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概论第9、10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概论第9、10章.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税收概论 第9、10章,税收是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为了达到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品的目的,凭借政府的行政权力,运用法律手段,按照预定标准,向社会成员进行的强制征收。不同角度的描述与解读分配环节:税收是政府的一种财政收入生产角度:税收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费用交换角度:税收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的价格,主要内容:一、税收的特征二、税收原则三、税收负担与归宿四、税收分类与税制结构五、税收制度练习,一、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 指国家根据政治权力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强制征税,是税收的最根本特征(1)任何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须依法纳税,政府也只能依法征税(2)任何一方违法都将受法律制裁。2、无偿性国家征税后,税
2、款成为财政收入,不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1)针对个体纳税人而言,具有无偿性(2)就全部纳税人而言,提供公共服务,这种无偿性又具相对性 3、固定性在征税前,以法的形式预先规定了课税对象、课税额度和课税方法等(1)表现在税法中规定了征税对象,比例或数额,一定时期固定不变(2)固定性是相对而言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税法也会相应地,适当地调整,二、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指评价税收制度优劣与否的基本标准。它反映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治税思想。现代税收原则是在古典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征税应当在保证基本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1、财政收入原则充分稳
3、定税收必须充分、稳定地满足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弹性税收不仅要对财政收入保持充分的弹性,更要与经济增长保持灵活的弹性适度税收收入必须保持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2、效率原则 税收应以尽量小的成本取得尽量大的税收收益。行政效率原则政府应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征税费用和纳税费用)获得最多的税收收入亚当斯密:确实、便利以及最小征收费用经济效率原则次优原则:政府征税会带来额外税负(效率损失),税收在获取必要收入的前提下,尽可能使额外税负和效率损失最小。,在完全竞争市场情况下,市场资源配置自发达到最优,政府税收活动要尽可能不干预市场的运作,达到市场配置效率损失最小化。此时应强调税收中性,其实质是,国家征税不应对市场
4、机制产生影响,课税时,市场机制仍然是影响资源配置和纳税人决策的主要力量,税收不应成为影响资源配置和纳税人经济决策的主要因素。(如生产型增值税)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垄断、厂商勾结等),市场自发配置资源不能达到有效状态,此时要求用税收校正市场失灵,增加社会福利。此时应强调税收非中性,即国家征税要矫正市场的失灵,使税收成为影响有关纳税人决策的主要因素。如对垄断企业征收重税,将其超额利润转移至民众福利,并改变其经营行为。,3、公平原则 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税收负担的公平横向公平(相同纳税能力的人缴纳相同的税)纵向公平(不同纳税能力的人缴纳不同的税)税收的经济公平通过税收机制建立机会平等的经济环境,实现起
5、点公平税收的社会公平通过税收机制对社会成员的收入进行调节,以征税或补贴的方式实现利益结果公平,三、税收负担与归宿,(一)税收负担税收负担指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款。主要分为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1、宏观税收负担,社会的总体税负水平衡量指标:,100%,2、微观税收负担,按纳税主体分为企业税收负担和个人税收负担企业税收负担:企业整体税负,企业个别税种的税负率,个人税收负担来自多个方面,一方面如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等;另一方面,个人购买的消费品还负担被转嫁的流转税,如增值税、营业税等。由于转嫁的大小、难易不同,个人消费行为不定,统计资料困难,个人真实的综合税收负担率无法计算。,(二)税负
6、转嫁与归宿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购入或卖出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税负归宿是税负转嫁的终点,也是税收负担的实际承受者。负税人与纳税人。负税人是税款的实际负担者。如果说纳税人是法律上的纳税主体,负税人则是经济上的纳税主体。只有当纳税人无法向其他人转嫁税收时,法律上的纳税人才同经济上的纳税人即实际负税人相一致。纳税人纳税后,如果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时,纳税人则与负税人不一致。,税负转嫁的形式:前转(顺转):提价向前转嫁给消费者后转(逆转):压价向后转嫁给供应者混转(散转):前转+后转税收资本化:应税物品交易时,买主将可预见的未来应纳税款从所购物品价格
