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 92P.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327286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7.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 92P.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 92P.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 92P.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 92P.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 92P.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 92P.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 92P.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发育历史悠久,一、城镇体系的演变与特征,100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建国后前30年城镇发展波动起伏1949-1957年1949年,设市城市10个,1950年增设2市。此阶段非农业人口从521万增加到700.9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4.8%上升到16.5%(同期全国从10.6%上升到15.4%)。当时的市镇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还未建立起严格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城乡之间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1958-1962年1958、1959年,非农业人口迅速膨胀,分别增加了80万人、60万人。从1960年到1962年连续出现经济和非农

2、人口的负增长。1963-1978年提高建制镇设置标准,把城镇人口大批下放到农村,出现了行政控制与自然因素交汇下 的“反城市化”现象。至1965年,非农业人口又减少为655.18万人。1978年全省非农业人口仅为728.11万人,占总人口的12.5%。,120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特大城市 2个,大城市 3个,中等城市 7个,小城市(含县城)64个,小城镇(建制镇)976个,金字塔型,现状城镇等级结构,3、改革开放后城镇发展迅速,但结构调整压力大,130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19801997年城镇情况比较,增加7.3倍,城镇数量,城镇人口,增加1.5倍,1300-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19

3、801999年城市化水平比较,年,江苏工业化曲线,江苏城市化曲线,全国城市化曲线,1999,1980,比例%,50.7%,34.9%,30.4%,1300-2,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1997年度城镇密度比较,城镇密度90个/万平方公里,远远大于全国平均密度城镇平均服务的区域人口6.7万/个,与全国相当,1300-3,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19801997年城镇数量增长,净增1个,净增2个,小城镇(市),中等城市,大、特大城市,净增803个,130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19801997年城镇数量、人口规模增长情况,净增2个,中等城市,大、特大城市,小城镇(市),净增803个,净增1个,增长3.1倍

4、,增长2倍,增长1.7倍,1302,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19801997年新增城镇人口分布,中等城市占13.5%,小城镇(市)占60.2%,大、特大城市占26.3%,1303,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19801997年城镇人口分布的变化情况,大、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市),1980年,1997年,130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19801997年城镇平均规模变化情况,大中城市,小城镇(市),1.2万人,2.20万人,0.81万人,0.4万人,其中:小于3万人的城镇,130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化和城镇发展呈现严重的区域不平衡,城市化水平自南向北梯度递减,沿江8市平均为31.9%,淮海5市

5、平均为17.7%。13个设区市中有10个存在市县同城现象,在城市发展空间和基础设施等建设方面都产生了许多矛盾。中心城市的区域作用度不高。中心城市的区域分布不均衡,沿江地区8个设区市,有5个50万人以上城市,淮海地区5个设区市仅1个50万人以上城市。,1306,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二、城市化战略,1、总体思路政府导向 市场推进 加快发展,200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化水平平均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2010年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60左右。逐步建立起与时代相适应、与现代化进程相匹配、切合江苏省情,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核心、中等城市为纽带、小城市(镇)为基础、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同

6、步推进撤乡设镇和乡镇撤并,所有乡镇在经过合理撤并后,全部成为建制镇以上城镇。2020年城镇总数调整为750个左右,形成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11个,中等城市约40个,小城市(镇)约690个。城镇经济与社会发展显著进步。城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市化目标,210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江苏城市化和城镇发展方针,大力推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建设积极合理发展中小城市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220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化和城镇发展方针的依据:城市化的历史经验江苏周边城市化动态江苏的基本特点,220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江苏的基本特点-人口密度高,总人口

7、7200万人,总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平均702人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53倍,是各省区人口密度次高的浙江省的18倍。,2202,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江苏的基本特点-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1999年城市化水平 34.94三次产业的比重 13.250.736.1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约16个百分点,2203,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江苏的基本特点-小城镇规模明显下降,80年代以来,城镇人口增长15倍,城镇个数增长73倍,城镇平均规模下降较多。小城镇(市)平均规模下降50%以上,其中小于3万人的镇平均规模下降了23。,220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江苏的基本特点-小城镇数量和人口比重增加,

