱手套、洗手/消毒手 脱隔离衣,污染面向内折叠,洗手和/或消毒手 脱鞋套、洗手/消毒手 取护目镜、洗手/消毒手,潜在污染区 清洁区 洗手和/或消毒手 脱工作服、消毒手 摘医用防护口罩、消毒手 摘帽子、洗手、换鞋、沐浴更衣。,(四)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在接诊、救治和护理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应优先考虑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应每日接受体温监测和流感样症状排查。,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并接受排查,被诊断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医务人员,应立即接受隔离治疗

17、。医疗机构应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并及时对其健康情况进行监测,注意监测医务人员的体温和呼吸系统的症状。,内 容,一、国家相关规定,二、医院感染控制基本要求,三、隔离技术,四、防护技术,五、消毒技术,六、医疗废物的管理,1 亲脂病毒(有脂质膜病毒):如乙肝,丙肝,流感病毒等。2 细菌繁殖体3 真菌4 亲水病毒(无脂质膜病毒):如甲肝,戊肝,脊灰5 分枝杆菌(结核杆菌、龟分枝杆菌)6 细菌芽孢:如炭疽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等。7 朊毒体,不同病原体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甲型H1N1流感病原体特性,为有脂质包膜的病毒,对一般的消毒方法均敏感,因此采取常规的消毒方法均可有效杀灭该病原体。

18、,甲型H1N1病毒结构图,消毒时应注意的事项,根据待消毒物品的种类,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首选压力蒸汽灭菌。采用化学消毒,应使用合适的浓度。消毒范围应合适。加强室内通风,不要使用喷洒消毒剂的方式消毒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应先清洁,再消毒,保持干净、干燥。,1、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2)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2、需要时,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空气消毒,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1、可以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将使用后的防护用品放入双层布袋中封扎

19、,可煮沸30分钟消毒或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以使用250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0.2%的过氧乙酸或者75%的乙醇浸泡30 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病人使用过的布类,用双层布袋封扎,先在病区处置室用500mg/L有效氯溶液充分浸泡30分钟,再由洗浆房收集,使用专用洗衣机消毒清洗。,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复使用,用后应当立即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 分钟后,再清洗消毒;也可以使用专用清洗机清洗,水温80-93清洗10 分钟,烘干

20、备用。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氧气湿化瓶应当每24小时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于500 mg/L 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无菌水冲洗后干燥备用。氧气瓶在移出隔离病房、隔离病区前,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使用70%乙醇或异丙醇擦拭消毒2遍,或整机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每个诊室、病房备单独的听诊器、血压计,每次用后消毒,听诊器、血压计用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应使用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病人用过的餐具用0.2%

2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洗净。病人的剩余饭菜按医疗废物处理。死亡病人尸体用0.5%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棉球,堵塞人体孔道后,再用0.5%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处理后,立即就地火化。,救护车的消毒和人员防护要求,转运救护车辆车载医疗设备(包括担架)专车专用,驾驶室与车厢严格密封隔离,车内设专门的污染物品放置区域,配备防护用品、消毒液、快速手消毒剂。转运人员穿二级防护。非负压救护车转运时应当开窗通风;负压救护车转运时应保持密闭状态,车辆消毒后打开门窗通风。转运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后,救护车辆必须消毒后再转运下一例患者。救护车的清洁消毒应

22、当先关闭门窗,再用2%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封闭1小时。,内 容,一、国家相关规定,二、医院感染控制基本要求,三、隔离技术,四、防护技术,五、消毒技术,六、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的管理,在诊疗甲型H1N1流感患者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废弃物(含生活垃圾),均按感染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损伤性废物放入利器盒,并标注为特殊感染,密闭转运,集中焚烧处置;,医疗废物收集、转运过程中人员应做好防护,并保证封口严密。每次收集完成,必须对医疗废物暂存点、运输工具以2000mg/l有效氯溶液进行擦拭、喷洒消毒清洁,医疗废物暂存点用紫外线照射1小时。,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