7、中作一次性扣除消转(转化):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而抵消税负转嫁可以是全部转嫁,也可以是部分转嫁,可以是一次完成,也可以是多次完成。税负转嫁实现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不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总量的增减变化。,税负转嫁与需求弹性的关系,D1,税负转嫁与供求弹性的关系:需求弹性越大,向消费者转嫁税负越难;反之,反是。下图,税负转嫁与供给弹性的关系,供给弹性越高,越易于转嫁税负;反之,反是。下图,四、税收分类与税制结构,(一)税收分类以课税对象为标准流转税: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所得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如房产税行为税:如印花税资源税,以税负是否转嫁为标准直接税:如所得
8、税、财产税间接税: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以计税依据为标准从价税从量税,附:消费税税目税率表,(二)税制结构税制结构的概念指由若干个不同性质和作用的税种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税收体系税制结构的类型单一税制复合税制主体税种辅助税种复合税制以全值流转税为主体税种以增值税为主体税种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税种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发达国家大多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税制结构概况个人所得税为最主要税种社会保障税发展迅猛选择性商品税、财产税和关税为重要补充发展中国家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所得税地位日益提高,社会保障税开始受到重视税种数量较少,覆盖范围较有限我国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2007年,流转税占比
9、61.78%,所得税占比26.01%。,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以法律或法令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办法的总和,反映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国家财政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内容包括税种的设计、各个税种的具体内容,如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违章处理等。广义的税收制度还包括税收管理制度和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一)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二)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五、税收制度,(一)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制要素/税收要素)构成税收制度的要素,包括税收主体、税收客体、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加征及违章处理等。基本要素征税
10、对象纳税人税率,1、税收主体与税收客体税收主体:征税主体(国家及其税收当局)纳税主体(纳税人)又称纳税义务人,指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自然人和法人)。包括税收居民和非居民纳税人=负税人?因税负转嫁,二者之间可能不一致:间接税一致的情形:直接税,税收客体:又称为课税对象、征税对象,表现为纳税人的收入、财产、资源和行为(即对什么征税)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征税对象的具体规定税目:税法规定的同一征税对象范围内的具体项目计税依据或应税所得:税基,税法规定的应纳税额的依据,是征税对象的量化,2、税源、税目和税基税源:征税的经济来源,如财产税的税源或是纳税人的财产,或是财产本
11、身产生的收益(如房产税,或按房产本身价值征税,或按房产租金收入征税)税目,也称课税品目,是征税对象在内容上的具体化,它体现具体的征税范围。例:营业税有9个税目(包括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及娱乐业等,见后页)税基,又称计税依据,是征税对象在量上的具体化。财富,收入,支出等都可以成为税基。税基可以是金额,也可以是重量、面积、数量或容积等。,营业税税目税率表,3、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税制的核心定额税率按照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例: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资源税:煤炭0.3-5元/吨比例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例:增值税、营业税、
12、城建税、企业所得税累进税率将课税对象按照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对不同等级规定高低不同的税率,适用于对所得和财产的课税。一般,税基越大,税率越高,税基越小,税率越低包括全额累进税率及超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即对征税对象的全额按照与之相适应等级的税率计算税额。在征税对象数额提高一个级距时,对征税对象全额都按提高一级的税率征税 超额累进税率即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部分,每个等级分别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则依每部分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不同的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就是全部应纳税额。,应纳税额的计算,A有应税所得1500元,假定收入数即征税对象,要求计算A的
13、应纳税额。练习B有应税所得3000元,B的应纳税额是多少?,例1:,A有应税所得1500元,假定收入数即征税对象,要求计算A的应纳税额。练习B有应税所得3000元,B的应纳税额是多少?,例2:,例1例2,A应纳税额=150010%=150元,练习 B应纳税额=300015%=450元,A应纳税额=5005%+100010%=125元,练习 B应纳税额=5005%+150010%+1000 15%=275元,参考答案:,4、税收加成、附加和减免税收加成:按法定税率计算的税额加征若干成税款,加征一成等于加征正税的10%,最多加十成。税收附加:在正税以外另按正税税额的一定比例再征收一部分税款,如教育