8、城镇数量增长:小城市(镇)31倍中等城市 2 倍大、特大城市 17倍人口比重:小城市(镇)从 339增加到 488中等城市 从 183下降到 156特大城市、大城市从 478下降到 356,220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3、江苏城市化道路,坚持政府导向、市场推进,优化城镇结构,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质量;内涵与外延发展相结合,加快城市化和实现城市现代化相结合;以大中城市特别是以特大城市作为战略重点,调整和完善城镇网络结构,带动和促进全省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230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三、城镇等级规模与功能定位,1、三级五类中心城市,300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一级中心城市 具有国

9、际性、全国性或省际性影响的城市,在全省城镇体系的功能系统中具有核心主导地位。类 南京 长江流域中心城市之一,江苏省省会。类 苏州、无锡、常州、徐州、连云港 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社会经济发达,组合功能强大;徐州是淮海经济区19个地、市的中心城市,是江苏淮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连云港市区位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310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二级中心城市 具有省内地区性综合影响力,某些单项职能影响范围超过地区、省域的城市。南通、镇江、扬州淮阴、盐城、泰州、宿迁,3102,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江宁县、吴县市、锡山市、武进市、铜山县丹徒县、邗江县、淮阴县、盐都县、宿豫县

10、 以上十市县的县城(市区)在城市功能方面是所属中心城市的组成部分,3103,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三级中心城市类 江阴、常熟、宜兴、新沂 发展潜力大,具有跨越市域的综合影响力,某些单项职能影响范围超过地区或省域的城市。类 其他县级市、县城 在市(县)域范围内具有综合影响力的城市。,310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南 京,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强化和完善中心城市的功能,进一步发挥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与信息中心的作用建设为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和金融、信息中心之一,科教创新与先进制造业基地,体现古都风貌,成为全国一流的省会城市和能代表江苏形象的窗口城市建设国际性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

11、市,2、中心城市的功能 一级中心城市,320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苏 锡 常,全省对外开放的前沿与先导,现代制造业与技术创新基地发挥整体优势,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共同组成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带和亚太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完善以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市及其周边地区构成的城市区域为核心的都市圈,3202,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苏 州,充分发挥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优势,形成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利用深厚的吴文化历史遗存、世界著名园林、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文化优势,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国际文化交流,3203,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无 锡,充分发挥现代工业、旅游资源、交通区位优势,建成全国

12、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现代化的交通枢纽和国际性旅游城市经济结构向科技型、集约型、效益型调整优化,成为现代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中心以自然风光和影视旅游为特色,发展旅游业,提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320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常 州,发挥常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带动作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集约经营,规模发展改善对外交通条件,加强同上海、苏北地区的经济联系,扩大对外开放合理利用历史、人文景观,创造发展旅游业的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320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徐 州,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区域商贸中心、历史文化名城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挥传统产

13、业优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开拓现代服务业,发展以汉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旅游业,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园林城市大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加强在淮海经济区的中心作用,3206,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连 云 港,3207,我国沿海中部的国际性港口、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和全国性的旅游城市,江苏海洋开发和能源建设的重要基地优先发展港口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加快海洋特殊开发区建设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南 通,我国重要的江海港口、工业城市,江苏海洋开发的重要基地,沿江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较大的物资储转基

14、地加强接受上海辐射,积极发展港口工业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二级中心城市,3208,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镇 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主枢纽港之一,长江下游重要的工贸和风景旅游城市,江苏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优先发展港口型经济发展国际、国内旅游,建成以“城市山林”为特色的旅游胜地扩大同苏北地区的经济联系,3209,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扬 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旅游城市,长江下游重要的港口和工贸城市加快构筑公路、铁路、水运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交通体系扩大发展以汽车、船舶等为主体的现代工业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及高科技产业,突出发展旅游业、商

15、业服务业,努力加强现代工业城、旅游城的城市功能,321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淮 阴,江苏新兴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淮河下游的商贸中心城市加强区域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互利共享,加快区域交通设施建设积极发展高效创汇农业、现代加工业、商贸和流通业,321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盐 城,江苏沿海中心城市,海洋开发基地和新兴工贸城市着力于滩涂综合利用和海洋渔业、海滨旅游等海洋产业开发,加快建设支持海洋产业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继续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3212,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泰 州,江苏新兴的滨江工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加快沿江港口及港口工业建设,进一步发展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

