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325817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避免相互作用的防火基本方法和措施:(1)在建筑之间设置防火间距,建筑物内设置防火分隔设施(2)在气体管道上安装阻火器、安全液封、水封井等(3)在压力容器设备上安装防爆膜(片)、安全阀(4)在能形成爆炸介质的场所,设置泄压门窗、轻质屋盖等。隔离灭火法是指将正在燃烧的物质与火源周边未燃烧的物质进行隔离或移开,中断可燃物的供给,无法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势蔓延扩大,使燃烧停止。化学抑制灭火法是指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过程中,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降低火焰中的自由基浓度,中断燃烧的链式反应。其灭火措施是往燃烧物上喷射七氟丙烷灭火剂、六氟丙烷灭火剂或干粉灭火剂,中断燃烧链式反应。对于可

2、燃固体,将其冷却到燃点以下,火灾即可被扑灭;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到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采用冷却法灭火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将直流水、开花水、喷雾水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二是向火源附近的未燃烧物不间断地喷水降温;三是对于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可喷射二氧化碳灭火剂冷却降温。控制可燃物的方法:(1)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2)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改变其燃烧性能(3)限制可燃物质储运量(4)加强通风以降低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等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将可燃物与化学性质相抵触的其他物品隔离分开保存,并防止跑、冒、滴、漏等。采用窒息法灭火的主要措施有:一是用灭火毯、沙土、水泥、湿棉被等不燃

3、或难燃物覆盖燃烧物;二是向着火的空间灌注非助燃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三是向燃烧对象喷洒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剂覆盖燃烧物;四是封闭起火建筑、设备和孔洞等。窒息法是指通过隔绝空气,消除助燃物,使燃烧区内的可燃物质无法获得足够的氧化剂助燃,从而使燃烧停止。窒息灭火法是指通过隔绝空气,消除助燃物,使燃烧区内的可燃物质无法获得足,可燃物的燃烧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浓度以上才能进行,低于最低氧浓度,燃烧不能进行,火灾即被扑灭。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到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隔绝助燃物的防火方法:(1)充装惰性气体保护生产或储运有爆炸危险物品的容器、设备等(2)密闭有可燃介质的容器、

4、设备(3)采用隔绝空气等特殊方法储存某些易燃易爆危险物品(4)隔离与酸、碱、氧化剂等接触能够燃烧爆炸的可燃物和还原剂。一般氧浓度低于15%时,就不能维持燃烧。对于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燃点以下,火灾即可被扑灭。根据燃烧条件理论,防火的基本方法有: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控制和消除引火源、避免相互作用。根据燃烧条件理论,灭火的基本原理就是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即:消除助燃物、降低燃烧物温度、中断燃烧链式反应、阻止火势蔓延扩散。采用隔离法灭火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将火源周边未着火物质搬移到安全处;二是拆除与火源相连接或毗邻的建(构)筑物;三是迅速关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的管道阀门,切断液体或

5、气体输送来源;四是用沙土等堵截流散的燃烧液体;五是用难燃或不燃物体遮盖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质等。属于控制和消除弓I火源的措施:消除口控制明火源、防止和控制高温物体、防止日光照射和聚光作用、电暖器、炉火等取暖设施与可燃物之间采取防火隔热措施、安装避雷、接地设施,防止雷击。灭火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冷却灭火法、窒息灭火法、隔离灭火法和化学抑制灭火法四种。可燃的蒸气、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称为爆炸极限。根据燃烧条件理论,防火的基本原理为限制燃烧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形成,即只要防止形成燃烧条件,或避免燃烧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结合作用,就可以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这是防火的基本原理。可燃物的燃烧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浓度以上才能进行,低于最低氧浓度,燃烧不能进行,火灾即被扑灭。冷却灭火法是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物质的燃点或闪点以下,使燃烧停止。对于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可喷射二氧化碳灭火剂冷却降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