14、费附加。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总额的3%计征 税收减免:对纳税人纳税义务的直接减少起征点:未达到不征税,达到全额征税免征额:未达到不征税,达到只对超额部分征税,个人所得税税率(劳务报酬),如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实行加成征税的办法: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因此劳务报酬所得实际适用20、30、40的3级超额累进税率。,张三某月有工资、薪金所得为5000元设该税的免征额为2000元,计算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如果2000元为起征点,张三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又为多少?,例3
15、,应税所得=3000元 应纳税额5005%+150010%+100015%325(元)应税所得=5000元 应纳税额5005%+150010%+300015%625(元),参考答案:,5、违章处理属于税收征管制度方面的违章行为如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未按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记账凭证等属于税制法规方面的违章行为如偷税、抗税、骗税、欠税等拖欠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等,(二)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1950年:统一全国税政,建立新税制1958年:税制的首次简化1973年:税制的再度简化1980-1984:涉外税制建立与两度利改税1994年:税制的全面改革1994年后我国税制的局部重大改革,1950年:统一全国
16、税政,建立新税制,政务院于1950年发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全国设14个税种建立了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多税种、多次征的复合新中国税制,1958年:税制的首次简化,背景:计划经济体制建立1958年工商税制改革工商统一税工商所得税突出了以流转税为主体的格局,1973年:税制的再度简化,背景:“非税论”等思潮国营企业只征工商税一种税集体企业只征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两种税,1980-1984:涉外税制建立与两度利改税,初步建立涉外税制1980-81年先后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1983年第一步“利改税”国营大中型企业适用 55%税率,税后利润再分配国营小
17、企业适用8级超额累进税率1984年第二步“利改税”,1994年:税制的全面改革,流转税的改革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规范增值税征收制度实行消费税统一流转税制所得税的改革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扩大税基控制减免税优惠其他税种的改革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开征土地增值税取消各种奖金税和工资调节税改革结果我国税制形成了以增值税为主体税种、多税种、多次征的复合税制体系,1994年后:我国税制的局部重大改革,关税改革降低关税水平调整出口关税税率农村税费改革2000-2003年,取消收费项目,调整农业税税率2004年,免征农业税试点;2006年取消农业税企业所得税改革2008年起,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消费税改革
18、2006年4月1日起,调整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和相关政策增值税改革2009年起,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收法律关系客体的是()。A.纳税人B.税率C.课税对象D.纳税义务2.税收法律制度的核心要素是()A.课税对象 B.税收优惠C.税率 D.计税依据,3.我国税法构成要素中,能够区别不同类型税种的主要标志是()A.纳税人B.征税对象C.税率 D.纳税期限4.流转税是以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劳务服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种类。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流转税的有()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土地增值税,5.通过直接缩小计税依据的方式实现的减税免
19、税是()。A.税基式减免B.税率式减免C.税额式减免D.法定式减免6.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中,按税法规定,可以按扣除1600元后的金额计算应纳税额,该1600元指的是()。A.起征点B.免征额C.税率式减免D.税额式减免,二、多项选择题1.税收具有()特征。A.无偿性B.收益性 C.强制性D.固定性2.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收原则的有()。A.平等原则 B.公平原则 C.效率原则 D.无偿原则3.我国税收法律关系中的征税主体是()。A.税务机关 B.税务师事务所C.海关 D.审计机关,三、判断1、从分配角度而言,税收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费用。2、从交换角度而言,税收是政府的一种财政收入。3、税收形式的最根本特征是无偿性。4、税收形式的强制性是单方面指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对纳税人依法征税。5、现代税收原则的总目标即为通过征税来提高经济效率。6、现代税收的公平原则指全体纳税人不分能力大小均按同一标准纳税。7、任何纳税人其从税收中获益多少与其纳税多少无任何关联。8、在一国居住达到一定标准的外国人也是该国的税收居民,须就其国内外一切收入向居住国纳税。9、某跨国公司在一东道国设立分公司,该跨国公司也就是该东道国的税收居民。10、超额累进税率的税收负担大于全额累进税率。11、任何税负均可以进行转嫁。12、纳税人与负税人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