16、术产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充分挖掘、不断丰富城市的文化底蕴,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大力提高服务业水平,促进第三产业发展,3213,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宿 迁,以轻型工业为主、生态环境优良的园林化城市依托区域交通干线,加快产业发展,壮大城市综合实力以绿色、观光农业为基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服务的加工业、服务业和其他轻型加工工业,321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江宁县、吴县市、锡山市、武进市、铜山县丹徒县、邗江县、淮阴县、盐都县、宿豫县 以上十市县的县城(市区)要充分利用邻近中心城市的优势,结合自身发展条件,强化市场经济观念,加强与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和市场的互补、空间布局

17、的统一和协调、市政公用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通用和互利,成为中心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321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三级中心城市 积极有序地培育江阴、常熟、宜兴、新沂四个新兴中心城市,推动徐连、新宜、连通等城镇聚合轴建设,使新兴中心城市和城镇聚合轴互为支撑、协调发展。,3216,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江 阴,江苏重要的港口、工业城市新兴的区域交通枢纽,3217,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常 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重要的工商、旅游城市,3218,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宜 兴,我国著名陶都江苏重要的工业、旅游城市苏浙皖接壤地区的商贸流通中心,3219,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新 沂,江苏新兴的工业城市。苏鲁接壤地

18、区新兴的交通枢纽和商贸流通中心,322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其它县(市)要充分利用各自的区位、交通、港口、旅游、生态、人文、特色资源等各种优势,加强与一、二级中心城市的合作,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开辟特色产业,发展为县(市)域综合中心。,322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3、重点中心镇发展原则总量控制、合理撤并,设置200个左右重点中心镇政策扶持、择优培育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合理级配,2010年设立约770个建制镇,2020年设立约670个建制镇,不再设乡建制,330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江苏省重点中心镇分布,330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4、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优

19、化原则与城市化和城镇发展方针相适应完善城镇空间结构按照城镇发展分区战略和开发管治要求,对不同区域的城镇发展实施相应的引导与控制对策,340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图 例 特大城市(200万人以上)特大城市(100-200万人)大城市(50-100万人)中等城市(20-50万人)小城市(10-20万人),3402-1,年,江苏省城镇等级规模结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江苏省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图 例 特大城市(200万人以上)特大城市(100-200万人)大城市(50-100万人)中等城市(20-50万人)小城市(10-20万人),年,3402-2,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四、城镇空间组织及其开发建设管

20、治,4101,1、目的 实现可持续发展主导城乡空间结构调整引导生产要素流动、集聚指导区域性基础设施配置,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4201,2、城镇空间组织的依据现状城镇空间布局综合交通骨架城市经济区城镇群体空间演化趋势,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3、空间组织方案,以中心城市为节点,快速交通体系为依托,构建三个都市圈和五条城镇聚合轴,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城镇聚合轴为骨架、都市圈为网络的复合交融、时序协调、地域开放的城镇体系。逐步引导二、三产业向“三圈五轴”集聚,在此以外,形成开阔的一产发展空间,改变目前城乡空间布局分散、无序的状况。“三圈五轴”覆盖全省七十多个市县城区,基本体现了全省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

21、城镇集聚的空间形式。,430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三圈五轴”,以“做强、做大、做优、做美”都市圈核心城市为重点,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建设核心城市和都市圈内中心城市之间的快速交通系统,并与都市圈外部快速交通系统相衔接。加快城镇聚合轴交通建设,推进重要节点城市发展,提高城镇聚合轴整体水平。加快以生态农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进程,构建和保护城镇间的绿色生态空间按照互利的原则,积极推进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4302,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强化科教和创新功能,建设成为我国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进区域。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加快建设地区性的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以开

