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23363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人际关系傅蓉五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亲密关系,1、长时间的频繁互动;2、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活动与事件,共享很多共同的活动及兴趣;3、深刻的相互影响;,亲密关系与自我,A.Aron(1986):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实质是把他人融入了自我概念。,亲密关系与自我,在与亲密他人交往中,我们不再遵循“极小极大化”策略。不再斤斤计较自己付出的多少,相反,常常关心能给对方提供什么。,个体最早期的亲密关系,母亲面孔偏好对母亲的依恋安全感 Ainsworth(1989):婴儿依恋状况,个体最早期的亲密关系,每一步骤持续约3分钟:,个体最早的亲密关系,安全型依恋:以母亲为安全基地,母亲离开时表现难过。与母

2、亲重聚时,很容易回到游戏中。不安全回避型依恋:母亲离开时很少哭叫,对母亲的返回表现出忽视或主动回避。不安全抵抗型依恋:极力与母亲粘在一起,母亲离开表现出强烈痛苦;重聚后会大发脾气,把母亲推开。无组织或无定向依恋:对与母亲的分离与重聚表现出矛盾、无组织的反应。,个体最早的亲密关系,个体最早的亲密关系,约翰鲍尔比(1980):与他人的亲密依恋关系构成了一个人生活的核心,人们都是通过这些亲密依恋来获得力量和享受生活的。如果剥夺了儿童熟悉的依恋对象,或者在极端受忽视的情境下,儿童可能会变得退缩、畏惧、沉默寡言。,个体最早的亲密关系,安全型依恋容易与别人接近,对这个世界抱有善意,对人际交往表现出乐观、积

3、极的态度,不会由于对别人太过依赖或被抛弃而感到苦恼。安全感强的人更愿意向他人展露自我,从而获得更多的友谊,加深对世界的好感。,亲密关系与自我展露,自我展露 1、有利于建立亲密关系;2、在亲密关系中自由表现自己,无惧失去友谊或爱情,有利于自我成长;,亲密关系与自我展露,自我展露 向他人展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与他人分享自 己内心的感受。展露互惠效应:一个人的自我展露会引发对 方的自我展露。,亲密关系与自我展露,自我展露 每个人都渴望自我展露。团体辅导效应。Altman(1973)社会渗透理论:现实生活 中,自我展露是在双方的互动中逐渐发展,而非立即产生的。太过积极地自我展露会 导致负面效果。,亲密关

4、系与自我展露,自我展露 亲密关系中的争吵也是自我展露的一种表现 形式。我们常常发现,有些恋人越吵关系越 好。严重冲突会促进自我展露。自我展露则 激发更高的激情。,亲密关系与自我展露,自我展露 善于倾听的人总会得到许多好感 善于倾听引发他人进行更多的自我表露。罗杰斯(1980):促进成长的听众,他们是 真正表露自己情感,接受他人情感的人,以 及共情、敏感并且善于思考的人。,亲密关系与自我展露,自我展露 Journard(1964):自我表露是一种扔掉我们的面具,真实表现自己的方式,是培植爱情的方式。Berg(1986):经常敞开自己心痱的夫妇或情侣,他们会报告更高的满意度并且更容易保持长久的感情

5、。,亲密关系与自我展露,自我展露 Aron(1994):爱情的精髓是两个自我相互联系、相互倾诉,从而相互认同;两个自我保持其个性,但又共享很多活动,为彼此的相同之处而感到愉快并且相互支持。,自我,对方,爱情:自我的交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亲密关系与自我展露,自我展露 Aron(1997):随机抽样,被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被试两两配对。实验流程:实验组 1、015,交流低亲密度的话题与想法 2、1530,讨论比较亲密的话题 3、3045,引发更多的自我表露,亲密关系与自我展露,Aron(1997):对照组 1、045,交流一般问题,如“你的高中是什么样子?”测试两组被试对同伴间的关系。结果

6、:实验组有30%的被试认为,自己的交谈同伴比生活中最亲密的朋友还要亲密。结论:自我表露有助于建立对他人的亲密感,亲密关系与自我展露,自我展露的文化差异 范围:美国人倾向于在一个广阔的社会情境中展示自我,中国人自我展露的范围非常有限。方式:中国人不喜欢喜好进行自我展露的人自我展露的性别差异 内容:男性刚强;女性柔弱 方式:男性共同活动:女性聊天,亲密关系的维持,公平 在双方关系中的平等和公平。在持续时间较长人际关系中,并不会追求完全相同的交换,而是更随意地通过一些不同利益的交换来达成公平。Clark:在马里兰大学的学生中进行的实验显示,不斤斤计较是友谊的标志。在正式场合,投桃报李会促进双方的关系

7、,但在友谊中却不是这样。,亲密关系的维持,公平 长期公平原则:婚姻双方的资源往往是相当的。他们在外表吸引力、社会地位等方面往往匹配。如果在某一方面不匹配,在另一方面也会获得补偿。长期公平原则内隐。没有人会说:“因为我漂亮,所以你得有钱。”觉知到的不公平关系紧张,亲密关系的维持,归因 决定人们对亲密关系是否满意的另一因素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方式。Lyn Abramson(1978)归因风格理论:消极归因:负性事件归因于特质 积极归因:负性事件归因于情境,亲密关系的维持,沟通 Hupka(1991):走向破裂的夫妻经常不能或不愿意向 对表达负性的情绪。懒得沟通。Gottman&Levenson(19

8、92):最终破裂的婚姻中,往往包含着许多埋怨,并且对双方的关怀置之不理。双方在交往的时也陷入了消极交互作用圈里,双方积极的行为被忽略,而消极的行为被夸大。,亲密关系的维持,嫉妒:Hupka(1991):嫉妒是指当与个体自我概念有关的重要关系受到真实的或想象的威胁时,个体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境反应。1、浪漫爱情健康的标志,反映了个体对这种关系的依赖性;2、引发消极的情绪和行为。,亲密关系的终结,一、对待不满的策略1、真诚:害怕对方的拒绝行为,被动弥补2、忽视:故意忽略对方,冷暴力3、退出:主动的、破坏性的策略4、表达:讨论所遇到的问题、寻求妥协并尽力维持亲密关系。,亲密关系的终结,二、关系破裂所造

9、成的情感伤痛 女性比男性更可能希望赶快终止与异性的关系。终结者、承受者、共谋者。承受者相对而言有更高度的孤独感、抑郁感、不快、愤怒,且体验到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恋爱关系中遭受拒绝,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紧张和痛苦。,亲密关系的终结,三、利用社会支持 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其来源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也可能来自与我们关系一般的其他人或陌生人。Sosa(1980):社会支持对产妇的影响。社会支持组产妇产子时间比对照组减少10.5个时间,抱怨比例减少42%。,爱情,三、利用社会支持 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其来源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也可能来自与我们关系一般的其他人或陌生人。Sosa(1980):社会支持对产妇的影响。社会支持组产妇产子时间比对照组减少10.5个时间,抱怨比例减少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