22、发区为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建设高水平的沿江工业带。大力发展旅游、信息、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城镇之间建设以生态农业为主的绿色生态空间。,南京都市圈,4302-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增强徐州的综合实力,强化交通、流通中心功能,形成有利于生产要素快速集聚的发展环境。努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郊区型农业,提高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旅游、商贸、信息等服务业。形成都市圈内的绿色开敞空间,保护好农业发展空间。,徐州都市圈,4302-2,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依托上海,服务上海,相对独立,互惠互利。继续壮大外向型经济,率先实现现代化,带动苏北地区共同发展。建设沪宁交通走廊高新技术产业带、沿

23、长江基础工业带和环太湖旅游风光带。加强绿色开敞空间的建设与保护,加大村镇居民点整理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空间。,苏锡常都市圈,4302-3,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进一步提高徐州、连云港的综合实力,培育新兴中心城市。以桥兴港、以港促带,发展优势产业群,壮大徐连经济带。建设星火产业开发区和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区,扩大对外开放。发展低耗水产业,加快南水北调进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形成以历史文化和度假休闲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徐连城镇聚合轴,4303-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大力推动集聚发展,加强城镇实力。积极建设过江通道,加强跨江联系和交流。积极主动接受上海和苏锡常都市圈的辐射。统筹规划,合理利

24、用和开发长江岸线资源,加快沿江旅游带建设,保护水环境,宁通城镇聚合轴,4303-2,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优化城镇布局,提高集聚程度,拓展农业产业化空间。建设先进技术研发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保护生态环境,控制过量开发,避免重复建设,发展特色旅游。统筹规划快速交通系统,推进区域供水、区域污水处理,限制开采地下水,保护水环境。,沪宁城镇聚合轴,4303-3,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规模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建设发达的农业带和新兴的工业带结合新长铁路和南水北调工程,加快发展重要节点城市,带动小城镇集聚。充分发挥边界城镇效应,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培育新兴中心城市。,新宜城镇聚合轴,43

25、03-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结合海洋开发,加强临海产业,大力发展加工业,推动三产发展,增强沿海中心城市的辐射力。依托沿海大通道,加大接受上海辐射,提高沿轴城镇综合实力。积极发展滨海旅游业和海上交通运输业。保护环境,坚持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连通城镇聚合轴,4303-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开发条件、不同空间的特点对城乡空间提出合理的发展引导和策略。加强对区域开发的整合和治理,充分发挥优势条件,有效防范不利因素,实现区域整体优化。,五、重点地区的开发建设管治,500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1、环太湖地区,统筹规划,全面保护,合理利用,加强整治,适度开发。切实

26、保护生态环境,突出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沿湖1公里地区限制布局工业项目。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建设区域污水处理系统,使太湖水质得到根本的改善。加强特色旅游开发,避免重复建设。增强太湖的泄洪排涝能力,消除洪涝威胁。,510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长江沿岸地区,统筹规划,实现岸线资源优化配置。新建与调整相结合,保护风景旅游岸线和城镇生活岸线,合理布置、妥善保护过江通道和取水口、排水口。依托港口建设滨江基础工业带,发展耗水多、运量大的基础工业。结合城市生活岸线和沿江山体,形成长江旅游风光带。建设高标准的区域防洪体系。,520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3、临海地区,产业开发与城镇发展相结合,海洋

27、开发与陆地开发相结合,合理布局沿海城镇和港口,避免重复建设、分散建设。结合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建立海洋生态保护区,加快沿海水利设施和防护林带建设,保护地下淡水资源。发展海滨休闲观光服务和旅游业,要保持沿海自然生态平衡。,530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4、淮北地区,统筹安排、节约使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产业布局和发展要与供水设施建设时序和能力相适应,优先发展低耗水产业。坚持重点沿聚合轴集聚发展,尽快壮大中心城市和重点中心镇综合实力。有效保护农业和自然生态空间。,540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5、生态敏感区,严格控制居民点、工业企业进入生态敏感区,重大基础设施应建立防护绿地,建设休闲、旅游设施要科

28、学确定容量。保持水土,提高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自然保护区10个5410 KM2森林公园31个400 KM2风景名胜区22个1545 KM2旅游度假区6个77 KM2大型湖泊水库6个13250KM2海涂5100KM2,550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六、城镇体系支撑系统建设,1、目的明确全省推进城市化和完善城镇体系的主要发展动力及其强化方向统筹各类区域基础设施在空间、时序、标准等方面的关系促进区域基础设施与城镇的合理衔接,610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主要内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620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保护生态环

29、境城镇空间的生态环境建设敏感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6202,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信息传输网络建设完备的公益型数据库建设信息产业基地加快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加强信息技术研究,6203,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完善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五纵七横”铁路干线网建设“四纵四横四联”公路主骨架建设“二纵三横一连”水运主干线建设“三个主枢纽港、四个地区重要港、三个地方中小港”的沿江港口群体建设北、中、南三大港口群,形成中心港、其它港两个层次的沿海港口群体建设由一个国际机场、四个干线机场、四个支线机场、一个通用航空机场组成的航空运输系统完善原油管道运输,建设“西气东输”工

30、程,620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协调城镇与对外交通的关系建设快捷的都市圈内部交通系统明确高速公路连接城市的方式,620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区域供水与防洪系统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解决淮海地区季节性缺水实施区域供水工程,解决沿江地区水质型缺水建设长江、太湖、淮河防洪体系确定主要城市防洪标准,6206,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完善能源与电力系统利用天然气优化能源结构加大电源建设规模,合理布置电源点加大500KV送、变电主通道建设,调整220KV电网,6207,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七、区域、城镇协调发展1、周边省、市协调江苏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城镇发展与布局应同上述四省、市在城市

31、功能、资源开发与利用、区域基础设施、市场结构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710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上海以上海为龙头构建沿江城市带利用上海国际性城市的中心作用,合理吸纳上海的城市转移功能和扩散产业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的交通联系和资金、资源、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加快太湖行洪出水河流上海段的拓浚工程,减轻太湖地区的防洪压力共同促进发展旅游业,710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浙江共同治理太湖和跨省河流环太湖城镇和产业发展加强联动加快建设沟通两省的快速交通体系充分发挥江苏和浙江的资源优势,特别是环太湖地区,联合开发旅游专线,拓展旅游市场,7102,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安徽加快南京和徐州都市圈交通、通

32、讯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加强对皖东南、皖东北等地区的服务构筑以南京、徐州为中心的放射环状交通运输网络共同治理淮河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推动苏皖沿江地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发挥长江航运优势,共同发展沿江运输业推动横向联合,形成和壮大南京、镇江、扬州和黄山、九华山旅游市场,7103,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山东尽快实现国家和省际交通干线的衔接,加强跨省河流水环境共同治理,充分发挥淮北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与山东省共同促进该区域旅游事业发展 共同促进东陇海沿线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发展,加强对苏鲁接壤地区的综合性服务功能加快该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加强徐州都市圈建设,实现共同发展,710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

33、,2、“市县同城”地区协调编制地区空间战略规划,主要解决重大基础设施的经营方针和布局安排、重要空间的规划布局、城市整体形态、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人口规模等问题加强和完善地区规划管理机制,在空间战略规划的框架内开展实质性工作,协调城市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各类城市要素市场建设,保证市县同城地区的整体协调发展,720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3、城乡空间发展协调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安排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合作、有序竞争、共享设施,使城镇和乡村都可以公平地享受到现代文明,730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坚持“合理用地

34、,节约用地”的原则全省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830平方公里以内,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5760平方公里以内充分考虑居住、绿化、科教文卫体和家用汽车等方面的现代化趋势,保证城镇的合理发展空间,为创造现代化人居环境提供必要条件适时、稳妥地对镇、村进行撤并,并按照国家土地政策对承包地、宅基地及时调整,在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情况下,确保城镇有合理的发展空间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争取最佳的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730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乡村居民点空间建设的主导原则引导分散的居民点稳妥地逐步集聚中心村的设置应适应农业产业化进程需要,方便农民生产和生活引导和促进自然村的合并,新建农民用房集中至规划农村居民点,7302,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八、城镇体系组织机制建设1、完善空间规划体系,800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改革城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调整行政区划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市政公用行业机制,820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3、建立实施机制建立城镇体系规划实施协调机制依法实施城镇体系规划,830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